「溫水煮青蛙」是一個如此荒謬的實驗,為何能誆騙世人百年之久

2020-12-16 平面社會

林肯說過:「你可以在所有的時間欺騙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

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未必沒有例外,下面的故事就是例外。

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實驗大概操作流程:把青蛙放在溫水裡,然後逐步加熱。當溫度達到青蛙所能承受的極限時,青蛙想跳出來,但是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這個實驗告訴人們舒適的環境容易滋生惰性,用中國古話來說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在康奈爾大學實驗「成功」之後,這個理論成果一時間風靡全球,沒有人去懷疑實驗的真實性,因為,人性總是懶惰而且膜拜權威的。在上個世紀90年代,北京一位女中學老師在上實驗課時,想讓學生們能夠徹底了解這個實驗的真諦。就讓學生來做這個實驗,結果卻讓老師大跌眼鏡,一組5個人的實驗中,當每個學生把水溫增加到65℃時,無一例外,所有人的青蛙都跳了出來。「溫水煮青蛙」的說法完全是個「謊言」。

其實在康乃爾大學之前,就有很多人做過類似的實驗。但是實驗結果都不盡相同。其中德國一個科學家就得出一個更有意義的結論——水溫的調節速度和節奏在這個實驗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儘管如此,他並沒有得出青蛙在溫水裡慢慢加熱一定會死的結論。儘管加熱的速度不盡相同。

北京女物理老師和孩子們的實驗告訴我們,即便所有人都認同並且經常說的道理,也可能是錯的。那些被社會普遍認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謊言。凡事一定要經過親自實驗、調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還記得「地心說」吧,直到16世紀,所有的人都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恆定不動的,其他所有天體都圍著地球不停運轉。最後「日心說」的創造者天文學家哥白尼用懷疑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實驗以及觀察證明了「地心說」個錯誤。但是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被當時的教會綁在十字架上活活燒死。但是真理永遠不滅。

記得在課堂上聽到哥白尼的故事時,腦海中唯一的想法就是那個時代的人多麼無知啊,為什麼沒有一點懷疑精神呢。其實今天的我們和16世紀之前的人沒有什麼區別?

一個被無數次推翻的「溫水煮青蛙」的實驗依舊可以誆騙我們上百年。時至今日,依然還有絕大部分的人堅信不疑,別說普通百姓了,大學教授依然還用這種錯誤的實驗結果作為案例來給學生講道理。依舊奉為圭臬。其實,絕大部分人都失去了懷疑精神,失去了對世界的探索認知。在很多所謂的權威面前,早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哲學家方以智說過: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事實上「溫水煮青蛙」的寓是積極的,催人奮進的,但是這個美好的寓意在這個錯誤的實驗之前就已經存在,它不屬於這個實驗的附加值,正如上文中提到,中國古代就有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到這兒吧,謝謝觀看,歡迎討論,再見。

相關焦點

  • 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
    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溫水煮青蛙的實驗,相信大家一定有所耳聞,在簡單的實驗中卻包含著深刻的哲理,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呢?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吧,其實溫水煮青蛙的實驗最早源於17世紀。關於實驗的說法,由來已久,再將一隻青蛙放入涼水時,青蛙並沒有躁動,隨著水溫以每分鐘0.2℃的速度加熱,青蛙仍然沒有異常表現,甚至還顯得非常享受,但青蛙最後卻因為無法忍耐鍋內的高溫而死去。
  • 北京小客車搖號改革久無音訊,難道是想「溫水煮青蛙」?
    作者:小戶標題:北京小客車搖號改革久無音訊,難道是想「溫水煮青蛙」?溫水煮青蛙是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起初該科學家將青蛙放在40攝氏度的水中,青蛙由於受到刺激立即奮力從熱水中逃脫出來,但是當科學家將青蛙放在冷水中,然後再緩慢加熱,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 溫水煮青蛙,一個欺騙了十幾億人的謊言!北京一位女老師親自做實驗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北京一位女生物老師,組織全班同學做了一次這樣的實驗(我的一位朋友恰好在這個班裡):同學們兩三位一組,分配一個容器和一隻青蛙,文火加熱,使水溫緩緩升高,以符合「溫水煮青蛙」的基本條件。同學們激動而焦急地看著顯示水溫的溫度計和容器中的青蛙。當溫度緩步升到60度時,開始有青蛙跳出。
  • 溫水煮青蛙到底會發生什麼?老外直接實驗,青蛙:是人幹的事!
    人類一直將青蛙當成是益蟲。在田野裡幫助人類抓持害蟲,但是在我們的身邊卻有人經常說溫水煮青蛙,雖然只是聽過,但是追根到底也是沒有見過。那麼溫水煮青蛙會發生什麼情況?美國老外就做了這個實驗,面對好奇心的,我也想看一看,老外首先準備了一個鍋裡面倒入一定的水,然後將青蛙放到裡面,這隻青蛙在水裡一動不動,非常乖巧,隨之將水溫慢慢提升到達20度。青蛙也沒有反應,隨之又把溫度調高。是青蛙仍舊一動不動,似乎是在說著這溫度直接不夠啊,這種情況怎麼能搓下身上的泥巴。
  • 溫水煮青蛙,青蛙真的不跳嗎?那隻小青蛙背後的大道理
    當我們以此為例來教育他人時,不知是否想過,青蛙在逐漸加熱的溫水裡,真的是沒有什麼反應,最終被活活煮死的嗎?先讓我們回顧過往歷史中有關「溫水煮青蛙」的幾個實驗吧。1869年,德國科學家格爾茨在尋找「靈魂」這個東西時,設計了一個實驗。
  • 別傻了,青蛙才不會被溫水煮死
    唯一將兩者聯繫起來的是這樣一個問題:罐頭裡的沙丁魚能不能當釣鯰魚的魚餌?沒錯,這是一則中國人編出來騙自己人的故事。至於為什麼要把故事背景設在挪威,主角是沙丁魚……可能只是因為挪威足夠遠,沙丁魚又有一些異域風情吧。鯰魚效應是「假洋鬼子」,但接下來要講到的「溫水煮青蛙」,則是如假包換的舶來品。
  • 溫水煮青蛙,你現在是否就處於這樣一個環境之中?
    「溫水煮青蛙」的由來:「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
  • 溫水煮青蛙到底會發生什麼?科學家直接實驗,網友:還是人嗎?
    溫水煮青蛙到底會發生什麼?科學家直接實驗,網友:還是人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相信很多人都了解過溫水煮青蛙,曾經美國的一位科學家就做過一項這樣的實驗。他首先直接將青蛙投入到了40℃的水中,一進入水中,青蛙就感受到了巨大的不適,然後奮力地從水中跳了出來,而當這位科學家將青蛙放入冷水的容器中逐漸加熱後,這隻青蛙竟然在裡面享受起來。
  • 溫水煮青蛙,你以為青蛙是傻逼嗎!
    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遊來遊去,到它發現太熱時,已失去力量跳不出來了。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但大環境的改變有時是看不到的,我們必須時時注意,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
  • 溫水煮青蛙 你以為青蛙是傻逼嗎!
    我們在微信朋友圈喝過的假雞湯溫煮青蛙青蛙又不是傻逼。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遊來遊去,到它發現太熱時,已失去力量跳不出來了。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但大環境的改變有時是看不到的,我們必須時時注意,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
  • 遠離「溫水煮青蛙」是TM對人生最基本的負責
    什麼是「溫水煮青蛙」說起溫水煮青蛙大家都不陌生,在煮熱的水裡放進一隻青蛙,青蛙受到熱水刺激會很快跳出來,而倖免於難,如果,把青蛙放進正常溫度的水裡,然後慢慢加熱,青蛙不僅不會跳出來,還會隨著溫度上升慢慢的在水裡遊起來
  • 溫水煮青蛙?你以為青蛙是傻逼嗎
    你聽過的版本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遊來遊去,到它發現太熱時,已失去力量跳不出來了。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但大環境的改變有時是看不到的,我們必須時時注意,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溫水煮青蛙,你中招了嗎?
    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們被溫水煮青蛙了…當下的工作、生活,讓我們失去了鬥志,忘記了自己是否還有夢想。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像鍋裡青蛙,興奮、好奇,遊來遊去!一段時間後,我們變得慵懶,安然享受著目前的生活,渾然不覺水溫已經升高了!
  • 【毀三觀的心靈雞湯】溫水煮青蛙?青蛙又不是傻逼!
    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遊來遊去
  • 《我的前半生》:女人需要警惕「溫水煮青蛙式」的婚姻!
    「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當科學家把青蛙投入40度的水中,青蛙受不了熱度一下跳出來。接著科學家把青蛙放入冷水中,每分鐘加入0.2攝氏度,青蛙反而因為水中的溫度而悠然自得,當它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被煮死在熱水中。
  • 溫水煮青蛙!別讓「心理舒適區」摧毀我們!
    但我想說,看淡傷痛是好事,但如果人人都放下戒備,可能我們就要中美國「溫水煮青蛙」的奸計了!「溫水煮青蛙」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把青蛙放進涼水裡,再慢慢加熱,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讓青蛙在水中悠然自得。當青蛙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知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
  • 「溫水煮青蛙」式的愛情,有多可怕?
    本文經授權轉自-衷曲無聞(ID:zhongquwuwen)  作者:衷曲無聞直接將青蛙投入40℃的水中,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跳出逃生。先將青蛙放入裝有冷水的容器中,再緩慢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悠然自得,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 要想避免溫水煮青蛙——就必須勇敢走出舒適圈
    因為我們怕「溫水煮青蛙」,環境條件太舒適了,人就不願意改變,不願意走出舒適區 ,慢慢的我們就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社會發展趨勢是需要複合型人才,若我們不勇敢地走出舒適圈就會被社會淘汰。因此說舒適圈,就是「溫水 煮青蛙」而我們還不自知 。
  • 在職場被「溫水煮青蛙」成為常態,我們焦慮的不是工資,是未來
    在職場被「溫水煮青蛙」成為常態,我們焦慮的不是工資,是未來一腳跨入社會,進入職場以後,我發現我經常陷入焦慮,有時候晚上甚至會睡不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焦慮與日俱增。享受著每天完成工作任務早早回到家,每天盼望著下一個小長假。工作逐漸無法給予我們激情,我們在工作崗位中,慢慢地成為了被溫水煮著的青蛙。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公司給你開高薪,你會很容易被辭退;公司給你開低薪,你會很容易被替代。」這樣一句話引來眾人紛紛轉發,大家戲謔地說:「那我們豈不是沒辦法了。」這句話誇張的成分佔大多數,但是一句話說到了職場人的痛點。
  • 三種溫水煮青蛙式的工作,無出頭之日,失業半年也不要做
    三種溫水煮青蛙式的工作,無出頭之日,失業半年也不要做每一代人對工作的看法都不一樣,父母輩視工作為一輩子的「鐵飯碗」,即使是一些普通的工作,他們也不會有跳槽的念頭,因為穩定最重要。但是到了我們90後這一代,就不能再用舊時的觀念,因為很多工作都是溫水煮青蛙式的,看似工作輕鬆穩定,但賺的錢不多,一抬頭就能看到頂。有很多人害怕失業帶來的不穩定,隨便找了一份工作,結果就成了溫水中的青蛙,當發現自己缺少一技之長時,想跳出來卻發現沒人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