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隨意評價別人,是一個人深刻在骨子裡的善良

2020-12-16 喬木說

文:喬木

1.

《偷影子的人》中有一句話說:「你不能干涉別人的人生,就算是為了對方好」。

深以為然。

在網上看到一個哲理小故事,現摘錄如下:

一頭驢剛剛從耕田裡回來,對狗說:老朋友,我今天實在太累了,真想明天歇一天,好好休息一下。

狗告別驢後,在牆角遇到了一隻貓,狗說:夥計,我剛才去看了驢,它說它太了累了想歇一天,也難怪,主人給它的活太多太重了。

貓轉身又跟羊說:驢抱怨主人給它的活,太多太重,想歇一天,明天不幹活了。

羊聽到後,跟雞說:驢不想給主人幹活了,它抱怨活太多太累,也不知道別的主人,對他的驢是不是好一點。

雞見到豬後,又對豬說:驢不準備幹活了,它想去別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對驢一點兒也不心疼,讓它幹那麼多又重又髒的活兒,還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飯前,主婦給豬餵食,豬向主婦報告:主婦,驢最近的思想很有問題,它不願再給主人幹活了,它嫌活太多太累,還說要離開主人到別家去。

晚飯時,主婦又把這件事說給了主人聽,主人聽後生氣,處理了勤勞的驢,它離開這個世界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說的哪句話,得罪了主人。

其實驢只是真實的分享了,自己當下的感受,我今天很累,希望明天歇一下。

可是每一個自以為是的動物,都在驢這句真實分享的感受上,加上自己主觀的臆斷。

卻沒有想到,自己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變成了最強的利器,傷害了它。

2.

而生活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總以為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就能隨意的對他人行為進行批判。

殊不知,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善良,就是不要隨意去評價別人。

因為有時候,你的哪怕只是隻言片語,都可能會給別人,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不隨意評價他人,不造謠不傳謠,不添油加醋,不無事生非,這樣人與人之間,就多了幾分尊重和互相理解。

善良,成了這個時代的稀有品質。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的時間學會閉嘴。

一個人最大的善良,是對別人的友好,對別人的平常心,不帶任何偏見,看待每一個人,看待每一件事。

能夠照顧對方的感受,自己還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正能量。自己有底線、有原則,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不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批判和評價他人身上。

一個人刻在骨子裡的教養,應該是不隨意批判他人,不隨意在別人身上貼標籤。

更是不打著「我為你好」的旗號,幹涉別人的生活,幹涉別人的行為。

演員宋丹丹說:「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不要隨意去評判,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一個人對待任何人、任何事物的時候,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了解背後的真相,就不要隨意去評價別人。

這是一個人真正的高情商,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更是一個人深刻在骨子裡的善良和底線。

3.

郭德綱有句話:「你沒吃過我吃的苦,就別勸我大度」。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感同身受之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工作。不要把你認為是對的事情,強加給我,更不要把你認為的善良和大度,告訴我。

你沒有吃過我吃的苦,沒有經歷我所經歷的一切,怎麼就能知道,我內心真實的想法?

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開始,不隨意評價別人的外貌,不隨意評價別人的穿著,不隨意評價別人的胖瘦。

不把你自以為是的三觀強加給別人,不把你自以為是的寬容綁架給別人。

世界很大,你所看到的,都只是冰山一角。面對那些你不了解的,沒有親眼所見的事,最聰明的做法,就是置之不理,不關心,不評價。

世界上,從來不是只有黑白兩種顏色,生活中也不是只有對和錯兩種觀點。

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價別人的生活。更不要把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頤指氣使,以為別人都錯,只有自己才對。

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身上,這個世界上的成熟和教養,就像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一樣:知世故而不世故,看破卻不說破。

4.

不要把自己對別人的傷害,叫做真性情,那其實只是低情商;不要高高在上的評判別人的生活,顯得自己無所不能,其實那只是你的無知和愚昧。

人生而不同,都是獨立的個體。憑什麼別人,要按照你的願望和理想去生活,而不能做自己呢。

只要那個人沒有違法,沒有做違背道德的事情,不管他做什麼,都是合乎情理的,因為那是他的個人生活,別人無法評判。

如果你喜歡紅色,就要允許別人喜歡黑色,不能因為你不喜歡黑色,就連黑夜也一起批判。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他的內心會越寬厚與包容。他知道,君子和而不同,是人生的常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習慣,當別人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去隨意評價,也千萬不要幹涉。

不隨意評價別人的生活,保存別人的體面,既彰顯了自己的高情商,也保留了你生而為人,最大的善良。

古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做人一定要積德,一個人的嘴,就是一個人的風水。

人的一生,要學會謹言慎行,不隨意批判,不隨意評價。話說得好的人,會左右逢源,福從口入;不會說話的人,就是在阻礙自己的風水,折損自己的福報。

要學會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說話是一門藝術,如果不會說,可以選擇不說,可以選擇沉默。

至少在別人遭受痛苦時,你的不言不語,不評價,不批判,就是對對方最好的保護。

保留做人底線的最後善良,其實,就是在給自己行善積福。

感謝您的喜愛,我是喬木,百萬豹紋作者,專寫婚姻情感、暖心故事。關注我,會給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的人,沒見過世面」,請不要隨意評價別人
    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將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隨意去評價和猜測別人的生活。 不知道你怎麼看待,這種隨意評價別人生活的人呢?
  • 不隨意評價指責別人,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包括在得知別人的傷心事時,我也總以為能夠感同身受,但其實不然,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假如你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或許你還可以領會一二,如果這事情從來沒有發生在你身上,那麼當事人的心情我們壓根不能理解。從前我總是習慣從別人的口中去看待一個人,如果他們說他好,那我就覺得他好,說他不好,那就是不好。
  • 不隨意用惡劣的語言去評價一個人,是對自己的要求
    那個人的穿著是不在你的時尚點上,還是說不符合大眾對於穿著的要求,至於發出這樣的言論嗎?而最大的可能便是別人的穿著是你不喜歡的,所以你才會去評論。「我跟你們說,前些天我看到某某上了一輛豪車,怕是……」弦外之音很具有暗示性,總是能讓人把這個女生和一些不好的事情聯繫在一起。
  • 如果一個人不願意麻煩別人,不會拒絕別人,說明他骨子裡很自卑
    我們在上一節講了,一個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本質上他是怕被拒絕,但相互麻煩是人們構建連接的一種方式,因為不麻煩別人,所以就切斷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所以你可以看到一個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他很難獲得好的人際關係。這一節,我們再講一下,一個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還有的另一個特質,這個特質就是不會拒絕別人。
  • 你無權隨意評價別人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以為只是個故事,卻還真想不到會發生在身邊,前幾天突然看到了一個故事,一位28歲的姑娘在二線城市打工,和很多大齡青年一樣家裡很擔心她的終身大事,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參加了一個相親會,男生看到她的照片時主動提出來想認識一下,然而見面之後卻又說不合適
  • 張萌向張檬道歉上熱搜: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不隨意評價別人
    想起一句話:「不要貿然評價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卻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聽得我做過什麼,卻不知道我經歷過什麼。」可惜,我們總是習慣隨意評價別人,給其貼標籤,卻忽略了我們不曾身在其中,根本做不到感同身受。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不貿然評價別人,就是一種修養。
  • 這才是一個人基本的善良:手裡有燈,卻不會吹滅別人的蠟燭
    一直喜歡美好而長久得東西,一直希望文字能治癒孤獨,如果我地文字曾感動你,請點上方的關注,一起走下去哦~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無心情語世界上有許多自詡善良的人,而善良也分很多種。佛祖普度眾生,願投身餵虎,也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或者教導惡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頭是岸」。
  •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學會守口如瓶
    你也許會說烏鴉做事不厚道,但如果刺蝟自己不洩密,狐狸能奈它如何?因為一張嘴,壞了多少事。守口如瓶,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02 計劃實現前 先捂一捂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喜歡在做事前先把計劃公諸於眾。有些人在不明真相前,隨意評價、詆毀他人,他們從未想過會給當事人造成什麼後果。李尚龍的《刺》裡說了一個故事,讓人感慨人言可畏。建國中學高一3班的韓曉婷,有段時間經常和一個中年男人同進一家賓館。與此同時,班裡忽然傳出一個消息,說韓曉婷在校外被「黑社會老大」包養了,還打過胎。
  • 餘生,做個善良的人
    做個善良的人,不會傷害到別人,也不要傷害到自己,這樣剛剛好。這個世界已經有太多太多的汙濁了,在我看來,善良是那些心裡乾淨的人讓這世界保留的最後一絲溫暖和尊嚴。他們認為善良是愚者的選擇,心狠是把刀遞給別人,善良就是接過刀捅向自己。在我的認知裡,善良不是蠢,做個善良的人能接受吃虧,卻不至於自毀。小孩子的眼中是沒有陰謀算計的,我們曾經都是天真可愛的孩子,怎麼長大了就變了呢?
  • 靜夜思|最高級的善良,是心疼別人的不容易
    她婆婆總說:「那個大媽太不容易了,我能幫就幫一點兒。」其實同事的婆婆平時過日子也很儉省,只是因為善良,心疼那些比自己艱難的人,所以願意解囊相助。這幾天,他一直在發一條朋友圈:天氣越來越熱,請大家不要隨意亂丟垃圾,很多環衛工人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我和他逗趣,問他是不是作秀,他卻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說,小時候家裡很窮,兄弟姐妹多,父母都是農民。好在家住在市郊,離城裡近,每天凌晨兩三點鐘,母親和父親便起來烙燒餅,然後父親騎著自行車去賣。就是靠著賣燒餅賺的錢,他們兄妹幾個都上了大學。
  • 人人都有不為外人道的痛苦,所以我們不要輕易評價別人
    原創 周青本生活中有些人不顧他人內心感受,喜歡無中生有,搬弄是非,隨意評價別人好壞,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也是一種不道德的心理素質低下的表現。「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君子有德,讓流言止於智者,而不是以訛傳訛,不分黑白,造謠生事,傷害別人。做人要懂得:人人都有不為外人道的痛苦,我們要儘量去安慰,而不是在背後隨意評價別人。
  • 心理學家:骨子裡自卑的人,幾乎不會拒絕別人,也不願意麻煩別人
    從諮詢的各種案例來看,不會拒絕別人,也不願意主動麻煩別人,可能只是因為骨子裡太自卑。一、沒有拒絕的能力,因為只有付出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拒絕別人,是一種能力,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擁有這種能力。骨子裡自卑的人,就沒有。比如我的來訪者程斌(化名),他是家裡的老大,很早就輟學打工,維持家用,供弟弟妹妹上學。
  • 不爭辯,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不爭辯,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因為爭論裡並沒有真正的贏家,在浪費時間、消耗感情的同時,只會讓彼此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對待有些人,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別人說兩句就急著跳腳,要和人爭論,多半是內心還不夠篤定。內心豐盈的人,活在自己心裡,而不是活在別人嘴裡。他們從不在意別人怎麼說,自顧自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 一個人給你這幾個感覺,表面上是尊重,骨子裡是瞧不起你
    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無法根據一個人的外表來判斷他的內心,因此,總是會被人蒙蔽,有些人表面上對你彬彬有禮,對你十分的友好,但其實他內心陰暗,總是在算計你,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都是高手。一個人給你這幾個感覺,表面上是尊重,骨子裡是瞧不起你,別不在乎,小心以後受傷的是你。
  • 我極度害怕別人的目光、評價、活著感到很壓抑怎麼辦?方法很簡單
    你見過哪些大佬是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評價的嗎?——聽見藍說過分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評價,在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看來,是一個人「認可欲求」過於強烈的表現。簡單解釋下,就是你一直在竭力尋求別人對你的認可(活得太自我為中心),而壓抑住了真實的自己。有的時候,甚至達到了一種病態的狀態。
  • 你評價別人的樣子,暴露了你的修養
    曾看到一句話說:「你評價別人的樣子,暴露了你的修養。一個人最大的惡意,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一個人最大的善意是真心理解別人的幸福並祝福人家幸福。」01你隨意評價別人的樣子,真「醜」昨天寫了一篇文章,底下有個評論十分刺眼。
  • 怎樣看出一個人不善良?看完讓人痛哭流涕!
    這樣的人,因為對自己嚴格,所以眼裡也容不得一粒沙子,他們自己是善良之人,同時他們也勸別人善良。 試問:這樣一個面善,心善的人不正是一個可愛又可敬的善良之人嗎?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行動能證明一個人是否善良,而要看一個人是真善還是偽善,卻要靠時間來驗證!
  • 安安靜靜,不喜歡和別人爭搶,這3個生肖的人性格好,溫柔善良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一樣的性格特點。有些人喜歡鬧騰,走到哪裡都能找到自己的朋友,有他們在的地方不會冷場。有些人喜歡安安靜靜地待著,而且不太喜歡出去社交,就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或者看看書,聽聽音樂,或者自己一個人發發呆,不喜歡別人來打擾。
  • 當善良透支,人就會變得理性
    每個人來到世上,稟性都是善良的。一個原本善良的人,有一天變的不善良了,往往和一個人的經歷有關。比如,當真心待一個人好,換來的卻是欺騙和背叛。比如,當待一個人視如己出,哪一天損你罵你,把你當成了仇人。當你經歷了太多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善良的心也會變,不一定會變的面目可憎,卻會變的對一切都漠不關心。人心從來不是一天變涼的,只有經歷了太多痛心的事,才會收回自己的善良。往往一個人失望多了,心寒透了,才會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 永遠不要隨意揣度別人的人生
    走過去很遠,回頭,看到她右臂留著一道長長傷疤,她繼續遊走,抱著那疊滿是褶皺、髒亂的傳單。  朋友在打鬧,我卻夾在嘈雜裡沒了心思,莫名失落,不再說話。  幾日後,在回家路上,我再一次見到了她。  心中是無法掩飾的驚訝,不覺張了張口。她朝我走來,左手摟著一個孩童,看上去非常孱弱,右手是病曆本和一大疊厚厚單據,密密麻麻打滿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