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木
1.
《偷影子的人》中有一句話說:「你不能干涉別人的人生,就算是為了對方好」。
深以為然。
在網上看到一個哲理小故事,現摘錄如下:
一頭驢剛剛從耕田裡回來,對狗說:老朋友,我今天實在太累了,真想明天歇一天,好好休息一下。
狗告別驢後,在牆角遇到了一隻貓,狗說:夥計,我剛才去看了驢,它說它太了累了想歇一天,也難怪,主人給它的活太多太重了。
貓轉身又跟羊說:驢抱怨主人給它的活,太多太重,想歇一天,明天不幹活了。
羊聽到後,跟雞說:驢不想給主人幹活了,它抱怨活太多太累,也不知道別的主人,對他的驢是不是好一點。
雞見到豬後,又對豬說:驢不準備幹活了,它想去別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對驢一點兒也不心疼,讓它幹那麼多又重又髒的活兒,還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飯前,主婦給豬餵食,豬向主婦報告:主婦,驢最近的思想很有問題,它不願再給主人幹活了,它嫌活太多太累,還說要離開主人到別家去。
晚飯時,主婦又把這件事說給了主人聽,主人聽後生氣,處理了勤勞的驢,它離開這個世界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說的哪句話,得罪了主人。
其實驢只是真實的分享了,自己當下的感受,我今天很累,希望明天歇一下。
可是每一個自以為是的動物,都在驢這句真實分享的感受上,加上自己主觀的臆斷。
卻沒有想到,自己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變成了最強的利器,傷害了它。
2.
而生活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總以為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就能隨意的對他人行為進行批判。
殊不知,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善良,就是不要隨意去評價別人。
因為有時候,你的哪怕只是隻言片語,都可能會給別人,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不隨意評價他人,不造謠不傳謠,不添油加醋,不無事生非,這樣人與人之間,就多了幾分尊重和互相理解。
善良,成了這個時代的稀有品質。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的時間學會閉嘴。
一個人最大的善良,是對別人的友好,對別人的平常心,不帶任何偏見,看待每一個人,看待每一件事。
能夠照顧對方的感受,自己還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正能量。自己有底線、有原則,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不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批判和評價他人身上。
一個人刻在骨子裡的教養,應該是不隨意批判他人,不隨意在別人身上貼標籤。
更是不打著「我為你好」的旗號,幹涉別人的生活,幹涉別人的行為。
演員宋丹丹說:「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不要隨意去評判,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一個人對待任何人、任何事物的時候,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了解背後的真相,就不要隨意去評價別人。
這是一個人真正的高情商,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更是一個人深刻在骨子裡的善良和底線。
3.
郭德綱有句話:「你沒吃過我吃的苦,就別勸我大度」。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感同身受之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工作。不要把你認為是對的事情,強加給我,更不要把你認為的善良和大度,告訴我。
你沒有吃過我吃的苦,沒有經歷我所經歷的一切,怎麼就能知道,我內心真實的想法?
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開始,不隨意評價別人的外貌,不隨意評價別人的穿著,不隨意評價別人的胖瘦。
不把你自以為是的三觀強加給別人,不把你自以為是的寬容綁架給別人。
世界很大,你所看到的,都只是冰山一角。面對那些你不了解的,沒有親眼所見的事,最聰明的做法,就是置之不理,不關心,不評價。
世界上,從來不是只有黑白兩種顏色,生活中也不是只有對和錯兩種觀點。
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價別人的生活。更不要把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頤指氣使,以為別人都錯,只有自己才對。
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身上,這個世界上的成熟和教養,就像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一樣:知世故而不世故,看破卻不說破。
4.
不要把自己對別人的傷害,叫做真性情,那其實只是低情商;不要高高在上的評判別人的生活,顯得自己無所不能,其實那只是你的無知和愚昧。
人生而不同,都是獨立的個體。憑什麼別人,要按照你的願望和理想去生活,而不能做自己呢。
只要那個人沒有違法,沒有做違背道德的事情,不管他做什麼,都是合乎情理的,因為那是他的個人生活,別人無法評判。
如果你喜歡紅色,就要允許別人喜歡黑色,不能因為你不喜歡黑色,就連黑夜也一起批判。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他的內心會越寬厚與包容。他知道,君子和而不同,是人生的常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習慣,當別人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去隨意評價,也千萬不要幹涉。
不隨意評價別人的生活,保存別人的體面,既彰顯了自己的高情商,也保留了你生而為人,最大的善良。
古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做人一定要積德,一個人的嘴,就是一個人的風水。
人的一生,要學會謹言慎行,不隨意批判,不隨意評價。話說得好的人,會左右逢源,福從口入;不會說話的人,就是在阻礙自己的風水,折損自己的福報。
要學會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說話是一門藝術,如果不會說,可以選擇不說,可以選擇沉默。
至少在別人遭受痛苦時,你的不言不語,不評價,不批判,就是對對方最好的保護。
保留做人底線的最後善良,其實,就是在給自己行善積福。
感謝您的喜愛,我是喬木,百萬豹紋作者,專寫婚姻情感、暖心故事。關注我,會給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