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為了提升重新應對「大國戰爭」的快速反應作戰能力,重啟了多年前下馬的「陸軍輕型坦克」項目,其中由美國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研發的「格裡芬」II輕型坦克成為這一30噸級坦克項目中奪標呼聲最高的選手。然而有趣的是,就在最近,美國陸軍又公布了另一個廣受矚目的新一代主戰裝備選型競標項目——替代M2「布拉德利」步兵戰車的美國陸軍下一代中型步兵戰車項目,而巧合的是,美國通用地面系統公司的「格裡芬」裝甲戰車又成了「大熱門」。為什麼?這全都是因為這款新型戰車有個非常特殊的設計——「一車兩型、既能當坦克也能當步兵戰車」。
美國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
在介紹「格裡芬」這款特殊的戰車之前,我們首先介紹一下美國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的來龍去脈。
這個項目最早要從2018年說起,當年6月,在美國國會的關切下,美國陸軍宣布了一項新的現代化戰略,其中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研製一種新型步兵戰車以一代美軍重型機械化部隊目前裝備的M2「布拉德利」戰車,這一新項目被命名為「下一代戰鬥車輛」(英文縮寫NGCV)。
之所以要上馬新項目,是因為美軍認為M2「布拉德利」在從1981年開始的這最近這幾十年的服役過程中,無論裝甲防護系統還是車載電子設備更新,都已經達到了平臺的技術極限,無法再通過「小修小補」的技術更新來提升其性能了,而且M2「布拉德利」固有的性能不足對美國陸軍作戰產生了很多局限。舉個例子,美國陸軍重型機械化部隊的裝甲旅級戰鬥隊ABCT,編制的一個步兵排有3個9人制步兵班,然而M2「布拉德利」一輛車只能攜載7名步兵,這就導致3個步兵班在實戰中必須搭乘4輛「布拉德利」戰車,每個步兵班的成員都沒法乘坐同一輛車,這給實戰中每個機械化步兵排、步兵班的指揮、控制和溝通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比如一個步兵排在行進過程中遇襲,需要步兵下車佔據有利地形抗擊敵軍,然而先頭的步兵1班因班用機槍正副射手在第二輛車上,導致班內壓制火力不能及時就位,在激烈的戰鬥中,這很有可能造成最先下車戰鬥的步兵1班因缺少壓制火力而導致傷亡或挫折。很顯然,美軍決定直接通過一項全新的步兵戰車項目,一攬子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2018年10月,這個項目又被改名作:「可選載人戰鬥車輛」OMFV項目,為的是在NGCV下一代戰鬥車輛中增添其他戰鬥車輛計劃。
2019年3月29日,OMFV新一代步兵戰車的招標正式展開,向工業界發出了項目徵集建議書,並點出了美國陸軍對新一代步兵戰車項目的主要技戰術要求:1,要求新一代步兵戰車OMFV必須能夠使用C17運輸機一次運輸兩輛,這意味著該戰車在滿足防護要求的同時,必須採用可拆卸附加裝甲,才能同時滿足防護和機動空運兩個要求;2,該車最低火要求為30毫米機炮+第二代FLIR前視紅外熱像儀火控觀瞄系統,最高火力要求為50毫米機炮+第三代FLIR前視紅外熱像儀火控觀瞄系統。
2019年10月1日,陸軍要求參加競標的兩個廠商在2020財政年度的第二季度製造出14輛樣車供陸軍進行進一步評估和對比試驗。 2020年1月16日,美國陸軍突然宣布暫時取消了OMFV步兵戰車的招標計劃,理由是此前公布的日程表時間安排太緊,擔心競標廠商無法在公布時間表內滿足陸軍的技戰術要求。不到一個月後的2月7日,陸軍公布了新的調查計劃,將新一代步兵戰車項目的要求降低,並由陸軍承擔大部分初始開發和研製成本,為競標廠商減負。2020年4月9日,美國陸軍面向競標廠商提供了新的OMFV計劃指南,其中包括五階段的採購辦法,並承諾「減少外國競爭壁壘」,以便外國廠商也能公平參與該項目——除了美國本土的通用動力系統分公司外,英國BAE系統地面分公司是另一家有力的競標廠商。美國陸軍在2021財年裡計劃撥出約3.28億美元資金,用於新一代步兵戰車項目的研究、開發、測試和評估(RDT&E)。
2020年4月22日,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就率先迅速推出了其研發的新一代步兵戰車樣車之一——「格裡芬」III步兵戰車,綽號叫做「示威者」。
圖註:「格裡芬」III步兵戰車
「格裡芬」II/III,一車兩用
有人要問了,「格裡芬」II和「格裡芬」III,究竟是什麼關係?實際上,它們都是新型「格裡芬」裝甲戰車的兩個不同的子構型,它們採用同樣的底盤設計,採用模塊化理念,兩者共用同一個底盤和構型。它們基於的底盤都是「阿斯科德」2下一代履帶式裝甲車輛的底盤,也都將採用同樣的一臺710馬力的MTU 8V-199TE20柴油發動機,包括變速箱和行走機構也都是同一套。
區別只在於「格裡芬」II採用一門坦克炮,而「格裡芬」III則保留了步兵戰車所需的乘員艙,兩者內部布局因功能不同而有所區別。其中「格裡芬」III搭載了一門美國ATK軌道公司研製的「增強型大毒蛇3」50毫米自動火炮,火力強勁,達到了美國陸軍招標書裡的最高要求;而在火控觀瞄系統方面,「格裡芬」III具備「獵-殲」作戰能力,圖像融合技術的採用,使晝間圖像和紅外圖像融合為單一圖像,為車輛乘員提供的圖像集晝間圖像和紅外圖像的益處於一體。其火控觀瞄系統也達到或超過了美國陸軍項目招標書的最高要求。
從「格裡芬」III裝甲戰車的底盤設計和配置,我們可以清晰看出通用動力公司的思路——「格裡芬」III裝甲戰車,被定位為同底盤的「格裡芬」II輕型坦克的好幫手,前者可以充當步兵戰車+坦克伴侶的雙重角色,既能用射界範圍大的50毫米大威力機關炮彌補坦克炮射高不足的局限,充當類似俄羅斯BMPT戰車的作用;又能搭載步兵擔當傳統步兵戰車角色,用步坦協同戰術配合坦克突擊。
可以說,這一思路糅合借鑑了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在這一領域的實踐成果,並提出了不同於俄羅斯和以色列的新的解決辦法——俄羅斯BMPT坦克支援戰車不能搭載步兵,以色列「梅卡瓦」重型坦克雖能搭載步兵,但機動性極差,「格裡芬」III裝甲戰車配合輕型坦克的設計和戰術思路,可以說取長補短,比「雌虎」和BMPT方案更具優勢。
結語
目前,「格裡芬」II已經擊敗了M8輕型坦克項目,基本贏得了美國陸軍新一代30噸級輕型坦克項目,而憑著著「一車兩型」的獨特設計優勢,同型的「格裡芬」III步兵戰車在新一代步兵戰車競爭中也極具優勢。假如「格裡芬」III真的能取勝,我們就能看到此前裝甲車輛領域少見的奇景——坦克與步兵戰車同型同底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