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者
學書當取各家之法,各家有各家面貌,各家有各家風格。前人評宋四家「蘇蘊藉,黃流麗,米峭拔,而蔡以渾厚居其上」黃魯直書,筆勢縱橫舒展,似虯髯俠客,豪放不羈;米南宮書,奇逸超邁,如氣宇軒昂,磊落瀟灑之人;東坡書,豐腴奇偉,似風流倜儻飽學之士,沉著衝和。這就是我們取法各家之長的目的。
在書法史上楷書四家「顏柳歐趙」或唐楷初唐四家「 歐、虞、褚、薛」 歐陽詢都有極高的地位,凡習楷書基本是從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開始,但也有從其他幾家學起,尤其是學習顏體者眾多,但綜合各家的風格特色還是從歐體學起最好。關於歐體和顏體書哪家更適合初學,古代書法理論家也已說清楚。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自書太子少師告》:
臨顏書者,當得其淡古之韻,但以雄厚求之,皮相耳。
顏楷易學難精,原因在於顏真卿楷書從篆隸脫化而來,整體講求以古為新,以拙求巧,故顏體書有雄渾之氣,暢絕千古。世人學顏書往往只學其雄厚之氣,而不解其淡古之韻。賞其楷書《自書告身帖》風神蕭散,神採茂密,點畫渾厚質樸,結字生動絕俗,大小櫛比,參差錯落,結體雄厚之中有一種清曠之氣,沒有一絲一毫的做作之處,有不可思議之妙,自然造化中求得淡古之韻。這是初學者較難以理解的。
關於歐體和顏體,清梁巘曾經這樣評論,梁巘《評書帖》曰:
顏不及歐。歐以勁勝,顏以圓勝。歐書力健而筆圓,後世學者不免匾削。歐書勁健,其勢緊。柳書勁健,其勢松。
梁巘這裡說的顏不及歐,並不是指顏字不如歐字,而指初學顏字不如初學歐字也。歐字以骨力勝,力健而筆圓,且結字茂密,楷法森嚴,最適合初學,為楷書打好基礎。學書先立其骨,然後再添以血肉,則下筆有本,將來方可深造,有廣闊的擴展空間。由於歐體點畫偏瘦硬,結體險絕,不易寫,用筆不當則犯匾削之病,學歐體書的關鍵是否能用中鋒行筆。
歐體與褚體比較,褚遂良楷書古雅絕俗,清勁瘦硬,結字參以隸法,體勢平直;用筆參以側法,筆勢流動。《雁塔聖教序》婉媚遒逸,於平直端莊中饒具姿態細玩其用筆,雖瘦實腴,似輕實沉,一枝筆極提得起,極擒得定,極鋪得下,極兜得轉,畫之中段雖用裡鋒提飛之法,極無浮薄空怯之弊,挺勁婀娜,點畫凝練,尤其是筆畫盡頭鋒末處,筆筆送到,尖銳而飽滿,其用筆極其精妙,這也是不易初學的原因。
蔣衡在《拙存堂題跋·虞恭公碑》指出了褚體的與歐體的核心區別:
唐人書,如褚登善以姿態勝,故舉筆輒變;歐陽信本以骨力勝,故變而不覺其變。所謂有完字具於胸中,若構凌雲臺,一皆衡劑而成者也。褚因天資,歐全學力,後惟顏魯公書亦能大小如一,皆由間架既定,雖縱橫跌宕,無或逾矩。
歐楷矩矮森嚴,以骨力勝。尤其是《九成宮醴泉銘》,是奉敕之書,一點一畫,不敢有絲毫超逸於規矩之外,這就要求學習者臨習不能太刻板,若是刻意摹其形,很容易落入板滯痴重,而無飄逸靈動之韻致。
褚體楷書,放逸疏宕,以姿態勝;靈動、清雅、絕俗,尤其是《房梁公碑》、《雁塔聖教》以及傳世墨跡《大字陰符經》、《倪寬贊》,用筆輕靈飄逸,瘦硬如百鍊鋼,習者若骨力未備,肆意摹之,則落入佻浮軟俗,而無沉瑩清雋之態度。所以初學唐楷,可先臨歐字,以求其骨力;繼臨褚字,以求其流動。如只學歐,字易板刻;只學褚,又恐飄浮,當相交而學,乃為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