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精美的褚體楷書,在全國書法展獲獎,關鍵在「活」字

2021-01-08 書法田園

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上,陝西書法家陳龍的作品,被評為10件獲獎作品之一。陳龍早在2004年,就曾入展過第八屆書法國展、第二屆全國書法蘭亭獎,這可是書法界最高規格的展覽,由此我們能看出陳龍不凡的創作實力。

陳龍首屆楷書展獲獎作品

陳龍在楷書展上獲獎的作品,內容取自《荀子·勸學》,而書體則取自褚遂良《大字陰符經》,通篇讀來頗覺舒展大方。

楷書以格為界,一字一格,字繁字簡,大小不論,盡在格中。倘論章法,畢竟是單字與單字的關係,雖不連接縈帶,卻可以感覺到書寫時的一氣貫之,首尾相銜,清暢不梗,如見池月清光,如聞竹露清響,是天機清妙。

獲獎作品局部1

此作在用筆上呈現了差異之美。

有豐滿圓潤筆飽墨濃,亦有纖細如絲輕描淡寫,通過用筆上的對比,使楷書顯示出生動跌宕之美。這種美感不如行草激烈,是一種婉約的變宕,在波瀾不驚中轉換。

陳龍對筆畫的把握已經十分熟練,儘管字數繁多,但每一筆都井然有序,從容大方,顯示出作者對楷書細節上精美追求的方向。由於筆畫的相近,也就很相似於褚遂良,雖然達不到新創程度,也打上了鮮明的褚體印記。學褚有如此成績,也是一個實在的收穫,具備門庭之質,日後再有所遷變。

獲獎作品局部2

其次是結體的協調。

這件作品結體清朗而不懈,舒展而不散,重心平穩,堂堂正正。結構是楷書之大要,既要端楷,又要避免死板僵化,因而結構也有一個雖靜而動、正而見奇的趣味。

陳龍能領悟這一玄機,在結體上體現了一個「活」字,它不像歐體那般板上釘釘的嚴密構成,而是靈活巧妙,如同一個個建築,結構各異,立於正且有變化,由此而見多姿多態,相互比照欣賞益增其趣。楷書在用筆、結體上尤見功夫,陳龍在這方面的良好表現,使人們閱讀時賞心悅目。

獲獎作品局部3

此作不足是整體過於一致。

譬如橫向筆畫張弛過盛,只知放不知斂,用筆長而少用短,重複太多。筆畫有斂約的功能,使作品更含蓄有味,都一味伸長了,而不知藏之滋味也。

此作相同的字不少,在調節上也缺乏能力,如多個「之」、多個「不」字,寫得幾乎一個模子,缺乏變化,顯得雷同而無味。寫得順手了,也就生出慣性,字跡顯得輕滑,沉不下來。清秀的筆跡也是需要內在之力的,尤其是細線條,有力才有精神。

獲獎作品局部4

最後落款的行書軟弱俗氣了。缺乏好的結尾,缺乏圓滿。明人謝榛認為:「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雖說的是作詩文,作書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10個粗率的字,為何能在全國書法展獲獎?筆墨趣味很高級
    在全國第七屆楹聯書法展上,書法家陳衛東的作品獲得最高獎——優秀獎。從履歷上看,陳衛東是當代書法展覽成就的書法家,他在全國各類大展上,入展、獲獎無數,這不僅說明他的書法創作始終緊跟這個時代,也說明他的書法創作一直走在前沿。
  • 歐體、褚體、顏體:楷書三體先學哪家為好
    顏楷易學難精,原因在於顏真卿楷書從篆隸脫化而來,整體講求以古為新,以拙求巧,故顏體書有雄渾之氣,暢絕千古。世人學顏書往往只學其雄厚之氣,而不解其淡古之韻。賞其楷書《自書告身帖》風神蕭散,神採茂密,點畫渾厚質樸,結字生動絕俗,大小櫛比,參差錯落,結體雄厚之中有一種清曠之氣,沒有一絲一毫的做作之處,有不可思議之妙,自然造化中求得淡古之韻。這是初學者較難以理解的。
  • 晚清書法家趙世駿,褚體楷書《聖教序》拓本欣賞,學褚體的首選貼
    趙世俊的楷書字體端莊俊秀,寬博大氣,線條秀美,字如同每個人的性情!在筆法上完全複製了褚遂良的風格,也被人稱為清代的褚遂良。這裡我們簡單的說一下褚遂良的楷書。歷史上的楷書四大家分別是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趙孟,雖然褚遂良的楷書並沒有被選入楷書四大家之中,但他的楷書也決不在四人之下,其結構優美,用筆靈活跳動,有行書筆意,是楷書裡面的佼佼者。
  • 「唐人楷書第一」歐陽詢與「廣大教化主」褚遂良楷書有什麼區別?
    褚體筆畫提按明顯,變化豐富。他的字一般起筆和厚重的筆畫處用按筆,輕細及運筆迅速的筆畫運用提筆,彎鉤筆畫處邊寫邊按,撇畫則邊寫邊提。褚遂良作品中大量運用弧線,將原本直挺的筆畫變得微曲,使線條擺脫了楷書的呆板。同時他的曲線不是那種滑而無骨的曲,他在寫作時強調節奏及提按變化,從而呈現出通篇生動飄逸,骨力豐富的曲線之美。不管是褚體筆畫中的提按變化,粗細對比,運筆方式還是曲筆的運用都體現出了其楷書筆畫中的變化,可以說「變」是褚體的靈魂。
  • 《書法問集》377、為什麼有人說,學褚體的人很少?
    學褚體的人很少嗎?【學習褚體的人並不很少,和學楷書四大家或者王羲之相比是少。褚遂良的字成就並不是最高的一批,少一點很正常。之前有段時間學褚遂良的人,才是不正常。】擴展閱讀:為什麼有段時間學褚遂良的人突然變多,甚至書法比賽第一名寫得是褚體?原因:有人認為褚遂良的楷書取法高古、筆法靈動。非常適合用「合理的理由」,打壓田英章田蘊章的楷書。
  • 「6尺整紙寫28個字」,他以歐體大楷,在書法國展獲獎
    在中國書協主辦的第二屆「趙孟(兆頁)」獎全國書法作品展上,程志宏的6尺整張楷書作品,被評為獲獎作品。程志宏這件獲獎楷書作品,來源於歐體——歐陽通的楷書。程志宏對書法研習很深,卻選擇了常人很少涉獵的小歐的楷書,足見他眼光的獨到。
  • 他的書法怎麼樣?
    因為楷書四大家更為人所熟知,所以學他們的字就成為書法愛好者的普遍選擇。其實褚遂良的字很不錯,靈動飄逸,風格很獨特,他的書法很多人喜歡,褚遂良以楷書聞名,他的其它書體水平一般。所以人們說褚體,主要指他的楷書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書壇曾颳起一陣褚遂良熱風,對褚遂良楷書非常推崇,他的《大字陰符經》和《雁塔聖教序》還有《倪寬贊》被很多人學習。
  • 褚遂良書法,唐代的政治家、書法家,人稱「褚體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書法家。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褚遂良研習多種字體並綜合運用,史稱他的書法初學歐陽詢、史陵,然後學習舅父虞世南,終法為「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且融會貫通漢隸,自創一體,所以被稱為「初唐四大楷書家」之一,「歐、虞、褚、薛」,人稱「褚體」。
  • 學習書法不要錯過的經典作品,褚遂良楷書《千字文》欣賞
    褚遂良的書法在書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身為初唐四大家的他,書法學習歐陽詢和虞世南的書法,取其長,補己短,將書法風格相融合,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書法風格,世稱「褚體」。「褚體」作為楷書作品,區別於歐陽詢、顏真卿等人的書法,行筆靈動,無絲毫呆滯的感覺。褚遂良晚年的書法主要學習魏晉風流,例如王羲之,時大臣魏徵對他的書法讚不絕口,稱:「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
  • 書法名臣褚遂良,集字38幅楷書詩帖欣賞,在閱讀中掌握褚體楷書
    眾所周知,在書法藝術中楷書的演變發展有著漫長的過程,哪怕是在楷書最為成熟地「唐楷」時期,仍能發現由隸入楷的影子。比如在「初唐四大家」中褚遂良(褚河南)的楷書中,就可以很明顯的發現。褚遂良的楷書,最特殊的一點就是隸法的形態所存較多。
  • 他斬獲了2019年中國書法全國楷書最高獎,沉穩大氣,率真古樸
    在2020年9月26日,剛剛結束的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支持,書法出版社、《中國書法》、《中國書法報》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書法年展」上,獲獎的楷書作品尤其引人注意,尤其是他,他斬獲了2019年中國書法全國楷書最高獎,其作品整體上給人一種沉穩大氣,率真古樸的感覺,據悉該次年展,共收集到楷書作品
  • 朱銀富師生書法展將在梅隴文化館舉辦|靈寶文化
    2020年12月16日主辦單位:凌雲街道街道辦事處上海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承辦單位:徐匯區書法家協會凌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梅隴文化館朱銀富,字一夫創作成績:參加首屆「走進青海」全國書法展覽(中國書協、青海書協主辦)第二屆全國扇面書法藝術大展(中國書協主辦)首屆全國行書大展(中國書協主辦)首屆普洱茶藝術節全國書法展(中國書協主辦
  • 56字的書法,用了3種宣紙、4種書體,「花哨」就能獲最高獎?
    張紅傑在全國首屆小品書法展上,獲得最高獎的作品,便是大環境下的典型產物。張洪傑首屆小品書法展獲獎作品張紅傑這幅作品精緻到位,花樣出新,為了獲獎、入展,可謂花盡心思,題頭、正文、落款分別用不同的書寫材料,用了三種色宣和四種書體來表現,小篆與小楷也有一定的功底
  • 他即興發揮的楷書,入全國書法大展,作者:有意於佳亦為佳
    在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上,河南鞏義書法家張平均以小楷冊頁入展。張平均是一位很有創作實力的書法家,他不僅在楷書展入展,還曾獲得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最高獎,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在國家級書法大賽中獲獎、入展30餘次。
  • 這件楷書展獲獎作品,洋洋灑灑300多字,字數越多漏洞越大
    覃兆平在首屆楷書展上在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上,湖北書法家覃兆平的作品獲得最高獎——優秀獎。覃兆平首屆楷書展獲獎作品覃兆平楷書,師法褚遂良。覃兆平硬筆書法作品覃兆平本來是做書法培訓的,並且他擅長的是硬筆書法。所以在他的毛筆書法中,帶有強烈的硬筆字習氣。
  • 迎合了評委的「好色」,這件篆書在書法國展獲獎
    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首屆小品書法展上,書法家張紅傑的篆書作品獲得優秀獎。這件作品取法清人篆書,氣息純正,也體現了較高的書寫水準。縱觀全國展中的獲獎、入展作品,沒有幾幅不是拼接的,也沒有幾幅是一種色調的,但過於裝飾不免使書家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一切為展覽而創作,去迎合評委的喜好,不少人喜歡將書法作品「包裝」、「深加工」,來提高獲獎入展的機率。張紅傑此作便是大環境下的典型產物。
  • 沒有觀眾互動的書法比賽,有些獲獎作品爭議大
    最近,一些書法組織機構舉辦的書法大賽,那些獲獎的作品,評委給出很高的評價,但是觀眾卻不以為然,對這些作品嗤之以鼻,認為是這些獲獎作品純屬瞎搞,毫無美感,是對書法界正能量的詆毀。為什麼觀眾會有這些看法?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能一概否定這些作品的藝術性。
  • 他糅合了「燒雞體」和「寫經體」的筆意,獲全國第二屆楷書展大獎
    眾所周知,2013年的全國首屆楷書展後,楷書呈現出一種新的態勢,尤其是擅長楷書的朋友又一次看到了曙光,雖然全國首屆楷書展,讓我們認識了不少的楷書大家,諸如徐朝江、張雁等,但是第二屆楷書展也毫不遜色,也產生了一些楷書大咖,這些楷書大咖們也逐漸走進了大眾視野,而他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 從《大字陰符經》&《雁塔聖教序》學習褚體書法!
    李世民曾以內府所藏王羲之墨跡示褚,讓他鑑別真偽,他無一誤斷,足見他對王的書法之精熟。他在學北碑、漢隸的同時,還積極吸取南朝書法,主要是學習虞世南,《書斷》所謂「少則服膺虞監」即是。貞觀初至顯慶初,褚書主要表現是從偏重北路風格轉向以王書為主體,儘可能多地吸納王羲之書法靈活多變的技法和精神,同時將漢魏隸法融入,並結合現實需要還融鑄了民間書風之精華,從而創造了一種瘦勁而豐豔、華麗而古雅的「褚體」新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