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香妃」嗎?

2021-02-07 鳳凰網讀書


乾隆帝的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這位女子在宮中封號為容妃。雖然她在宮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可是,近年來卻被炒得紅紅火火,在畫像上、在學術上、在影視作品上、在民間傳說上、在葬地上都籠罩著神秘的光環,讓人感到撲朔迷離,被當時和後世稱之為「香妃」。關於她的真實情況,我們有必要揭開其廬山真面目。

 

關於香妃的身世,經過考證,她的真正封號為「容妃」。因她27歲入宮,有人推測她入宮前結過婚,但丈夫是誰無從考證,傳聞她是叛亂酋首霍集佔的王妃,乾隆平叛後,將其掠入宮中,強納為妃。

 

《清史稿·后妃傳》中記:「高宗容妃,和卓氏,回部臺吉和扎麥女。初入宮號貴人,累進為妃,薨。」 其他資料中亦有類似的記載。


《如懿傳》中的寒香見,原型為容妃和卓氏

 

容妃出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二十五日,小乾隆帝23歲。她的父親為臺吉和扎麥。實際上,「和卓」乃是對我國新疆及中亞、西亞等地伊斯蘭教封建貴族上層的尊稱,有創教者後裔和宗教學者兩層含義;而「臺吉」一詞為爵位,為容妃之兄圖爾都最初的封爵,而這一爵位又是世襲而來,所以推斷,其父也應為臺吉;「和扎麥」,卻不是人名,而是稱號,即「和卓木」,意為「我的和卓」,表示更加尊敬。那麼,容妃之父真正的名字為「阿里和卓」,是回部第二十九世和卓。所以,按漢人的規矩,應記成這樣:「容妃,和卓氏,阿里和卓之女。」

 

容妃的原名,史書上並無記載。只是到光緒年間,才在一些清人筆記中偶有出現。至於「香妃」名字的廣泛出現,則是在清亡之後,一些關於清宮的疑案秘聞到處泛濫,就包括「香妃」的傳說。近年學者考證其名為「伊帕爾罕」,「伊帕爾」乃為麝香,「罕」是維吾爾族女性名字常用的詞尾。

 

容妃的哥哥名圖爾都,反對割據,不屈服於叛酋霍集佔兄弟,將全家從天山南路的葉爾羌遷往天山北路的伊犁定居。乾隆二十三年,當聞知清軍徵討大小和卓叛亂之時,容妃的五叔額色尹偕同圖爾都及堂兄瑪木特,配合作戰,平息了大小和卓叛亂,乾隆帝以功封額色尹為輔國公,瑪木特被授一等臺吉,圖爾都也被封為一等臺吉。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一日,額色尹、瑪木特、圖爾都等在京師落戶,劃享受朝廷俸米。


 

容妃一家定居京師後,於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圖爾都將妹妹送入宮中,封號為「和貴人」,時年27歲,而乾隆帝已50歲了。和貴人入宮後,在宮中受到特別禮遇,表現為 :

 

位號屢封。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奉皇太后懿旨,晉為容嬪,時年29歲。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奉皇太后懿旨,晉升為容妃,時年35歲,至此,封號不變。

 

民族信仰得到尊重。一是服飾上,在宮中允許穿維吾爾族衣服,並為其製作維吾爾族朝服。二是飲食上特殊關照。因為滿族喜食豬肉,維吾爾族忌諱,於是,在宮中特為她準備有回部廚師名叫努倪馬特,曾製作「滴非雅則」「谷倫杞」兩道名菜,並為其製作回子餑餑、羊肚絲、羊西爾佔、五香雞、羊肚片、羊他他士、酒燉羊肉、鹿筋羊肉等,並多次有鮮荔枝賞賜。三是允許回部雜技班入宮表演,以排解她的鬱悶。其中玩小羊、玩繩杆、鬥羊等都曾入宮表演,並得賞賜。四是多次隨帝出巡,並多有賞賜,如南巡、東巡等。



容妃的得寵是個奇蹟,因為在以滿洲女子為主體的清宮后妃中,其他民族的女子是很難立足的,尤其是險惡的宮廷,加上挑剔的乾隆皇帝,會使得後宮妃嬪很難達到久寵不衰。但是容妃做到了。有詩為證:

乾隆寵愛容妃,世人多有流傳,一些史學前輩也對其進行過多方考證。最具說服力的就是乾隆之建寶月樓。

南海寶月樓舊照


史界近來反對寶月樓是乾隆為容妃而建的樓閣。因為寶月樓建於乾隆二十三年,而此時容妃尚未入宮。但史學前輩孟森教授仍認為寶月樓與容妃之寵關係匪淺。

 

孟森先生敬仰高宗之寵容妃,稱其「兼露英主本色」。本來當時回部為「叛亂之邦」,其實正在平叛之內,回部之女不宜尊寵,但乾隆不能自持,牽愛於斯,孟森又解釋為:「夫尊寵其來歸之女而滅其母家,是清室之家法。」並列舉了太祖之於孝慈、太祖之於太妃(攝政王之母)等舊例,為乾隆納容妃正名。

 

因而,孟森認為寶月樓初雖不是為容妃之設,但因高宗為寶月樓歷年作有詩篇,如乾隆三十三年春節,有詩云 :

 

 

並有註:樓臨長安街,街南俾移來西域回居之。

 

這首詩證實了寶月樓與回子營遙相對應,有人說,長安街迫近禁城,本不許民居相近,而剛剛平定的叛亂部族,卻可在寶月樓前建回子營,是高宗為了慰藉容妃的思鄉之情。


而且,孟森考證,乾隆帝多次御臨寶月樓,在此娛樂作詩,抒雍雅之情。而《寶月嘗荔圖》正是這一時期的應景之作。所以,孟森教授以嚴謹的學識考證,寶月樓與容妃之寵大有干係。

 

關於容妃的畫像,流傳於世的主要有幾種:香妃旗裝像、香妃戎裝像、香妃洋裝像。此外,還有香妃「騎馬遞箭像」和「寶月嘗荔像」。但這些畫像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根本不是容妃,又有人說其中的戎裝像可能是惇妃所生的十公主,莫衷一是。經過專家考證,民國年間,陸夫人在清東陵裕妃園寢中發現的「容妃神像」是真實的香妃,我比較認可這個觀點。細審這幅神像發現,容妃面容清瘦,長相端莊,是個美人胚子。


容妃神像

 

至於容妃為高宗生母賜死一節,則為笑談。依宮廷檔案,高宗生母孝聖憲皇后崩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日,壽86歲,而容妃則薨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九日,此時,皇太后已死去11年了。而且,容妃由貴人而容嬪而容妃,都是乾隆遵照皇太后的意願而晉封的,何來太后賜死容妃之事!

 

容妃入宮後,身體一直很好,多次隨帝出巡。但到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四日,太醫向她進了平安丸一丸,看來她是得病了,直到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二日,首領劉芳傳旨,賞容妃奶餅一盤。四月十四日,總管劉秉忠傳旨賞春橘10個,5天後,即四月十九日,容妃死去,終年55歲。


容妃在宮中后妃的地位是一路攀升的。到乾隆四十二年,她已名列第三,侍候她的太監、宮女就有24人。她死後,穿戴為:繡杏黃緞錦蟒袍一件、緙絲八團有水褂一件、桃紅緞錦衫衣一件。身下鋪:杏黃妝緞大褥一床、綠錦緞大褥一床、大紅妝緞大褥一床。身上蓋:大紅妝緞被一床。身體旁邊安放有:繡八團有水一套有襯衣。碧霞朝珠一盤,松石佛頭塔記念墜角背雲。玉如意一柄,表一個,容鏡手巾、水晶鼻煙壺一個。福壽金正面簪三塊,每一塊上綴東珠三顆,小紅藍寶石五塊,紅寶石二塊,螺子一塊。金茶花一塊,上綴六分重正珠一顆,正珠六顆,嵌金剛石。金火焰簪一塊,上綴一錢六分重正珠一顆。金如意吉慶平簪一塊,上綴正珠、東珠四顆,紅藍小寶石十一塊,大藍寶石一塊。金荷葉扁豆蟈蟈簪一對,上綴正珠、東珠十八顆,紅藍寶石十四塊。金荷葉蜘蛛簪一對,上綴大小東珠十顆,大小紅藍寶石十八塊。金如意一支,金豆瓣簪四支,伽式正珠墜一副連金焰正珠六顆,重四錢。

 

關於容妃葬地。一說葬於新疆的喀什噶爾。其實,經考證,該墓為容妃曾祖父阿吉·穆罕默德·優素福·霍加的墓地,始建於1640年,位於喀什東門外,是一組大型的宗教建築群。主要建築有主墓室、四座禮拜堂和一座教經堂。而容妃真正葬地為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裕妃園寢內。具體方位為前數第二排之東邊第一號墓中。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死後,於同年九月二十五日葬入妃園寢中。容妃墓早年被盜,1979年10月,雨季過後,墓前踏垛級石塌陷。經上級文物行政部門批准,對容妃地宮進行清理,發現其地宮結構完全為清式葬法,由兩個券堂組成,金券內有青白石寶床,寶床上有一具旗材棺木。棺木紅漆,與已發掘的清宮其他棺具無異,但是只有一層棺,無內棺,棺頭正中有金漆的伊斯蘭文數行,經辨認為「以真主的名義 ……」

 

在清理地宮中,發現了一具頭骨和其他肢骨、體骨等,一條長85釐米花白髮辮、吉祥帽、龍袍殘片、宮中織物、如意、荷包、珍珠、寶石、貓眼石、鑽石等物。

 

關於容妃的身體,說她「生而體有異香」,香氣撲來,吸引了乾隆皇帝,使他魂不守舍,總想接近她。當時,「香妃」這個名字並不存在。查閱資料,最早出現「香妃」記載的是光緒十八年,肖雄在《西疆雜述詩》中留有記錄。實際上,通過對容妃體骨進行科學檢測,發現她具備維吾爾族人的體貌特徵,卻沒有發現可以釋放香味的特殊物質。「生而體有異香」的記載,應該是人為虛構的故事。


《還珠格格(1998)》中的香妃


通過對香妃屍骨進行科學鑑定,得出如下結論:

 

從容妃頭骨上分析,其方顱闊面而低額,是典型的維吾爾族的頭型特徵。

 

從她的頭骨和花白髮辮上分析,是一個年逾五旬的老年女子。

 

通過對其遺骨分析,人體汗腺及皮脂的分泌物應為一種特殊的氣味,這主要是其中含氮物質腐化後產生出來的氣味,確非香味。「香妃」之名,很可能是一種愛稱,或她生前大量使用化妝品,或攜香料所致。



 

 本文節選自


《清宮私房事兒》

作者:  李寅

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1

知識 | 思想   鳳 凰 讀 書   文學 | 趣味

相關焦點

  • 乾隆真的有「香妃」嗎?
    乾隆真的有「香妃」嗎?在故宮的御花園裡,有一著名勝景「流杯亭」,上書「曲水流觴」,亭內地上為一大巨石,低於地面,石上雕一很大的龍形水槽,從頭至尾終年流水不停。乾隆常召群臣賦詩,先倒上一杯美酒,放於水槽龍頭部位,隨著水流酒杯後移,待到龍尾部時,看誰詩成為快,詩未成的自告「蠢才」,並罰酒一杯,流杯亭因此而名。乾隆常與香妃在此處賦詩、飲酒和散步,杯到龍尾詩仍未成的自然是香妃了。
  • 歷史上,香妃美貌動人,她身上真的能散發香味嗎?
    其中就包括「香妃」,在清代歷史上又被稱為「容妃」,在電視上也見到過。真正的香妃曾經被前夫囚禁和虐待,但在她27歲時,她被乾隆帶到皇宮,並且納為寵妃。歷史上的香妃真的能夠散發出迷人的香味嗎?這個問題值得讓人關注,因為《還珠格格》中就是那樣演的。
  • 來自新疆的香妃真的有體香嗎?其他人受不了,乾隆很喜歡
    說起清朝的香妃,想必大家對她的了解都是通過電視劇《還珠格格》中的「香妃」一角所知道的,可要注意的是,對於香妃,她並不是一個虛擬的人物,而是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她也真是乾隆的妃子,可問題就是香妃的身上真的有香氣嗎?香妃的身世又如何呢?
  • 傳說清朝後宮有「香妃」,生有「體香」,歷史上真存在如此女子?
    她就是《還珠格格》裡,乾隆的妃子,被人稱為「香妃」,據說香妃天生自帶體香,蝴蝶自來。歷史上真有「香妃」嗎電視劇裡的「香妃」是一位維吾爾族女子,但翻查歷史,歷史上也有一位維吾爾族的妃子,但她在宮中的封號不是「香妃」,而是「容妃」。
  • 新疆歷史上的第一美人「香妃」,真的存在過嗎?
    雖然她在宮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可是,近年來卻被炒得紅紅火火,在畫像上、在學術上、在影視作品上、在民間傳說上、在葬地上都籠罩著神秘的光環,讓人感到撲朔迷離,被當時和後世稱之為「香妃」。關於她的真實情況,我們有必要揭開其廬山真面目。 關於香妃的身世,經過考證,她的真正封號為「容妃」。
  • 歷史上的「香妃」為何深受乾隆的寵愛?容貌復原圖給出真正答案
    香妃是誰?提起香妃相信大家對這個稱號都並不陌生,她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曾出現過。影視劇中的「香妃」往往身穿一身維吾爾族傳統服飾,相貌姣好,面容清冷,而歷史上的「香妃」又是誰呢?據歷史專家推測說,歷史上的「香妃」原型就是乾隆的妃子容妃。
  • 如懿傳寒香見結局是什麼怎麼死的 歷史原型是香妃嗎
    如懿傳寒香見結局是什麼怎麼死的 歷史原型是香妃嗎  《如懿傳》寒香見怎麼死的?在《如懿傳》中,大家期待的寒香見終於驚豔出場。寒香見出來之後,乾隆的心思都被吸引了去,跟如懿之間也生出了嫌隙。寒香見最終結局是什麼,她是怎麼死的?
  • 歷史上的「香妃」墓被發現,專家:身上的「異香」之謎終於解開
    根據《清史稿》和《清皇室四譜》的歷史記載,香妃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不過在歷史上香妃不叫香妃,而是叫「容妃」,她是一位來自新疆的女子,維吾爾族人,容妃來自一個非常高貴的家族,屬於西域貴族和卓家族。而關於香妃是否真的生來就有異香,能夠招蝴蝶,史書中並沒有記載所以一直也沒有答案。直到1979年,清朝留下的裕妃園寢因為年代久遠,地質開始塌陷,為了最大程度地修復文物,專家們不得不便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這才揭開了真相。打開陵墓後滿眼都是散落的文物和破碎的屍骨,顯然就是已經被盜墓者盜過了。
  • 歷史上真正的香妃究竟是怎樣的?香味是真出自體香嗎?真相揭開讓人...
    關於香妃的傳說紛紜複雜,那麼,歷史上真正的香妃究竟怎樣呢?以現在一般公認的觀點,香妃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容妃,她是新疆和卓家族的後裔。乾隆二十三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佔發動叛亂,香妃的叔叔額色尹及兄長圖爾都率部配合清軍平叛。次年,香妃隨圖爾都進京,入宮並被封為「和貴人」,在宮中的身份列為主位。從香妃的經歷來看,她無疑是乾隆較寵愛的一個妃子。 與傳說中香妃奉太后之命賜死的情形恰恰相反。事實上,奉太后之命,乾隆二十六年底,香妃由貴人晉升為嬪,乾隆三十三年又由嬪晉升為妃,稱為容妃。
  • 歷史上的香妃原型:美麗的維吾爾族女子,大齡進宮的寵妃
    譬如前些年熱火的電視劇《還珠格格》正是以清朝為背景的一部電視劇,其中真格格和假格格的故事深入人心,但她們並不是真實出現在歷史上的人物,由此可見,在看待電視劇時,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態度,而不是被電視劇中的情節牽著走。
  • 歷史上香妃是否能吸引蝴蝶,乾隆為何如此寵她?復原圖道出玄機
    這部劇的劇情是根據歷史上乾隆年間真實的事情改編的,當然其中也包括一些在歷史上不真實的劇情。香妃這個人物,在劇中也得到很多觀眾的追捧,她不僅長得國色天香,而且性格非常的溫柔。最吸引人的當然是她的香味,只要有她出現的地方就會有很多的蝴蝶飛來。 很多人對這個人物產生了懷疑,大多數人覺得,她就是導演加進來吸引觀眾眼球的一個人物。但是並非出如此,香妃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 《延禧攻略》順嬪篇:歷史原型居然是香妃?
    在當時的清代,女子婚嫁只能當作是一種利益的交換,和《還珠格格》中的香妃比較來說,《延禧攻略》中的香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反派,她一開始就逼死了明玉,處處與令妃作對,最後的結局自然也就好不到哪裡去了。歷史上順嬪的角色就是天賦異稟的香妃。她是新疆的少數民族大美女,入宮之前就已經嫁人生子,但是皇帝貪戀她的美貌和身上的得天獨厚的異香不計前嫌的寵溺她。
  • 歷史上真正的香妃,先是遭前夫囚禁,後才被乾隆納為寵妃
    在乾隆帝的40多個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也就是清史上的「容妃」。當年那部紅遍大街小巷的《還珠格格》裡,就出現了這位容貌美麗,還自帶能吸引蝴蝶體香的香妃娘娘。但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
  • 香妃墓地之謎
    香妃墓地之謎:真的是死後千裡歸葬新疆嗎? 曾經熱播過的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第二部裡,有一個重要人物:香妃。歷史上確有香妃其人,但劇中有關香妃娘娘的故事情節是瓊瑤女士根據劇情需要虛構的,裡面的許多情節與正史完全不同。為尊重歷史,使人們不至於被劇情或民間野史誤導,筆者根據在新疆喀什香妃墓地、河北遵化旅遊勝地清東陵等地的考證和在北京故宮檔案館查閱的有關香妃(容妃)的史料整理成此文,把圍繞香妃娘娘發生的一些真實事情講述給讀者。
  • 香妃墓 喀什
    香妃墓位於喀什東郊,整個喀什並不大,從喀什老城坐車去感覺沒有多遠,好像沒離開市中心似的。阿巴克霍加麻扎,香妃墓。綠樹藍天,微風拂煦,花壇裡還殘存著幾朵紅色的月季花。有幸碰到這麼一個博學的導遊,不同於經常遇到的那種導遊:或者開點粗俗的玩笑;或者編造幾個神話故事,小申總是以歷史和民族風俗的角度來介紹景點,使得在參加景點的同時領會出它的歷史內涵。
  • 香妃屍體遭毀壞,揭開天生「異香」原因,網友:毀我童年!
    在乾隆的後宮裡,香妃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人物。當然歷史上後宮並沒有封號為「香」的人,電視劇中的香妃原型是容妃,因香妃出生身上就有異香的原因,導致很多人對其很感興趣,現在原因終於大白於天下,卻讓網友大跌眼鏡,直呼毀童年。
  • 你所知道的香妃墓是哪一個
    她就是本期主人公——香妃。說起香妃,我們大部分人的印象應該還停留在《還珠格格》裡瓊瑤阿姨筆下的那個體態婀娜、明眸皓齒,身上散發著異香,翩翩起舞時能引來無數蝴蝶與之共舞的人物形象。那麼香妃是歷史上真的存在過?還是瓊瑤阿姨根據劇情需要虛構出來的人物形象呢?
  • 揭開「香妃墓」之謎——真正的香妃
    這些文字大部分,都已經模糊不清了,只有這個槨的最前面,有一句話看的比較清楚,通過專家鑑定啊,這句話就是古蘭經的第一句話,就是以真主的名義。通過這些文字,也證明容妃生前,是信奉伊斯蘭教的。  在全面清理地宮時,又陸續找到了一些遺物和隨葬品。吉祥帽和髮辮的發現說明是按照滿族風俗入葬的,因為清朝不分男女在穿戴朝帽時都要梳上長辮。
  • 真實版香妃故事:柔佛蘇丹後——香妃黃亞嬌 ‖王超
    ,那麼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香妃這個人?就是這則悽惻動人的故事,引起不少文墨之士的雅興,從小說到詩詞以及戲曲說唱,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竟使不少人以為確有此事。然而傳說故事不能代替真正歷史,令人詫異的是,難道歷史劇會穿越?在清朝光緒年間,一個華人女子黃亞嬌出現,她以柔佛蘇丹王后的尊貴身份,給我們演繹了一幕真實版的香妃故事。
  • 【揭秘】揭開「香妃墓」之謎(完)——真正的香妃
    這些文字大部分,都已經模糊不清了,只有這個槨的最前面,有一句話看的比較清楚,通過專家鑑定啊,這句話就是古蘭經的第一句話,就是以真主的名義。通過這些文字,也證明容妃生前,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在全面清理地宮時,又陸續找到了一些遺物和隨葬品。吉祥帽和髮辮的發現說明是按照滿族風俗入葬的,因為清朝不分男女在穿戴朝帽時都要梳上長辮。而為了照顧容妃的宗教信仰,下葬時只用了槨而沒有用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