釷元素:核能開發新思路(圖)

2021-01-15 南海網

題圖:低溫學工程師雷切爾·伯克利站在達斯伯裡的EMMA加速環內。

  福島核危機,讓全世界對核電安全充滿了擔憂。德國等一些國家甚至宣布要在不久的未來放棄使用核能。

  尋找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獲得方式,成為人們更加關心的問題。不久前,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說,世界上已知的釷元素儲量可以至少為全球提供1萬年的能源支持。目前,英國科學家們已經在曼徹斯特南部的柴郡平原,建起了一個用於研究釷的小型加速器——EMMA,目的是尋求用釷代替鈾作為新型核燃料的方式

  為解決人類未來的能源需求,人類研究應用鈾和鈽的核電技術已經有六七十年了,雖然核電相對於煤電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但是安全性和核廢料的處置兩大問題一直引起廣泛關注。

  翻開核能利用的研究發展史,我們注意到科學家早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就研究過釷元素,它作為核燃料應用有很多獨特優點,如果拿它來發電,既安全又綠色,是鈾和鈽最理想的替代品。

  儲量大、易提煉、更清潔

  1噸釷能抵200噸鈾的能量

  雖然釷元素本身不是裂變物質,但研究發現,一個普通的釷-232原子核吸收一個中子就會變成釷-233,它很快就經歷兩次β-衰變,變成鈾-233,這可是一種長壽命的易裂變物質。

  而相比於鈾元素,用釷做核燃料還有很多天然優勢。

  第一,地殼表面的釷就是釷-232,幾乎不含釷的其它同位素,在原料提取中十分方便,與從天然鈾中濃縮只佔0.7%的鈾-235相比,省了非常費事又成本高昂的一步。

  第二,自然界裡的釷主要存在於獨居石中,而獨居石易於開採而且比鈾礦豐富得多。據測算,天然鈾裡的鈾-235隻夠人類使用幾十年。除非現在開始投資另外建設一種增殖反應堆,讓佔天然鈾99%以上的不可裂變的鈾-238變成可裂變物質鈽-239,那才能延長天然鈾的使用年限。而有資料稱,釷的估計儲量是鈾儲量的3至4倍。

  第三,釷在核反應中能更充分地釋放能量,有資料顯示,一噸釷裂變產生的能量抵得上200噸鈾。研究還發現,使用釷來發電只產生相當於傳統核電站0.6%的輻射垃圾。有毒的放射性廢料大大減少,而且這些核廢料只需存放三百年,其後的毒性已經很低,不像使用鈾的反應堆那樣,有的核廢料放射性長達萬年以上。

  因為自然界裡存在的釷幾乎全部是不可裂變的釷-232,如果要建造一個使用釷作為燃料的「釷基反應堆」,必須讓釷-232接受輻照令其轉變為鈾-233,隨後鈾-233吸收中子開始它的鏈式反應。

  要實現這一點,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種設計思路。

  思路之一

  改造現有核電站使用鈾釷混合燃料

  要想釷基反應堆中的釷-232持續不斷地轉變為鈾-233,關鍵是要提供足夠強的中子源來輻照它。現在正在運行的核電站的鈾基反應堆就是強大的中子源。如果將釷嵌入低濃縮鈾的核反應堆中,只要設計得當,就可以改造成為鈾釷混合的核反應堆,高的中子通量不但夠維持鏈式反應的需要,而且還有足夠多的中子讓釷-232持續生成新的鈾-233,實現可裂變物質在堆內的不斷增殖。

  將目前正在運行的鈾基核電站反應堆,改造成為使用鈾釷混合燃料或鈽釷混合燃料,這是一種容易想到的思路。這種主張認為,改造現在已經成熟運行的核電站,總比重新設計新的要得心應手得多,況且也較為節省。一家名為Lightbridge的公司,提出了這樣一種設計思路:在堆芯位置放入一些濃縮鈾棒作為產生鏈式反應的「種子棒」,外圍則由氧化鈾和氧化釷混合原料製成的棒所包圍,這樣,鏈式反應持續進行的同時,實現了利用釷使燃料增殖並同時參與鏈式反應,使反應堆的輸出功率提高三分之一。

  思路之二

  設計新型釷基熔鹽增殖堆

  另外一種設計思路被稱為熔鹽增殖反應堆。在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就研究利用液態氟化釷為主要燃料建造釷基熔鹽核反應堆,做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工作,這種反應堆還成功運行了5年之久。

  但在冷戰達到高潮時,美國政府對追求釷技術已經失去興趣。原因很簡單:釷反應堆無法產生用於製造核武器的材料鈽,而鈾反應堆在用來發電的同時就生產鈽。有人曾經這樣說:既然釷擁有很多明顯的優勢,這個世界為何還要選擇鈾?答案是:在軍用和民用核能上的投入往往關係密切。

  今天,因為核電安全問題與未來能源發展戰略的大環境需要、材料和技術的進步,推動了釷基熔鹽反應堆研究的復甦,受到各國特別是我國和印度科研機構的重視。

  作為一個例子,這裡簡單介紹一種運行在高達攝氏七百度高溫下的、沒有燃料棒的釷基核反應堆的設計思路。釷基燃料(例如液態氟化釷和氟化鈾燃料的混合物)已經混合在主迴路的氟化鹽冷卻劑中,成為一種熔融狀態的混合鹽類物質。這種堆只需在常規的大氣壓狀態下就可以運行,因此對主迴路裡的泵和管道的機械性能要求就低得多,使得運行安全有了保障。為了進一步保障安全運行,堆芯下方還設計了一個「易熔塞」。反應堆過熱時,這個小塞子會熔化,熔鹽就排入一個容器。裂變物質離開了堆芯,核反應就不會達到臨界,鏈式反應就自動停止了,非常安全。

  當然,製造這種堆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例如,要在大功率狀態下發電運行,所有用於主迴路的部件、管道的材料在承受高溫的同時是否耐腐蝕、耐輻照,就顯得非常重要。

  思路之三

  用加速器製造中子流注入釷堆

  從堆外製造出中子流然後注入釷堆,也是啟動核反應的另一辦法。具體做法是使用一臺高能帶電粒子加速器將帶電粒子(質子)加速到足夠高的能量,讓它轟擊一塊鉛靶,便會釋放出中子,這些中子被注入釷堆撞擊堆芯的釷核,就誕生鈾-233從而開始裂變的鏈式反應。這就是正在設計的「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ADS)。

  在這種設計中,堆芯裡已經沒有鈾或鈽的參與,這意味著核能的生產更加清潔安全了。這種方法要求高能粒子加速器有較高性能,而目前能滿足這種要求的,是一種稱為「固定磁場交變梯度」(FFAG)聚焦的同步回旋加速器,它能使被加速到高能量的粒子的迴旋半徑大大縮小,從而使整個設備的體積大大縮小,使投資建造它成為可能。前不久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的EMMA電子束加速器就屬於這種FFAG型加速器。

  常見的核反應堆在「臨界狀態」時鏈式反應可持續進行,不需人工幹預。但問題是一旦失控就會出現嚴重事故。前蘇聯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一個反應堆就是因為在很低功率狀態下運行不穩定,超臨界失控導致爆炸。現在的ADS系統則不同,當切斷質子束那一刻,釷堆內立即沒有中子注入,就不能產生足夠的裂變物質,無法維持臨界狀態,於是鏈式反應迅即自動停止。所以,這種驅動方法是非常好的安全手段,根本不必擔心堆芯熔毀。

  延伸閱讀

  中科院擬用20年

  研發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

  今年初,我國中科院宣布計劃用20年左右時間研發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引起了世界的廣泛注意。

  據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表示,目前國內已探明的鈾礦儲量比較有限,中科院正在重點研發採用釷元素進行裂變的核電技術,這將有助於解決國內核能發電的原材料瓶頸問題。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鈾礦需要大量進口,每年進口的鈾礦在6000-8000噸之間。但是中國的釷資源儲量很高,完全可以滿足國內長期的核電需求。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原新技術開發局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

原標題:未找到ID是[1343]的TnUserVo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核純釷製備技術獲4項專利授權
    釷是一種重要的核能燃料,而核純釷的分離製備是釷核能開發的重要前提。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支持下,長春應化所廖伍平課題組開發出核純釷溶劑萃取分離技術,日前獲得澳大利亞專利授權。至此,圍繞核純釷的分離製備,長春應化所已獲得3項中國專利授權和1項澳大利亞專利授權,並申請美國專利1項。
  • 【核燃料】新型核燃料:釷
    元素符號Th,元素中文名稱釷,元素英文名稱Thorium。原子序數90,釷原子量232.0381,元素類型為金屬,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核內質子數90,核外電子數90,核電核數90,質子質量1.5057E-25,質子相對質量90.63,所屬周期為7,所屬族數為IIIB,摩爾質量180。
  • 釷元素有望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主要動力
    據外媒報導,美國康乃狄克州一家公司近期正致力於開發零排放汽車技術,該技術稱為雷射能源技術。  續航裡程一直是電動汽車駕駛者關注的問題。  該系統的燃料選用的是重金屬釷。該公司稱只需要8克釷就可以滿足一輛汽車整個的使用需求。在汽車發動的時候,雷射可以激發釷元素。該元素產生的熱量通過一個小型的渦輪機將水變成蒸汽,為汽車提供動力。  但是,利用釷元素作為汽車動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宇宙特殊元素——鑭系與錒系,它們為何具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價值?
    一、鑭系元素都屬於稀土元素說到鑭系元素可能許多人感到陌生,但是說到稀土元素就有很多人多少了解一點了。沒錯!他們基本上是同一種東西,不過稀土元素還是不完全等同於鑭系元素的。鑭系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第57號元素鑭到71號元素鑥15種元素的統稱。稀土元素除了這15種外,還要加上(Sc)、釔(Y)。
  • 美俄同時盯上核動力太空船,川普下令在月球開發核能,為火星計劃...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2月17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16日籤署了一項關於在太空使用核能的命令,以推動美國在太空中領先地位。該命令旨在研發和使用太空核動力裝置幫助美國開展月球開發和深空探索。根據文件內容,這種裝置將在太空飛行器沒有足夠的其他能源(太陽能、化學燃料)的情況使用核能替代。
  • 氬弧焊鎢針用釷鎢電極
    氬弧焊鎢針用釷鎢電極綜合性能優良,尤其能承受過載電流;使用壽命長,抗氧化,不易變形;起弧容易,焊接過程中不斷弧,電弧穩定,不散弧。 釷鎢電極通常用於碳鋼、不鏽鋼、鎳合金和鈦金屬的直流焊接。 中鎢在線提供優質釷鎢電極等鎢針產品。
  • 釷-232半衰期140.5億年,用核紀年法測宇宙年齡可信嗎?
    例如,釷-232的半衰期是140.5億年。用當代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加上高解析度光譜儀,已經能夠檢測到恆星的釷-232含量,並作出相應的年齡估計。 由於超新星爆發時產生的釷元素和鈾元素含量比例是固定的,而兩種元素的半衰期不同,由此測定恆星上的釷、鈾含量比例來計算恆星年齡就更加可靠。 2001年,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對一顆距離地球約1萬光年的球狀星團中編號為CS31082-001的恆星,進行了高精度光譜觀測。
  • 拜登的核能拯救計劃:美國兩黨或將共同支持國內核能發展
    儘管,參議院很可能落入共和黨的控制之下,但美國兩黨可能會罕見地在低碳能源方面達成一致意見,共同支持國內核能發展。美國核能智庫「全球安全夥伴關係」主席肯尼斯·盧恩戈表示:「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不太可能放慢核能領域正在進行的項目。」核能是美國少有的兩黨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
  • 我校獲批國防科工局「千萬元級」核能開發科研項目
    壓水堆發電示意圖福島核電事故後,發展新一代事故容錯燃料(ATF)的包殼材料替代鋯合金,成為安全發展核能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李曉強教授受聘為中核集團核燃料與材料研發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2012年張立同院士根據國際核能用包套材料的發展趨勢,籌建SiC/SiC核能包套材料研發團隊
  • 「十三五」核能開發科研第五批項目「SiC/SiC複合材料ATF燃料元件...
    西工大新聞網9月24日電(陳博)9月15日,我校李曉強教授牽頭主持的「十三五」核能開發科研第五批項目「SiC/SiC複合材料ATF燃料元件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順利召開。張立同院士表示,項目組嚴謹認真對待此次啟動會,各參研單位團結協作,開了好頭,希望項目實施過程中能保持良好的科研作風,把SiC/SiC複合材料研究好,把SiC/SiC複合材料用好,服務國家核能發展重大戰略需求。
  • 打開地外生命研究的另一把鑰匙:放射性重元素
    因為由重元素釷和鈾的放射性衰變產生的熱能推動了板塊的運動,這可能是地球產生磁場的必要條件。而地球磁場使太陽風和宇宙射線所攜帶的高能粒子無法直接抵達地表,也就阻止了其對生命可能造成的危害。同為巖質行星,根據巖石樣本,火星的磁場39億年前就已消失。
  • 愛沙尼亞成立核能工作組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核電網訊:愛沙尼亞政府已決定設立一個國家工作組,審議採用核能發電問題。該小組將在國外專家的支持下分析愛沙尼亞引入核能的可能性,並向政府提出相關結論和建議。愛沙尼亞總理尤裡·拉塔斯(Juri Ratas)表示,為提高愛沙尼亞能源安全、可持續性和競爭力,並實現2050年氣候目標,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在2030年後啟用核能。
  • 電影《海怪》今日上映,核能巨獸,異形降臨!
    核能巨獸復活出擊,人類陷入荒島逃亡故事以核汙染洩露,海底章魚基因變異,甚至擁有了將人類變為異形的能力為背景,講述了一場巨輪船員與巨型章魚和異形海怪對抗的故事,告誡世人重視環境汙染的惡果電影將眾多驚險逃亡元素集於一體,緊張氣氛貫穿整個劇情,讓人大呼過癮。多個劇情交叉並舉,引爆觀眾腎上腺素!
  • 【川普籤署在太空使用核能的指令】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一項...
    2020-12-17 09:21:56來源:FX168 【川普籤署在太空使用核能的指令】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一項關於使用核能的指令,以推動美國在太空中領先地位,白宮新聞處12月16日發布了相關文件。
  • 電影《海怪》今日上映,核能巨獸,異形降臨!-國際在線
    核能巨獸 復活出擊 , 人類陷入荒島 逃亡  故事以核汙染洩露,海底章魚基因變異,甚至擁有了將人類變為異形的能力為背景,講述了一場巨輪船員與巨型章魚和異形海怪對抗的故事,告誡世人重視環境汙染的惡果。
  • 耐酸鹼耐輻照釩酸鹽離子交換材料高選擇性富集鑭系元素研究獲進展
    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核能因其高效、清潔等特點備受關注。然而,核燃料循環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放射性廢物,其處理和處置成為核能發展的重要掣肘因素。其中,鑭系元素是核乏燃料中的重要裂變產物,具有比錒系元素更高的中子反應截面,比錒系元素更容易捕獲中子。
  • 3個雨天后期修圖新思路,讓你的廢片秒變大片!
    而且雨天裡常見的雨傘、雨滴、地面倒影,這些場景不知道如何拍出新意,今天大叔給大家提供3個雨景後期修圖新思路參考,把之前沒拍好的雨天廢片拯救起來。步驟四原圖雙重曝光後,色調受到素材圖影響,色彩減淡,因此這一步使用【魅力光暈】,給圖片增加色彩度和朦朧感,使畫面更具油畫色彩。
  • 世界首個核能「充電寶」問世,能充多少電?
    文/ 夕揚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4月24日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已完成對世界首座浮動核電站「洛蒙諾索夫院士」號核能裝置的試驗。「洛蒙諾索夫院士」號作為世界上第一座浮動核電站,是由一艘長144米、寬30米的駁船搭載兩座35兆瓦核反應堆組成。
  • 中國核能兩個「第一度電」 都與四川有不解之緣
    不僅僅是「華龍一號」,50年來,中國核能兩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第一度電」,都與四川有著不解之緣。 50年前 在四川大山深處發出中國核能的「第一度電」 50年前,在距成都市區100多公裡外的一座大山深處,有個代號909的基地。作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陸上模式堆所在地,我國核能的「第一度電」就從這裡發出。
  • 芳烴橋聯雙釷配合物:由δ鍵相互作用支撐的反三明治
    芳烴橋聯雙釷配合物:由δ鍵相互作用支撐的反三明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4:04:40 北京大學黃聞亮團隊合成了一系列由δ鍵相互作用支撐的具有反三明治結構的芳烴橋聯雙釷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