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4100多年前,中國還處於遠古部落時代。直到公元前2070年,治水英雄大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並傳位給兒子啟。經過大約471年後,夏朝滅亡了。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朝代——商朝——建立了。
「一竅不通」的故事就發生在商朝末期,距今也有3000多年歷史了。
話說商朝的最後一個國王叫紂王,這是個荒淫無度的國王,商朝就是在他手裡滅亡的。
紂王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妃子叫妲己。傳說這個妲己人長得很美,可心腸如蛇蠍般狠毒。
紂王本來就荒淫,又被妲己所迷惑,一天到晚不思朝政,只顧跟妲己一起花天酒地,對她言聽計從,甚至找藉口殺人,只為給自己和妲己取樂。
紂王的叔父比幹是商朝重臣,他忠君愛國,正直敢言。他眼見自己的侄兒日漸昏庸,終日和妲己飲酒作樂,置國之朝政和蒼生百姓於不顧,眾大臣又敢怒而不敢言,於是挺身而出,對紂王進行了直言批評和相勸。
紂王被叔父批評得臉上有點掛不住,妲己就更不高興了,她懷恨在心,想出了一條毒計。
一天,妲己趁著飲酒作樂之際對紂王說:「大王,都說你叔父比幹是忠臣,可拿什麼來證明呢?何不讓他把心掏出來,讓我們看看到底是紅的還是黑的?」
令人氣憤又痛心的是,昏庸的紂王竟然誇讚妲己出了個好主意,他睜大眼睛說:「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妲己真是聰明呀!」
紂王立刻讓傳令下去,命叔父比幹把心獻上來。
忠君愛國的比幹就這樣慘死了。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後說:如果紂王的心能通一竅,他都不會做出殺比幹這等糊塗事來!
這個故事記錄在《呂氏春秋》這本書中。後來,人們就從孔子這句話中引申出成語「一竅不通」,用來比喻什麼都不懂,一無所知。
需要說明的是,「一竅不通」的故事雖然經《呂氏春秋》的記載而一代代流傳下來,紂王、妲己、比幹這些古代人物在商朝歷史上也確有其人,比幹也確實是一個忠君愛國的仁臣。但上述因紂王「一竅不通」,與寵妃妲己狼狽為奸,逼迫比幹掏心,害比幹慘死的故事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傳說。且故事年代久遠,其真偽已無法考證了。
據《史記殷本記》記載曰:「殷紂王的叔父比幹,為人正直。他見紂王荒淫失政,暴虐無道,常常直言勸諫,後紂王怒而摘其心」。由此可見,比幹的確是因諫而死於紂王之手。但比幹之死到底跟妲己有沒有關係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