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訓練的強度安排

2021-02-12 體能網
骨骼肌是人體三種肌肉中唯一可以通過神經控制主動收縮的肌肉,也正因此,人才可以通過主動鍛鍊的方式使骨骼肌變得更為強大更具美感。充血對於肌肉的意義在於讓更多的血液進入肌肉,訓練時使肌肉擴容並輕微撕裂,訓練後為擴容的肌肉帶來更多的營養物質,在撕裂部位進行重建,從而使該部位的肌肉纖維增粗。

我在接觸健身之初被告知的並不是「在訓練中用盡辦法獲得最大的充血」,而是「肌肉纖維越粗,收縮的力量就越大」。這個理論固然無錯,但當時我在沒有太多經驗和基礎的情況下,片面地理解為「訓練中用的重量越大,塊頭就會變得越大」。

很多關於健美的理論書或帖子都提到健美訓練要用8-12RM的重量進行練習,但並沒有太詳細地解釋原因,這也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練力量要做8次以下,練塊頭要做8-12次,練線條要用輕重量高次數」。實際上來說,肌肉在何種重量及次數的練習下能夠達到或接近最大充血量才是關鍵。
小學時代很多人做過數學應用題,往一個水池子裡灌水,同時排水,如何將池子灌滿。其實肌肉充血正是這個過程。肌肉是血液在身體內循環必經的一個環節,只要心臟在跳動,就會有血液流入肌肉,同時流出。在平時,出入量應該是持平的,所以肌肉不會膨脹,也不會萎縮。訓練使肌肉收縮,心率提高,血液進入肌肉的量增大。排出量在特定時間內會因為肌肉內血液壓力的增大而被動增大一些,但顯然是不及在主動收縮肌肉的負重練習中被增大的進入量的。入多出少,所以目標肌會在鍛鍊時充血變大。鍛鍊結束後,肌肉收縮強度迅速降低,心率也回落到正常狀態,則血液進入肌肉量減小,出入逐漸持平,則泵感漸漸消失,目標肌狀態逐漸恢復到正常。

基於此,訓練中選擇合適的重量和次數,就成了關鍵因素。我個人覺得不應該把RM作為一個單純表示次數的單位來理解,而應是一個既表示次數又能讓人推導出重量的單位。次數,看數字便知,8-12RM即重複8到12次,但是在何種情況下重複?如何重複?我覺得是負載能夠讓目標肌在完全的神經控制下完整地(注意,我所指的完整,不等同於全程練習)重複相應次數的重量,做完一組後,目標肌肉達到或接近最大充血狀態。

重量不合適或次數不合適,都不是有益於充血的練習。

重量過大,肌肉收縮固然會強烈,但在達到或接近肌肉能夠承受的極限時,能夠重複的次數必然不足。為肌肉充血的入口就那麼大,壓力大固然在相應時間內湧入的血液會更多,但持續時間短,則單位時間內貯存肌肉內的血液總量不足,泵感不夠強烈。

反觀輕重量高次數練習,就有另外的問題。重量輕,肌肉收縮不夠強烈,則單次收縮時血液湧入的量較少。次數高,則意味著時間的延長。練習時肌肉不僅有血液進入,同時還有血液流出,則時間越長流出的血液越多。能夠在一個時間段內貯存在肌肉內的血液總量不足,也就意味著泵感不夠強烈。就好像長時間小水流地給池子灌水,水不停地流出,池子內的水位會增加一些,但無法被灌滿。高次數練習還不完全等同於給池子灌水,因為肌肉會疲勞。肌肉疲勞,則練習停止,相當於池子沒有被灌滿的時候就不再有入水。對於肌肉來說就是訓練不到位。

之所以中等次數、中等偏重的重量能夠為肌肉帶來增長,其實就是因為能夠在心肺和肌肉沒有垮掉之前,儘量為目標肌推入更多的血液,充分膨脹肌肉纖維,並持續一定的時間,實現輕微撕裂。

所以,有效的練習並不等於舉起了多大的重量,或馬拉松一樣地練了多長的時間或天文數字般的組數,而要以肌肉的感覺為準,沒必要完全拘泥於理論中設定的重量和次數。體力好的時候,可能習慣的重量和次數練過,肌肉並沒有出現燒灼感,那麼可以適當提高重量,力竭後再多來幾個強迫次數;如果體力不行,只要練習後燒灼感、泵感明顯也就夠了,沒必要糾結到底臥推了120公斤還是100公斤。

·END·

關於體能網

始於2012年,體能網(www.tinengwang.com)是國內體能訓練第一站,致力於分享大眾健身和體能訓練知識。我們的口號是:普及體能知識,惠及大眾健身,衝破認知藩籬,離科學訓練更近。(小編微信:lang13250616)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士兵的日常訓練強度很大,為什麼肌肉卻不如健身房裡的肌肉男?
    當我們看到當兵的人在訓練場上展現出勇猛矯健、肌肉精實的身姿,就知道這是日復一日的訓練所磨礪出來的成果。同時,當人們看到健身房的力量區,一個個身材彪悍的肌肉男在舉鐵的時候,就知道這一身肌肉的呈現也不簡單。
  • 50歲男人健身,能練出肌肉嗎?如何安排力量訓練?
    健身的時候,選擇適合自己的力量訓練方案,堅持足夠的時間,就能練出肌肉線條。 那麼,50歲的男人,應該怎麼安排健身計劃,才能練出肌肉身材呢? 這個時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逐漸提高運動強度,選擇燃脂效率更高的運動,或者加入力量訓練提高燃脂塑形效率,雕刻更加好看的身材曲線。 力量訓練可以從自由器械入手,選擇複合動作進行鍛鍊,主要針對身體的大肌群進行訓練,讓大肌群帶動小肌群發展,提高增肌效率,讓你塑造強壯的肌肉身材。
  • 健身一周訓練幾次?如何安排訓練頻率
    好在,爭論這個問題的不只有健身房的擼友們,每年也有很多研究人員專門在研究「訓練頻率對於肌肉增長的影響」。最近美國就有一個團隊專門收集了20多個之前關於這方面問題的研究並進行了分析,來看看他們的結論吧。研究分析的結論在訓練量相等的情況下,同一肌肉部位一周訓練一次和一周訓練多次並沒有任何區別。
  • hiit訓練計劃安排
    hiit訓練計劃安排標準hiit訓練計劃它能快速改善健身者的健康和身體形態,提高健身者的運動成績。標準的HIIT可以在力量訓練後安排,也可以單獨安排,時間限制在15到30分鐘之間。在進行標準高強度運動時,高強度運動與低強度運動的時間比通常為2∶1,如短跑(高強度)30秒和快走(低強度)15秒交替循環。
  • 訓練負荷的量化: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評價
    一、訓練強度的量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強度=質量。對速度、力量型項目而言,訓練最終所求的就是最快、最高、最遠、最重的表現。所以強度對這類項目而言很重要。另外一個要注意的點是,可以存在超越100%強度的訓練。比如使用105%強度進行離心訓練。但要注意的是這種超負荷的訓練方法損傷的風險較高,需要運動員的肌肉、骨骼、肌腱、韌帶等組織已經具有良好的生理適應。謹慎使用。
  • 如何更合理安排健身計劃?(安排訓練、熱身伸展、受傷)
    022 如何安排訓練安排訓練要看幾個因素3 動作熱身組目的就是預備好相關關節肌肉神經,針對當天的訓練肌肉而做幾組熱身組,高次數低強度的熱身組,然後再逐漸增加強度。熱身通常約10分鐘左右,冬天會稍長一點,熱身完後就正式訓練了。
  • 跑步訓練六大強度區間,學會用心率來定義訓練強度
    增加心臟收縮肌肉力量。經過研究,心臟在此強度區間時,搏動的力道剛好處於最大值,長久訓練下來就能提升每次心跳所輸出的血液量,進而降低心臟跳動的頻率。肌肉的用氧效率增加。這是因為長期慢跑後,血液中的紅血球數量與有氧酵素濃度都會提升,而且肌肉端裡的微血管和線粒體也會增生,這些都是使身體攝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 了解健身中訓練容量與訓練強度,適合增肌的容量與強度是什麼?
    我們在健身中常常會聽到訓練容量和訓練強度這兩個詞彙,比如:「你增肌效果不佳,會建議你去提升你的訓練強度與訓練容量」;「你的訓練容量與訓練強度不夠等等這類的話語。」最近很多人在後臺留言並不了解訓練容量與訓練強度,對這個訓練容量和訓練強度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
  • 力量訓練不會安排?簡單,這樣做讓你的訓練更高效!
    其實我們首先需要明白如何安排自己的無氧抗阻力訓練,我們儘量將有氧運動安排在力量訓練之後,也就是在進行力量訓練後,我建議您去跑步。為什麼要優先選擇跑步作為一天健身的結束呢?從能量消耗的角度來談,人體剛開始運動時,首先會選擇消耗糖原,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只會消耗糖原,而是糖原佔能量消耗的比重更多一些而已。
  • 對於腹部的肌肉訓練,一周訓練幾次,才算科學合理?
    鍛鍊腹部肌肉是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制定精密的訓練計劃,但前提是需要一些基礎的訓練理論作為支撐,今天為大家介紹幾個基本法則,為你開啟訓練腹部肌肉的大門,教你如何掌握科學的方法,自己所能承受的訓練強度製備專屬自己作息時間。以下規則可以讓你從容面對腹肌訓練帶來的問題和挑戰。
  • 初入健身房訓練,如何合理安排重量訓練,練出肌肉線條?
    那麼,你在健身訓練的時候,一定不能錯過器械區域的訓練,而不是單純地進行有氧運動。力量區域的訓練可以幫我們提升肌肉量,避免肌肉流失,提高燃脂塑形效率,塑造好看的肌肉身材,提高自身魅力指數。無論是減脂還是增肌人群,我們都需要進行力量訓練,以此提升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提高自身的熱量消耗,提升燃脂塑形速度。健身重量訓練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安排訓練,增肌效果更好呢?
  • 長期做徒手訓練能練出肌肉嗎?
    我是有去健身室練的,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只靠徒手健身也可練出很好/很壯的身型,不過大前提是你要懂得訓練肌肉的原理。很多人不是太清楚的時候,就會以為:「肌肉需要練得重,徒手健身只有自己體重,沒有再加重,所以沒有練到很壯」,相信這句是有一點誤解的。
  • 冬天,如何安排「間歇訓練」運動負荷?
    #第三周訓練計劃解讀一、2次有氧訓練(20km),強度要求:心率145~150次/分二、1次間歇訓練:2000米x8次,間歇時間:5分鐘,強度要求:心率160~170次/分三、1~2次慢跑訓練(12~16km),強度要求:心率135~145次/分#本期冬訓課堂話題#冬天,如何控制「間歇訓練」負荷?
  • 健身組數如何安排?組數訓練與肌肉生長關係
    每一部位訓練時間要多久?  又如何讓肌肉增大及肌耐力兼具?或須要常常更換訓練課程及方法等等重要的訓練疑問。在此,本文作者希望藉由文章讓讀者能夠根據自我訓練的需求及目標,完成一完整的組數關念並用於課程上,讓練習課程後有良好的訓練效果。  以下便敘述幾種完整的組數觀念。
  • 徒手健身,一周五練,如何有效安排訓練?
    首先,我自己徒手健身已經有5年左右了,根據我的經驗來說徒手健身一周五練怎麼安排,這主要是取決於你的訓練目標,不同的訓練目標訓練的安排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推拉複合動作那麼就用第一種安排即可。徒手增肌、塑形徒手三大黃金動作,伏地挺身、引體向上、深蹲,當然單純的只是練習這三個動作,肌肉刺激肯定是優先的,因此,就需要充分利用好每個動作的變式,來讓肌肉從不同的角度獲得足夠的刺激。
  • 健身增肌期間,有氧訓練如何安排?
    很多健身新手剛開始健身的時候,往往只會鍛鍊某個部位的肌肉,認為力量訓練才能增肌。其實,如果在增肌期間加入適當的有氧訓練,能夠讓你的增肌效果更佳。那麼,增肌期間,有氧訓練要怎麼安排呢?首先,弄清楚增肌期間,做有氧訓練的目的是什麼?
  • 1次好的健身訓練,器械訓練和有氧運動應該這樣安排
    大家好,健身當中訓練所佔的比例是很大的一部分,練的非常好的人們,甚至可以將自己的訓練方法當作商品進行買賣,但這並不代表著我們用了之後就會有好的效果,那麼下面所說的是1次好的健身訓練,器械訓練和有氧運動應該這樣安排。
  • 超高強度訓練法:42天長30磅肌肉
    第一,只有通過正確的訓練才能刺激目標肌肉生長;第二,肌肉必須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獲得增長;第三,肌肉需要必要的營養供應以實現增長。 訓練,休息,營養——按這個順序——是肌肉生長所必需的關鍵。困難之處是取得最佳的平衡,每個因素都不能太多或太少。
  • 訓練有度丨兒童日常康復訓練安排建議
    我們有運動發育問題的孩子,康復周期比較長,所以在康復期間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我們孩子「練得越多康復的就越快」,於是每天都會給孩子安排滿滿的康復練習,想讓孩子儘快康復。相信這樣的想法大家都能理解,但康復訓練還是需要根據孩子自身情況來進行安排的。
  • 為什麼你需要肌肉力量訓練!
    若是沒有運動上追求的目標,一周也至少需要從事一次肌力訓練,來維持肌肉的運動量。而複合訓練更偏重於協調、連動的訓練,通過帶動全身肌肉,提高熱量消耗,以達到許多人追求的「瘦身效果」。對於初學者來說,可先使用固定式的器材,例如蹬腿機、滑輪下拉等設備,先喚醒該部位肌肉,習慣肌肉出力的感覺,不需要使用大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