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北京市大興區舊宮中學校長王春彥受《教育頭條》邀約參與「美育沙龍」訪談,就學校的美育教育實踐、美育教育成果展開交流,總結美育教育經驗,分享美育教育方法。受邀參加的學校領導還有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學校校長阮守華,北京鐵路實驗小學校長胡振芳,北京市西城區五路通小學書記、校長劉瑞連,北京市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和平街分校校長唐偉,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校長張琳,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校長崔楚民,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全疆發,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第二十一中學聯盟校校長高宇軍,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臺實驗學校校長郝玉偉,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一小學課程與教學中心副主任田春娣,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藝術中心主任李嘉等。
現將王春彥校長原文分享如下:
美育芳華,美潤人生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既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能激勵人的精神,滋潤人的心靈。我校十分重視美育工作,幾年來一直進行著美育改革嘗試與實踐,並取得良好效果逐漸形成美育特色。現就我校美育工作開展進行與會交流。
一、精心設計,打造濃鬱、美麗、和諧的校園文化藝術環境。
舊宮中學始建於1967年,是大興區人文底蘊深厚的一所完全中學。所在地區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歷史悠久,曾是元明清三個封建王朝的苑囿,舊行宮蔭榆書屋,乾隆囊時讀書舍也。如今學校校園環境優雅,硬體設施一流,功能教室齊全,科技、藝術等活動教室布列豐富;師資力量雄厚,成熟的中青年教師比重大,在區級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一、二等獎率達40%以上。學校現有620名學生,100多名教職工,師生和諧,學習氛圍濃厚。
學校全方位地開展「教育是世間最美的藝術」校園文化建設,以「建校如家」為辦學理念,秉承「追尋幸福,鑄就成功」的校訓,積極為師生營造健康、健美、和諧的文化藝術氛圍,使學校成為師生身心愉悅、陶冶情操、敬業樂學的家園。
校園文化充分利用建築營造「家」的氛圍。教學樓布置注重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實。教學樓一層大廳主要展示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校訓;各層樓道分別用做工精細的木雕展示了教育名人名言和學生作品,樓梯緩步設計了溫馨的提示小語,樓道內設有精緻的讀書角,配有舒適的小沙發;教師辦公室和學生教室均設計合理,古樸典雅,寬敞明亮,設有書架。樓道綠植是開展「綠淨校園」活動的主要陣地,校園八景,引人入勝,樓宇命名,催人奮進。優雅的校園時刻浸潤啟迪學生的心靈和思想,在這樣豐富多彩的環境中,學生的審美情趣得以激發。
二、整體謀劃,構建關愛學生、全面發展,個性成長,多元幸福的美育課程。
課程是育人的載體,舊宮中學以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突出美育,創造幸福為理念,構建了以「德育揚善,智育啟真,體育強身,美育塑心,勞育力行」的多元幸福課程體系。
學校形成了具有舊中特色的「三精」品牌課程,精妙科技、精品人文,精美藝體課程。學校美育課程以精美藝術課程為主體,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影視、播音、美誦等課程,高中階段開設多樣化藝術課程,有美術班,傳媒班。大力開發以合唱、管樂、美術為代表的藝術課程,潤澤學生心靈,哺養優雅氣質。
校本課程開發方面,堅持五育並舉,滿足學生個性需求;課程實施方面,堅持必修和選課雙結合,實現雙向選擇;課程評價方面,採取多元化評價方式。課程體系構建,增強教師創新意識,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文化素養;通過多元課程,藝術課程的實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健康、健美、健全人格,努力培養心靈美、形象美、語言美、行為美的新時代青少年。
三、實踐探索,開啟美育與生涯教育相融合的高中美育特色之路。
學校自2013年起創辦美術特色教育,以適應農村學校生源薄弱,同時落實辦人民滿意教育和服務地區經濟發展與人文環境建設需要。於是無懼艱難、奮勇開創的舊中人從此開啟了高中美術特色之路。為豐富學生審美體驗,開闊人文視野,培養審美情趣,讓學生能適應未來職業,適應社會需求,適應高等教育,從無到有,探索實踐開設美術班,經過多年的積累總結,逐步走上「藝術雙基訓練+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課程模式」與「激發美術興趣+提升職業體驗+探索創意實踐生涯模式」相融合的特色之路。
從2013年的10月4日以零基礎為起點,正式開班開課,僅用69天就創造了20名學生參加聯考18名學生通過的奇蹟開始,我校通過不斷致力於美術特色的探索和建設,逐漸形成具有舊宮中學特色的高中美術辦學之路,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將美育與生涯教育融合的特色之路,一批批美術學子的夢想從這裡起航。
如今在歷屆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美術特色課程碩果纍纍。每年30餘名學生通過努力實現升入本科院校的人生夢想。在2020年高考中,我校美術專業本科過線率95%,傳媒專業本科過線率100%。
我校高中美術班,以美育工作和生涯教育整合為切入口,重建學生信心,磨練學生意志,健全學生人格,豐富學子業餘生活,促進學生確定人生目標,努力學習,融入社會。幫助孩子們探尋到了自己的未來方向,演繹了自己的美術人生,創造人生出彩的機會。學校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用大美之藝繪精彩人生。
四、搭建平臺,組織富有美育特色的課外實踐活動。
我校將以美育人的宗旨滲透到各項活動中,面向全體學生,各項活動,從設計、編排到實施展示,學生均全員參與。學校有聲樂、舞蹈、繪畫、手工、茶藝、書法、鑑賞、美誦等興趣小組,這些靈動社團大大拓展了學生選擇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接受藝術的薰陶,為藝術人生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在各項比賽中取得佳績。美術項目是特色,每年培養美術類本科學生近三十餘人。合唱社團是參與大興區藝術節的主要力量,多次獲得大興區及市級獎項。管樂社團是我校另一支重點打造的藝術社團,培養學生紮實的基本功與音樂素養。
另外,學校根據自身條件,結合重大節日慶典開展藝術教育;每年舉辦「體育文化節」,「經典詩詞朗誦大賽」、「讀高雅書,做高尚人」讀書節活動,每年舉辦「多元課程,面向未來」藝術節、「我和我的祖國」課程嘉年華、「美術冬令營畫展」,每學期組織外出研學實踐等傳統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活動中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多元文化,引導學生愛家、愛校、愛祖國,讓師生在活動中感受健康美、語言美、行為美、勤勞美;引導學生藝術張揚,培養自信。發展學生體育、藝術特長,培養興趣和習慣,將體育、美育、德育融入學生成長過程,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一至二項運動技能和藝術技能。學生的創新素養、實踐能力、表演水平獲得普遍提升,不僅鑄魂育人,而且使校園生活充滿活力。
五、持續改進,頂層設計,創新管理,提供美育工作保障。
一是硬體保障。專人管理,重金打造,音樂教室2間,美術教室6間,舞蹈教室1 間,多媒體教室1間,多功能廳1間,藝術人文類課程佔24間教室,全套管樂隊器材,鋼琴兩架,各種音樂、美術、舞蹈等輔助教具上百餘件。
二是優化師資。
學校多方努力,優化整體美育師資隊伍,採取校外聘請+校內培養的模式優化專業師資隊伍。外聘藝術教師10名,內選周紅老師外培,每年培訓經費近萬元。學校開展多主體主題教研活動,打造課堂美育主陣地,組建教工舞蹈、瑜伽、書法、攝影、足球隊、乒羽隊、太極隊、徒步團等社團,豐富教師業餘生活,陶冶教師情操。學校鼓勵教師以積極的人生觀投身工作,做到立德有修為、業務有善為、教育有作為。在育人過程中體現專業素質美、師德情懷美,外在形象美,教書育人美。
三是完善機制。
為了使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真正落實,全面到位,我們制訂和完善有關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把藝術教育列入學校工作日程;制定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確定近期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目標及實施措施;努力提高學校藝術教育整體水平,確保藝術教育工作正常有序進行。完善了有關藝術教育工作的獎勵辦法,年終對取得成績的老師進行獎勵。
總之,美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學校師生共同的努力,美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在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意見出臺後,從教師到學生,從社會到家長,對美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全體舊中人將充分認識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系統落實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新舉措,構建一體化美育教育體系,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為師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