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進中考,亟待補上哪幾課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學校美育評價體系逐步健全;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不少家長擔心,這一舉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有一種輿論認為,重視美育是好的,但目前學校的美育只是上上美術課、音樂課,還存在著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指標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過程等功利化、簡單化傾向。那麼,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又應補上哪幾課,以達到更好育人效果?就此,記者採訪了家長、校長和專家。

  第1課 以素養為導向,處理好育分和育人的關係

  「一旦美育加入中考,不論分數多少,為了考上理想高中,孩子勢必要在美育上投入很多精力,對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是負擔。」記者發現,自從文件發布以來,各個家長網絡社區的討論很熱鬧,不少家長開始「叫苦」。市場上不少培訓機構已經開始「乘勢而上」,這進一步放大了家長的焦慮。

  對此,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萬麗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並非要求2022年全部鋪開中考藝術考試,也不要求具體分值。並且「學校教什麼,我們就考什麼。」考試的內容是課程內容,不會給學生增加太多負擔。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李政濤對美育納入中考表示理解,他認為目前只有通過考試才能真正引起社會各界重視美育。不過「關鍵在於怎麼進。探索進中考的最好方式,要既提升美育的價值地位,實現美育的育人功能,同時又能夠和其他學科、其他幾個『育』結合起來。還要處理好考試和育人的關係、育分和育人的關係,要在育分中育人、育人中育分。」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羅濱提出:「美育的測評應該是藝術素質的測評,不應當是天分好的學生一定高分,應是素養導向,要求學生能學習一定的藝術,學會基本的理解、審美、判斷。不過還要制訂細化的評價標準,家長也不必急著將孩子送進補習班。」羅濱也提出以往教育中大家也會強調美育,但缺乏實際的抓手。「重新重視美育既是國家要求,也是我們的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生活水平提高、經濟發展之後教育質量提升的客觀需求。美育課程以前就有,但『開得好不好不一定』,像是正餐之後的配餐。這次的政策把『配餐』的地位提升到『正餐』,讓學生們『好好吃』,讓學生不僅營養不缺乏,還要『吃得好』。」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把學校美育工作開展好也能避免家長一窩蜂地湧向校外培訓機構。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實驗中學校長何彩宏認為:「只要從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就將藝術能力的提升落到實處,中小學建立健全藝術課程體系,完善評價機制,以學生為本,將個人提升方案落到實處,就完全可以避免『功利化補習』和『往輔導班砸錢』的現象。在守住藝術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還要積極開闢第二課堂,把校園活動和藝術測評結合起來,把學校的藝術氛圍全面營造起來,更重要的是要把美育融入到校園文化當中。」

  第2課 提升教師審美能力,課堂美起來,學生才能美起來

  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實驗中學,除了美術、音樂、書法等課程外,還有30多個社團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在藝術類課堂與藝術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中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

  然而,校長何彩宏坦言,學校要擔當起未來美育建設的重任仍然面臨著師資力量不足的挑戰。「學校在校學生1278人,只有音樂專職教師2名,美術專職教師2名,書法兼職教師2名。這樣的師資儲備遠遠不夠,只能在其他專任教師中挑選擔任藝術類輔導的老師。」

  對此,李政濤認為,不僅要重視教師的數量,還要重視教師的質量,「後續教師培訓、教師研修、教師發展,要把美育的內涵滲透進去,提升教師的審美能力,這也是新時代教師的新基本功、新素養。只有教育者先美起來,課堂才能美起來,學生才能美起來。」

  針對可能存在的師資不足問題,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副院長張野認為有三個解決途徑:「第一是適當增加班額數,但這樣可能會造成師生互動不足,所以我認為可以借鑑疫情期間的經驗,採取慕課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形式,理論課部分通過慕課教學,就相當於騰出一部分班容量,線下進行實踐教學。第二,可以進一步推廣虛擬仿真教學,根據課程所需要的場景,搭建相應的實驗平臺,學生結合慕課的內容進行學習。如果有不懂的問題再進行線下輔導,這樣對於師資壓力就會小很多。第三,我認為學分獲得的方式可以更多元,採用非課程方式,例如通過打卡,將一門課分解為若干次活動,在畢業之前滿足總次數即可。」

  許多人認為,要加強美育建設,農村地區、西部偏遠地區難度更高,而羅濱認為,農村老師、少數民族地區教師恰恰有優勢,「少數民族地區的美育元素更多,有民族歌曲、舞蹈,這些資源還可以『反哺』其他地區。我們培訓過70多位雲南來的專員,各族老師都能歌善舞。」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實驗小學就結合當地實際,對教材做整合,如音樂課以學生熟悉的東鄉族「花兒」為主,進行創作編曲,美術課帶領學生製作符合當地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品。校長唐致禮認為,農村自然環境豐富,可以帶領學生領略自然風光,培養審美能力。同時可以帶學生參觀民俗館、圖書館、美術館等,讓孩子進行審美體驗和討論。「既鍛鍊了身體,又能夠感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體會到大自然的美感。這些都是可以通過現有的美育教師隊伍實現的。」

  第3課 樹立「大美育」觀,在跨學科融合中找到美育切入點

  「未來的工程師、城市建設者能否更懂審美」?美育課程如何讓工科生接受,是北京交通大學一直探索的問題。為此,他們為機械學院學生開設產品設計課,討論產品是怎麼「變美」的;「藝術與科學」課通過引導工科專業學生發現藝術與科學的相通之處,比如尺度、比例、黃金分割、流線型與空氣動力學的關係,讓學生體會到「殊途同歸」的樂趣。

  張野發現,從現實情況看,小學、初中到高中的課程體系對審美認識的建構是相對缺失的。「《意見》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大學的美育體系,我覺得很可貴,因為美育水平是系統的。在中學階段解決『知識』層面,夯實基礎;在大學階段真正提升對美的認知。」張野說

  羅濱認為,學校要在課程體系中建立「大美育」觀,把國家規定的必修課開足開齊,同時,選修課可以增多,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針對特別有特長的學生,還可以引導他們去藝術團學習。此外,還應有美育的跨學科融合。例如在語文學科中,涉及小說、劇本的片段,可以組織學生編創課本劇;英語學科可以編英語劇;美育還可以和勞動教育融合,如手工製作一件工藝品,引導學生考慮顏色、比例、大小;美育還可以與體育融合,例如拉丁舞就是體育舞蹈;或者和非遺文化結合,泥人張、糖人、風箏、景泰藍等等都有獨特的美感和韻味。學校應統籌各科教學資源,管理幹部和老師要打開思路,一起找到美育的切入點。」羅濱說。

  張野對此表示認同,「首先授課教師應該有這種轉變,應該把對美育的理解由『手』變為『腦』。以前舞蹈課可能就是教會學生跳幾段舞,小提琴課可能就是讓學生達到某個級別標準,我覺得這是以『手』為核心的思想。藝術其實是相通的,要有『大美育』觀,引導學生對人類各個門類的藝術形式有通識性的認識,並通過案例式、研究式、沉浸式教學讓學生提升整體上的判斷力,學會鑑別鑑賞,自覺屏蔽醜的事物,認識美的事物。最終讓學生們成為熱愛生活的、善於發現生活之美的人。」 (記者 楊 颯 周世祥)

相關焦點

  • 美育進中考 培訓機構已「乘勢而上」,家長怎麼辦?
    美育進中考,亟待補上哪幾課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學校美育評價體系逐步健全;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不少家長擔心,這一舉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有一種輿論認為,重視美育是好的,但目前學校的美育只是上上美術課、音樂課,還存在著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指標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過程等功利化、簡單化傾向。那麼,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又應補上哪幾課,以達到更好育人效果?就此,記者採訪了家長、校長和專家。
  • 教育改革,中考之下,體育和美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文件提出,「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並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方法,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 作為從今年新初一開始體育中考分數和語數外均為 100 分的全國獨一家,雲南還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被「點名表揚」。
  • 體育美育進中考:一重視就考試,唯分數論欲罷不能
    不久前,「中考體育將與語數英等科目同分值」「到2022年力爭全覆蓋,全面實行美育中考」的政策和相關信息引發各方熱議,儘管一些人表示理解與贊同政策的初衷,但仍有大量學生、家長對政策具體執行中的各種困擾表現出畏難情緒。貴州黔西南,安龍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蘑菇小鎮天菇小學學生在操場上練習武術。
  • 美育將納入中考 半月談:提升學生藝術素養不能一考了之
    來源:半月談原標題:美育入中考:提升學生藝術素養不能一考了之最近,美育入中考的話題引發網友關注。城鄉教育差距大,城鄉學校在藝術類教育方面尤其存在巨大鴻溝,美育入中考是否影響教育公平?中小學的藝術教育本應以薰陶、審美為主,進入應試層面是否捨本逐末?客觀來看,將音樂、美術納入中考,學生在學習其他文化課程的同時還要分出精力重點學習、複習音樂、美術課程,學習壓力進一步加大。
  • 張全林:美育入中考以跳跳夠得著為好
    美育入中考的關鍵在於考什麼、怎麼考。根據中辦、國辦相關文件要求,要強化美育、體育在學生評價中的佔比,加強過程性評價。從此前已經試點的省份的情況看,因地制宜設計考試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必備的基本藝術素養,並沒有增加考生和家長的負擔。把美育納入中考,與把體育納入中考一樣,都遭遇了「應試」的質疑。
  • 教育部:力爭2022年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美育方面,全國已有部分地區啟動美育中考,將力爭2022年全面實行美育中考。何為「美育」: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王登峰司長表示:目前全國已經有4個省,在全境開展美育中考加分;同時還有6個省、12個地市,已經開始了中考美育的加分,分值在10分~40分之間,試點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
  • 教育周刊 | 美育將納入中考引發關注:美的教育 育美的人
    ■ 海南日報記者 葉媛媛  近期,「美育將納入中考」這一話題引發社會關注。《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出臺,提出將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隨後,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育中考要在試點基礎上儘快推廣。
  • 美育將參加中考,不必報班!非藝術專業的父母如何給孩子講藝術?
    「美育中考要在試點基礎上儘快推廣,到2022年力爭全覆蓋,全面實行美育中考」。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即將參加中考的高年級家長為此緊張,就連學齡前兒童家長都在考慮如何調整學習班計劃。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應該是根據特長選1-2項為主考項目。但最終目的是回歸美育的本質——審美和享受。
  • 2022年中考要考藝術?教育部最新回應
    10月16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指出,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依據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文件提了兩個目標:2022年的重要目標,是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開啟開足,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備不斷優化,評價體系逐步建立,管理機制更加完善。2035年通過三年的行動計劃,在2022年的基礎上向2035年的目標進發,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學校美育體系。
  • 什麼是美育?音樂教學就一定屬於美育嗎(張燚)
    選自《音樂周報》當前如火如荼開展的第九次全國基礎教育改革進程中,美育價值得到凸顯。我國教育整體上已從「上學好」途經「好上學」來到「上好學」的新時代,美育隨之越來越重要。這種錯位甚至表現在多種版本的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的教材上。
  • 如何讓體育美育強起來?
    「開齊開足」上好體育美育課程  上午10點,江西萍鄉市武功山麻田中心學校的操場熱鬧起來:孩子們走出教室,來到操場跑步、練習摔跤操。  摔跤,是這所鄉村學校的體育特色。每周,學生們都能上80分鐘的摔跤專項訓練課。「原來40分鐘的體育課,除去準備活動等,留給專項學習的時間不夠,強度也不容易保證。」
  • 蘇城校園美育美心 「快樂+動心」課堂受歡迎
    近期,「美育進中考」試點工作在我國多個省(區、市)推行,引發熱議。師生家長們在關注—— 美育如何教,又該怎樣考? 「美育為德育的必由之路,是德育的基礎功夫」。 ——朱光潛 《談美感教育》 今年十月十六日教育部體衛藝教司司長王登峰曾提出美育中考要在試點的基礎上儘快推廣,到2022年力爭全覆蓋,全面實行美育中考。而今年開始蘇州已經正式將音樂、美術納入中考。
  • 美育|一位美學教育實踐者的思考: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美的存在
    10月16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目前全國有4個省份全面啟動美育中考,6個省份12個地市啟動了美育中考。他表示,下一步會加大試點工作的推進力度,不斷豐富和完善美育中考的考核內容考核方式,爭取儘快推廣美育中考,並力爭到2022年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 面臨體育美育新「商機」,教培機構如何為學校「錦上添花」?
    「新出臺的體育美育文件的發表,是改變中國目前基礎教育現狀的一套『組合拳』,在綜合改革系統中一項都不能少,哪一項改不到位,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表示,不管是校內還是校外機構,現在都是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千載難縫的好機會。
  • ...官方回應:村民提出領現金;教育部回應藝術課程進中考:考什麼...
    對此,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宣傳部相關負責人10月23日下午告訴澎湃新聞,補償款可以劃到村民銀行卡上,有部分村民提出領取現金。他稱,此次發放的是深圳園拆遷補償款,目前一共發放了338戶。據媒體此前報導,保定市蓮池區工作人員稱,補償款按人頭補償,一人40萬。
  • 教育部發布消息,體育和美育要納入中考,校外培訓機構是最大贏家
    最近教育部發布了一條消息很快就登上了熱搜,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網友們也是各持己見,不過最沸騰的還是家長們,教育部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明確指出要加大中考的體育分值,甚至要達到和語數外相同的分值,會在2020年全面實施。
  • 北京市海澱區啟動「音樂新中考」,音樂考試不通過不予畢業!
    江蘇省已全省開展美育中考計分。2015年,江蘇就明確了全省「藝術進中考」戰略目標。2017年9月1日前,江蘇有13個設區市全部公布了「藝術進中考」方案。湖南省多個區也已將音樂納入中考。2022年力爭全覆蓋,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 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將進入中考 究竟考什麼,怎麼考?
    近日,有關「2022年藝術進中考」「體育在中考中的比重將與語數外同等地位」等消息引發社會熱切關注。昨天(23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接受總臺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體育已經納入中考,美育進中考已經在8個省份進行了試點。
  • 在思考和感受中,發現不一樣的戲劇美育
    「我們之前上戲劇課就是按照劇本表演,然後老師過來糾正,和現在很不一樣。」讓九條小學的同學們覺得頗為新奇的美育課程,是在各種各樣好玩的小訓練當中展開的。在一個被叫做「胡言亂語」的遊戲當中,孩子們被主講老師邀請上臺,用自己創立的新語言來表達自己。坐在臺下的小小觀眾們也有任務,他們會來猜測這門新語言的意思。孩子們個個興高採烈,高高舉起的小手背後是隱藏不住的好奇與興奮。
  • 【中考信息】定了!音樂、美術加入崑山中考,2020年實施!
    前陣子,藝術要進中考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 一些音樂、美術培訓機構趁機進行招生宣傳 家長也忍不住跟風報班 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