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美育?音樂教學就一定屬於美育嗎(張燚)

2020-12-18 鋼琴名師苑

選自《音樂周報》

當前如火如荼開展的第九次全國基礎教育改革進程中,美育價值得到凸顯。我國教育整體上已從「上學好」途經「好上學」來到「上好學」的新時代,美育隨之越來越重要。這對於音樂從業者無疑是重大利好,隨之而來的是音樂課更受重視了,音樂教師的地位比以前更高了,音樂課程基本能開齊開足了……但正如《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的判斷,「美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急需改進」。所以,這裡仍有一個基本問題亟待釐清:什麼是美育?音樂教學就一定屬於美育嗎?

「學了一點技術、恨了一門藝術」的音樂教學不是美育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周海宏曾經指出少兒音樂教學存在「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現象,筆者則認為琴童可能會恨音樂這個大門類,即便只是學了某一項音樂技術(比如鋼琴演奏或小提琴演奏等)的皮毛。美育並不需要來背「學生仇恨音樂」的「鍋」,因為「學了一點技術、恨了一門藝術」現象的原因是「專業化音樂教學」,不是美育,甚至也不是合格的專業化音樂教學,只能說是音樂教育的悲哀。在普通學校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通音樂教育中,也常見低配版「專業化音樂教學」現象,以低水平的教音樂專業學生的模式來開展非職業、非專業音樂教學活動。這是嚴重的錯位,當然也與美育無關。

這種錯位甚至表現在多種版本的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的教材上。不管是內容、體例,還是要求、目標,這些教材深受專業藝術院校的影響,追求全面、系統、難度,既超出中小學生的現有藝術水平和接受能力,也不符合中小學美育的實際需求;在體例安排上,各門藝術知識和同一門藝術的內部知識往往是條塊分割,學生接觸到的大多是一些散亂的知識點,並不能體驗到真正完整的藝術。

「一課一歌」的音樂教學不是合格的美育

「一課一歌」曾經是中小學音樂課堂的主流,在這裡音樂課被悄悄置換為「唱歌課」。學生跟著老師先是打節奏、唱譜,後是配詞、唱歌,一節課熱熱鬧鬧過去,不過美育承諾的「浸潤心靈」以及感知另一種符號意義系統是否得到了兌現?不清楚。

這對於美育還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打著美育的旗號進行淺陋的「多樣綜合教學」。

「一課一歌」形式單一,需要改革,改革的結果即是「綜合」。但多數音樂課堂的綜合很表面,不過是簡單塞入一些生硬的語句:作者簡介、創作背景、作品內涵,以及一些無比正確的套話甚至專業化的調式調性分析等。

「一課一歌」並不高明,但至少不怎麼討厭。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改革以來出現的淺陋的「多樣綜合」,才是導致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的真正原因。「一課一歌」以模仿為主,其中還有示範、觀察、模仿、體驗、校正等行為的發生。「多樣綜合」如果運用不當,則使課堂教學從模仿音樂進一步墮落為被灌輸觀念,學生的處境更糟糕。

那麼音樂美育的要義是什麼?浸潤心靈是一個方面,但筆者更認同加德納多元智能的觀點,音樂等藝術課程最重要的價值是在基礎教育階段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當前和未來世界最為需要的能力。創造力才是藝術教育的首要目標,應該通過藝術課程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並進而促進其他核心素養的協調發展。

音樂的美育要怎麼開展?

這是一個大問題,回答它需要著眼長遠、集思廣益,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行家意見、基層經驗等充分吸收進來。筆者這裡能提醒的主要是以下六點。

第一是基本具備識譜視唱能力,這是音樂符號意義系統的「元能力」;

第二是讓學生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打心裡厭煩的音樂教學絕不可能是美育;

第三是以學生身心發展為本,而不能是當前盛行的培養專門音樂人才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模式;

第四是讓學生參與,傾聽學生的想法,注重學生的感受,使課堂成為師生協商的課堂;

第五是打開多種感官,音樂不只是聽覺的藝術,可以通過音樂打開視、嗅、味、運動等多種感覺,增加右腦神經的聯結;

第六是補充教師的工具箱,如果教師具有勤於學習和樂於省思的習慣就不至於「會什麼就教什麼」「會怎麼教就怎麼教」,如果教師能大致掌握多種音樂教學法、具備基礎教育普遍的教育素養就不至於把本應活潑多樣的課堂變為填鴨的現場。

最後還想補充一句:音樂教學有著更大的創造空間,這是其他應試學科所欠缺的。

網友留言:

周瑤瑤:音樂欣賞的「標準答案」才是扼殺想像力的最大敗筆

黃羽熙:美育不應該光以課的形式去完成,流行歌每個人都會唱,難道是因為有專門的課教嗎?重要的是氛圍和環境,比如課間午休的音樂,校園電臺的科普,都比單單一節課作用大

Violin樂瑤:音樂教育想不仇恨,就是讓它變成音樂欣賞課就好了!別弄什麼器樂演奏,器樂是一天兩天練成的嗎?器樂裡技術沒到那個境界,根本談不上樂趣!孩子現在課業這麼重,真練過樂器的都知道,老師只教曲子不打基礎那是糊弄人也練不出來真本事,可是學生哪兒有時間練習呢?練基礎又吃不了苦覺得不快樂了,什麼都想不不付出就收穫純屬空談。另外別把音樂和美術混為一談,完全不一樣,美術早期越亂畫越有想像力!器樂你亂拉亂彈幾年試試,那不是想像力創造力好嗎?耳朵都練壞了。

umικdσ_σ:能達到日本音樂教育一般的水平就不錯了。去日本看看他們的音樂教育,完全不是一個維度上的。

譙徵:昔日批判應試教育者,已經開始為藝術納入中考而擊節。美育的核心是藝術教育,但並不局限某一具體藝術。如果說學一門具體藝術技能就能提升審美教育,那請審視我們自身,離一名合格的美育工作者還有多遠距離。

林濤:在義務教育階段,如果能在學生心裡種下一顆種子,這就不錯。時刻注意學生的音樂課的體驗,根據反饋做一點協調。了解學生平時喜歡的音樂,做一些鼓勵或引導。

Jennifer:中國音樂教育也是教條化的產物,記住標準答案,如果中考的美育也是變相教條,不要也罷。

Zozora_yang:寫得不對,什麼創造力是藝術教育的主要目標?藝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美育 就是審美的能力,和這篇文章描述的不是一個層次和內容。

韓七一:凡是恨的,可以不學!別糟蹋東西。

仙俠:學生平時忙著讀英語,寫英語,背英語,音樂課被各種擠佔,周六日被逼著補英語,哪有時間來學音樂?近些年來生源質量下降,考生人數減少,已經是個問題了

藍色天空:音樂的美育怎麼開展?作者的第一條就是要學生具備基本的識譜視唱能力,僅這一條就可能讓學生對音樂失去興趣,因為識譜視唱如果不經過長時間的專門訓練,是不可能達到的,而且大多數人唱歌並不需要識譜視唱。這第一條就無法完成,音樂的美育是否就被徹底否定了呢?沒有視頻視唱的音樂教育就不是美育嗎?爭論的焦點是如何界定什麼是美育?可能誰也無法下一個準確定義。我認為一切含有審美感知、審美體驗、審美判斷、審美創造的教育活動都在美育範疇之內。

牛婧華:小學生們欣賞的美妙的作品太少了,課堂充滿了不健康氣息,尷尬的教學。

不管幸福來了沒有:那也比沒音樂課強。

我評:美育不單純是美術音樂和舞蹈,而是通過學習藝術培養審美能力,提升國民素質,提升社會文明度。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目前政策無疑會提升社會對美育的重視,但是也有可能存在想破壞一首歌就把它設置為手機鈴聲的現象,本來人們是喜歡音樂的,當設置為考試科目後,便開始討厭了。

鋼琴教學中的美學:宗教求善、科學求真、藝術求美

鋼琴教學中的美學:審美不能出現偏差

關於美學的討論:主觀美學與客觀美學

相關焦點

  • 【美育分享】歐陽娜娜的音樂冒險——用美育的教學法啟蒙音樂
    的疑問,我聽過一個較為巧妙的回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的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閱讀對思想的改變也是如此。而音樂對於人的滋養也是如此吧!歐陽娜娜這個冉冉升起新星在美育的啟蒙為她添上了最初的羽翼,滋養了精神與心靈!
  • 淺析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教育
    音樂教學是審美和教育有機結合的產物,是一種依照美的標準培養人的形象化教學。初中階段是學生審美觀念逐漸成熟的階段,在初中時期加強美育教育,對學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形成健康審美情趣,將美和愛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懂得如何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
  • 美育及其重要性!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狹義的美育是指「藝術教育」,一般的定義認為美育是指「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審美觀和美學素養教育」等。廣義的美育是指將美學原則滲透於各科教學後形成的教育。
  • 開展美育教育,成都市音樂教育知識公益講座舉行
    12月5日,由成都市溫江區文體旅局、區教育局、區婦聯主辦,區文化館、曉雯音樂、溫江區二十一世紀學校共同承辦的成都市音樂教育知識公益講座舉行。中國音樂家協會、新興音樂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葉軍帶來主題講座,現場近千名音樂愛好者、音樂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到場聆聽,共同感受美育教育的精神價值與意義。
  • 「以美育人,多元發展」——鄭州市第四中學讓美育之花盡情綻放
    為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和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鄭州市第四中學提出了「以美育人 多元發展」的辦學特色,充分發揮雪域藝術團引領作用,帶動各學科進行美育教學,從而全方位深層次挖掘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讓美育之花盡情在這裡綻放。
  • 《美育》讀本:回歸美育的根本價值追求
    這一課屬於「自然的美」單元,讀本以美麗的星空圖片將學生帶入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中,在原創設計的學習夥伴「小美」「樂樂」的引領下,通過「小美講故事」「樂樂的發現」等環節啟發學生從大小、動態、明暗、顏色四個方面欣賞銀河、啟明星等自然天體,在聽故事、唱兒歌、找星座、畫星星等活動體驗中,學生充分感受到夜空中星星的美。
  • 美育課程「全覆蓋」 寧波大學:「大美育模式」讓思政教育潤物無聲
    在寧波大學,「大美育模式」讓思政教育潤物無聲。「寧波大學的『大美育模式』實踐,始終致力於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通過對美的認知、體驗、感受、欣賞、創造,塑造屬於每一個學生對美的理念、情操、品味、格調與素養。」寧波大學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屠春飛說。
  • 以音樂為媒,助推美育教育新模式——曉雯音樂「成都市溫江區文化館...
    加強美育教育是培育創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學校全面加強美育教育做出的重要指示。李豔副局長在參觀後表示,此次「全民藝術普及基地」的授牌,不僅僅是一次教育資源的投入,更是一次音樂教學的升級,希望通過此次授牌活動,使基地真正起到實踐新時代打造踐行新理念、高質量美育教育的目的,真正起到專業示範與輻射推廣的作用
  • 「美育教育並非吹、拉、彈、唱」
    當前,「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是美育工作的重點。事實上,「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才是美育的真正目的。然而,國內的美育依然停留在課堂上以教學生畫畫、唱歌為手段,在觀念上認定了通過藝術的實踐就可以完成美育的目的。這樣做固然可能產生美感,但關鍵是把普通的大眾美育與專業的藝術教育方法混為一談。
  • 美育是心靈的教育
    所以,實施美育,不僅僅是教學生學會唱歌,學會畫畫,欣賞音樂,欣賞美術,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心靈美」,使青少年具有一顆美好的、善良的、感恩的、愛的心靈,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事物,懂得幫助他人,懂得愛父母,愛他人,愛祖國山河,愛天地萬物。美育是對人們自身的高尚情操的召喚。這是中華美育精神所蘊含的一個重要觀念。
  • 美育進中考,亟待補上哪幾課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不少家長擔心,這一舉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有一種輿論認為,重視美育是好的,但目前學校的美育只是上上美術課、音樂課,還存在著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指標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過程等功利化、簡單化傾向。那麼,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又應補上哪幾課,以達到更好育人效果?就此,記者採訪了家長、校長和專家。
  • 《新時代中小學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實踐探究》開題論證會舉行
    2020年12月7日,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新時代中小學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實踐探究》開題論證會在院辦會議室舉行。   校長派校長智庫研究院院長、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教育研究院院長謝文輝對《新時代中小學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實踐探究》課題進行了匯報,會議由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宋傳利主持並致歡迎詞。
  • 美育進中考 培訓機構已「乘勢而上」,家長怎麼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不少家長擔心,這一舉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有一種輿論認為,重視美育是好的,但目前學校的美育只是上上美術課、音樂課,還存在著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指標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過程等功利化、簡單化傾向。那麼,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又應補上哪幾課,以達到更好育人效果?就此,記者採訪了家長、校長和專家。
  • 中國十大品牌少兒教育機構候選單位候選名單:美育兒童音樂舞蹈國際...
    》》》進入「2010致青年 TO YOUTH 中國教育年度總評榜暨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專題  我們是美育兒童音樂舞蹈國際機構,主要從事2-8歲兒童音樂舞蹈教育,1983年成立於臺灣。  師資:  a、美育的教學總監曾錚老師畢業於奧地利莫扎特音樂學院,83年於臺北安和創立美育。
  • 中華美育的新時代風範
    新時代美育,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中華美育精神的繼承、發揚與創新,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和理想邏輯的統一。  新時代學校美育的實踐指南  《意見》明確新時代美育的全面、全員、全程、全科、全方位特點,對大中小幼和職業教育的美育目標、課程、教材、教學、教師、特色辦學、設施場館、督導評價、法規制度、學科建設等,進行了系統表述。
  • 如何讓體育美育強起來?
    翟慧勇攝(影像中國)  核心閱讀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日前印發,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工作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近年來,各地在深化教學改革、改善辦學條件、完善評價機制、加強組織保障等方面積極創新,逐步積累了經驗。
  • 當前美育和藝術教育關係的若干認識問題
    內容提要:美育和藝術教育有著密切聯繫,也有一定區別,需要運用辯證思維正確理解。在美育教學方興未艾的今天,恰當把握美育與藝術教育、專業藝術教育與普通藝術教育、美育與德育、美育與藝術教育評價、美育與藝術知識和藝術技能教學等一系列的關係,是遵循美育特點、提高美育教學實效的必要前提。
  • 蘇城校園美育美心 「快樂+動心」課堂受歡迎
    「美育為德育的必由之路,是德育的基礎功夫」。 ——朱光潛 《談美感教育》 今年十月十六日教育部體衛藝教司司長王登峰曾提出美育中考要在試點的基礎上儘快推廣,到2022年力爭全覆蓋,全面實行美育中考。而今年開始蘇州已經正式將音樂、美術納入中考。
  • 張全林:美育入中考以跳跳夠得著為好
    2020年12月3日,雲南省教育廳在昆明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向社會發布《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考試方案》,並就方案中的音體美「考什麼、怎樣考、誰來考」等熱點問題,作了詳細解讀,回應了社會關切。美育入中考的關鍵在於考什麼、怎麼考。
  • 體育美育學什麼 非遺應該是首選
    負責教學的體育老師任瑤表示,汨羅是龍舟故裡,學生們應該對家鄉文化有更多的了解。《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日前印發,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工作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體育美育學什麼?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