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育的新時代風範

2020-12-11 光明網

  作者:西南大學美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學部教授 趙伶俐

  美育能夠提高師生乃至全民的審美與人文素養,成為各級各類學校協力創造美好教育,全民共同奮鬥、參與創造和積極享受幸福美好生活的引擎與助推器。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美,絕對不是膚淺的漂亮,奢華的物質享受。《意見》開篇就明確定義,「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而「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像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與動物按照本能生存相比,人的最大不同正如馬克思所說,「人類按照美的規律建造」。美就是人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實踐的智慧、創造性和自我淨化等本質力量的顯現;美育就是按照美的規律提高自身和社會生活精神內涵的教育。

  新時代賦予中華美育精神新內涵

  《意見》在很多重要段落都提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美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結合,一氣貫通了中華傳統美育精神和新時代美育的獨特內涵,以「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努力培養心靈美、形象美、語言美、行為美的新時代青少年」。

  追求美和以美育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如《論語·學而》中的「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詩·大序》中的「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孟子·盡心(下)》中的「充實之謂美」,北宋張載《正蒙·中正》中的「充內行外之謂美」,等等。追求文質彬彬、悅神悅志、美善相樂、禮樂結合等育心形、育美德、育神志的大美教育,源遠流長,影響至今。

  習近平總書記10月23日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中強調,要「引導廣大師生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新時代美育,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中華美育精神的繼承、發揚與創新,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和理想邏輯的統一。

  新時代學校美育的實踐指南

  《意見》明確新時代美育的全面、全員、全程、全科、全方位特點,對大中小幼和職業教育的美育目標、課程、教材、教學、教師、特色辦學、設施場館、督導評價、法規制度、學科建設等,進行了系統表述。

  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程,是「剛性要求」。藝術的靈魂是美,是對美的最為典型的表達式,所以學校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各教育階段要開設藝術必修和豐富的選修課程,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要與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美育實踐活動要「面向人人」,「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大力推廣惠及全體學生的合唱、合奏、集體舞、課本劇、藝術實踐工作坊和博物館、非遺展示傳習場所體驗學習等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班級、年級、院系、校級等群體性展示交流」「學校與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文藝院團合作開設美育課程」「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藝術優生教育在「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藝術專項特長」,參與藝術團展演活動,遴選優秀學生藝術團參與國家重大演出活動。倡導學科美育與跨學科美育課程,「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加強各學科有機融合」「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心靈美、禮樂美、語言美、行為美、科學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勞美、藝術美等豐富美育資源」。這些美所表現出來的各具創意的形式,如造型、色彩、節奏、韻律、和聲、語言、篇章、結構、符號、模型、公式、定律、規則、制度等,都是中華民族和人類求真、向善、愛美本質力量的顯現。因此要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

  《意見》給出了確保學校美育實施與發展的幾個硬核槓桿。美育學科建設,是撬動美育創新和向縱深發展的槓桿,要在專業藝術學科、藝術師範教育和美育基礎理論等三個層面進行美育研究,「整合美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學科資源」「建設一批美育高端智庫」。美育評價,是撬動美育實施的槓桿,探索將美育的藝術類學科(音樂、美術、書法等)納入中考試點和高中學業考試,優化考試方法;高校學生至少要修2個公共藝術學分才能畢業,美育工作納入本科教學評估、「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美育政策落實、推動學校美育工作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要「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促進客觀公正評價」,即美育評價的信息化、智能化等。多方面、多因素共同構成了撬動美育系統現代化進程的槓桿,推動學校美育「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

  學校美育助力「美好生活」建設

  《墨子》中說,「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進而引導人們耳知其樂、目知其美、口知其甘、居知其安,切不可探求錦衣玉食、豪宅極樂。這就是中國傳統美學和美育重要的辯證思想。

  在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而如何引導人們去積極享受、奮鬥追求和參與創造這個「美好生活」,美育可以發揮特有作用。

  美好生活是民生有保障的「好生活」,與精神充實積極愉悅的「美生活」的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學校美育則以精神扶貧和教育扶貧與之呼應,「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從美育全科教師、課程教學、高校浸潤計劃、城鄉學校共享等方面「建立美育基礎薄弱學校幫扶機制」。

  因此,美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事情,還是國家發展戰略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組成部分,是促進美好生活,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增強文化自信,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結合起來的助推器。這是新時代美育更深層、更重要的使命。一個「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凝聚了中華傳統美育精神的新時代「學校美育新格局」必將形成。

[ 責編:劉夢甜 ]

相關焦點

  • 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開幕啦!200多家中外教育機構齊聚一堂
    12月16日至21日,200多家以美育為主要特色的中外教育機構參齊聚中華世紀壇,參加在這裡舉行的「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暨第二屆社會美育國際藝術節」,他們聚會的主題是「美育在新時代全教育場景中的任務與使命」。
  • ...美術學院召開全面推進「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新藝科」建設研討會
    新藝科丨中央美術學院召開全面推進「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新藝科」建設研討會 2020-12-10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育是心靈的教育
    徐聲高攝/光明圖片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個重要文件,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從更高站位出發,對學校美育工作進行再認識,再深化,再設計,再推進,進一步凸顯美育的價值功能,聚焦突出問題,內容極其豐富。
  • 陳瑞琪:提升培養美育意識是塑造文化自信的前提條件
    現本人就關於美術教育中的美育教育發表幾點拙見與認識,希望拋磚引玉,共同商和榷。  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這一重要論述,指明了新時代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的方向路徑、目標任務,也對新時代美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確要求。
  • 中國美·育新生——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人文美育論壇暨項目啟動...
    (原標題:中國美·育新生——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人文美育論壇暨項目啟動儀式紀實)
  • 《新時代中小學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實踐探究》開題論證會舉行
    2020年12月7日,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新時代中小學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實踐探究》開題論證會在院辦會議室舉行。   校長派校長智庫研究院院長、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教育研究院院長謝文輝對《新時代中小學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實踐探究》課題進行了匯報,會議由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宋傳利主持並致歡迎詞。
  • 《衣尚中國》破題文化節目新品類 以服飾之美傳遞中華美育精神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文化類節目的創新製作」、「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及「《衣尚中國》對服裝行業的影響」等多個話題進行探討。  開創文化節目新視角,讓「中國美給你看」正當時  範迪安表示:「自11月7日《衣尚中國》開播以來,得到各方面非常強烈的反響,尤其在美術屆,在美術教育屆反響非常熱烈,我想這都是中央電視廣播總臺文藝中心這些年來推動文化傳播、文藝節目新形式、建立新平臺、匯聚新成果的重要體現。」
  • 《美育》讀本:回歸美育的根本價值追求
    ……  這是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區鳳陽路第一小學二年級的美育活動課堂,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正在閱讀《美育》讀本中《夜空中的星星》一課。  自2013年9月,由龍子湖區27名一線教師編寫的《美育》讀本在全區投入使用,在包羅萬象的《美育》讀本中,既有《多彩的大自然》《耳朵的旅行》《流動的圖畫》《走進古典園林》等自然美的內容,也有《這樣說更美》《看我多精神》《智慧點亮未來》《可愛的身體》《動感之美》《勞動最光榮》等涉及語言美、行為美、科學美、健康美、勞動美的社會美的內容,還有《國之重器》《中華國粹》《銀幕中的世界》《針尖上的藝術
  • 【山科美育】「聚中外學子 顯文化自信」迎校慶中華傳統手工藝美育...
    12月17日,由研究生工作部、國際交流學院、藝術學院主辦的「聚中外學子  顯文化自信」迎校慶中華傳統手工藝美育活動——第二期在GA19-21留學生活動室順利開展。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的學生們繼續在藝術學院宋玉鳳老師的帶領下,和中外研究生一起開展了以「刺繡」為主題的文化交流。
  • 對美育的最新認識和剛性要求
    與之相適應,審美教育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只是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域有著不同的形態和方式而已。春秋時期孔子提倡的詩教、樂教即是美育,他主張通過「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步驟塑造一個人的人格。正式的美育思想是18世紀德國哲學家席勒提出的。受席勒美育思想的影響,中國近代一些思想家,如王國維、蔡元培、魯迅等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極力倡導美育。
  • 弘揚美育思想 傳播優秀文化 推動美術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並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社會美育是真正能夠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礎工程這個歷史使命的重要一環。
  • 徐悲鴻之子與石景山美術教師共話美育
    來自各活動組織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石景山區的近百名美術老師共同出席啟動儀式△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悲鴻大師之子徐慶平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悲鴻大師之子徐慶平在致辭中表示,復興中華文藝
  • 【山科美育】我校啟動「聚中外學子 顯文化自信」迎校慶中華傳統手...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校慶,以傳統文化搭建中外學子之間的橋梁,12月10日,由研究生工作部、國際交流學院、藝術學院主辦的「聚中外學子 顯文化自信」迎校慶中華傳統手工藝美育活動月在GA19-21留學生活動室精彩開展。三個單位的負責人均來到現場參加了美育活動月的啟動儀式。
  • 哲學學者許煜:算法時代,為什麼美育越來越重要
    早在18世紀,德國古典美學家弗裡德裡希‧席勒就提出了理性治理與自由之間的對立的問題,在席勒的《美育書簡》一書中,他提出美育可以是彌合這些對立的方式。技術哲學家許煜認為有必要在人工智慧時代重提美育的重要性。3月27日,他在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圓桌論壇」發表了題為《人工想像時代的美育》的演講並引起了諸多媒體關注。
  • 五育並舉謳歌時代 以美育人喜結碩果——淄博市舉辦「百靈」藝術節...
    近年來,我市美育工作成績突出,初步形成了幼、小、初、高一體化的「大美育」體系,被表彰為「全國美育工作示範單位」。「藝術家進校園」活動開展以來,60餘名在書法、美術、非遺等領域具有很高造詣的藝術專家走進校園,用專業素養激發學生對藝術與美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 2020年兩會藝術界聲音:「美育」、「扶貧」與「科技」成關鍵詞
    ,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尤其是在學校美育工作中,還存在著以藝術教育代替美育、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指標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過程等功利化、簡單化傾向。其主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美育專業人才培養尚處空白,美育專業教師極度缺乏。在現有美育工作隊伍中,除了「藝術學」專業人員外,主要是「美學」專業和「文藝學」專業人員。這幾個專業所涉及的美育理論和實踐方法,應該說還不足以適應做好新時代美育工作的要求。
  • 「以美育人,多元發展」——鄭州市第四中學讓美育之花盡情綻放
    如學校生物組老師編創的小蘋果版《細胞分裂》:「你是我的小呀小細胞兒,有絲分裂我的驕傲,相同的基因均分新的細胞……」生物知識點配上《小蘋果》的旋律,將音樂與生物學科相結合不僅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使得拗口的生物名詞變的簡單有趣;學校生物教師焦兆霆,將生物的激素調節通過美術的形式展現,不僅強化學生的記憶,而且讓學生發現植物之美。
  • 北京市大興區舊宮中學王春彥校長:美育芳華 美的分享
    2020年11月13日,北京市大興區舊宮中學校長王春彥受《教育頭條》邀約參與「美育沙龍」訪談,就學校的美育教育實踐、美育教育成果展開交流,總結美育教育經驗,分享美育教育方法。我校十分重視美育工作,幾年來一直進行著美育改革嘗試與實踐,並取得良好效果逐漸形成美育特色。現就我校美育工作開展進行與會交流。一、精心設計,打造濃鬱、美麗、和諧的校園文化藝術環境。舊宮中學始建於1967年,是大興區人文底蘊深厚的一所完全中學。
  • 以音樂為媒,助推美育教育新模式——曉雯音樂「成都市溫江區文化館...
    加強美育教育是培育創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學校全面加強美育教育做出的重要指示。李豔副局長在參觀後表示,此次「全民藝術普及基地」的授牌,不僅僅是一次教育資源的投入,更是一次音樂教學的升級,希望通過此次授牌活動,使基地真正起到實踐新時代打造踐行新理念、高質量美育教育的目的,真正起到專業示範與輻射推廣的作用
  • 唐風少女 雙丫髻 | 納蘭美育
    是中國封建文明的鼎盛時期南北統一,疆域遼闊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文教昌盛各國使臣互相往來,互通有無這一切,都為妝飾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上圖源網絡「雲想衣裳花想容」唐朝穩定的時代背景誕生了觀今宜鑑古 ﹒ 無古不觀今「納蘭美育 傳承中式美學」 納蘭美育一直致力於,培養專業的中國特色妝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