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是中國特有的文化。
相濡以沫、風流倜儻、腥風血雨、俠肝義膽等都是武俠的代名詞,由此催生了一批武俠作者。
如「武俠三大家」金庸、古龍、梁羽生,以及溫瑞安、黃易,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理念傳遍全國。
這幾人中,尤以金庸的知名度最高。
他一生寫了眾多流傳至今的武俠小說,以十四字概括便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其中,《鹿鼎記》是金庸所寫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書裡的詼諧幽默、耍寶搞怪與其他作品大相逕庭。
它看起來有些「四不像」,有點武,有點俠,像是史,像是奇,且一反以往武俠小說的傳統面貌,主人公不是功夫超絕的大俠,反而以小流氓的形象出現。
《鹿鼎記》的浪漫氛圍和明爭暗鬥註定讓它成為改編的「常客」。
它的權謀在於,金庸現實寫出了一個太平盛世,但這個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官場腐敗,皇城不安,到處充滿了不公正。
它的浪漫在於,金庸先生讓韋小寶像一個遊山玩水的小孩,走遍大江南北,看盡世間百態,品嘗喜怒哀樂。
一個在華語影壇不可磨滅的熒幕經典形象就此出現。
陳小春有兩大經典角色,陪伴了一代人的年少時光,一個是《古惑仔》系列電影裡的山雞,另一個則是《鹿鼎記》裡的韋小寶。
最形象、最傳神的韋小寶,當屬周星馳版,連金庸先生都誇讚道:「不做第二人想」,除他之外,觀眾接受度高的韋小寶是陳小春版。
他飾演的韋小寶真正演出了韋小寶的色、淘、痞、鬼、精(梁朝偉、劉德華版年代過於久遠,不做評價),沒有黃曉明版的油膩,也沒有韓棟版的尷尬。
《鹿鼎記》裡的韋小寶在此間遊走,以荒誕砭時事,以風趣過日子。
他出生於揚州妓院,終日與三教九流為伍,卻沒有苦大仇深,他去過紫禁城,與康熙成了好友,卻沒有為非作歹;
他當過神龍教白龍使卻沒有蓋世神功,他在雲南以送親為由,鎮壓過吳三桂的造反卻沒有將軍之才;
他出國到過俄羅斯,策動了俄羅斯歷史上一場重大政變,還參加了《尼布楚條約》的籤訂,卻沒有留戀與攝政女王的露水姻緣;
他有七個老婆,個個貌美如花,享盡齊人之福,他官至鹿鼎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更是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卻落了個善始善終的結局。
陳小春版的《鹿鼎記》是唯一一部在原著的基礎上改編,增加了許多原創橋段,卻不輸原著,甚至比原著精彩的金庸劇。
故事一開始就是原創劇情,海大富因調查順治年間的一樁懸案,找到了當年的倖存證人光叔。
而光叔的忘年之交則是韋小寶,他還有一個乾女兒,叫做雙兒,小說中的第一女主就這樣提前出場。
這段改編不僅不突兀,反而有順理成章的效果。
因宮廷秘案牽扯到雙兒,韋小寶不顧生命危險與茅十八一起前往皇宮,之後便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兒。
與小說相比,電視劇裡雙兒的角色形象更加飽滿,更具賢妻範兒,小說裡面,雙兒的定位是韋小寶的丫鬟,二人之間總有隔閡。
可在電視劇中,雙兒和韋小寶是一同長大的青梅竹馬,兩人雖無山盟海誓,但早已互相認定是對方最重要的人。
他們倆的愛情從一開始就站在一條平等的線上,即使後來的韋小寶有了許多如花似玉的老婆,但雙兒依舊情不移,韋小寶也愛不變。
開頭改編的合情合理,結尾也令人心服口服,原著中的大結局讓人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韋小寶以詐死騙過了康熙和天地會的雙重監視,從此在揚州隱姓埋名的生活,這樣的結尾不夠升華。
在電視劇中,就在韋小寶準備攜妻逃跑之時,他的老婆們被神秘黑衣人擄走,只剩聰明機智的雙兒和武功高強的蘇荃得以倖免。
一番調查之後,韋小寶才發現以前自喻為俠義之士的天地會其實是幹著綁架勒索的神秘黑衣人。
他們以家眷要挾韋小寶帶他們去找滿清在關外的寶藏和龍脈,否則就撕票,被逼無奈之下,韋小寶散盡家產,做了一個假寶藏。
他看清了天地會的真面具,成全了與康熙的兄弟情,也保住了大清的龍脈,因為他知道自己認識的康熙會是個為百姓著想的好皇帝。
然而不明真相的康熙,誤以為韋小寶要盜取滿清的龍脈,親率清兵捉他,但又念及昔日友情,不忍下死手。
為了向康熙解釋清楚,韋小寶令雙兒和蘇荃將康熙綁架到山洞,他使用蒙汗藥放到了天地會的眾好漢,才與康熙訴說。
只不過,兩人一見面便像當初第一次邂逅的小桂子和小玄子一樣,打了一場沒有技術含量的架。
山洞外湯瑪琺等人不知山洞內情況如何,下令炮擊,掉落下的石頭砸暈了康熙。
此時的韋小寶不顧自身安危和身邊七個老婆的醋意,將寶衣脫下來穿到康熙身上,順帶以德報怨救了天地會的好漢們。
而他自己最終逃離了江湖與廟堂的限制,讓貪汙得來的巨額財富,盡數歸還給國家,也讓天地會的綠林好漢們沒有白白葬送性命。
他也明白了,人生在世,終究浮夢一場,到頭來,最重要的且能留下來的只有視彼此為唯一的家人。
情義、家國兩全的改編,比之小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康熙大清皇帝的身份與韋小寶市井平民的身份,終究太過懸殊。
儘管康熙十分看重他和韋小寶之間推心置腹的情誼,也曾六下江南尋訪,但韋小寶始終未露面與他相認。
可憐這對「壁人」,「有情人」終不能成為「眷屬」,也讓陳小春版《鹿鼎記》於歡笑聲多了悲情的意味。
改編屬上乘,拍攝手法也獨具一格,《鹿鼎記》將內心戲具象化,腦洞十分強大。
劇中,韋小寶的許多內心活動都以小劇場的形式拍出來,更直觀、更好笑,在通吃島,甚至來了一出對話版的真人秀。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心理活動都是按旁白念出來,且不提臺詞功底與否,單是畫面感就失去了很多笑料。
配角也都很出眾,有一段戲極其出彩。
在韋小寶護送建寧公主去雲南的路上,雙兒因擔心其安全,裝扮成小兵,化名為小雙,一路保護。
安營紮寨之時,韋小寶讓小雙留下來陪睡,多隆他們一直以為小雙是男人,雖然在帳內不敢作聲,但表情已經出賣了他們。
出帳門後,他們吐槽的相當狠,兩名侍衛直言韋大人有斷袖之情,多隆則嘆息道:「女人多好,喜歡男人。」
深夜,韋小寶覺得雙兒移情別戀,遂來找多隆訴苦。
此時的多隆還以為韋大人有斷臂的傾向,當韋小寶像往常一樣自然的把手放到他的膝蓋上之時,他的眼神充滿了害怕、驚恐、與不敢造次。
為了不讓韋大人愛上自己,多隆多次暗示,並想方設法讓他去找別的男人,還用顫抖的聲音說了句:「我不適合你。」
如此正經的搞笑和有趣的靈魂,讓《鹿鼎記》沒有陷入倫理陷阱的俗套。
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韋小寶的老婆天團。
七個老婆,每個人都長得不一樣,這是後來的電視劇辦不到的,因為磨皮、濾鏡、化妝、整容的加持下,每個人都是一個樣。
可惜的是,梁小冰(阿珂)淡出娛樂圈,馮曉文(蘇荃)不再拍戲,陳少霞(雙兒)多災多難,徐濠縈(方怡)嫁給了陳奕迅。
鄺文珣(沐劍屏)相夫教子,陳安琪(曾柔)宛若路人,劉玉翠(建寧公主)是七人中,僅剩的唯一還在拍戲的「老婆」。
她們的隱退,陳小春的老去,馬浚偉的容顏不在,老戲骨的離世,都讓經典成為難再超越的存在。
可是,那個美好的年紀卻不會忘卻,陪伴了我們45集的《鹿鼎記》,即使22年過去了,依舊是不可替代的童年回憶.
「從前無愁是我,不似今年,獨惜今天難覓你再對面前,贏盡了世界一切,你卻不見,但躍上了頂峰,心境已漸變,誰為我再獻真心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