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大咖李哲:用解剖知識幫你減肥,我是認真的

2021-01-12 騰訊網

電器壞了能修,身體壞了也可以修嗎?可以!作為解剖界的首席網紅,「剖哥」李哲最擅長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人體科學知識。

呼吸可以瘦腰?正確的走路姿勢可以瘦腿?利用解剖學還可以減肥?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李哲演講視頻

(以下為李哲演講文字稿)

我是李哲,來自廣東醫科大學的人體解剖學教研室。一提起人體解剖學,可能很多人都會問:解剖學到底是做什麼的?

常在實驗室,怎能不「見鬼」?

每年,我們在給醫學生第一次上實驗課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非常類似的問題。

比較經典的例如:

老師,現在擺在桌面上的骨頭是不是真的?

咱們實驗室這兩個骨架哪個是男的哪個是女的?

那些「大體老師」到底是怎麼來的?(屍體這個詞我們在醫學院當中把它稱為「大體老師」)

老師你是不是每天都會解剖屍體?

甚至有同學問過我:老師你有沒有碰到過恐怖靈異事件?

這樣一群像打了雞血一樣的孩子,每年都讓我著實害怕。其實解剖「大體」是我們在解剖學實驗課中的日常任務,而絕大部分人體結構和器官都是真實的,因此醫學生的第一次實驗課往往是集感官和心靈為一體的強烈刺激。

至於到底有沒有經歷過恐怖靈異事件,不瞞大家,還真有過那麼一次。

那時我剛參加工作,第一次給醫學生上實驗課。上課前一晚,心中有些忐忑,就決定一個人到解剖樓複習一下。去之前,我把教研室的上上下下、實驗室的前前後後都摸查了一遍,反覆確認整棟樓只有我一個人——因為人嚇人真的會嚇死人。之後我才放心地把大門一鎖,獨自一人穿上白大衣進到解剖室,站在兩個大體老師之間分離神經和血管。

過了大概半個小時,感覺有點累了,我就伸伸懶腰看看窗外。萬萬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我的屁股突然被人碰了一下。大家能想像我當時的感受嗎?那種電視劇裡真男人在這種情況下應有的英雄氣概在我身上蕩然無存。

起碼10秒內,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完全沒有任何想法。10秒鐘過後,我依然不敢動,更不敢回頭——因為我明明白白地知道:在這個實驗室裡面唯一可以呼吸的就是我。然而當我渾身發冷,四肢乏力,顫顫巍巍地鼓起勇氣、慢慢的轉過身去的時候……才發現是另一側大體老師的手沒有放好,結果滑落下來了。

這個事情至今對我都有著非常大的心理陰影,以至於我現在每次在解剖之前,第一件事情就是恭敬地把大體老師的手放好,之後再回頭看他一眼,生怕再有之前「授受不親」的緣分。

解剖學是用來「漲姿勢」的

我們往往以為解剖學是現代醫學的產物。然而實際上,解剖學的發展到今天足足經歷了1500多年的時間。

這張照片能不能解開大家對解剖學的好奇呢?實際19世紀初的解剖學就像在劇場看舞臺劇一樣。之後的解剖學也經歷過無數的黑暗、荒謬以及各種各樣的制約才得以擁有今天這樣的發展。在這1500年當中,我們一定要銘記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安德列·維薩裡。

他所編著的《人體的構造》是真真正正依據人體的結構編纂而成的。關於他的正史我們不多講,講一件好玩的事。安德烈·維薩裡常去歐洲各地講學,而他在每一個城市講學的當天晚上,當地一定會發生盜墓事件。

所以每當他到一個城市講學,這個城市的居民就會奔走相告:「防火防盜防維薩裡」。不過現在,我們早就不需要再通過盜墓來研究解剖學了,所以今天大家可以防火防盜,但就不必防我了。

對於大眾而言,解剖學老師可以研究人類進化學、醫學發展史、為臨床提供各種多元化的服務,也可以延伸到功能康復領域。

功能康復指的是什麼?和我們的健康到底有怎樣的關係?能帶來哪些重要的改變?

回答這些問題,首先我們要先了解支撐功能康復最重要的課程——功能解剖學。

功能解剖學其實是研究人體功能的學科,為功能康復和訓練提供紮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這個學科包括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和基礎生物力學。這些都是我們在康復人體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要素。

現代人,腰椎間盤遠比工作更突出

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發現:其實困擾我們的並不是那些突如其來的疾患,而是那些日積月累的不良姿勢。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姿勢危機」的時代。

什麼是姿勢危機呢?大家長期伏案或者使用電子產品,導致人體姿勢開始出異樣,變得不自然、不健康、不美觀。其中白領和學生首當其衝,被成功淪為「姿勢難民」。更可怕的是,長期錯誤的姿勢會引發我們身體中幾乎所有區域的疼痛。

我們先來看一看非發達國家的情況,比如非洲的農民。

這些農民常年要麼頭頂農作物、要麼在地裡勞作,從專業角度來看這些都是正確的姿勢。

那是不是只有遠離科技才能擁抱健康呢?事實也並不一定如此。

首先我們來看看現在的我們是什麼樣的姿勢。小姿勢一定會引發大的問題,並且這些問題會一點不落地融入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你卻毫不知情。

人為什麼會因為姿勢的變化而出現各種問題呢?打個比方,我們人就像拉線的木偶,當各處肌肉力量出現不平衡的時候,人體自然而然地就會出現各種疼痛。有的人可以代償,而有的人卻無法代償。

大家比較熟悉的首先是肩頸的疼痛,第二個就是盡人皆知的腰椎間盤突出。在現代社會,最可憐的就是工作還沒突出椎間盤就突出了。那麼針對這種疼痛,我們該如何維修它?

其實有一些簡單、有效、有趣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讓你的身體疼痛得到最大化的緩解。

比如圖片(下圖)中的這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有效緩解頸痛、肩痛。這個姿勢做的時候有點醜,像烏龜一樣,最好不要當著別人去做。

點擊播放 GIF 0.0M

頸椎鍛鍊圖解

這個動作可以分為四步,第一步頭側傾,第二步肩向相反方向後拉,第三步肩向下拉,第四步頭像烏龜一樣慢慢伸出去,然後再慢慢地縮回來。在回來的時候,一定要收住你的腹部,收住你的下巴,收下巴要收出千層塔的感覺。

你學會了這個動作,只要每天堅持15分鐘,或早中晚各做三遍。一個月之後,你可以得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自己。

接下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腰椎間盤突出。為什麼很多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我們人身體有兩個縱軸:前面有一個肌肉鏈,後面也有一個肌肉鏈。由於生活方式逐漸改變,我們縱軸肌肉鏈會變得越來越差,這時候症狀輕的人可能會出現腰曲的變化,稍重一點的人可能會出現椎間盤突出,再重一點的人就出現滑脫,更重一點就是脊柱側彎。

我這個方法就是專門教大家如何改善你的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以達到康復和治療的目的。

屏幕上左邊的小圖就是椎間盤。長期坐著,椎間盤會被越壓越扁。要改善這一問題,我們僅僅需要一根彈力繩。這套彈力繩動作,非常簡單。首先第一步,收緊你的肚子。第二步,舉起雙手,呼氣收腹。第三步,向前滑動,第四步,收回繼續重複這套動作。這個方法不但能夠糾正腰椎間盤突出,同時能夠讓你的腰圍變得越來越小。

點擊播放 GIF 0.0M

腰椎間盤鍛鍊圖解

腿粗,是因為不會走路

講完這兩個令人傷感的慢痛,再來給大家提提神,來為在座的女性講講有關功能康復的美學應用。

我一直認為手機的進化史就是女人美顏的進化史。現在女性對手機裡的自己越來越自信,男人對手機裡的女人是越來越忐忑。其實功能康復學裡有更加環保、綠色的方法來獲得健美的身材、美好的體態,讓我們擺脫了手機也能收穫自信。

首先教大家如何瘦腰。

點擊播放 GIF 0.0M

呼吸訓練

眾所周知,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運動,但我們可以僅僅通過呼氣訓練來彌補這一點。方法很簡單,每個人無聊的時候都可以坐在椅子上,找到你的肚臍,把兩個中指或者食指放到肚臍的兩邊。

然後自然呼氣,在呼的過程當中,要儘量讓你的兩個手指相互接近。只要每天堅持10到15分鐘,在保持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一個月的時間可以保證大家瘦掉至少6釐米。所以很多時候,減肥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難,最難的就是堅持。

我發現女人喜歡什麼都是細一點好,男人喜歡什麼東西都是粗一點好。我們有的時候走在路上,看到各色男男女女總會想,為什麼我的腿這麼粗,她的腿這麼細。其實瘦腿真正的秘訣就在於肌肉的啟動順序。如果你的走路姿勢正確,那不需要練習也能每天走出維密的感覺。

如果你走路姿勢不正確,那任憑你怎麼練習、怎麼拉伸,也只能讓你的腿變得越來越粗。

如何判斷你的走路姿勢是否正確?我們首先來做一個非常簡單的評估。人在走路的時候,當你腿向後伸的時候,一定是先啟動你的臀大肌,然後才是啟動大腿後面的肌肉。

點擊播放 GIF 0.0M

瘦腿鍛鍊圖解

如果你在評估中發現,你的臀部還沒有啟動,大腿肌肉最先啟動了,那麼你極有可能無法擁有一個翹臀,而且腿粗、腰疼。

要糾正,也很簡單。我們把雙手掐腰,摸到骨盆,在做之前一定要把你的骨盆往地面去壓,但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同時腿向後伸。每天堅持做這組動作,久而久之,一定是最標準的姿勢。

我們講解走路,訓練的是改變你的思維,通過次數來改變,並強化自我認知。

提到康復,很多人會不自覺地將它和疾病聯繫起來,實際上康複本身是一種生活方式,它通過堅持不懈地改變不良習慣,使你餘生更加精彩。

但遺憾的是,在健康資訊非常容易獲得的今天,很多人的自控力卻是一天不如一天,不良姿勢、習慣也早已融入到生活點點滴滴。沒有痛徹心扉,很難大徹大悟。健康是自然賜予我們最公平、最珍貴的禮物,既然曾經擁有,就千萬不要再失去它。

謝謝大家!

本期演講者:李哲

廣東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師

今日頭條健康真相官

只有穿透至暗的死,才能理解生命的明媚,活出另一種可能。

今日頭條海綿演講聯合《生命時報》,邀請8位特別的講者,跟你面對面聊聊疾病、衰老,甚至是死亡。希望這些演講,能給你一些關於「生」的啟示,有更多勇氣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往期回顧:

【1】

當生命進入最後一程,該選「尊嚴死」還是「渾身插管的活著」?

【2】22年ICU裡生死邊緣的故事,她用20分鐘給你講一講

【3】協和「斷腸人」林國樂:解決菊部問題,你還差這份《菊花寶典》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電話垂詢

喜歡,就點個「在看」

點擊播放 GIF 0.0M

相關焦點

  • 舌骨下肌群解剖知識
    書屋理念——精通解剖 精確診斷 精簡治療舌骨下肌群解剖知識
  • 《NETTER圖解動作解剖學》告訴你!
    讓精通瑜伽與皮拉提斯的醫學博士,手把手帶你走入「動中學解剖」的新境界。 無論你是學生還是專業人士,在健康體適能領域都會面臨到這樣的矛盾: 在準備照顧他人的同時, 卻忽視了自己的健康和身心安適。
  • 瑜伽解剖學:是無良商人追名逐利的騙局,還是如虎添翼的工具?
    瑜伽解剖學真的是為了推銷課程,由無良商人包裝出的騙局嗎?按照計劃,星期五講體式來講講解剖。解剖這個話題實在是太大了。今天我們著重來說一說把解剖這個概念引到瑜伽裡面來到底是無良商人追名逐利的騙局,還是讓練習如虎添翼的工具?
  • 健身不懂「肌肉解剖」?!我勸你還是別練了...
    ,是健身最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但事實是,很多人卻覺得,只要我會動作,不懂肌肉解剖,我一樣能健身。的確,不懂肌肉解剖你也能健身。但有些問題,你卻永遠也找不到答案,比如:不懂肌肉解剖,你永遠不知道,深蹲膝蓋疼是股四肌力不足。不懂肌肉解剖,你永遠不知道,骨盆前傾是髂腰肌的問題。
  •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第三講 肱骨
    利用英文,請對照找到小結節在解剖頸下方,肱骨的前方,有一個較小的骨性突起名為小結節,為肩胛下肌的附著點肩胛下肌,一端附著於我們上一講「肩關節肌骨解剖學——第二講 肩胛骨」之中介紹的肩胛骨肩胛下窩另一端在肱骨的小結節,當你了解這兩個基礎解剖位置的時候,相信精準的觸診自然掌握
  • 2020王志軍面頸部解剖學和除皺手術高級研修班開課
    旨在幫助具有一定臨床經驗和解剖學知識基礎的醫生們,快速、精準地掌握面頸部解剖學重點和難點,提高醫生們的技能和水平。 國內知名整形專家、面頸部解剖學專家王志軍教授在媒體採訪中,將解剖學與整形外科的關係進行了解答,他講到:「整形外科手術、美容外科手術實際上就是解剖學基礎的技術應用,解剖學特點有許多,其中,面部解剖學就屬於結構解剖學和功能解剖學。在整形美容中,面部解剖學知識應用最多,但面部遠非普通人理解那樣,一層皮裡面都是骨頭。」
  • 神經解剖傻傻分不清?這裡有一本彩色圖譜拯救你!
    糾纏的神經,數不清的神經核,複雜的走行與組織成分的變化,讓許多初次接觸神經系統知識的小夥伴大呼頭痛。怎麼才能理清複雜的神經系統解剖?界哥今天給各位推薦一本「救星」——《神經解剖學彩色圖解教程》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以彩色圖解的形式來介紹相關的神經解剖學知識,使直白的解剖內容立刻變得生動起來,立體解剖畫面,不僅清晰而且有層次感,引發閱讀興趣。
  • 人體圖譜:解剖學 組織學 病理學
    推薦閱讀《人體圖譜:解剖學 組織學 病理學》是一本享譽國際的人體圖譜,由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帶領國內15所重點醫學院校解剖專業負責人擔綱翻譯的鴻篇巨製。《人體圖譜--解剖學、組織學、病理學》引自歐洲,由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李雲慶教授帶領國內15所重點醫學院校解剖教研室負責人翻譯,為了方便國際學術交流,每個解剖名詞後都保留了的英文。作為一部人體圖譜,本書的圖片質量超越了其他同類書。285×340的超大尺寸,使圖片給人過目不忘的視覺效果;充滿歐洲藝術氣息的大幅手繪圖,讓閱讀和學習成為享受。
  • 比較解剖學先驅Struthers 列傳
    ,乾坤挪移第七層教授提出,他們之間相隔百年,2017年我在麻省總醫院跟隨Jesse Jupiter學習時,聽他講了其中的精彩故事,感覺眼界大開,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John Struthers授課也從傳統的教室和教科書,來到了解剖博物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萬物霜天,飛禽走獸,無不在他講解範圍之內,他在無形之中建立了醫學比較解剖學這一門學科,站的更廣,看的更遠,以進化的視野演繹萬物,他第一次指出人,鳥,鯨魚和馬等哺乳動物上肢進化本身是同源的。
  • 「上解剖課的屍體是自己帶還是學校發?」
    解剖課,職業認同感的開始解剖學是現代醫學的基礎課程。剛開始醫學理論課學習的時候,對於自己是醫學生的概念還不是很強烈,直到上了解剖課。從看書背骨頭肌肉的名稱開始,到真正上手摸骨頭,最後拿手手術刀,在瀰漫著福馬林味道的狹小解剖室裡真刀真槍的解剖屍體,我終於從心底認同了自己的醫學生的身份。
  • 運動解剖APP-健身,運動解剖學與動作技巧詳解
    肌肉與骨骼三維解剖,AR增強現實模式,800+ 訓練動作與運動解剖學模型 運動解剖SportsAnatomy
  • 了解基本的解剖結構,讓你的瑜伽練習更安全有效!
    隨著現代瑜伽的發展,瑜伽體式的編排融入了解剖學的知識,兩者緊密相連。結合解剖學的瑜伽習練,讓瑜伽更加科學,更有利於習練的安全與身心健康。有很多人對身體的肌肉和結構還不太了解,導致理解不了口令中需要做功的具體部位。
  • 針灸解剖不科學?英國科學家:世界最早解剖圖2200年前出現在中國
    一般認為,從歐洲文藝復興以來,通過直接解剖人體來研究解剖學一直是西方醫學的「黃金標準」,因此解剖學的歷史幾乎完全是以歐洲為中心,公元2世紀古羅馬醫學家和哲學家克勞狄烏斯·蓋倫以動物為解剖對象留下的倖存著作構成了此後一千年西方解剖學的基礎。
  • 魯迅為何偏愛「解剖」的隱喻?
    魯迅作為「中國的良心」的形象深入人心,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與他寫作的冷峻風格有關,而在韓瑞看來,這種風格的一個突出體現正是魯迅對「解剖」隱喻的偏愛:他常常站在一個超然的立場,對社會或是自我進行批判性的「剖析」——甚至直至今日,「解剖」仍然是我們形容文學的「反思性」時常常使用到的隱喻。魯迅在課堂上看到圍觀中國人被處刑場景的人們麻木而冷漠,於是憤而棄醫從文。
  • 溫州醫科大學舉行人體解剖手繪大賽
    溫州醫科大學日前舉行第三屆人體解剖手繪大賽,展出46幅風格各異的人體器官手繪圖。大學生用線條和色彩賦予人體器官藝術的魅力。有觀眾評價說,這是一群被醫學耽誤的「靈魂畫手」。在網絡投票階段,目前票數最高的是該校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大一學生葉卓苨,她提交的作品是《涅槃》。
  • 達文西解剖學,人體研究的天才
    15世紀80年代,達文西從故鄉託斯卡來到米蘭,開始進行解剖學研究並繪製人體解剖素描
  • 王志軍教授醫術的精專與傳承:第四代除皺術及其解剖學
    作為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公認的面頸部解剖學方面的學科帶頭人,王志軍教授用30餘年的專注對整形外科進行深入研究,並有開拓性的貢獻,他首創了「兩級遞進式除皺術」以及降肌變提肌的「高位SMAS除皺術」,這是目前國內外除皺領域操作最為複雜、手術難度最高、效果最明顯,也最持久的術式。曾發表面神經、面部解剖和除皺技術相關論文100餘篇,百餘次被邀請到美國、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