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報記者 陳培玉 通訊員 徐飛燕 照片由桐鄉公安提供
桐鄉市公安局城南(高橋)派出所的公眾號「南城反詐引擎」成立2個多月時間,已收穫粉絲20000多名,而且每天在不斷增加。公眾號上推出的案例很接地氣,尤其是對犯罪分子和受害人心理的分析很精準,很多人以為這名叫曹曉亮的「操盤手」應該是名高大威武的阿Sir,沒想到卻是個看起來文文弱弱的女子。
「我可不文氣,從小愛打抱不平,愛看港劇《陀槍師姐》,從那時起就想做女警。」1987年出生的曹曉亮是廣東人,跟隨老公來到桐鄉,當過4年看守所輔警,在國企做過2年文職,終於在2016年考入公安隊伍,成了一名基層民警。
「做民警就是我前半生最大的夢想,後半生我的夢想就是做個好民警。」曹曉亮從去年開始接觸「反詐」就愛上了這個工作,「因為我被騙過,更懂『反詐』的意義。」曾被騙子在QQ上騙了150元的經歷讓她明白,騙局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無關職業、學歷。
從事反詐工作以來,她做公眾號、發抖音,進入企業、學校宣傳,「手機微信只是工作的工具,基本不跟朋友聯繫,他們都說我『入魔』了。」
找到受害人的時候
她正要輸銀行卡密碼
冒充公檢法詐騙是個老騙局,但還是有人會信。今年3月19日的一天中午,曹曉亮接市公安局預警,轄區內有一名張女士正與詐騙分子聯繫。
撥打張女士電話,已關機!家人,聯繫不上!曹曉亮一邊跟派出所領導匯報情況,一邊聯繫相關部門通過技術手段獲取張女士的行動軌跡。
「張女士正在一家小賓館開房。我敢確定她是遭遇了公檢法詐騙,你看,所有跟外界的通訊已經全部切斷。」曹曉亮認為此時的張女士應該已經被騙子徹底洗腦,「必須馬上找到她,阻止她的轉錢行為。」
聽了曹曉亮的一番話,值班民警立即聯繫了正在附近的巡防隊員前去賓館勸阻。
敲門,不開。喊話,沒有回答。「我也聽過曹警官的講座,知道這是個千鈞一髮的時刻,晚一秒錢轉出去了再追回就難了。」巡防隊員當即叫來服務員開門,「你們幹什麼?」張女士面對騙子毫無警惕,這時卻十分警覺,「你遇到騙子了,先把手機放下。」
當巡防隊員「搶」過張女士手機時才發現,手機界面就停留在輸入密碼的狀態,「我都嚇死了,想著趕緊轉錢給他們,還好你們及時趕到。」張女士銀行卡上的2萬多元終於保住了。
「這次很幸運,但不可能每次都走運。」曹曉亮認為對待詐騙事前防範勝過事後打擊。但「反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她也做好了跟騙子「鬥到底」的決心,「只要還有詐騙,我就一定不會放棄『反詐』宣傳。」
「反詐」從家人開始
逐漸走進更多人心中
只要做警察,不管是做哪方面的工作,曹曉亮總能很快找到樂趣,「自己真的很喜歡這個職業,會越做越好的。」
自從她從事「反詐」宣傳工作後,家裡就成了她拍抖音視頻、做公眾號的「陣地」,她最忠實的粉絲是婆婆和兒子,任何作品他們都是最先欣賞到。久而久之,一老一少經常在小區裡自覺擔起了「宣傳大使」的任務。
有一段時期,曹曉亮婆婆的很多老姐妹在網上做「投資」,年化有10%左右的利息,婆婆告訴她們天上不會掉餡餅,這麼高的收益搞不好血本無歸甚至就是詐騙。果然,沒多久,這個網絡平臺的老闆就「跑路」了。自從那次以後,老姐妹們遇到QQ好友借錢、高回報理財都會來問問曹曉亮的婆婆。
翻看曹曉亮的朋友圈,全是關於反詐案例和信息,「我想讓身邊的親戚、朋友們都重視起來。」一開始說她「入魔」的朋友,逐漸也開始關注並轉發她朋友圈的內容,「曉亮是用心在做事,這些故事或許能拉住更多正要跳入詐騙陷阱的人。」
不管是微信公眾號還是抖音視頻,曹曉亮都傾注了大量心血,光是2月份她就做了21條視頻。她的付出有了回報,關注的人多了,留言的人多了,講述被騙故事的人多了,諮詢的人多了,曹曉亮的笑容也更多了。
曹曉亮還主動對接街道的企業、學校等單位,為他們帶去「反詐」宣傳講座,「不怕忙,就怕大家沒反應。」越是忙碌,曹曉亮越是有幹勁。
「雖然沒有《陀槍師姐》拉風,但我也很有成就感。」這名風風火火的姑娘,終於活出了她想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