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自己很喜歡的一個千古名句,經常在酒宴上問旁人:寫得如何

2020-12-15 美詩美文

喜歡辛棄疾,有很多理由。比如率50人闖萬人敵營的勇氣,比如至死都不改的初心,比如他那600多首詞作。除此以外,還是有他身上的那種狂傲之氣。

辛棄疾的狂,是骨子裡的東西,配上一絲酒意,總是能化為令人動容的文字。「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是他在醉後挑燈看劍時的狂,哪怕落寞,卻不改平生之志;「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是大醉後扶著松樹所悟出了的妙語,狂氣中帶著詼諧。

如果說李白酒入愁腸,是七分化作了月光,三分化作了劍氣;那酒入了辛棄疾的愁腸,化作的不只有月光有劍氣,還有那一絲不羈的狂傲。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辛棄疾一首酒後狂傲之作,詞名叫《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這首詞,愛好詩詞的朋友應該都比較熟悉,其經典程度也自然不用筆者多說。所以本期筆者只和大家說關於這首詞的,3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第一、就是這首詞前其實是有一個序言的,大意是說:自己喬遷後,很多好友都為他的新居寫過詞賦,但他自己卻一直想不到該寫什麼,所以遲遲沒有下筆。直到有一天,獨坐在停雲堂裡,看著水聲山色動人,那青山一排排就好像在歡迎著他似的,所以才有了靈感,便隨手模仿陶淵明的詩作《停雲》寫了這樣的詞。

頗有意思的是,辛棄疾自己說這是模仿陶淵明,但事實上後世很多年裡,很多人都只記得辛棄疾這首詞,不記得陶公的原作。由此可見,辛棄疾是有極強的模仿能力的。這一點不只體現在這一首詞裡,他還曾模仿過李清照、蘇軾等人的作品,效果都是不錯的。

第二、就是關於最後一句「知我者,二三子」到底是何人,這個問題歷來有很多爭議。從詞的下闋裡,可見他是醉酒後觀山,才寫下這首詞,他在前一句提到了古人。所有有一種說法是認為,「二三子」指的是辛棄疾一直喜歡的先賢陶淵明、孔子、屈原三人。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幾個人可能是辛棄疾的幾位好友,畢竟這一句是引用《論語》中「二三子以我為隱」的典故。這個典故本身,就是寫友情的。

對此,筆者更贊同第一種說法。雖然陶、屈、孔子三人,不是他的好友,但既然青山都能和他「情與貌,略相似」,那跨越歷史時空的知已情,當然也能入辛棄疾的詞。辛棄疾就是要說,幾千年來真正能懂他的,只有古代先賢,比起說身邊的朋友,這種狂氣更盛。這樣理解,才能對這首詞的認識更深。

第三處細節,是南宋文學家嶽珂(嶽飛的孫子)在其史書上提到的。辛棄疾在世的時候,嶽珂還是一個少年,但他聽說過不少辛棄疾的趣事。他指出,當時辛棄疾很喜歡這首詞,所以後來每次有酒宴,他都經常拿出其中「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一句,來問酒宴上的好友們自己這句詞寫得如何。

寫了句狂詞,然後就經常跟好友「炫耀」,這樣的辛棄疾也當真是可愛極了。這件事,能傳到嶽珂耳朵裡,可見在當時的文化圈已經是件美談了。辛棄疾之所以會這麼喜歡這首詞,很大的原因就是它確實寫出了自己的心聲。這兩個「恨」字,狂氣之下其實仍然有一種懷才不遇的落寞,用這種極誇張的藝術表現形式來展現後,更具感染力,也更讓人心疼。

以上3點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每一個都值得我們細細思量。筆者希望,大家在看到此詞的狂傲之氣外,能對他內心的愁與苦,以及不願改變初心的那種堅持,有更深的認識。詞人的不幸,最終成了詞壇之幸;本該持劍的手,最終拿起了筆。於辛棄疾來說,這「詞中之龍」的美稱真的是他想要的嗎?一聲嘆息!

相關焦點

  • 李清照寫來向丈夫撒嬌的詩,卻成了千古名句,不愧是「千古才女」
    寫給丈夫用來撒嬌的詩,卻成了千古名句其實,李清照既有霸氣、豪放的一面,還有小女子調皮的一面。《減字木蘭花》宋.李清照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其實這首詩是她寫給丈夫用來撒嬌的,在後來卻成了千古名句。寫這首詞時李清照和趙明誠成婚不久,此時的她過上了一段相對幸福的婚後生活。這首詞的大意是:我從賣花的擔子上,買了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兒。它是那麼美麗,帶著露珠的痕跡,在陽光中無比動人。丈夫看了這朵花後,會不會覺得我不如花兒漂亮呢?
  • 寫夕陽很美的詩句有哪些?8首千古佳作,8個千古名句,太美了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當真是千古奇景,《紅樓夢》中論及此詩,說初讀此詩,會疑問煙如何是直的?落日自然是圓的?但是閉上眼睛卻浮現了這一景象,仔細品品,就會發現,除了這兩個字之外,卻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字能夠代替了,這的確是一語中的的妙語。
  • 李煜這首詞,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最後9個字也就他寫得出來
    有人說,從這個角度看,他比蘇軾、辛棄疾強。不管這句話對與否,筆者總覺得有些詞,如蘇軾、辛棄疾、柳永這些人是肯定寫不出來的,是因為他們聽不懂李煜內心的哀傷而寫不出來的。你不相信嗎?看看李煜的歌《相見歡》:《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作者.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辛棄疾聽著《陽關三疊》大哭一場,寫首妙詞直抒胸臆,成千古名篇
    文/顧無【引觴漫談】一直看詩詞的朋友們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個疑問,反正這個問題我是存在腦袋裡很久了。經常看到古詩詞裡出現「加餐」兩個字,加餐是啥意思?再後來,唐宋詩人中也多有用到,王維的「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杜甫的「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以及蘇軾的「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把這些句子總結到一起,加餐的含義好像也就越來越明顯了。
  • 十句寫春天春色的古詩詞千古名句,擬人修辭背下來寫作用得上!
    疫情宅在家一個多月的男生,個個頭髮都長成了F4,無不想念自己的TONY老師。段子手也不閒著,紛紛支招,其中就有讓打開窗戶,把頭探出窗外的,因為: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千多年後,這句詩被用到理髮這件事上,竟也十分的貼切,不得不說這些古詩詞真的是一座寶藏啊!這句詩一問一答,將本平淡無奇的事情寫得饒有興趣,這種擬人的寫作手法在古詩詞中頗為常見。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句詩出自唐代嚴惲《落花》。花本不言語,詩人卻要「盡日問花」,表達了她的孤寂與執著。
  • 詩詞大會:龍洋開場用錯辛棄疾的名句,導師低頭,現場氣氛很尷尬
    先講一個故事:有一個人請客,受邀的客人陸續入席,但還有一大半的客人沒有來,於是主人家就嘀咕道:「該來的客人怎麼還不來?」 已經入席的客人聽後,認為自己是不該來的,結果走了一部分,沒想到主人家又說:「怎麼這些不該走的客人,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聽,也就走了。
  • 8個失眠的千古名句,照亮長夜
    2、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這個千古名句來自宋代詞人万俟詠的《長相思》,屢試不第的詞人在一個雨夜,寫下了這首詞。全詞無一怨字,卻字字哀怨。那點點滴滴的細雨,滴到了天明,也滴進了詞人的心裡。自此後,空階滴雨便成了詩詞裡一個常見意象。
  • 杜甫的一首千古名句,被李煜進行「深加工」,一看就知道詩聖輸了
    杜甫的一首千古名句,被李煜進行「深加工」,一看就知道詩聖輸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詩聖杜甫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並且意義深遠的名句,從這些詩句當中,我們可以窺探到中唐時期的唐朝是怎樣的,有下層百姓的種種疾苦,有翻騰江水一般的豪邁氣勢。
  • 「一將功成萬骨枯」:16位不出名的詩人,寫出了16句千古名句
    在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詩人了,可能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姓名或生平,但他們的名句卻千古流傳。今天,隱娘來總結這樣一些詩人,詩人不出名,寫出的詩句卻千古流傳。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曾為陸遊、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嶽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名句解析】這首詩被收入《宋詞三百首》,是登臨的名作。結尾既沉鬱又渾成,令人讀之有無窮哀感。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辛棄疾詩詞|滿腔熱血、壯志難酬
    辛棄疾67歲去世,留下800多首詩詞,我們從詩詞名句網搜集到816首,通過詞頻分析,嘗試了解他的作詞偏好。中國文學史上,唐詩與宋詞是兩顆耀眼的明珠。辛棄疾還寫過39首《水調歌頭》,這個詞牌總字數為95字,在宋詞中屬於長調,規律為:5字兩句,6字一句,5字一句,6字兩句,5字三句3字三句,兩句長短句(4+7或6+5),6字兩句,5字三句。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眾人皆知酒仙李白,他可稱得上喝酒的大家,號稱「李白鬥酒詩百篇」,可見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喝酒論詩。這酒能助興,將豪放浪漫放大若干倍,最後創作出經典名篇。除了李白,陶淵明也好飲酒,更是寫得了佳作《飲酒》豪放之感頓起。
  • 李白寫得最肉麻的一首詩,赤裸裸吹捧楊貴妃,有兩句成為千古名句
    李白寫詩實在太厲害了,我們教科書裡有多篇他的作品,這也說明李白在中國文學上的崇高地位。一千多年過去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無數人給他極高的評價。事實上,李白在古代就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杜甫直接誇讚道:「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辛棄疾也高度稱讚:「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
  • 一首古詩詞,兩個千古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一位詩人,留下一句千古名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一位詩人在一首詩詞裡,包含兩句千古名句,可以說是難上加難,但就是有一些經典的詩詞做到了。
  • 品詩詞|猛男辛棄疾
    而到如今,經歷過人生沉浮、一路跌跌撞撞,早已吃足了苦頭、鼓滿了大包,這滿腹的愁緒,即便你想訴諸與人,話到嘴邊卻又如何說得出口?閒情最苦,脈脈此情誰訴?能說出口來的也不過是一句「天涼好個秋」。確實是因為名句太多太多了,是從那眾所周知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寫起?還是從那醉臥沙場死、馬革裹屍還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寫起?亦或是那臨景懷古的上上佳作「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 隨便拿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起筆優美,落筆驚豔
    隨便拿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起筆優美,落筆驚豔《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作者·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前人以「絲」諧音「思」,用來比喻思念,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這首詞隨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起筆漂亮優美,落筆更是驚豔!也有人說,這首詞是千年來最絕望的一首詞!
  • 唐末一不出名詩句,北宋詞人照搬到自己作品中,竟成千古名句
    中國的傳統詩歌有著幾千年的發展史,這期間有許多文人潑墨揮毫,留下的優秀詩作定然是恆河沙數,其中能夠流傳千古的名句同樣不計其數。先秦時期的《詩經》便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名句,如「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漢朝的樂府詩也有許多名句,如「願得一人心,白頭不分離」。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皆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甚至有人說,李煜詞作之悲涼,蘇軾跟辛棄疾都寫不出來,因為亡國之痛跟被貶之痛不同,只有君王才能真正切身體會到國破家亡的痛。李煜的詩詞有著他自己獨特的風格,都是簡單幹練,只用寥寥幾字就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場景生動形象的表達出來,也正是因為李煜在詩詞上的造詣頗高,後世人都成他為「千古詞帝」。
  • 硬漢辛棄疾很「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唱,不輸李清照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雖說辛棄疾是個男人,但是「俠骨男兒也有情」,多少好男兒徵戰沙場,豪情萬丈,心裡都有一個佳人存在,都有一絲柔情。一心想要上戰場,驅除金兵,收復中原故土的好男兒辛棄疾,內心也有脆弱的時候。他的詩詞有的豪放不羈,抒發內心的壯志;有的詩詞清麗嫵媚,表現了他內心的柔情。
  • 此詩沒有一個「愁」字,卻句句都離不開愁,28個字成千古名句
    提到這個成語,一般都是在分別時候有感而發的,而且帶有強烈的不舍情懷,不論是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悶,還是李清照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離愁,無不蘊含著無限的相思。唐代大詩人杜牧,曾經就寫下一首著名的詩作《贈別二首·其二》。
  • 辛棄疾被老婆逼著戒酒,眼巴巴看著酒杯卻不能喝,寫下首千古名作
    此人不是皇帝,不是敵將,而是那位被他放在心尖上了人兒,她就是愛妻範如玉。範如玉是名門之後,與早年就成名的辛棄疾是門當戶對。辛棄疾一生的詞作,有三分之二是和她在一起所作。範如玉當年是如何馴服他這匹「野馬」的,咱們不知道,但從她逼辛棄疾戒酒這件事上來看,這確實是個不簡單的女子。為何這麼說,且聽筆者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