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婦兒醫院外科傷口門診,一位年輕患者高舉著左手踉踉蹌蹌走進換藥室:「護士,快幫我看看傷口怎麼了,疼一晚上了!」
外科醫生打開包紮的傷口發現黑乎乎的一片,完全看不到傷口的具體位置。原來患者兩天前在家幹活,一不小心刀落皮掉,左手中指指尖一股暖流奔湧出來,他趕緊用衣服壓住傷口(注意:他這樣的處理很正確,當我們遇到急性出血時,情急之下首選壓迫止血,即哪裡出血壓哪裡),隨後找來家裡備用的外用止血藥散在傷口處繼續壓迫(這樣處理也沒有問題),壓迫一段時間後發現傷口不再流血,隨之找來創可貼貼在傷口處。次日晚上傷口疼得厲害,第三天早上就趕緊來到醫院。
了解受傷後的基本情況,醫生發現傷口處黑乎乎的一片,基本就是藥粉混著血液而形成的硬痂,擠壓一下傷口,伴隨著小夥子的一聲慘叫,膿液也隨之流了出來,這是傷口感染的徵兆。用消毒液浸泡後,緩慢的將痂皮分離下來,(注意避免快速清痂,易造成毛細血管的再次破裂),常規換藥後囑其明日需繼續來院處理傷口。
重點來啦,敲黑板!
1.止血藥可以直接用於傷口上嗎?
較小傷口,正規外用止血藥是可以用於傷口表面的。
2.傷口形成硬痂後有什麼影響?
在傷口處理不正規的情況下,很容易將細菌封鎖在傷口內部,再加上痂皮本身不是很嚴密,就給細菌既提供了「養分」又提供了氧氣,就造成細菌在傷口床肆無忌憚地繁衍,從而導致傷口的最後感染。
3.外用止血藥應該怎麼用?
在家受傷血流不止,緊急情況就是壓迫止血。找一塊乾淨的紗布或衣物覆蓋傷口表面進行直接壓迫,隨後可以將家裡備用的外用止血藥散在傷口處繼續壓迫,再到醫院進行正規處理,經醫生判斷傷口情況及換藥時間。切勿盲目聽從他人口中的「醫生」,或者自認為結痂=癒合的錯誤理念,自行處理最終延誤病情。
文字|綜合外科 韓雪鋒
【來源:順義區婦幼保健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