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農村,都會想到低收入、破舊、空心村……
其實經過精心改造後的村舍,
卻能為村集體、農戶及消費者帶來「三贏」的局面!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鄉村旅遊開發與村域發展相結合的好案例。
01
農村破舊的簡陋老房子「變形記」
延慶區劉斌堡鄉的小觀頭村地處山區,是北京200多個低收入村之一,1300多畝的村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山地,加之乾旱缺水,沒有農用水只能靠挖井解決。傳統的玉米產業收入非常有限,全村62戶中,42戶都是低收入戶。
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老年人留在村裡,小觀頭村成了典型的空心村,僅靠一產難以為繼,於是村兩委班子尋求新的發展。
村中房屋閒置,有的破舊不堪,村第一書記劉慧敏對20餘處閒置房屋產生了想法「重生」的想法。
剛好可以藉助延慶四季花海的旅遊資源,因為村子位於它的入口處,劉慧敏與村兩委商量後,決定利用旅遊資源發展民宿。
離村不足10公裡的下虎叫村,有一處名為「山楂小院」的網紅民宿,白雪配上紅山楂的美景,吸引著眾多網民前來投宿。村裡對「爆款」民宿山楂小院考察後,決定邀請「山楂小院」的運營公司「隱居鄉裡」作為專業團隊幫助設計運營。
2017年10月,村裡向延慶區申請了70多萬的扶植低收入村的基金,將村裡的衛生室和一處村集體閒置房屋正式改造建設為民宿,並取名為「先生的院子」。
02
先生的院子
村裡閒置的房屋搖身一變,成為帶領全村致富的「金屋」,淳樸善良的人們對於建設自己家鄉的熱情,村民們自己集資,建設過程中,村民們處處和諧,從來未發生過摩擦,這也是先生的院子獨特的一面。
院子的變化可謂是天翻地覆,從最早先的破磚、爛瓦、老土牆, 改變成如今透露著現代氣質的舒適民宿,每個細節都傾注了設計師和村民們的心血。
現在的院子大有不同,細節如鑄鐵材質的門牌,嘎吱嘎吱作響的木門,紅磚砌就的矮矮圍牆,寬大落地的觀景明窗,陪伴點綴著意境的老樹和玉米……中西合璧的設計,現在的工業設計和紅牆飛簷的結合,沒有破壞老院子已有的輪廓,卻透露出典雅端莊的神韻來。
室內是簡約路線的北歐風,取自老房子的原木柱梁撐起了廳堂的寬敞空間,簡易的榻榻米,原木色的桌板,和院子所推崇的大道至簡的哲學如出一轍。
在這裡用餐也一樣樂趣無窮,用一碗香噴噴的打滷面、一道透著山野味兒的火盆鍋來犒勞自己的冬假,和家人一起品嘗大自然的禮物。
院子裡的每位管家大姐是經過專業培訓的,都有一手好廚藝,擅長用山裡的天然野味製作美食,無論是火盆鍋還是樹莓酒,樣樣手到擒來。
先生的院子是隱居鄉裡旗下第七個民宿項目,第47個院子。「隱居鄉裡」,迄今為止在北京和河北的4個村莊展開7個鄉宿項目,截至2018年6月底,兩年半內累計接待6萬餘人次。
03
村集體、農戶、消費者「3贏」的經營模式
經過設計改造後的房子,合了眾多鄉村元素,外觀精美、獨具匠心,搖身一變,成為帶領全村致富的「金屋」。2018年1月,兩個院子率先開門迎客後,很快受到市場認可。
隨後,村委會在村中成立了「小觀頭旅遊合作社」,並以合作社名義向農商銀行貸款150萬元,準備向村民租用閒置房屋,繼續發展民宿。
「先生的院子」採取「合作社+村民+社會運營公司」的運營模式發展,即由村裡的合作社找房子,重新設計改造裝修由村裡負責,「隱居鄉裡」負責運營,運營收入的40%為運營成本,餘下的60%合作社和運營方各分一半。
同時,為了讓更多村民享受民宿帶來的收益,合作社採用了村民入股的方式,「每股1000元,民宿賺錢後,入股的村民可以分紅,目前全村已經有30多個村民自願入股了。
目前「先生的院子」民宿平均入住率在60%-70%,去年(2018年)12月,兩套村集體閒置農宅改造的院子賺的錢,向全村分紅,低收入農戶每人分紅750元,普通村民每人分紅650元。
新增的院子,一處院子一年可以賺10萬元,12個院子每年能為村裡帶來100多萬元的可觀收入。
2018年,隱居鄉裡同綠騎士合作,引入親子教育活動,在打造鄉村綜合體上,先生的院子充分的讓讓房屋和土地都活了起來。
小探馬說
先生的院子將村裡閒置的空房子變成美妙的民宿,不僅改變了村裡的經濟狀況,而且還為村民帶來了新的紅利,這種模式非常值得參考。尤其是現在國家對大棚房、違建拆除嚴重的情況下,安全、合規且符合土地政策的農旅項目才能持續長久的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