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畫 >> 拍賣 明清宮廷象牙亮相南京拍場 中國網濱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時間: 2011-10-30 22:58:15
六朝藝宴攜手海外重要藏家共同推出明清象牙專場,在六朝古都南京舉辦2011年秋季首屆藝術品拍賣會。作為2011年金秋首屆拍賣會,此次匯聚了中國書畫、古董珍玩、玉器紫砂等千餘件藝術精品。從拍品的徵集到審定,江蘇六朝藝宴拍賣有限公司都進行的甚為謹慎、嚴苛,不僅因為客戶對六朝藝宴的信任,更因為該公司對金秋拍場十足的信心。2011年12月8日至11日,在南京綠地洲際酒店,且聽江蘇六朝藝宴為您敲響優美的槌音。
此次呈現的古董珍玩群星璀璨,傳承有序,非皇家物力所不能為。在古董珍玩板塊中,「香象靈牙·海外重要藏家象牙精品專場」從一開始就備受業內專業人士及諸多藏家關注,此專場的所有拍品均由一位英國重要資深收藏家窮30載心血庋藏所得,可謂來之不易。此次通過藏家與公司雙方的努力,再次精挑細選66件重要精品展現在各位藏家朋友面前,此次專題中幾乎囊括了自明至清宮廷象牙雕刻的經典作品,件件開門到代,雕工精緻,寓意吉祥,其檔次規格之高也創下南方象牙拍賣專場之最。
象牙雕刻藝術品,其質地柔潤光滑、堅實細密,受到了收藏家的珍愛,成為特色中的特色。從先秦時期的百工,到清代的皇家造辦處,匠作文化一脈傳承,歷史悠久,匠作技法不斷提升與創新。各種別具匠心,近乎天成的珍品瑰寶層出不窮,彪炳奕葉。向以質厚色美,光潔如玉著稱的明清兩代象牙雕品,更是中國古代工藝精品中的典範。
其中「明永樂·象牙雕胡人獻寶擺件」是一件值得期待和重點關注的拍品,明永樂年間是中國封建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政治統一、經濟強盛、文化融合,這一時期朱棣遷都北京,下令編撰《永樂大典》,創設內閣,鄭和七下西洋,成為一段不朽的傳奇佳話。
在這一時期,由於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帶動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物品上的互通有無。異域文化的大量滲入給古老的中華文明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活力,無所顧忌地引進和吸收,無所束縛地創造和革新,構成了大明盛世蓬勃向上、豪邁張揚、趨向寫實的時代風格。明清時期國勢昌盛,形成以中原為中心的文化圈,周邊各國均對中華心之嚮往,故而萬國來朝。自隋唐始,對外交流便日趨頻繁,當時把西域諸國人統稱「胡人」,所謂胡人特指居住在西域的突厥、吐蕃、粟特、波斯以及大食等族。而與隋唐中外「交流」不同的是,明及清早期的中外關係是一種以中華為中心的居高臨下的態度,而非互動。故此時期表現胡人的作品多為「進貢」、「朝拜」等主題,以突顯明王朝之不二地位。
自明代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間,鄭和受朝廷派遣,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途經東南亞、印度洋到紅海和非洲,遍訪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京是鄭和下西洋的發源地、起錨地、航海寶船的主要製造地,也是鄭和生活了30多年的城市。與鄭和有關的的遺址、遺蹟遍及航海沿線各國,在南京地區最為集中,保存最為完整。此象牙雕刻可謂與南京有著幾百年深厚的淵源,無比珍貴。
而「清康熙·象牙刀馬人物筆筒」作為康熙宮廷精雕細作之精品為觀者稱道,尤其是多達五層的雕琢和嚴謹的布局,著實令人嘆服。此外有「明·象牙魁星文侍像」、「明·象牙送子觀音像」、「清中期·宮廷花絲牙雕摺扇」等雕刻精品一併推出,共赴六朝秋
清康熙象牙刀馬人物筆筒
直徑:12高:17.3。此筆筒為康熙年間宮廷工匠精雕細作之精品。該筆筒形制較大,選用亞洲象牙為材,質地緻密。圓口,口外侈,微弧腹,筒身近圓筒形,自然彎弧。外壁採用剔地浮雕技法雕刻「刀馬人物圖」,布局嚴謹、洗鍊,雕琢極精,由淺入深,層次豐富,雕刻層次達5層之多。筆筒上端飾佛家八寶題材,分別為: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等。中間通景「刀馬人物圖」刻飾老梅、翠竹、果樹,蒼柏,又布巖石、山坡和祥雲於天地間,人物徵戰行軍等場面威武生動。把玩賞鑑,仿佛面對宮廷畫家之工筆花鳥畫。底座呈須彌座,飾以福雲紋及回紋。須彌座一般用於安置佛、菩薩像的臺座,此處以須彌座為底,更顯珍貴。筆筒內壁伴隨著自然衍生的雀絲紋,古樸自然,包漿深厚明亮。
清中期宮廷花絲牙雕摺扇
長:25.5。此件摺扇扇骨、扇面均用象牙數層鏤雕而成,顏色潔白,光澤如新,其花卉紋飾與扇中間的花絲紋相呼應,雕工精彩,滿布整個扇柄和扇架,有一種熱烈和玲瓏的氣氛。這是清代中期廣東牙雕的風格特點。
廣東牙雕歷史悠久,富有裝飾性,素以精細工整、玲瓏剔透聞名於世。廣東地處南方,氣候溫和溼潤,非常適宜質地細膩的象牙精雕細刻,層層雕鏤,而不易脆裂,透雕作品可以做到薄如紙,細如絲,嬌豔明麗呈半透明狀。清康熙年間海禁解除之後,廣州成了對外貿易唯一的港口,象牙原料的大量輸入,為牙雕工藝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廣東牙雕講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牙質瑩潤,精鏤細刻,玲瓏精巧,華麗美觀。
該象牙摺扇數層鏤雕,工藝精美,細緻入微,自能體現出一股華貴浩蕩的皇家之氣。在方圓相濟的框架中鏤雕出各色各樣的西洋花卉紋飾,顯得玲瓏剔透,細膩而又大器。尤其是扇面為薄如蟬翼的象牙絲網片,真是巧奪天工,價值連城。
明象牙魁星文侍像
高:33。精選亞洲象牙為材,材質緻密,包漿渾厚明亮。雕刻文昌帝君張亞子及魁星,二神並肩在山石之上行走,文昌帝君著交領寬袖曳地長衫,右手持仙丹,左手背於身後,頭戴道巾,雙目下垂,有仙風道骨之氣派;魁星面目猙獰,雙目圓瞪,神情威嚴,右手擋在文昌帝君身前護駕,左手扶在文昌帝君背後,動作誇張,生動傳神。
文昌帝君,一般認為他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是讀書文人、求取功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其受民間的奉祀,自周朝以來,歷代都相沿制訂禮法,列入祀典。魁星,北鬥七星之首,或說北鬥的第一顆星為魁首,或說前四顆星合起來為鬥器之首。在中國,文昌宮裡都同時供奉魁星,古代讀書人眼裡,魁星主科舉文事,地位僅次於文昌,奉之甚虔。
此件藝術品材質精良,老化自然得當,雕工更是錦上添花,人物面部及身體筋骨都刻畫的細緻入微,栩栩如生;衣褶堆疊之處又表現的生動自然,行走時仿佛清風徐來,仙氣靄靄,令人頓生遁世之感。不由感嘆明代工匠的鬼斧神工,確為一件明代象牙雕刻精品。
明永樂象牙雕胡人獻寶擺件
高:36。此胡人獻寶雕刻採用一整段象牙為材,材質碩大,質地緊密堅硬,牙色經歷數百年,自然變成褐色,包漿明亮厚實。
此胡人深目高鼻,鬈髮,頭戴高帽,身著寬袖束襟長袍,肩披雲帶,足蹬長靴,手持珍寶。衣紋自然流暢,極富動感。精緻細膩,刀工遒勁,胡人神態及面部特徵突出。此象牙雕件遠看有勢,近看有情,表現了西域諸國對我中原文化的敬仰。古代鼎盛時期的中國國力殷實、疆域廣闊,藩屬之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此象牙雕刻即為明代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後異域各國使節晉見獻寶時的真實寫照,殊為難得。
清乾隆象牙花果蝙蝠蓋碗
高:8.3直徑:10.3。碗圓形,敞口,下收腹,圈足,平底,有蓋,形制端莊。通體由象牙亞洲一段為材挖空製成,蓋及碗外壁紋飾相近,蓋頂外飾一圈如意雲頭紋,周圍飾海棠、天竺,花美果豔,吸引蝴蝶、蜻蜓、蝙蝠翩翩而來,碗外壁以淺浮雕手法飾梅、竹、如意、綬帶等吉祥飾物, 雕刻刀工純熟精練、柔暢明快,以刻紋如絲、微如毫髮的刀鋒見其精湛的功力,刀刀鋒稜畢露,不見敗痕,具有一種奇峭清新、氣韻生動之感,其雕工非一般功力所能及。底部由鏤雕紋飾與頂部相同的束帶紋構成,大氣、規矩。此蓋碗色澤微黃,材質細膩,品相佳美,為乾隆宮廷陳列觀賞器物。
明象牙送子觀音像
高:20。此送子觀音以象牙為材,材質緻密,牙質色澤微黃,觀音呈立姿,一手背於身後,一手託善財童子,烏髮挽作婦髻,身著長衫,面相方圓端莊,神態慈祥柔和。觀音與童子衣領、衣襟、袖口等處髹紅漆。尊像包漿古舊,雕工簡潔精練,線條圓轉流利,古樸雅拙,寥寥數刀,而神情盡現矣。送子觀音題材造像在北宋時即已有之,到明清時期大量出現在中原地區備受人們崇信。整器雕造工藝精細,衣飾風格鮮明,是典型的明式觀音造像作品。
清康熙象牙童子一對
高:8.2。此套象牙雕童子一對皆用牙芯料雕出,雕刻細緻精巧,兩童子相向而立,身著紅色交領寬袖長衫。高額、皓齒、衣襟、衣袂,皆是極精細的雕琢。由於經歷漫長的歲月,形成的包漿、皮殼及色澤,都給該件牙雕作品增添了許多動人的因素。該件象牙作品構思巧妙, 象牙童子兩兩成雙,俏皮可愛,憨態可掬, 童子間互相嬉鬧,洋溢著嬉戲快樂之態,神態逼真,刻畫生動。我們由衷的為古代藝人的審美情趣和睿智而感到驕傲。該作品為象牙把玩件中的精品,人見人愛之物。 於晨雪
[推薦] [收藏] [列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