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場上那些千萬級別的明清紫檀家具鑑賞(中)

2020-12-14 海韻之博覽古今

紫檀最早是在印度熱帶森林和島嶼上發現的。中國人酷愛紫檀木,商周以來,即為車轅及宮廷上好家具材料,為世上頂級家具材料。日本奈良正化院保存歷代天皇器物的寶庫有數件中國唐代送給天皇的黑檀器物。 據史料記載,隋唐五代,中國開始用黑檀、紫檀製作家具及工藝品。唐代是中國家具走向成熟時期,是家具發展史上一次重大飛躍。

1.清乾隆 紫檀束腰西番蓮博古圖羅漢床

(RMB  32,480,000 尺寸:高94.5cm;寬247cm;直徑175cm

此羅漢床為傳統七屏風式床圍,中間稍高,兩側依次遞減。雕飾則為中西風格結合,床圍鏟地高浮雕中式博古圖,鼓腿和彭牙處則飾以西式洛可可風格的西番蓮紋。整體造型穩重大氣,雕工精美考究。通觀此床無論在造型、用材、工藝各方面都體現著其皇家富麗華貴的宮廷韻味,更為難得的是此件羅漢床的紋飾風格與圓明園裡長春園中,歐式宮殿及玉欄杆的雕飾圖案風格相同,似應為圓明園中某座歐式建築內的家俱。

清代的宮廷家具,主要是滿清王朝為配置紫禁城、圓明園、避暑山莊以及各地行宮而特別製作。這些家具大多都是在康、雍、幹三位盛世帝王的直接參與下,由宮內的中西方藝術家聯手設計,並選拔自廣東、江蘇一帶,身懷絕技的能人巧匠精心製作而成。)

2.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蓮大平頭案

(RMB  31,360,000 尺寸:高91cm;寬259cm;直徑52cm

此案用材厚重,頗具氣勢,是已知幾件傳世的寬逾250釐米的明清紫檀大案之一。

此案用料可謂奢華,插肩榫大案的長牙有兩種做法:三截木料分三段聯接,或由一根長料做成。因兩種做法從外表看完全相同,為省料,一般常用三段聯接的方式。因紫檀大料就非常罕見,而此案採用了由一木做成如此大長牙子,實為人感嘆!

此案為標準夾頭榫結構,牙子和擋板分別鏟地浮雕或透雕西番蓮,花型豐腴,葉莖流暢,是典型的採用西洋裝飾的廣東風格的宮廷家具。

在結構上,採用了大件家具較為考究的做法。整體採用活插結構,拆開後共有七個部件。腿子與牙子和案面採用標準夾頭榫,長牙與短牙採用暗燕尾榫聯接,便於拆裝。託泥採用變體的須彌座,不僅增加了案的高度,平衡了上下部的視覺比例關係,也使大案顯得更為沉穩和莊重。這是清代案具的常用形式。

此案四條腿足上肩的內側比外肩(看面)短了一小截(約有1釐米),為此加了墊木。此案各部件風格和諧統一,顯然不會是後世的改制之物,似是原設計時腿子比現在矮1釐米,待開鑿好腿子的榫卯之後,又決定增加高度,故將腿子的內肩和夾頭卯處加墊木增高。遍查資料,目前僅見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藏有一件紫檀大案,不僅在結構上也加了墊木,且在造型、用料、雕式、工藝手法上與此件完全相同,毫無疑問是同時設計製作的成對之器,在漫長的歲月中分散了兩地。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之一,自古有紫檀無大料,「十檀九空」之說,而此案兩根大邊和長牙都選自無拼無補無疤無疥的質地上乘的巨材,其珍其罕令人瞋目,且此案能完美保存至今,可謂天偌美器!

展覽:《二○○八年中國古典家具精品展》北京,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2008年1月9日—2008年2月12日。)

3.清乾隆 御製紫檀掐絲琺瑯藍地百寶嵌四季花卉屏風

(RMB  30,475,000 尺寸:高201cm;寬42.5×8cm;扇厚3.7cm

備註 法國諾曼第外交官家族舊藏

清乾隆御製紫檀藍地百寶嵌花卉及嵌琺瑯八條屏,八扇成堂,鉤鈕連接。邊框精選上等紫檀木製就,色澤深沉靜穆,包漿瑩潤醇厚。圍屏為五抹式,每扇立材與橫棖組成框架鑲入花板。每扇可分為三部分,頂部絛環板、下部絛環板、亮腳處均飾以琺瑯,螭龍雲蝠,姿態各異。裙板紫檀鏟地雕「博古」主題紋飾,背面雕夔龍紋。雕刻技法純熟,溫文爾雅。中部為屏心,一面紫檀螭龍壓框,以嵌裝藍地花鳥百寶嵌屏條,在藍色漆地上,以白玉、翡翠、瑪瑙、象牙等珍貴材料,鑲嵌出四季花卉。其間彩蝶輕舞、飛鳥穿梭,構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美景。畫面構圖疏朗清麗,色彩絢爛奪目。

畫意清新嫻雅,曼妙生動。另一面為金絲楠雕雲蝠萬代,寓意祥瑞。圍屏足部均鑲裝銅套。整屏用料名貴,雕工精良,剛柔並濟,眾藝並施,相得益彰,非皇家不能為之。此類風格大量出現在乾隆皇帝晚年為自己精心設計的歸政養老之地寧壽宮花園中,凝聚了乾隆帝個人的好尚和審美,是乾隆皇帝所嚮往的文人士大夫的精巧雅致生活的理想和希冀仁壽康樂的精神寄託。其設計和製作充分體現著乾隆帝「三分在匠人,七分在主人」的理念,乃乾隆一朝雕刻、鑲嵌、鏨銅、琺瑯等手工藝水平的集大成者,並且打破了內府造辦處各作的分工,合眾力於一器,且突破了器物的界限,把工藝鋪陳到室內空間中。)

4.清乾隆 紫檀雕雲龍紋羅漢床

(RMB  25,760,000 尺寸:長197.5cm;寬131.5cm;面高49cm;背高114.5cm

清乾隆紫檀雕雲龍紋羅漢床,通體紫檀木製,面下高束腰、浮雕雙龍戲珠紋。鼓腿彭牙,內翻馬蹄。牙條大錘窪堂肚,牙條及腿以深浮雕手法飾雲紋及龍紋。床面為硬板加極細的臺灣席,席面多處破損,顯示出歲月滄桑的印跡。床面左右及後面裝五屏式圍欄,以攢框鑲心手法製成。邊框浮雕回紋,板心起地深浮雕雲龍紋。兩扶手外側及後背外側以線刻花鳥紋。整體造型在形制、工藝均領先一籌,此床長197.5釐米,渾厚偉岸,選用上乘珍貴紫檀木精心雕琢而成,紋理細緻緊密,光澤古樸深邃,雲龍圖案氣勢磅礴,通體以難度極大的高浮雕技法刻畫,當為清宮造辦工匠的精心之作,輔以工麗花鳥,於富貴中見雅致的審美特色,盡得18世紀清代皇家格調之精髓。不容忽視的是其由著名京劇大師荀慧生先生珍藏使用的顯赫經歷,不僅交代了可靠的流傳,也為其價值加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荀慧生(1900-1968),偉大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荀派藝術的創始人,祖籍河北東光,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彝,又改名「詞」,字慧聲,1925年起改名為荀慧生,別號小留香館主人,藝名白牡丹。抗日戰爭期間,積極籌款募捐飛機,堅辭溥儀在偽滿洲國登基大典慶祝演出,息影舞臺達一年半之久。荀先生出身貧寒,一生坎坷,而對藝術的追求卻從未放鬆,排演劇目達三百多出,其中代表作為《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深受群眾喜愛,與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合稱京劇「四大名旦」,與楊小樓、尚小雲、譚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有「無旦不荀」的美譽。後在文革中倍受迫害,不幸含冤猝然而逝,其生前摯友、著名收藏家張伯駒挽之以聯曰:「歌舞全休,舊夢重尋無舊雨;塵寰永隔,留香猶在不留香」,足證荀氏一生成就。

除了舞臺表演之外,荀慧生先生愛好十分廣泛,特別值得一提的他在繪畫以及收藏方面的造詣,讓他不僅僅是一位京劇大師。荀慧生先生的詩畫造詣頗高,早在1924年他便拜國畫大家吳昌碩為師,以後又向齊白石、陳半丁、傅抱石、葉恭綽、壽石工、李苦禪、王雪濤等人求教,並努力把其中的意趣融合在表演中,深厚的文化積澱,使得荀派卓然確立。其家具收藏負有盛名,由於饒有家資並交遊廣泛,所藏家具不僅品類豐富且多為皇親貴胄府中散逸而出明清珍品,僅荀氏北京椿樹上三條的宅子,在七進院的屋裡擺滿了上好的紅木紫檀家具。據載為投其所好,戲迷常在演出前將敬贈的上好家具等物什擺滿前臺,等演員出來致謝後,東西撤下,演出方可開始。

1957年,荀氏全家遷至宣南山西街甲13號(今荀慧生故居),這也是荀慧生先生最後十年的住處。作為日佔劫後餘珍,此紫檀雕雲龍紋羅漢床被擺放在此院北房東側的荀氏畫齋「小留香館」中,此房正面懸掛吳昌碩手書「小留香館」橫幅和荀慧生戲照,除羅漢床外,還放置畫案、太師椅、多寶槅子等。據荀慧生嫡系長孫荀皓回憶,這張羅漢床,荀氏用於平日的午休,也用來接待過眾多文藝界的朋友,如作家老舍、蕭軍,戲劇家歐陽予倩、吳祖光,畫家傅抱石、陳半丁,戲曲界的同仁梅蘭芳、尚小雲、新鳳霞,賓主以幾為界,各坐一側,談戲論畫是必不可少的話題。苟慧生在這裡除了接待親友外.有時還課徒授藝。旁邊緊鄰的東房四間,用來存放演出所用的行頭和切末,方便實用。其愛子荀令香、愛女荀令萊和長孫荀皓,荀派傳人徐凌雲、劉長瑜、孫毓敏等都曾在此接受旬氏指點。)

來源:荀慧生先生「小留香館」舊藏

荀慧生先生「小留香館」舊藏珍品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5.清乾隆 紫檀雕福壽八吉祥嵌百寶十二扇屏風

(RMB  24,380,000 尺寸:長425cm;高209cm

備註:北京藏家舊藏

圍屏六抹十二扇,邊框精選上等紫檀木製就,精雕蝙蝠及雜寶紋。色澤深沈靜穆,包漿瑩潤醇厚。屏心界分三段,中段在藍色漆地上,以白玉、青金、瑪瑙、象牙等珍貴材料,鑲嵌出四季花卉。其間彩蝶輕舞、飛鳥穿梭,構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美景。畫面構圖疏朗清麗,色彩絢爛奪目。畫意清新嫻雅,曼妙生動。屏心上下亦在藍色漆地上,鑲嵌博古圖案。屏心百寶嵌或為清晚期所配。裙板鑲紫檀木,雕蝠磬紋。背板為金絲楠木,原配。

故宮舊藏的鑲嵌類家具中,漆地常以黃色、黑色、藍色為底,可見藍色漆地是常用色。如黃花梨嵌牙木雕山水屏風、紫檀邊嵌金桂圓掛屏、紫檀漆心博古掛屏等。明清兩代的宮廷家具,尤其是乾隆晚期之前的宮廷家具,是中國古典家具史上的難以逾越的高峰。明末清初,宮廷家具延續了明代藝術風格及技法,在造型藝術上,與民間「明式家具」並駕齊驅,互為借鑑和影響。而在裝飾藝術上,由於採用了更多的工藝技術,諸如彩繪、雕填、戧金、鑲嵌等工藝,宮廷家具顯得更為華美高貴。

紫檀百寶嵌十二扇圍屏,每扇六抹。楣板開光中,雕祥雲五福(蝙蝠)捧壽紋。裙板開光中,螭龍紋為邊飾,內雕福慶(蝙蝠、盤)雙全紋。整體邊框上,雕梅花紋、蝙蝠紋和佛教八寶紋——輪、傘、長、螺、花、罐、魚、蓋。雕繢滿眼,工筆重彩。至幹隆一朝紋飾言必有義,言必吉祥,風靡一時,同時也易於程序化而拘泥於匠氣、刻板之蒺藜;如何自然奇巧布局而避免流弊之作,是器形與紋飾和諧統一的難題。可見造辦處的能工巧匠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板面滿處生紋,莊重與活潑並現,指意明確,氣象非凡。

畫面穿插,延綿有序,主題鮮明,毫無牽累贅復之相。通體採用鏟地浮雕法,鏟地平滑如鏡,乾淨利索,為典型的乾隆「紫檀工」技法。鏟地雕刻用心之仔細、之周致,也是紫檀家具審美的不二法門。 所謂紫檀工,不僅體現於家具或器物的表面,而內外、前後乃至各個方面均應細心關照。邊框起線筆直呈「指甲圓」、圓潤渾樸,轉圈流暢、飽滿,邊抹等厚,這些特徵均為乾隆朝紫檀重器的「大內紫檀作工」。)

古董藝術品板塊徵集範圍:

1:名家字畫書法(歷代名家書畫、水墨畫、古代字畫、近現代字畫、書法、油畫)

2:歷代瓷器(元、明、清近現代瓷器、官窯瓷器、清三代瓷器)

3:翡翠玉器(唐、宋、元、明、清近現代玉器、和田玉、當代名家玉雕)

4:明清家具(明清家具、紅木家具、黃花梨家具、紫檀家具、古典、硬木家具類)

5:古玩雜項(田黃、雞血石、名家篆刻及印石、文房四寶、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名人信札、造像藝術、中國歷代錢幣、珍稀郵票、紫砂及茶道具、青銅器(有來源證明)、金銀器物等)

(以上成交數據來源於雅昌,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拍賣場上那些千萬級別的清代粉彩瓷器鑑賞
    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託,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下拍賣場上部分千萬級別清代粉彩瓷器。
  • 拍賣場上那些百萬級別的古錢幣鑑賞
    自清中期始入譜錄後,無論殘、全均被視為泉中珍品,得以獲藏者如清代張廷濟、陳介祺、鮑康、劉鶚,民國時張叔馴、方藥雨、陳仁濤等人,均為當時赫赫有名之收藏家,無不視若拱璧,惟藏品後來大多流散海外。目前所知收藏三孔布最富者為日本銀行,國內除少數公立博物館外,私人收藏寥寥無幾。長期以來,鑑藏界多認為三孔布是「三晉布幣中最稀少一種」、「實物多已湮沒無聞,保存在私人手中或文物部門的也寥若晨星」。)
  • 紅木家具鑑賞之刺蝟紫檀海棠博古架
    #刺蝟紫檀家具#相關系列鑑賞:紅木家具鑑賞之刺蝟紫檀方餐桌紅木家具鑑賞之刺蝟紫檀明式沙發6件套紅木家具鑑賞之刺蝟紫檀茶桌
  • 紫檀木的鑑賞
    紫檀木主要用作製造高級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 紫檀木樹種雖多,但它們有許多共同特點,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製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點,採用光素手法。因紫檀木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如果雕花過多,掩蓋了木質本身的紋理與色彩,就如同畫蛇添足了。 紫檀木在各種硬木中質地最堅、份量最重。它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其它木材都不能比擬的。
  • 拍賣場上那些百萬級別青田石印章鑑賞(下)
    印作布局變化,印文方中求圓,拙中求放,風貌古樸,為浙派印人之傑出者。存世有《冬花庵燼餘稿》。)2.吳讓之刻 吳雲用青田石印章(RMB  2,645,000 尺寸:3.4×3.3×3.9cm印面主人簡介:吳雲(1811—1883),字少青,號平齋。浙江歸安人,曾官鎮江、蘇州知府。
  • 紅木家具鑑賞之刺蝟紫檀新中式黑胡桃木色圓餐桌
    在中國的語境中,圓,是天圓地方,是花好月圓。處世為方,處家為圓。尤以居所之處,以圓為伴。像《紅樓夢》中,再如何講究尊卑的人,在過中秋都是用的圓桌圓凳,取意團圓。刺蝟紫檀新中式圓餐桌局部面板上攢框鑲板心,刺蝟紫檀紋理流暢清晰,邊抹圓滑流暢,對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十分友好。
  • 檀香紫檀——我國明清時期「宮廷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
    印度小葉紫檀即檀香紫檀,是我國明清時期宮廷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這使得紫檀木擁有了歷史文化色彩。 清中期以後,小葉紫檀逐漸只被王公貴族所持有,平民百姓鮮有所聞,再加上其產地不在中國,這更為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清刀雕刻,文玩擺件明清皇家檔案記載,宮廷看重紫檀的程度遠遠貴於黃金。首先體現在價格計算上,當時紫檀的官定價格是楠木的二十倍以上(見《圓明園則例》中所列「物料輕重則例」冊三。)楠木已是眾所周知的珍貴木材,可見當時紫檀身價之高。
  • 檀香紫檀鑲花梨老料,羅鍋棖馬蹄平頭桌,明清古典紅木家具
    檀香紫檀鑲花梨老料 馬蹄平頭桌規格:102.5*52*82cm桌與案是中國的傳統家具之一。腿的位置決定了它的名稱,而與高矮、大小、功能都無關係。今天介紹一款明式紫檀鑲黃花梨面板的有束腰桌子。紫檀被稱為木中尊貴帝王,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說法。是明清時期,宮廷及大貴之家的首選家具材質。此桌面以標準圓格角榫攢框平鑲面芯,面芯為一木對開的黃花梨老料面板,面板兩頭都呈對眼紋理,十分美觀,圓格角做工考究,桌下有兩根穿帶支承。邊抹上舒下斂,線腳清爽,可見明榫。四腿八挓,大大增加了桌子的穩定性和靜穆感。
  • 紅木家具中明清古典家具清式的發展歷程
    明清時期的家具,是我國古典家具中的精華,由於清承明制,一般都以「明清」概稱,就如「隋唐"、「宋元」一樣。但就明清兩代家具來講,還是兩種藝術風格不同的家具。自雍正至嘉慶年間是清代家具發展的鼎盛時期,該時期是清代歷史上國力興盛時期,家具生產在明式家具的基礎上走出了自己的模式,尤其是乾隆時期,使家具生產步入了高峰,其風格反映了當時強盛的國勢與向上的民風,世稱「乾隆工」 ,為後世留下了相當眾多的珍品,被視為典型的清式風格。自鴉片戰爭後,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西方的家具文化不斷湧入,使傳統的家具風格受到了猛烈的衝擊,從而使強盛的清代家具走向衰退期。
  • 小葉紫檀家具和金絲楠木家具哪個更具有收藏價值?
    小葉紫檀其實和金絲楠木一般很難作比較,小葉紫檀屬於紅木,是其次於海南黃花梨的名貴木材,一直是明清時期的皇室專用木料。也是明清時期皇室家具的主要木料。小葉紫檀沙發但是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很多金絲楠木的家具,那麼比起小葉紫檀家具來說哪個更具有收藏的價值呢?
  • 畫堂集萃—私人收藏明清家具鑑賞(一)
    其作法同律詩中的二聯,講求對仗和平仄。 此楹聯楠木製,通體貼金箔,其上書「逸事有餘想,高懷無近情」行楷書法,落款「查士標書」。墨色幽黑,神採飛揚,蒼潤清秀。查士標的書法學米芾、董其昌,且一生仰慕董其昌,得董書神髓,此對聯可見一斑。對聯頂部安小掛鈎,使用便利。 查士標(1615-1698年),安徽休寧人,字二瞻,號梅壑、懶老、梅壑散人、後乙卯生、白嶽逋客。
  • 那些古典家具,憑什麼賣那麼貴?
    升值原因何在  從實用到收藏,明清家具在收藏的各種門類中可謂獨佔鰲頭。古典家具成為收藏界的熱點,有多方面原因。清乾隆 紫檀雕雲龍紋頂箱櫃明清兩代在家具製作風格、造型結構、裝飾手法、所用材質上都不盡相同,這些因素都是判定家具時代的重要標準。
  • 不重外在重內在——明清家具中的貯物箱盒
    明末清初 黑漆嵌螺鈿山水人物紋轎箱轎箱為明清時期專門在轎子上使用的箱具,通常搭於轎內橫棖之上。此件轎箱通體施黑漆,箱蓋頂面與箱體正面採用鑲嵌螺鈿及描金工藝裝飾山水人物圖,背部及底部光素。箱體正面裝有方形面葉,中有條形插板可以扣合。轎箱造型簡約,髹漆光潔,為明末清初髹漆家具中的典型器物。明晚期 黃花梨包銅角枕形轎箱
  • 明清家具資料庫:100張案子
    | 明清家具研習社 | 研習君語 【明清家具資料庫】持續更新中 清乾隆 紫檀雕竹節紋長條案 故宮博物院藏
  • 家具科普:紫檀的花紋,是怎麼來的?是如何消失的?
    《文獻通考》中有這樣的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其後就有註解:「檀,木之堅者。」可見,明清以前說的紫檀,是指紫色的硬木。而我們今天說的紫檀,是單指檀香紫檀,其管孔在肉眼下不可見,弦向直徑平均92微米,氣幹密度在1.05到1.26之間,結構甚細至細,心材新切面橘紅色,久則轉為深紫或黑紫。檀香紫檀的這些特性,完全滿足紅木對材質的3大要求。
  • 拍賣場上百萬級別舊版人民幣鑑賞
    那麼拍賣場上都拍出過哪些天價級別的紙幣呢。」八成新、伍拾圓「紅火車」九八成新、壹佰圓「大帆船」九五成新、狹長版壹仟圓「雙馬耕地」九成新、伍萬圓「新華門」九五成新、伍萬圓「收割機」九五成新;第一版人民幣「大六珍」品相分別為:伍佰圓「瞻德成」,色彩鮮豔,全新;壹仟圓「馬飲水」八五成新;伍仟圓「牧羊」,九五成新;伍仟圓「蒙古包」原色鮮豔,九成新;壹萬圓「牧馬」原色豔麗,品相甚罕,九五成新;壹萬圓「駱駝隊」,九成新,其中「牧馬」之品相為目前存世品中的佼佼者
  • 盤點海外珍藏的明清家具—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其中218號展廳按照明代文人的生活空間還原,陳列著精美的黃花梨明式家具。「明軒」正廳陳設以黃花梨翹頭案和羅漢床為中心,整體布局左右對稱。在大翹頭案左右兩側,陳列黃花梨琴幾(左)和黃花梨三聯悶戶櫥(右)各一張;在正廳東、西兩側,左右各陳設有紫檀南官帽椅兩張,四具成堂;一對黃花梨頂箱大櫃分左右靠兩側山牆陳放,端莊大氣。
  • 百億女富豪用紫檀粉洗手,手馬上就變白,太牛了
    館前廣場 中國紫檀博物館陳列展出各類紫檀精品近千件,其中包括陳麗華積藏了數十年的十幾件明清時代家具珍品,及近30年來在陳麗華精心指導下製作的傳統家具精品。
  • 高端實木家具,如何進行鑑賞與搭配?
    實木家具在中國一直廣受歡迎,它獨特的紋路與色澤是無可替代的原始美感,但是很多業主不知如何挑選木質家具,也擔心中式家具不好搭配。▼檀香紫檀(小葉紫檀、印度小葉紫檀)木中之王安達曼紫檀(進入中國市場的量極少)刺蝟紫檀(非洲花梨木)中低檔紅木銷量主力印度紫檀(俗稱青龍木,小葉紫檀、印度小葉紫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