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託,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
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下拍賣場上部分千萬級別清代粉彩瓷器。
(清乾隆 洋彩黃地粉青透龍夾層吉慶有餘玲瓏尊 RMB 130,007,352 玲瓏尊撇口折沿,寬頸溜肩,黃地細描錦地,沿下環繪如意雲頭,渲染得宜,立體逼真,掛綴瓔珞串珠,其中四組配飾吉字,並有磬如祥蝠,且添盛綻番蓮四朵,橘紅亮藍,清新婉麗。另間飾雙魚四組,更添祥瑞,輔以卷延洋花,異風漫溢。縱然滿飾繁密,卻有條不紊,井然見序。斜肩下漸斂,器腹外層綠地紅龍之間,粉青描金鏤空夔紋,並綴四面浮雕開光,妙繪豐魚成雙,暢泳柔波微浪中,穿梭落花水藻間,其中鱖魚兩相對、紅鯉同遊伴,悠然自得,栩栩如生。從鏤空間隙,可窺見內瓶仿明青花纏枝花卉,朵妍各異,妙然生趣。足上加綴黃地錦紋轉枝洋花,洋菊、銀蓮,雅致繾綣,與頸上飾紋相呼應。內頸及器底均施松石綠彩,底署藍料雙方框六字篆款,殊為罕稀。)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RMB 106,047,200 瓶圓鼓腹,直頸,內圈足。通體鬥彩加粉彩紋飾。腹部繪暗八仙紋,各纏綬帶,包括鐵拐李的葫蘆、張果老的魚鼓、鍾離權的葵扇、呂洞賓的寶劍、何仙姑的蓮蓬(上託靈芝及仙桃)、藍採和的花籃、韓湘子的笛子和曹國舅的玉笏,周邊飾纏枝蓮紋。近足處飾蓮瓣一周,肩部飾如意雲肩,內繪花卉紋。頸部飾如意瓔珞紋,間以雙魚及磬,口沿畫黃地綠彩如意雲頭一周。)
(清乾隆 粉紅地「錦上添花」粉彩通景「山水庭廓」圖雙耳撇口瓶 (一對)
RMB 86,619,060 來源:芝加哥Nagatani Lnc.收藏、1960年代
瓶身環繪綠樹青山,筆法精練,寫像傳神,巧於置陳布勢,宛如畫軸延綿,卷不盡而意無窮,實乃乾隆時期的珍品。著名景德鎮御窯督陶官唐英(1682-1756),擅畫山水,監燒之瓷常飾翠疊倚亭榭、水鏡映樓閣。乾隆初年唐英款畫山水圖瓷,或唐英親繪,或藝匠依稿代筆。實例可見一件唐英款畫山水瓷器,錄於林業強著(1998-9年《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第63號、頁65-82、圖8及9),圖飾與白納德伉儷收藏內一唐英制粉彩「題詩山水」圖燈籠瓶相似,後者售於香港蘇富比1988年11月15日(編號52)。
變形夔龍耳瓶,長頸,直筒腹,繪俊逸山水,配胭脂紅地纏枝花卉,器形紋樣均屬乾隆晚期特色。其時匠人巧心妙配,精製各式彩瓷,瓶式多變,紋樣繁眾,因此珍品鮮有相同,戴潤齋藏對瓶極為罕稀,疑是孤例。瓶頸圈足繪胭脂紅卷劃錦地,妙仿乾隆初年洋彩錐剔錦上添花,加飾彩繪纏枝洋花,繁華流麗。同類瓷瓶,多繪紫紅地卷草花卉錦地,飾以人物山水圖,可參見臺北鴻禧美術館藏乾隆嬰戲圖對瓶,上繪紋樣與本品相近 )
(清乾隆 御製洋彩加金鏤雕團螭紋開光內繪「時時報喜」雙龍耳轉心瓶
RMB 92,000,000
本瓶腹部洋黃地之上牡丹紋以粉紅、藕荷二色為主,柔美富麗,得自清初六大家之一惲壽平(1633-1690年)所創花卉畫派。綜上紋飾之琳琅設色、檸檬黃彩地,皆為數十載前,西洋傳教士傳入宮廷方得。整體紋飾以色彩明度、飽和度高的明黃、粉紅、果綠、深藍的組合,清新明快、豔而不俗。融合了同時代洛可可藝術的法國宮廷色彩。至今觀賞亦頗為時尚。
轉心瓶的製作與御窯廠其他批量製作不同,幾乎為一器一樣,特別設計,同樣紋飾造型器僅製成一對陳設,以示其珍重。其他御窯立件名品百鹿尊、九桃瓶雖稱名貴,但批量製作重複器尚有一定數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並出版的乾隆旋轉器、轉心瓶僅見九例,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乾隆旋轉御瓷數量亦僅為十三例。故存世極為珍罕,稀世難得。)
(清嘉慶 黃地粉彩福壽萬年雲口瓶 RMB 77,623,600 反卷如意雲式口,細直頸,圓腹下收,圈足。裡施松石綠釉。口沿施金彩。器外壁黃地粉彩繪勾蓮紋,頸下部繪四組蝙蝠口銜系「卍」字綬帶,下墜如意扣,足圈飾蓮瓣紋一周。底施松石綠釉,礬紅彩「大清嘉慶年制」六字篆書款。此器造型俊秀,製作精細,寓意吉祥。嘉慶瓷器承前朝之風易與乾隆器混淆,其中不乏如此器一般的上乘之作,極瓶有可能是嘉慶初期乾隆作太上皇時的佳作。此器來源顯赫,為十九世紀英國富豪阿爾弗雷特·莫裡森(Alfred Morrison) 的放山居(Fonthill House) 之舊藏。傳他購自洛赫爵士,後由其後人莊·莫裡森男爵家族收藏至今。)
(清雍正 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盌 (一對) RMB 72,468,600
來源:
香港舊藏,1982年前
其一:
香港蘇富比1989年11月14日,編號315
香港徐氏藝術館藏品
香港佳士得1999年4月26日,編號539
倫敦蘇富比2007年5月16日,編號104
展覽:
其一:
《徐氏藝術館》,香港,1991年,圖版119(左)
《徐氏藝術館:陶瓷IV》,香港,1995年,編號155(左))
( 清雍正 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盌 (一對) RMB 50,720,000
來源:香港陳仁濤先生收藏
1988年11月15日香港蘇富比白納德夫婦清官瓷器專拍,拍品44號
1997年4月29日香港蘇富比 T. Endo先生專拍,拍品401號)
( 清乾隆 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 RMB 52,800,000 通體呈八方形,長方形腹部有八面開光,圈足外撇。器型端莊俊秀,製作難度極高。堆塑而成的凸起裝飾線,橫向將瓶身分隔成六個部分,縱向以八條金彩為裝飾線,整體的裝飾圖案被分為四十八個部分。瓶身裝飾圖案富麗華貴,構圖繁密,層次清晰。口部、足部分別在黃釉上繪礬紅蔓草紋圖案作地,上繪粉彩變形蝙蝠紋;肩部、脛部同樣是在黃釉上繪蔓草紋圖案作地,上繪雙螭拱壽紋;瓶頸部以粉彩在同色釉地上蔓草紋為地,上飾結、磬、瓔珞紋,寓意「福壽吉慶」。
瓶腹八面開光微微外凸,以海天一色的晴天碧海為背景繪「八仙過海」圖;瓶內裡及瓶底施均勻的松石綠釉,瓶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礬紅篆書款。八仙著裝各不相同,衣衫色彩華麗濃豔,紋飾繪畫細膩流暢,八位仙人的仙風道骨、怡然自得的神態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充分體現了乾隆時期官窯粉彩瓷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成就。)
(清雍正 玫茵堂典藏琺瑯彩粉彩「平安春信」圖碗 RMB 46,000,000 本品琺瑯彩粉彩碗為專場之雋,紋飾寄冬去春來天地雙安之意。碗直口,弧腹,外壁曲線極為柔和、唯美,至底內收,承接圈足,底足修胎完美,胎質細潔緻密,外壁以洋彩繪就梅花、南天竺、水仙,別具匠心。外壁下側繪就一對憨態可掬鵪鶉相伴,色彩絢麗,填色工整華貴。尤鵪鶉、洞石繪就之彩,其瓷胎畫琺瑯之質感有明顯別於粉彩之效,底施白釉,正中青花雙圈內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本品為美國羅斯柴爾德家族理事(Director)Vivian Bulkeley-Johnson先生舊藏,其組織的蒙託信託基金會(Mount Trust)遞藏本品。同品近似者極為罕,於本品一致之碗類僅見兩例;瑞士鮑爾收藏一例,與本品如出一轍,唯口徑略小於本品(口徑為10cm,本品口徑11.9cm),應為同一時期作品,落款亦為青花款,於本品一致,著錄於《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Vol.2, John Ayers,頁114,圖版227。克拉克夫人(Alferd Clark)舊藏一例,後售出於倫敦蘇富比,)
(清乾隆 粉彩盂蘭盆供器 (七件) RMB 38,525,000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原以來,對我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17世紀中葉,清王朝建立,滿洲統治者崇尚黃教,佛教在中國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大發展時期,特別是乾隆一朝,憑藉強大的國力作為後盾,為了迎合當時宮廷信仰的需要,清宮造辦處及景德鎮御窯廠以銅、瓷等各類材質製造了一批類別廣泛、品質精絕的佛前供器,本品即為其中之一。
本組供器分為供品及底座兩部分,其中供品以黃地粉彩繪製花卉做圓框,內部鏤雕盂蘭盆供器,分為壽桃供、聲供、食供等;下部底座又可分為三段:最上方臺座裝飾層疊蓮花,下方基座則以鬥彩繪蓮瓣紋,中部鏤雕變體花卉作為連接。整器造型工藝複雜,色彩富麗堂皇,繪畫精細,雕琢細膩,鬥彩與粉彩搭配運用,甚為少見。器底施松石綠釉,中心以紅彩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古董藝術品板塊徵集範圍:
1:名家字畫書法(歷代名家書畫、水墨畫、古代字畫、近現代字畫、書法、油畫)
2:歷代瓷器(元、明、清近現代瓷器、官窯瓷器、清三代瓷器)
3:翡翠玉器(唐、宋、元、明、清近現代玉器、和田玉、當代名家玉雕)
4:明清家具(明清家具、紅木家具、黃花梨家具、紫檀家具、古典、硬木家具類)
5:古玩雜項(田黃、雞血石、名家篆刻及印石、文房四寶、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名人信札、造像藝術、中國歷代錢幣、珍稀郵票、紫砂及茶道具、青銅器(有來源證明)、金銀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