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晚期,清代瓷器逐漸走向衰弱之路,但是這段時期的粉彩瓷器工藝也是變化較大,紫色百合香為您逐一講解。
一、清代中晚期粉彩瓷-知識綜述
粉彩瓷以清三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製作水平最高,嘉慶時期之後,景德鎮官窯繼續燒造粉彩瓷,並且一直持續到清末宣統時期。雖然這段時期的燒造工藝與清三代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各有藝術特色。
二、清代中期粉彩瓷-嘉慶
嘉慶早期的粉彩瓷器多帶有乾隆時期的精細風範。器形十分豐富,主要是日常用器、陳設用器、文房用器、供器和法器等,但是總體上不如乾隆時期的粉彩瓷秀美、精緻。
此時施彩較厚,比較注重層次的渲染。各種色地、描金、開光、軋道、凸雕等也使用非常普遍。
常見的紋飾主要是八寶、羅漢、雲龍、花卉、石榴、嬰戲等,尤其是百合紋使用非常多。
底部款識一般為青花篆款「大清嘉慶年制」。
嘉慶粉彩總體給人的感覺是小家碧玉,恬靜祥和。
三、清代中期粉彩瓷-道光
道光時期的粉彩瓷除了白地粉彩之外,還有各種色地開光粉彩,而且多與描金工藝結合。
此時主要的器形是以日常用器為主,還有一些文房用器和陳設用器等。
圖案紋飾多體現吉祥祝福的主題,如太平有象、吉慶有餘、麻姑獻壽、太獅少獅等,尤其是以風景或者「無雙譜」入畫較多。
除了專門為道光皇帝所燒造的「慎德堂」款器物還保持著很好的工藝水準之外,其他的粉彩瓷均缺乏創新,雖然傳世器物多,但是質量遠不如前朝。
道光粉彩總體給人的感覺是清麗淡雅,趨向平民化的風格。
四、清代中期粉彩瓷-鹹豐
鹹豐時期,無論官窯粉彩瓷還是民窯粉彩瓷都少有創新,少見非常精緻的瓷器,傳世器物少之又少。
此時的軋道工藝幾乎不見,粉彩瓷多以白地繪畫的大瓶出現,還有色地開光粉彩等。
造型笨拙,主要是以各式洗、碗、花盆、盒、香爐、杯、碗、壺、攢盤、罐等較為多見。
繪製工藝方面有細膩和粗糙兩種。細膩的粉彩瓷多用於宮廷使用。
官窯器物的紋飾多體現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如喜鵲登梅、松鼠葡萄、鴛鴦蓮花、三羊開泰、四季花卉、十二生肖、纏枝花卉、八仙、羅漢、博古、八寶、雲鶴、雲龍、雲鳳、三果、壽星、「壽」字等。其中人物的比例繪製不均勻,如頭大身小等,衣著扮相如戲劇性人物。
五、清代晚期粉彩瓷-同治
同治時期的粉彩瓷不用玻璃白打底,所以表面無光,色彩不明快。但是民窯瓷器中有一種釉色濃重的「同治彩」也十分有特色。
此時的粉彩瓷以日常用器和陳設用器居多,官窯器物製作還算規整,尤其是同治皇帝大婚時訂燒的黃地粉彩器非常多。
民窯器物以碗、盤、罐、碟等居多,色澤由濃轉淡,常常在粉彩上加飾金彩。
紋飾方面多體現吉祥的寓意,如「喜」字是此時常見的紋飾。
六、清代晚期粉彩瓷-光緒
光緒時期的粉彩瓷數量增多,構圖清晰有層次,體現柔和淡雅,色澤清麗的藝術美感。
尤其是專門為慈禧訂燒的「大雅齋」瓷製作更為精良。官窯粉彩以白地粉彩居多,紋飾方面安排錯落有致,常見的紋飾主要是萬壽、龍鳳、牡丹等。
民窯粉彩瓷中既有精緻的,也有粗糙的。
七、清代晚期粉彩瓷-宣統
宣統時期的粉彩瓷已經具有現代瓷的一些特徵。雖然宣統時期短暫,但是也不乏有一些精品瓷器出現。
器形主要是日常用瓷、陳設用瓷和文房用瓷等。官窯胎釉與光緒時期相比更勝一籌。胎體輕薄,釉色均淨,民窯瓷器也十分有特色。白地粉彩器在此時非常多見。紋飾方面較光緒時期更加細膩生動。
我是紫色百合香,請您點擊關注,每天為您分享各類精華收藏知識。感謝您的每一次瀏覽、轉發及收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