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同治粉彩瓷器值錢嗎?

2021-01-12 藝通博物館

近年來清代中晚期瓷器的拍賣行情顯示,嘉慶、道光、同治、光緒四朝的官窯精品價格飆升跡象明顯,尤其是這一時期的粉彩瓷器,在市面上尤受歡迎。但也有藏家對此持有懷疑態度,究竟:大清同治粉彩瓷器值錢嗎?金天就這個話題,藝博君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粉彩瓷器,是除卻琺瑯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瓷器,這類瓷器最大的特點便是吸收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其畫法不管是人物、花鳥都顯得層次分明,立體感足。發展到乾隆時期,尤顯得秀麗雅致。作為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種之一,粉彩瓷器在彩料上是要比康熙朝的精細得多,色彩柔和,皴染層次多。大多數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繪紋飾。以花蝶圖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極為普遍。人物故事圖,在粉彩中也比較多。此外,粉彩瓷中諧音的「蝠」(福)、「鹿」(祿)圖案十分多見。當時突出的是所謂「過枝」技法。

雖說到了同治年間,清代官窯已然進入了一個衰落期,但粉彩卻仍鮮朗豔麗,丰姿猶在。那麼同治時期的瓷器在市場上的表現怎麼樣呢?

根據藝博君的信息採集顯示,清同治年間的粉彩開光花卉大香爐,曾拍出了198萬元的高價。同一時期的清同治粉彩蘭地冰梅觀音瓶,也派出了140萬元的高價。因此,其收藏價值還是很可觀的。

更何況現如今有「一粉彩器頂三青花」的說法,從這也不難看出粉彩瓷器所具備的升值潛力。

大清同治粉彩瓷器值錢嗎?看到這裡,相信你心中已經有了答案。更多有關古董瓷器收藏上的疑問,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同治粉彩瓷器特點,如何鑑別
    同治皇帝在清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比較短,而且被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所以同治皇帝一朝13年生產的瓷器比較少,同治粉彩瓷器主要他大婚燒造的瓷器以及為慈禧太后大壽燒造的瓷器,但是款識都是「同治年制」。雖然清代有同治中興,但是也改變不了清代晚期瓷器燒造工藝的沒落,樣子收藏介紹一下同治粉彩瓷器特點以及如何鑑別同治粉彩瓷器。
  • 盛世皇廷拍賣:清同治年間粉彩瓷器的特徵和簡單鑑別方法
    大家好、歡迎來到盛世皇廷拍賣、感謝平臺給我們展示宣傳的機會、今天講的是:清同治年間粉彩瓷器的特徵和簡單鑑別方法在粉彩沒有發明之前,中國彩瓷都是單線平塗,花卉等缺乏立體感。粉彩的出現代表我國手工藝品的創新,粉彩瓷與青花瓷、顏色釉瓷和玲瓏瓷並稱四大名瓷,"粉彩"是瓷器釉上彩裝飾手法的一種,又名"軟彩"。粉彩工藝創於清康熙時期,由於當時經濟繁榮,使景德鎮制瓷手工業得以發展,工藝不斷創新,粉彩是創新的成就。」然而同治時期的粉彩瓷器如何呢?今天我們就簡單的欣賞粉彩瓷,以及了解大清同治粉彩瓷器有什麼特徵和粉彩瓷器簡單方法。
  • 古雅軒文化傳媒推薦大清同治年制粉彩瓷盤賞析
    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託,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
  • 精品瓷器推薦-大清鹹豐年制八仙過海粉彩瓷瓶
    瓷器收藏是很多藏友的最愛,但是由於現在瓷器仿造的手段太多,很多人即使想收藏瓷器也怕吃藥,防不勝防,只有了解清代瓷器的燒造工藝、時代特徵才能更好的鑑別瓷器,去偽存真。
  • 同治粉彩將軍大罐鑑賞
    粉彩瓷以其五光十色,繁華豔麗自清康熙創燒以來深得人們追捧,與青花瓷平分天下,甚有過之而無不及。雍乾是粉彩瓷發展的頂峰時期,後每況愈下,晚清國衰民窮,景德鎮瓷業也十分蕭條!下面從一件同治粉彩將軍罐來分析景德鎮當時瓷器現狀。
  • 斷代清粉彩瓷器各時期的特點
    故宮博物院藏清嘉慶皇帝粉彩勾蓮紋萬壽無疆碗底部(三)嘉慶粉彩瓷器的款識官窯款識多數在器底,為紅彩或金彩或青花篆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款,字體工整,結構嚴謹。值得提出的是嘉慶民窯款識,常見一種青花篆書的「大清嘉慶年制」六字款,筆劃小齊,均用六字的半邊字組成,草率鬆散,有的還不易識別。
  • 香港蘇富比拍賣的大清精品瓷器欣賞
    清嘉慶 粉彩八吉祥紋碗 《大清嘉慶年製》款(8萬-12萬) 直徑10.6釐米 成交價 150,000清道光 粉彩牧牛童子圖杯一對(15-20萬) 直徑6.6釐米 成交價 562,5000清嘉慶 粉彩白菜蓋碗一對 《大清嘉慶年製》款(3萬-5萬) 直徑11.2釐米 流拍清道光 黃釉暗刻花卉紋碗 《大清道光年製》款(2萬5-3萬) 直徑
  • 我的收藏兩對清代同治粉彩官帽瓶
    而本期餘老師講瓷就是講這個時代的粉彩瓷器。清末同治帝是幼年登記,孤兒寡母,二十七歲的年輕寡母「垂簾聽政」。此時的中國大地,剛剛剿滅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革命,由於英國殖民勢力的不斷滲透,是中國的半殖民化更進一步,民族工業進一步衰敗凋零,這一點在中國最著名的手工業「制瓷業」就充分體現出來了。
  • 粉彩瓷器各時期特點綜述
    粉彩瓷器由清代康熙時期所創燒,直到清代晚期仍有燒造,是清代釉上彩瓷的主流品。粉彩瓷器色澤柔和淡雅,顏色明顯多於五彩,十分具有藝術感染力。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清代各時期粉彩瓷器特點,通過知識綜述使您對粉彩瓷器有基本的了解。一、粉彩瓷器-知識概述粉彩是一種低溫釉上彩。粉彩瓷器是康熙時期在燒造五彩瓷器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一個瓷器新品種。
  • 清代同治年間生產瓷器:官窯VS民窯,官窯遙遙領先!
    同治瓷器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鹹豐朝御窯廠被毀,同治時又遭兵亂,優秀工匠流失,對生產影響很大。生產的瓷器品種有青花、釉裡紅、粉彩、鬥彩、紅彩、金彩、芸豆紅、黃釉、翡翠釉、窯變釉、廠官釉、仿官釉、仿哥釉、藍釉、白釉等。瓷器胎體官窯製品精細潔白。
  • 4年前出價2萬購得 "同治官窯"現身藏友沙龍(圖)
    同治款粉彩福壽三多紋碗。「大清同治年制」字樣。張輝攝6月27日,在本報第3期藏友沙龍中,一件清同治時期的粉彩碗現身,經本報特邀專家朱軍鑑定,這是一件同治官窯瓷器。記者看到,這件粉彩碗,色彩相當豔麗,畫面表現為「多子、多福、多壽」的寓意,器型規整,讓人眼前一亮;拿在手中,重量勻稱,不像有些瓷器底重身輕。據了解,這件粉彩碗為武漢一位藏家4年前在本地收購,當時的價格為2萬元。後來,國內大拍賣公司嘉德看中這件瓷器,欲邀藏家赴北京上拍,但藏家認為這等精品一旦出手,就很難再有機會碰見,最後婉言謝絕。
  • 清代同治粉彩瓷器了解一下,美到沒朋友
    粉彩花蝶盅,清同治,高6.1cm,口徑6.8cm,足徑3.5cm。  盅敞口,深腹,圈足。通體施白釉,外壁通欄繪粉彩花蝶紋,枝葉青翠,鮮花嬌嫩,彩蝶翻飛,描繪生動細膩。底部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花蝶紋傳統陶瓷圖案,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製品。
  • 掌握這4點,你也可以鑑賞同治與光緒年間的精品瓷器
    清同治 黃地粉彩梅鵲圖碗 故宮博物院藏同治年間的這些大婚瓷器,是慈禧太后親自督造的。它們和光緒年間燒制的瓷器一起,形成了清朝瓷器的最後高峰。它們雖然無法與康熙、雍正時期的瓷器相提評論,但也足以讓後世稱道。
  • 同治大婚期間專用的各色瓷器,清廷在五年前便開始準備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故宮藏署「長春同慶」款的瓷器共計一百六十二件,器形有盤、碗、蓋碗、茶碗、渣鬥、蓋盒、羹匙及小罐共八種。按圖案分有紅地金喜字花蝶開光龍鳳紋、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紋、黃地五穀豐登紋三種。清同治 長春同慶款黃地粉彩五穀豐登紋碗 口徑一三釐米故宮博物院藏其裝飾圖案邊飾同於萬壽無疆紋,外腹部開光內粉彩繪麥穗、彩燈以示「五穀豐登」,內壁及開光間均繪纏枝葫蘆紋。長春同慶款黃地粉彩五穀豐登紋碗碗心所繪纏枝葫蘆紋關於「長春同慶」款瓷器的燒制時間,清宮檔案上並無確切的記載。
  • 同治大婚瓷——封建王朝最後的奢華
    同治大婚瓷圖案亦有別具一格之處,如黃地綠竹紋、黃地粉彩鵲梅紋、黃地藍紅喜字、黃地粉彩蝴蝶紋、黃地紅蝙蝠金團壽、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等紋樣,均為對舊有紋樣升華或獨創之產品,也為之後的光緒朝所承襲。◎ 前次添造大婚禮瓷器,件數既多,填黃尤非素習,彩畫事在釉後,顏色易於鮮明,填黃又在彩畫之後,花間隙地,均須密填,輕重難期勻稱,花色每為黃釉侵蓋。加以窯內火逼煙燻,釉輕則露地,釉重則含包……非敢掉以◎輕心。
  • 清代同治官窯瓷器精品賞析
    它由釉料、粉彩、青花、琺瑯等工藝製成。介紹了雕刻、鑲嵌、繪畫、雕刻等技藝,使瓷繡墩成為一門絢麗的家居藝術。裝飾極為豪華,用途廣泛。它不僅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的工具,還可以作為裝飾性展示瓷,深受人們的喜愛。這對繡花扶壁是鼓形的,身體的上下兩側堆滿了突出的鼓釘,它們是平底的,底部沒有釉。胎兒骨白色,細而厚。整體粉彩裝飾,墩面稍凹,墩身裝飾以鼓釘為界,自上而下可分為三層。
  • 粉彩瓷器的巔峰:瑰麗華美的雍正粉彩瓷器鑑賞
    雍正一朝雖僅十三年,但其瓷器質量高超,彩釉品種空前豐富,有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粉彩、鬥彩、五彩、琺瑯彩,以及各種顏色釉瓷。釉上釉下彩繪,高低溫色釉無所不備,唐英《陶成紀事碑》記雍正彩釉達五十七種之多。其粉彩、琺瑯彩、色釉及仿古瓷的藝術成就最高。器物造型豐富,圓、琢各式具備,製作精巧。器形俊秀典雅,瓷質瑩潤,胎薄體輕,胎質潔白。
  • 清代中晚期粉彩瓷
    清代中晚期,清代瓷器逐漸走向衰弱之路,但是這段時期的粉彩瓷器工藝也是變化較大,紫色百合香為您逐一講解。一、清代中晚期粉彩瓷-知識綜述粉彩瓷以清三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製作水平最高,嘉慶時期之後,景德鎮官窯繼續燒造粉彩瓷,並且一直持續到清末宣統時期。雖然這段時期的燒造工藝與清三代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各有藝術特色。
  • 同治官窯,那些有趣的事~
    【黃地粉彩梅鵲紋羹匙】  黃地粉彩梅鵲紋羹匙,清同治,長17釐米。  羹匙內施黃釉,繪梅樹兩組,上開滿粉色梅花,黑色喜鵲或飛於其中、或棲於樹枝,形態各異,形象生動。外以白釉粉彩為飾,對稱繪折枝寶相花、牡丹花卉紋3組,圖案間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口沿處描金彩一周。在造型方面大多數都沿用了之前朝代瓷器的造型,還有些瓷器在顏色和花紋上和前朝都十分的相同,但並不是說這個時期的瓷器就沒有自己的特色了,在這個時候,由於慈禧的授意,也燒制出來很多不同風格的品種和造型,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大婚禮造器」和「體和殿」。
  • 故宮博物院藏清三代粉彩瓷器欣賞
    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清康熙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粉彩瓷器初創於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瓷器的影響而創燒出的一種新型彩瓷。康熙粉彩瓷器處於初創階段,造型有盤、水丞等。此盤用平塗法繪畫,畫筆簡練,施彩較厚,色階不夠豐富,顯示出粉彩瓷器初創階段的特點。此種盤也見署楷體「大明成化年制」仿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