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官窯,那些有趣的事~

2021-02-23 瓷器圈

同治

同治朝時間是比較短的,所製作的同治官窯瓷器在風格上基本上都是沿襲了前朝,在製作的數量以及傳世量上都會比較少,在器型上會更加的碩大一些,同時彩繪大多是都是紅色的,有著很好的寓意,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了解下同治官窯瓷器的特徵。

【黃地粉彩梅鵲紋羹匙】

  黃地粉彩梅鵲紋羹匙,清同治,長17釐米。
  羹匙內施黃釉,繪梅樹兩組,上開滿粉色梅花,黑色喜鵲或飛於其中、或棲於樹枝,形態各異,形象生動。外以白釉粉彩為飾,對稱繪折枝寶相花、牡丹花卉紋3組,圖案間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口沿處描金彩一周。

在造型方面大多數都沿用了之前朝代瓷器的造型,還有些瓷器在顏色和花紋上和前朝都十分的相同,但並不是說這個時期的瓷器就沒有自己的特色了,在這個時候,由於慈禧的授意,也燒制出來很多不同風格的品種和造型,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大婚禮造器」和「體和殿」。此外,還有不少的瓶、樽、缸等瓷器,雖然說在器型上十分的規整,但是在造型上會顯得比較笨拙,一般盤、碗依舊使用的是傳統的式樣。

【紅地描金囍字碗】

  紅地描金喜字碗,清同治,高7.2釐米,口徑10.5釐米,足徑3.9釐米。
  碗撇口,深腹,圈足。通體紅釉描金。口沿內外及腹部近足處飾描金回紋,內外壁和足牆飾描金彩「囍」字,內底心描金團壽字紋。足底書礬紅彩「燕喜同和」四字楷書款。
  同治時期生產的「囍」字瓷器是同治皇帝的大婚用器,其中以海碗、大碗、中碗、湯碗、懷碗、黃酒碗、酒杯、羹匙、大中小盤、碟等餐具為主。這批大婚瓷器是同治七年(1868年)江西巡撫景福在景德鎮為宮廷燒造的,共計120桶,計7,294件。

【黃地粉彩叢竹紋奓鬥】

  黃地粉彩叢竹紋奓鬥,清同治,高9釐米,口徑8.7釐米,足徑5.2釐米。
  奓鬥敞口,圓腹,圈足。造型端莊小巧。內施白釉,外通體施淡黃釉,彩繪各種絲竹紋。上下以描金弦紋做邊飾。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此件奓鬥為同治時期御窯廠為同治大婚所訂燒的瓷器之一,是宮中宴飲時的衛生用器。

  紅地金喜字紋盒,清同治,高4.5釐米,口徑8.1釐米,足徑5.2釐米。
  盒呈饅頭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內外均礬紅地金彩裝飾。上下口沿及近足處均以金彩描繪變形回紋。腹部及圈足外牆各以金彩書寫10個雙「喜」字。盒蓋面中心以金彩書寫一團「壽」字,圍以變形回紋,四周環以兩排雙「喜」字,每排10個。盒底及盒內頂中心均繪結帶毛筆、銀錠、如意紋,紋飾外均圍以4個雙「喜」字。圈足內施白釉,外底中心署礬紅彩楷體「燕喜同和」4字雙行款。
  此種礬紅地金「喜」字盒屬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大婚用瓷,有5種尺寸規格,大者稱捧盒,較小的是粉盒,最小者為可以盈握在手的胭脂盒。

除了使用了傳統的一些龍鳳、雲鶴、八寶等元素之外,同治官窯瓷器的圖案還十分容易出現一些寓意吉祥的紋飾,如五蝠捧壽、長壽等都是在這個時期經常出現的,在紋飾風格上會顯得比較平庸,而且在筆觸呆滯拘謹,和前代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黃釉刻折枝花長方花盆】

  黃釉刻折枝花長方花盆,清光緒,高11.1釐米,口長19.4釐米、寬13.4釐米,底長16.9釐米、寬10.5釐米。
  花盆呈長方形,平口,直壁,方圈足。盆內施白釉,外通體施淺黃色釉,以暗刻花卉為飾,口沿處暗刻如意雲頭、蝙蝠,外壁4面分刻牡丹、菊花各兩組。底暗刻「體和殿制」4字篆款。

【粉彩花蝶盅】

  粉彩花蝶盅,清同治,高6.1釐米,口徑6.8釐米,足徑3.5釐米。
  盅敞口,深腹,圈足。通體施白釉,外壁通欄繪粉彩花蝶紋,枝葉青翠,鮮花嬌嫩,彩蝶翻飛,描繪生動細膩。底部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花蝶紋傳統陶瓷圖案,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製品。清代,隨著西方繪畫透視技法傳入,花卉注重陰陽向背,描繪更加生動傳神。

【青花雲龍紋賞瓶】

  青花雲龍紋賞瓶,清同治,高39釐米,口徑10釐米,足徑13釐米。
  瓶撇口,長頸,圓腹,圈足。以青花繪雙龍戲珠紋,輔以海水江崖與回紋做邊飾。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同治年制」雙行六字款。
  賞瓶是為皇帝賞賜需要而專門燒造的,始見於清代雍正年間,歷朝多見纏枝蓮紋,繪雲龍紋者極為少見。

A、胎體,和鹹豐時期的比較相似,往往是更加的潔白精細的,但是如果是民窯製造出來的瓷器在胎質上就會更加的粗松厚重一些,我們可以使用手指來輕叩圓器胎體,如果所發出來的聲音比較尖,似金屬銅聲,那麼就是同治官窯瓷器了。B、釉面,釉面大多數會更加的細潤一些,和琺瑯器的效果十分的相近,一般來說由於胎質的原因導致不是非常的堅緻,施釉稀薄,在透明度方面不是很好,同時硬度也比較低。

【墨彩籟瓜紋蓋碗】

  墨彩籟瓜紋蓋碗,清同治,高9釐米,口徑10.3釐米,足徑4.4釐米。
  蓋面隆起,合於碗口內。碗敞口,深腹,圈足,蓋頂及足內均有紅彩 「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器內外均以墨彩飾過枝籟瓜、蝴蝶、竹紋。胎體較輕薄。
  墨彩表面暗澀無光,紋飾筆觸較為拘謹。籟瓜紋為晚清瓷器的常見紋飾,此器紋飾、造型均顯示了晚清瓷器的裝飾特徵。

【紅釉開光金囍字碗】

  紅釉開光金囍字碗,清同治,高9釐米,口徑17釐米,足徑8.2釐米。
  碗直口微敞,弧腹,圈足。口描金彩,口沿內外均有描金回紋一周,碗內壁紅地上描金「囍」字,裡心飾金彩團壽字,外壁紅地上有四個圓形開光,其內皆飾龍鳳「囍」字,開光之間以花蝶紋相隔。外底白釉地上以紅彩書「長春同慶」四字楷書款。
  全器以紅色為主,並用藍、白、綠等色點綴,畫面喜慶熱烈,這是同治皇帝大婚時所用之器。

【黃地紅蝠金彩團壽字紋盤】

  黃地紅蝠金彩團壽字紋盤,高5.7釐米,口徑27.9釐米,足徑17.1釐米。
  盤口微撇,弧壁,圈足。口沿塗抹金彩。外壁白釉地上均勻分布3枝粉彩折枝花紋,盤內淡黃釉地上以金彩書寫29個團「壽」字,空白處點綴24個礬紅彩描金蝙蝠和12個藍料彩描金「卍」字,蝠眼以黑彩塗點。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白釉泛波浪紋,底中心署紅彩楷體「同治年制」4字雙行款。
  此盤為慈禧太后萬壽用瓷,所繪圖案寓意萬福、萬壽。

如果是官窯的話鎖製作出來的瓷器十分的規範,薄胎器也是如此,只是在造型上會稍微的差一些,民窯器多表現的是不規整的形狀,厚胎器也會更加的粗糙一些。如果是假冒的同治官窯瓷器在胎釉上大多是比較粗松的,釉色泛白,在釉面上不會顯得特別的平淨,這個是在購買瓷器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的,此外同治官窯瓷器在粉彩色料中還往往是會加入很多的粉質,這樣的話顯得特別的濃厚。


藏友網實體店地址:廣州市荔灣區喜鵲路283號花地灣古玩城4B08歡迎全國各地藏友們過來實體店鑑賞交流, 商務合作電話13825050332

聲明:本著傳播收藏文化為宗旨,文源網絡,同行轉載請註明藏友網編輯整理,藏友網的傳播需要您的力量。

 點此 可跳轉至下一篇文章

 ▼

相關焦點

  • 清代同治年間生產瓷器:官窯VS民窯,官窯遙遙領先!
    同治瓷器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鹹豐朝御窯廠被毀,同治時又遭兵亂,優秀工匠流失,對生產影響很大。生產的瓷器品種有青花、釉裡紅、粉彩、鬥彩、紅彩、金彩、芸豆紅、黃釉、翡翠釉、窯變釉、廠官釉、仿官釉、仿哥釉、藍釉、白釉等。瓷器胎體官窯製品精細潔白。
  • 4年前出價2萬購得 "同治官窯"現身藏友沙龍(圖)
    同治款粉彩福壽三多紋碗。同治粉彩牡丹紋茶盅。「大清同治年制」字樣。張輝攝6月27日,在本報第3期藏友沙龍中,一件清同治時期的粉彩碗現身,經本報特邀專家朱軍鑑定,這是一件同治官窯瓷器。不少藏家感慨,在武漢,除了省博物館,見到一件官窯瓷器的機會並不多。儘管這件官窯器不是「康雍乾」時期的作品,但武漢藏家手中有同治粉彩官窯也是不容易的事。除了這件官窯,藏家陳祖坤的同治粉彩牡丹紋茶盅同樣引人注目,6隻大小一致的茶盅上繪牡丹圖案,盅口描金。朱軍介紹,這樣的茶盅一對就算不錯,6隻更是少見。
  • 清代同治官窯瓷器精品賞析
    清代同治御窯。直嘴、短頸、滑肩、鼓肚,逐漸接近底部,圈足,心底內有明礬紅彩書《同治年制》四字明礬紅楷書。以蝴蝶為主題,畫面流暢,栩栩如生,與封面如出一轍。特別是容器的形狀不是一般的圓形罐,而是比較少見的扁平罐。其體形呈橢圓形,形似青銅器,可能與晚清金石學的興盛密切相關,這是一種罕見的異性蓋罐。用此器物裝飾的百蝴蝶圖案,以蝴蝶為吉祥圖案。
  • 同治粉彩瓷器特點,如何鑑別
    同治皇帝在清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比較短,而且被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所以同治皇帝一朝13年生產的瓷器比較少,同治粉彩瓷器主要他大婚燒造的瓷器以及為慈禧太后大壽燒造的瓷器,但是款識都是「同治年制」。雖然清代有同治中興,但是也改變不了清代晚期瓷器燒造工藝的沒落,樣子收藏介紹一下同治粉彩瓷器特點以及如何鑑別同治粉彩瓷器。
  • 大清同治粉彩瓷器值錢嗎?
    近年來清代中晚期瓷器的拍賣行情顯示,嘉慶、道光、同治、光緒四朝的官窯精品價格飆升跡象明顯,尤其是這一時期的粉彩瓷器,在市面上尤受歡迎。但也有藏家對此持有懷疑態度,究竟:大清同治粉彩瓷器值錢嗎?金天就這個話題,藝博君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 皇室典範 · 官窯獨尊——神秘的宋代官窯
    官窯產品專供宮廷。以宮廷生活用瓷與陳設瓷為主。流傳至今的官窯瓷器有碗、盤、碟、盞託、洗、瓶、爐、尊等,樣式多種。官窯傳世品今多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臺灣故宮博物院,有少數的精美作品,已於早年流失國外。另外,還有狹義上的官窯。是指「汴京官窯和杭州修內司官窯」。由北宋政府於大觀、政和年間在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開設的官窯,後毀於宋金戰火。
  • 鈞汝官定哥中國五大名窯,為何官窯保存下來的最少?
    物以稀為貴,在中國的這五大名窯中,其中官窯保存下來是最少的,所以官窯的價值比其他相對更加貴重點,為什麼官窯保留下來那麼少呢,這裡面還涉及一段歷史趣聞。官窯雖然是宋代名窯之一,但如今我們所說的官窯主要是指明、清時期,在景德鎮生產出來的瓷器,到了元朝時期,景德鎮官窯稱「樞府窯」,而所謂「官窯」就是指專門給官方使用的。
  • 皇家的窯子——中國名窯官窯
    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因胎、釉受熱後膨脹係數不同產生的效果。瓷器足部無釉,燒成後是鐵黑色,口部釉薄,微顯胎骨,即通常所說的"紫口鐵足"。這是北宋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徵。 北宋官窯瓷器傳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貴。
  • 再談香港蘇富比仇焱之舊藏南宋官窯葵瓣洗
    在上一次公眾號視頻中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仇國仕先生介紹了其祖父著名收藏家仇焱之先生舊藏的一件南宋官窯葵瓣洗,大家都覺得這件南宋官窯葵瓣洗不論是器型還是釉色都很漂亮。並且,此葵瓣洗的瓷胎做的很薄,雖然歷經800年戰亂年代保存至今還如此完整,真的非常的不容易。上期視頻是仇國仕先生介紹這件南宋官窯葵瓣洗,本作文從本人的角度再談一下這件南宋官窯葵瓣洗。
  • 北宋官窯的傳承系列一,北宋官窯筆筒(下)
    家櫪(藝術家 考古研究者 )---原創作品東坡引 詠北宋官窯筆筒漢朝竹鏤筒,官奴斑竹寵。繼續說北宋官窯筆筒(下)圖8:博物館藏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爐國內的博物館裡也有收藏南宋龍泉窯三足弦紋爐,無獨有偶,它的口也同樣是內收平口,這些都證明了一點,「襲故京遺制」的一種延續性,它不是偶然出現的
  • 同治大婚瓷——封建王朝最後的奢華
    故宮博物院現藏有兩千餘件同治大婚瓷,藉助清宮檔案,讓我們一同揭開同治皇帝大婚用瓷的神秘面紗。精心備辦清宮皇室非常重視同治皇帝的大婚典禮。事實上,對大婚典禮的備辦,即大婚瓷的燒造早在大婚舉辦六年之前就拉開了序幕— 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清廷在景德鎮御窯廠舊址上恢復燒造,就是為同治皇帝大婚典禮用瓷做準備。
  • 臺灣茶事 那些人那些事(全文)
    學美術出身的解致璋,1988年在臺北開設「清香齋」茶屋,之後創辦「清香書院」,邀請專家、教授、藝術家等廣開人文、自然、生態等課程,解致璋許多年來所做的事,似乎都順著一條「清香」的脈絡在演進。但不為人知的是,解致璋喜歡上茶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 高三學習中那些有趣的事
    其實用心去體會,高三的學習中還是有許多有趣的人和事。我記得高三那會兒,我們班有一個女生如果知道科目是自己不喜歡的課就會選擇待在宿舍不來上課。我們那時候高三可以在外面租房子住。這個女生也是租住在外面,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她喜歡曠課,有調皮的男生給她起了個綽號叫「曠工」。當學校查人時,時常會有學生喊道:「曠工沒到!」全班就會哄堂大笑。
  • 同治通寶母錢的辨別方法有哪些
    同治通寶母錢的辨別方法有哪些挖補法是將存世常見的同治通寶母錢挖去一部分或全部,取另一古幣的文字或用銅片打成文字來修補上去,以達到造假的目的.拼合法是將兩個普通的舊錢各自抹去一半拼合成一個新型樣式的舊錢,從材質和年代上不宜分辨,從而造成類似錯版的稀
  • 疫情之後,同治通寶的價值怎麼樣?
    近幾個月,文瀚樂拍發現原本在圈內很少被提及的同治通寶和同治重寶,在疫情後受關注的程度明顯提升,不少品相不錯的同治通寶價格再創新高,那麼同治通寶有哪些主要的版本呢?它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同治是清朝穆總的年號,原名愛新覺羅·載淳,是鹹豐皇帝的長子,鹹豐皇帝身體虛弱,只有兩個兒子,其中的小兒子三歲就夭折了,因此在鹹豐皇帝駕崩的時候,同治就成為了皇位唯一合法的繼承人,只不過同治即位的時候,只有6歲,但就在他將要成年的時候,卻突然患天花而死,終年十九歲。
  • 茶肆插花:官窯花器
    如此重視喝茶環境的裝飾,茶肆在茶桌上插花,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品嘗態度應如前面所提《巖棲幽事》記載的品茶賞花,宜雅靜,忌人多。 何人於茶肆插花─茶肆插花重視花藝技術技巧的表現,配合空間,作品大小不拘,花材品味不拘,色彩不限,重視環境氣氛營造的茶藝館,多由花藝老師插作。
  • 同治大婚目擊記:英國記者報導皇帝婚禮
    英文的同治《大婚禮節》首頁。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那時候,同治皇帝十七歲,皇后是十九歲的阿魯特氏。 對於同治大婚,當時外國人極感興趣,他們甚至將清廷公布的一些禮節譯成英文並出版。英國《倫敦新聞畫報》特別邀約英國人威廉·辛普森作為通訊員,提供費用,派他前往中國,探個究竟。 身兼考古學家、藝術家及旅行家多重角色的辛普森,果然不負所托,他的現場報導後來發表在《倫敦新聞畫報》上。
  • 「北宋官窯」與「傳世汝窯」之謎系列四上
    、預冷溫度、遇冷速度、釉層薄厚等很多因素形成的,所以開片都不一樣,大體可分為幾種,有些與汝窯開片一樣,有些與南宋官窯開片一致,可以這麼說「北宋官窯」的釉開片源於清涼寺汝窯,經過改良和提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一種新的開片效果,而南宋官窯是延續「北宋官窯」的技術(包括有可能帶去工匠),繼續燒造「北宋官窯」型產品,即所謂的承
  • 雍正瓷器官窯真品圖片及真假鑑定
    那麼,雍正瓷器官窯真品圖片是什麼樣的?怎麼樣才能見真假呢?雍正瓷器官窯的真假鑑定方法一、胎體雍正官窯瓷器的胎質因為胎土淘煉細緻而格外的細膩,同時火候把握的恰到好處,因而胎質厚薄也是一樣的。除了胎質之外,雍正瓷器的胎色皎白中帶著淡青色,十分細膩。
  • 元青花官窯與民窯區別很大
    器型大、發色藍豔的多為官窯,器型小、發色灰的多為民窯。研究人員根據景德鎮周圍的遺蹟研究發現,景德鎮在元代應當是官、民混搭燒造,在朝廷下達命令的時候燒造官窯,任務完成之後,將『御土』封存,就可以進行民窯瓷器生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