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大婚目擊記:英國記者報導皇帝婚禮

2021-01-15 騰訊網

同治大婚中從皇宮出發前往新娘(皇后)府邸的迎親隊伍。

英文的同治《大婚禮節》首頁。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那時候,同治皇帝十七歲,皇后是十九歲的阿魯特氏。

對於同治大婚,當時外國人極感興趣,他們甚至將清廷公布的一些禮節譯成英文並出版。英國《倫敦新聞畫報》特別邀約英國人威廉·辛普森作為通訊員,提供費用,派他前往中國,探個究竟。

身兼考古學家、藝術家及旅行家多重角色的辛普森,果然不負所托,他的現場報導後來發表在《倫敦新聞畫報》上。1874年,他在倫敦出版了《迎接太陽:環球旅行》一書,再次詳盡記述了目擊同治大婚的經過,還配有若干寫實性插圖。

慶典前夜

辛普森於1872年8月5日從倫敦出發,9月下旬抵達北京。他迫不及待地順著剛剛修整過、灑上新黃土的路面,前往新娘(即皇后)的府邸,看到搭就的架上遍扎彩綢,處處貼著「雙倍福佑」的「囍」字。

辛普森和同伴削好鉛筆,拿出畫本,要給府邸來個速寫。那年頭北京街道上「洋鬼子」很少見,極為引人注目,手拿畫本的「洋鬼子」更是稀罕,消息似乎迅速不脛而走,辛普森意外地「身陷重圍」。他描述說:

北京閒逛的人太多了。這是一條很寬的街道,簇擁著上萬人,全都翹首觀看我們正在做什麼。周圍能看到的人很是心滿意足,但外面觀眾越來越多,這些後來者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他們越發騷動不安,結果互相推搡,離我們最近的被推到中間,我們也被擠來擠去。

最後,驚動了清朝官員出面幹預,辛普森一行才得以解圍。

大婚迎娶皇后,當然要置辦皇后的妝奩即嫁妝。辛普森向好奇的英國讀者報告:

婚禮前約一個星期,每天早晨沿著這條路都有行進的隊伍……有人解釋說它們都是全國各地所進敬奉的禮物,所有物品都送至皇后將要居住的宮中。……每天拂曉後,出現了長長的抬運物品的隊伍,負責的官員以及士兵等,身著有白點的紅色衣服。這些婚禮物品種類繁多,……它們都由黃色和紅色絲綢扎系,分別代表著「皇帝」和「婚禮」。

每天早晨,成群的北京人都出來看皇帝布置房間的物品,整個路上從頭到尾兩邊都是人。有天早晨,所抬物品特別貴重,因此整個隊伍在天亮之前就已行動,沒趕上瞧熱鬧的人未免大失所望。據說,這是為了防止發生搶奪事件。

來看熱鬧的人,很多是為了看抬物品的轎夫們的表演:他們訓練有素,將轎子抬得極其平穩,將盛水的瓶子置於轎子上,能做到在行進中水一點兒也不灑落。

辛普森特別記述了15日,也就是大婚的頭一天,皇家向新娘阿魯特氏送金冊、金節、金印的場面:

下午四點左右,抬著皇后鳳輿的隊伍從皇宮出發,由一位蒙古王爺和數位蒙古大臣帶隊,身著盛裝。這位蒙古王爺,手捧御用朝珠,那是皇帝至高權力的象徵,如同皇帝親往一樣神聖,是最尊貴的禮節。

整支隊伍的前面,有三十匹配有金黃色鞍韉的白馬,隊伍主體則由眾多旗幟和各種不同顏色的三重傘蓋組成。傘上繡有龍鳳圖案,高竿之上有圓形、方形和心形的扇子,還有一種紅竿子頂端是「金瓜」。皇帝的三重黃龍傘走在後面,再接著是鳳輿——黃色絲綢的圍簾,金色皇冠狀的轎頂裝飾著龍和鳳,並沒有用珍珠和黃金,裝飾極其質樸。

辛普森甚至聽到許多人說,如此「質樸」的場景,還比不過低級官員的婚禮排場呢。辛普森還了解到,鳳輿將一直停在皇后府邸前,直到她乘坐離開,這是中國婚禮一個重要部分,即通過公之於眾,讓婚姻擁有了合法性。當這支隊伍返回時,金冊、金節、金印會置於皇帝黃龍傘和鳳輿之前,騎兵隊則走在最後。

[page]

簇擁著皇后的金冊、金節和金印的迎親隊伍。

不速之客

同治大婚的正日是10月16日,而細心的辛普森得知:「更確切地說,欽天監官員選中的是15日到16日間的夜裡。這是個月圓之夜。」「人們說隊伍約在15日午夜十二點離開皇后府邸,這樣可以在清晨兩點之前到達皇宮,過了這個時間將會是不吉利的。」

各國駐北京使館裡,許多人在討論著如何能看到迎娶皇后。但人們都清楚,這將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因為清廷已照會各國使館,要求每位公使約束自己的國民,不要在10月15日或16日外出觀看結婚隊伍。辛普森觀察到了一種特別的防範措施:

沿著整個新鋪墊的黃道——它有兩三英裡長——我們已注意到,通向這條路的每一個街巷口都設置了障礙。竹子搭就的架子,加上帘子,遮擋住任何觀看的可能。經向人打聽得知,那些負責此事的人——禮部官員——就是為了讓民眾看不到大婚隊伍。

因為有「任務」在身,辛普森在友人幫助下,由一名中國婦女作為嚮導,進入婚禮隊伍途經的某條胡同轉角的一個大煙館。婚禮隊伍將於晚上11點或是稍後從新皇后府邸出發,辛普森一行四人早在晚上9點左右就到達隱蔽的「觀禮」地點。他們將窗戶上的薄紙戳破,朝外面看去:

月圓之夜,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街上樹立著為數不多的燈籠,供照明之用。有許多士兵,或說是治安人員——因為他們身著同樣的衣服——分散站立著,只是在那兒站著。所有店鋪都關了張,街上顯得有些冷清。這讓人想起與巴黎公社(1871年)作戰時巴黎的街道,當時所有的店鋪和窗戶都閉著,除了街上的士兵,一個人影都沒有。

[page]

民眾「觀禮」同治大婚。

「天」「人」之際

人群並沒有給街上的衛兵帶來太大麻煩,這顯示出北京的一般民眾特別和善,喜歡成人之美。

清同治一朝(1862~1874年),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訢聯合執政,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大臣通力合作下,大亂(太平天國、英法聯軍入侵)之後求大治,中國的近代化建設初現端倪,國力有所恢復,民心稍稍聚攏,史稱「同治中興」。

同治《大婚典禮紅檔》(現收藏於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詳細地記錄了1872年秋天這次婚典的程序和各種禮節。而與宮廷檔案較為程式化的記錄相比,「洋鬼子」辛普森的現場直擊,活龍活現地留下了那個年代的國家大典舉行時,「天子腳下」各色人等之眾生相:

這條街上的一名衛兵的所作所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少見的、闡釋中國人性格的例子。這人負責街邊胡同的隔離警戒。擁擠的人群讓他很煩,他大聲向人群喊話,命令他們保持安靜,因為聲嘶力竭,他的嗓音變得嘶啞。最後,他請求大家不要再折磨他了。這產生了效果,後來人群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大的麻煩。在我看來,這顯示出北京的一般民眾特別和善,喜歡成人之美。

還有另外一番場面:騎馬的官員成隊地經過,他們看到我們對面街道上的一位士兵正在打瞌睡,十多個官員立刻叫嚷起來,聲音震耳欲聾。那個可憐的傢伙,可能只是想吸口大煙,卻當場遭到毆打。如果這些官員發現了我們,我們將遭受怎樣的命運,我真的不知道。這一切以及突然闖進來吸大煙的旗人,打破了我們的安全感。

但是,當檢查街道保衛工作的官員查問站崗的旗人兵丁,是否所有的人都被阻擋不得觀看時,辛普森聽見士兵們回答說「沒人敢偷看」,躲在屋裡的他們忍不住暗地裡笑了起來。

接近半夜十二點,婚禮隊伍終於出現了:

白馬、白旗,高大的傘、扇,在暗淡的光中,顯得蒼白、恐怖,因為層雲遮住了月亮,好像它們也聽到了任何人不得觀看的命令。隊伍中斷了很長時間,接著大約有兩百個燈籠經過,上面都寫有漢字的「囍」。這是婚禮隊伍中給人印象最深的部分。

接下來果然是金節、全冊、金印,然後就是皇帝的黃蓋傘和皇后的鳳輿,此刻皇后已經坐在鳳輿裡面了。

鳳輿旁邊有個人手持燃香。有一種解釋——故意打趣的解釋——是,這是給皇后點菸的。這顯然不可能,因為轎子四周都是封著的,而且皇后也身著新婚禮服,蓋頭蒙著頭呢。實際上,這人是欽天監官員。這柱香刻有尺度,可以顯示時間,他正在對行進隊伍進行計時,以便可以「吉時」抵達皇宮,時間當然是事先就計算好的。

待整個隊伍快結束時,大煙館的門被負責警戒的旗人衛兵圍住了。很明顯,他們是要尋求鴉片的慰藉。完成「任務」後如釋重負的辛普森等人喝過茶返回住所,一路上發現:

「北京的街道一片寂靜,極少或根本沒有人像我們一樣外出,來窺視所發生的一切。」

在我們和護衛嚴密的街道之間就隔著一層紙,這紙中間還有一個洞,想到這兒,真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可以聽見當班人員所說的每一句話,其中一些人就站在我們鼻子底下。我們小心翼翼地保持平靜,僅僅是細聲耳語,大氣兒不出。

令不請自來的「觀禮者」驚駭之事發生了,街上一個士兵突然推門走進大煙館,他的制服甚至碰到了辛普森。但他對眼前的洋人卻視而不見。原來,那一天士兵們已值勤了很長的時間,估計他是菸癮上來,實在憋不住了。辛普森記述道:

煙館的人解釋說,即便他注意到了我們在這裡,也不會告發,因為他進得屋來就是在犯罪,他不會因檢舉我們而暴露了自己。這種解釋完全正確,因為另外的人在那天晚上進進出出,都低著腦袋,似乎是不希望看見別人,或被別人看見。

相關焦點

  • 同治大婚瓷——封建王朝最後的奢華
    故宮博物院現藏有兩千餘件同治大婚瓷,再藉助清宮檔案,讓我們一同揭開同治皇帝大婚用瓷的神秘面紗。婚禮為我國傳統嘉禮之一,向為世人所重。自周代起,婚禮已形成一整套標準禮節,歷代相沿。天子、諸侯的婚禮又被稱為「大婚」,儀制甚為隆重,籌備精詳。清代同治皇帝大婚,即為一次規模盛大的慶典活動,其規模超過順治、康熙兩朝的大婚典禮。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九月十五日,愛新覺羅·載淳與阿魯特氏舉行了隆重的大婚典禮。大婚禮所需用品繁多,瓷器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 張氏帥府「館藏晚清民國瓷器特展」數字展線上開展 同治皇帝大婚禮...
    同治皇帝大婚禮用瓷器會採用何種紋飾、道光皇帝偏愛私人御用瓷器又有何特點、慈禧專用瓷器款識又有何故事。這些問題足不出戶,就可以從張氏帥府博物館日前在線上推出的 " 清風民韻——館藏晚清民國瓷器特展 " 數字展上找到答案。
  • 哈裡王子大婚與小豬佩奇,英國借王室婚禮提高軟實力
    5月19日,英國哈裡王子迎來大婚之喜。這場隆重而又浪漫的童話婚禮不僅激發了英國民眾的興奮之情,也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英國王室是英國軟實力重要部分。全世界近200個國家中,有約20個國家擁有王室。作為英國的一張名片,王室成員的大婚自然而然成為展示英國形象與軟實力的絕佳舞臺。
  • 同治皇帝的一杯茶就決定了誰當皇后
    同治他不可能一直都是小孩子啊,是會長大的,長大那自然就要把權利給拿回來的,但是慈禧不給,就這樣一直拖著,當時的滿人他們結婚是非常早的,基本十歲以上就可以結婚了,作為皇帝的同治卻一直到十七歲都沒有結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結婚就意外著成人了,成人了的話,慈禧就必須把權利交給同治了,所以慈禧就不給同治安排婚禮啊,但是慈安太后就看不過去了,就經常跟慈禧說這個事情,也就是提醒慈禧應該把權利交給同治了
  • 哈裡和梅根大婚:一文看懂英國王室婚禮的特色
    哈裡和梅根大婚:一文看懂英國王室婚禮的特色 原標題:   中新網5月19日電 綜合報導,英國哈裡王子將於5月19日迎娶美國女演員梅根·馬克爾(Meghan Markle)。
  • 大清後宮的正面與側面:清朝皇帝大婚之後都做些什麼?
    所以,走進皇帝的婚姻,就能夠洞察到最核心的歷史。不堪回首的大婚什麼叫「大婚」呢?這可是一個專門用語,專指皇帝結婚,其他人可不敢使用。那麼,這裡就要指出,並不是所有的皇帝結婚都是大婚。那些成年繼承皇位的帝王,他們結婚時並不是帝王,就不能叫大婚了。
  • 掌握這4點,你也可以鑑賞同治與光緒年間的精品瓷器
    同治七年三月,剛剛恢復生產的景德鎮御窯廠收到一個緊急任務:為十二歲同治皇帝燒制大婚瓷器。如雪花般的大量瓷器畫樣從造辦處發往景德鎮,景德鎮的督陶官卻犯了難:太平天國運動之後,御窯廠早已名不屬實,工期還只有一年。這要如何是好呢?
  • 同治官窯,那些有趣的事~
    外以白釉粉彩為飾,對稱繪折枝寶相花、牡丹花卉紋3組,圖案間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口沿處描金彩一周。在造型方面大多數都沿用了之前朝代瓷器的造型,還有些瓷器在顏色和花紋上和前朝都十分的相同,但並不是說這個時期的瓷器就沒有自己的特色了,在這個時候,由於慈禧的授意,也燒制出來很多不同風格的品種和造型,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大婚禮造器」和「體和殿」。
  • 梅根的婚紗盡顯英國皇室的奢華高貴,中國皇帝大婚服飾更是美到逆天
    在婚禮舉辦前,各大媒體便開始盤點皇室其他王妃的婚紗,從已故婆婆黛安娜到嫂子凱特,似乎想從她們身上獲取些許信息。然而,當梅根的婚紗展現於世人面前時,著實讓大眾吃了一驚。 與皇室其他王妃不同,她並沒有選擇英國本土品牌,而是選擇了法國知名品牌——紀梵希。相比黛安娜王妃和凱特王妃的婚紗,梅根的婚紗顯得低調了許多,一席白裙,沒有過多的修飾,即便如此,婚紗還是將皇室的高貴奢華盡顯無遺。
  • 同治大婚期間專用的各色瓷器,清廷在五年前便開始準備
    清同治長春同慶款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紋盤 口徑一七釐米故宮博物院藏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紋,全器外壁施淺黃釉,口沿描金一周,足牆圖案同於紅彩器只是使用了紅彩描繪,內心施白釉,粉彩滿繪蝴蝶朵花紋,外腹部開四圓形開光,開光內紅彩分書「萬壽無疆」四字,開光間以壽桃、蝙蝠及八寶點綴。
  • 同治粉彩瓷器特點,如何鑑別
    同治皇帝在清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比較短,而且被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所以同治皇帝一朝13年生產的瓷器比較少,同治粉彩瓷器主要他大婚燒造的瓷器以及為慈禧太后大壽燒造的瓷器,但是款識都是「同治年制」。雖然清代有同治中興,但是也改變不了清代晚期瓷器燒造工藝的沒落,樣子收藏介紹一下同治粉彩瓷器特點以及如何鑑別同治粉彩瓷器。
  • 清代同治年間生產瓷器:官窯VS民窯,官窯遙遙領先!
    同治瓷器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鹹豐朝御窯廠被毀,同治時又遭兵亂,優秀工匠流失,對生產影響很大。生產的瓷器品種有青花、釉裡紅、粉彩、鬥彩、紅彩、金彩、芸豆紅、黃釉、翡翠釉、窯變釉、廠官釉、仿官釉、仿哥釉、藍釉、白釉等。瓷器胎體官窯製品精細潔白。
  • 131年前,紫禁城中的那場世紀婚禮
    在清代,皇帝結婚是清宮裡的頭等大事,1889年光緒皇帝在紫禁城舉辦婚禮,皇宮裡的大婚禮儀處提前一年半的時間就開始準備,整個婚禮共花費了550萬兩白銀。慶幸的是,這場奢華的婚禮都被當時的宮廷畫師一一記錄,我們今天得以通過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套《大婚典禮全圖冊》來揭示光緒大婚的情景。
  • 英國哈裡王子大婚或顛覆傳統:拒收份子錢,未邀各國政要
    英國哈裡王子大婚或顛覆傳統:拒收份子錢,未邀各國政要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8-05-16 13:52 來源:澎湃新聞
  • 最奢華的婚禮和最落寞的皇后
    隆裕皇后     1875年,慈禧的獨子同治皇帝病逝,年僅19歲,對於同治的死,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天花,另一種說是梅毒。獨攬大權的慈禧為了保住皇權,讓她妹妹的孩子也就是她的親外甥載湉做皇帝,皇族旁系子孫繼位有違帝制,雖然有很多反對聲音,但是抵擋不住慈禧的獨斷專權。光緒帝載湉於是成為了慈禧掌控朝政的傀儡,他是歷史上最悲哀的皇帝,他的命運甚至死亡都被慈禧牢牢地控制。光緒十五年,十九歲的光緒帝大婚,慈禧為他選了一後兩妃,皇后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兒叫葉赫那拉·靜芬,她和光緒是表姐弟關係。
  • 同治皇帝為何只活了19歲,看完這些就明白了
    今天我們就要說一下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在只有六歲的時候就登上了皇位,史學家對於同治皇帝還是比較同情的,因為同治皇帝幼年喪父,還和母親的關係不太好,婚姻也不太順利以及英年早逝。如此看來同治皇帝確實是挺不幸的,不過其中的英年早逝仿佛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接下來我們就詳細討論一下。
  • 在家也能看英國皇室婚禮 外語頻道7小時全程直播
    東方網通訊員蔣靜4月28日報導:2011年4月29日,格林威治時間上午10點(北京時間18點),威廉王子與凱特·米德爾頓的世紀婚禮將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隆重舉行。英國王室在婚禮預算、安保接待等各方面投入重金,要將這對新人的婚禮打造為繼1981年查爾斯王子迎娶黛安娜之後最受矚目的世紀婚典。
  • 光緒皇帝的婚姻檔案
    光緒十四年十月初五日,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從複選的秀女中確定了皇后,當天下午,準皇后出宮回府。從這時開始,光緒皇帝的大婚——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婚禮,終於拉開了帷幕。民間舉行婚禮要選擇黃道吉日,皇帝大婚事關國家盛典,更加重視吉期的選擇,掌管天文曆法的欽天監負責選定,大婚各項禮儀舉行的黃道吉日以至吉時。
  • 古代新婚夫妻的性教育-古代皇后在洞房之夜是怎麼伺候皇帝
    尤其是那些入選為正宮的皇后,更是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婚時刻的洞房花燭之夜。古代皇帝大都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但是,皇帝一般一生也只能結一次婚,此即所謂「大婚」。不過也有例外,如果哪位皇后被廢了,皇帝就還有可能再來一次大婚的機會。也就是說另有一位美麗女子就要歡度皇宮大內新婚的洞房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