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同治通寶的價值怎麼樣?

2020-12-18 文瀚樂拍

近幾個月,文瀚樂拍發現原本在圈內很少被提及的同治通寶和同治重寶,在疫情後受關注的程度明顯提升,不少品相不錯的同治通寶價格再創新高,那麼同治通寶有哪些主要的版本呢?它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

同治是清朝穆總的年號,原名愛新覺羅·載淳,是鹹豐皇帝的長子,鹹豐皇帝身體虛弱,只有兩個兒子,其中的小兒子三歲就夭折了,因此在鹹豐皇帝駕崩的時候,同治就成為了皇位唯一合法的繼承人,只不過同治即位的時候,只有6歲,但就在他將要成年的時候,卻突然患天花而死,終年十九歲。

同治時期是清王朝比較特殊的時期,同治這個年號的出處來源是辛酉政變之後,兩位皇后共同署理朝政,在幕後垂簾聽政。最初同治皇帝的即位的時候,原本改年號為「祺祥」,甚至鑄造了祺祥通寶,奈何最終改年號為同治,於同治元年開始鑄造同治通寶。

同治初期的國內形勢並不樂觀,當時財政問題依舊存在,剛剛結束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有一大堆欠款要還,而南方的太平天國運動依舊在繼續,鹹豐時期遇到的鑄幣難題依舊存在,因此同治通寶的鑄造過程並不順利,頻繁出現虧損現象,常見的同治通寶只有寶泉、寶源、寶蘇、寶浙、寶昌、寶川、寶桂和寶東等部分鑄幣機構,其餘的就很少看到了。

同治通寶的錢文為漢文宋體或楷書,不同鑄幣機構鑄造的銅錢在尺寸、輕重上有些差距,通常同治通寶的直徑為22毫米,重大概3克左右,普遍材質比較差,鑄造的並不精美。但是有一個版本是非常貴重的,那就是同治通寶的牙雕祖錢,用象牙手工雕制的同治通寶非常珍貴,價值非常,是清朝祖錢中的大珍品。

那麼,現在的同治通寶大概價值幾何呢?普通的同治通寶小平錢,價格大致在幾十元到上百元左右,品相好的更貴一些。但如果是精細製作的同治通寶或背後有特殊標識的,則要數千或數萬,折三和折五的同治通寶價格還要更高一些。

相關焦點

  • 同治通寶母錢的辨別方法有哪些
    少錢幣,打制拼合將兩塊銅片分別打製成錢的面紋和背紋,合併在一起做成偽造同治通寶母錢,以達到造假的目的。同治通寶母錢穆宗同治年間鑄。辛亥之後,大清王朝完蛋了,皇親失去了依傍;「瑞府」一 天天地敗落了,民 國後靠賣賣噹噹過日子,東西也就漸漸地散了出來。在從「瑞府」流出的珍 稀錢幣中,有一枚非常特殊的錢幣,就是「同治通寶」寶泉小平牙樣。所謂「牙樣」,又稱「祖錢」,或「雕母錢」,是一種用刻成的錢幣的樣錢。每當朝廷要啟用一個新的年號時,就要開鑄一種以新的年號為錢文的制錢。
  • 清代同治通寶(含重寶)九大局鑑賞
    此枚是寶泉局同治通寶小平錢,缶寶方頭雙點通。寶泉局同治通寶滿文面圖。這是一枚同治通寶寶泉局大樣缶寶單點角頭通,直徑在2.4釐米以上,而普通同治小平錢均在2.2釐米左右,鑄造粗糙,沒有大樣錢精美。大樣同治通寶寶泉局背面圖。同治重寶寶泉局大樣,直徑在3釐米以上,錢體厚重,錢文精美,銅質精良。出頭滿文寶,背當十同治重寶。
  • 同治通寶寶雲局鑄錢淺談
    從筆者收藏的實物來看,雲南寶雲局鑄造的同治通寶,主要有平錢和當十兩種:其中平錢的面文書寫風格大同小異,外形上有大小樣之分。大樣的直徑25毫米左右,厚1毫米,重量在3.2~4.5克之間。
  • 同治年號背後,藏著的是慈禧的野心和內憂外患
    大珍幣、 同治通寶·背寶泉 泉局牙雕祖錢 版別圖如下:同治通寶·背寶泉 泉局牙雕祖錢 一級(大珍)材質:骨說明:泉局牙雕祖錢此枚同治通寶·背寶泉 泉局牙雕祖錢錢譜估價為:無定價二級幣、 同治通寶·背寶蘇蘇局特闊緣樣錢 版別圖如下:同治通寶·背寶蘇蘇局特闊緣樣錢 二級(珍品)尺寸信息:直徑28.8mm
  • 鹹豐通寶現在是何等價值?
    「鹹豐」是清文宗的年號,後世一般用年號來代稱當時在位的皇帝,那時候因為太平天國運動,皇朝財政緊張,為了轉移危機,於是陸續推出新幣,期間出現了「鹹豐通寶」、「鹹豐重寶」、「鹹豐元寶」等各類錢幣。鹹豐年間政府準許製造大錢,當佰以上的叫元寶,當佰以下的叫重寶,品類繁雜,而鹹豐通寶在出產不久就受到了各種大錢的衝擊,貶值比較嚴重,在形制上沒有以往的精緻,樣式混雜,全國不同錢局鑄造的小平錢的銅質、大小和面文各不相同。在當時鹹豐通寶的製作粗糙,大多是私鑄小錢,目前存世的還有「鹹豐通寶」的雕母,價值珍稀。鹹豐元年首先準備開鑄「鹹豐通寶」制錢。
  • 銅錢也有高價值的,但不是越老價值越高,要注意這幾點
    但是,從目前的市場上來看,清朝的銅錢要比宋朝的價值高了許多。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宋朝鑄造盛行,發行銅錢的數量極大(個別品種除外)。尤其在宋徽宗時期,鑄造銅錢達到了頂峰,知名品種就是「大觀通寶」和「崇寧通寶」。如果收藏錢幣的不玩這兩個可以說不能成為泉友。為何說清錢的價值高呢,首先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發行的銅錢可以說是品種多樣,但是整體的規格和制式統一。
  • 宋代天禧通寶銅錢有收藏價值嗎?值錢嗎?
    這枚錢幣是一枚天禧通寶,也是比較常見的一枚銅錢,是宋代時期的銅錢,一聽宋代其實大家應該都清楚那就不值錢了,因為宋錢的鑄造量非常大,以至於現在出土都是成噸出土的,因此這麼多年來價格始終上不去,不是幣商不想炒作,只是量太大了,可能你剛開始炒作然後就又出土了幾頓,因此宋錢這些年來一直都是一個價,三五塊錢,一直沒有變化,當然一些好品的宋錢或者版別比較少的價值還是比較貴的
  • 鹹豐通寶,​光緒通寶,天聰通寶稀有圖片及價格
    鹹豐通寶寶蘇局折二型寬廓圖片及價格 鹹豐年間,寶蘇局鑄行通寶、重寶、元寶三種寶文錢。
  • 大觀通寶2020市場價值變化,哪裡可以私下上門交易?
    大觀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鑄造的年號錢。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多種版式。北宋貨幣大觀通寶,是由徽宗御題錢文。宋代與歷朝有所不同,每換一種年號就開爐鑄新幣,若年號與寶文相重,則更鑄非年號錢。終宋三百年,通行以小平折二錢為主,其間也有大錢流通、錢幣的輪廓,尺寸都有一定標準。
  • 道光通寶銅錢值多少錢?道光通寶銅錢的價格
    道光通寶銅錢在中國近代流通了近三十年,由於歷史背景複雜,所以道光銅錢的價格也不一樣,由於年代較近,一開始並不被人看好,收藏這種錢幣的人也不多,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錢幣的收藏價值逐漸被顯露出來。關於一枚道光通寶銅幣價格,因為版本品種不一樣,價格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漢元通寶.鑑賞解析
    以上圖片出自中國古錢大集,歡迎鑑賞……鑄幣時期:後漢隱帝劉承枯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始鑄,三年之後,隨著國家的滅亡而停止了鑄造鑄幣材質:青銅鑄幣尺寸:小平錢直徑為24mm左右,厚度為1.2mm小平母錢直徑為24mm,厚度為
  • 清代通寶錢幣一組
    通寶是中國自唐至清末銅幣的一種貨幣名稱,唐高祖武德四年,唐高祖廢除了隋朝的貨幣,鑄造開元通寶。開元意思為開創新紀元,以後歷代沿用,並常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這種方孔錢被後世沿用了下來,一般用年號來進行命名。
  • 大清同治粉彩瓷器值錢嗎?
    近年來清代中晚期瓷器的拍賣行情顯示,嘉慶、道光、同治、光緒四朝的官窯精品價格飆升跡象明顯,尤其是這一時期的粉彩瓷器,在市面上尤受歡迎。但也有藏家對此持有懷疑態度,究竟:大清同治粉彩瓷器值錢嗎?金天就這個話題,藝博君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 太平通寶背星月版
    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南宋高宗朝前後,南宋高宗建炎年間李婆備起義軍,遼聖宗太平年間,明孝宗弘治年間大理國,清代天地會和小刀會起義軍,等,均鑄有太平通寶。太平通寶,鑄造於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形制和宋元通寶相似,錢文書體真書兼八分,光背或有星月紋,以銅質小平錢為主,另有鐵錢和鐵母,版式有小平、折二、折五和折十。當時福建建州,也曾短鑄太平通寶,背巨星紋,折十型,鐵錢,因其鑄時短、鑄量少,又因是鐵質,存世罕見。太宗亦鑄有金質、銀質太平通寶宮錢,錢文真書、隸書均有,專門用於賞賜。
  • 最新收藏價值:宋元通寶(背下星背上星)
    宋元通寶有多種不同的款式和類型,而今天小編想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它的背上星背下星這種版本,也就是在它背面位置上方和下方位置以對稱形式融入了兩個點點的款式
  • 元祐通寶.鑑賞解析
    元祐通寶以上為本人收藏的普品,歡迎鑑賞……鑄幣時期:北宋哲宗趙煦元祐元年(公元1086-1093年)鑄行>鑄幣材質:銅、鐵鑄幣尺寸:元祐通寶小平錢直徑一般在24mm左右,穿徑在6mm左右,厚度在1mm左右;折二錢直徑大約在25-30mm左右,厚度大約1.6mm~2.0mm 左右。
  • 雍正通寶有多少個版式?
    雍正通寶為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鑄造,它屬於第三代清錢,與「順治通寶」、「康熙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稱之為五帝錢。雍正通寶算是清錢中存世較少的一類,由於雍正帝在位時間的原因,此錢幣鑄造的時間也是較為短暫,公元1735年就已經停止鑄造了,十幾年的時間加上雍正帝在位時對錢幣鑄造格外看中,工藝和材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鑄造的質量提高了,相對鑄造的數量也會相對降低,這也保證了雍正通寶在清錢中地位居高的原因之一了。
  • 宋太平通寶鑄錢
    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南宋高宗朝前後,南宋高宗建炎年間李婆備起義軍,遼聖宗太平年間,明孝宗弘治年間大理國,清代天地會和小刀會起義軍,等,均鑄有太平通寶。安南(今越南)、日本等國,歷史上也鑄有太平通寶。安南順化太祖阮璜,公元1627年鑄太平通寶;日本鎌倉時代(1192-1338年),民間亦私鑄有太平通寶。
  • 唐宋元明清的錢幣——通寶
    「通寶」名稱為後世沿用,常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號(國號),如唐代的「建中通寶」,南唐的「大唐通寶」、「唐國通寶」,北宋的「太平通寶」,南宋的「大宋通寶」,明代的「永樂通寶」,清代的「康熙通寶」、「宣統通寶」等。 辛亥革命後,雲南、福建還曾試鑄「民國通寶」。「通寶」錢一直流通了 1300多年,在我國貨幣史上佔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