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文瀚樂拍發現原本在圈內很少被提及的同治通寶和同治重寶,在疫情後受關注的程度明顯提升,不少品相不錯的同治通寶價格再創新高,那麼同治通寶有哪些主要的版本呢?它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
同治是清朝穆總的年號,原名愛新覺羅·載淳,是鹹豐皇帝的長子,鹹豐皇帝身體虛弱,只有兩個兒子,其中的小兒子三歲就夭折了,因此在鹹豐皇帝駕崩的時候,同治就成為了皇位唯一合法的繼承人,只不過同治即位的時候,只有6歲,但就在他將要成年的時候,卻突然患天花而死,終年十九歲。
同治時期是清王朝比較特殊的時期,同治這個年號的出處來源是辛酉政變之後,兩位皇后共同署理朝政,在幕後垂簾聽政。最初同治皇帝的即位的時候,原本改年號為「祺祥」,甚至鑄造了祺祥通寶,奈何最終改年號為同治,於同治元年開始鑄造同治通寶。
同治初期的國內形勢並不樂觀,當時財政問題依舊存在,剛剛結束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有一大堆欠款要還,而南方的太平天國運動依舊在繼續,鹹豐時期遇到的鑄幣難題依舊存在,因此同治通寶的鑄造過程並不順利,頻繁出現虧損現象,常見的同治通寶只有寶泉、寶源、寶蘇、寶浙、寶昌、寶川、寶桂和寶東等部分鑄幣機構,其餘的就很少看到了。
同治通寶的錢文為漢文宋體或楷書,不同鑄幣機構鑄造的銅錢在尺寸、輕重上有些差距,通常同治通寶的直徑為22毫米,重大概3克左右,普遍材質比較差,鑄造的並不精美。但是有一個版本是非常貴重的,那就是同治通寶的牙雕祖錢,用象牙手工雕制的同治通寶非常珍貴,價值非常,是清朝祖錢中的大珍品。
那麼,現在的同治通寶大概價值幾何呢?普通的同治通寶小平錢,價格大致在幾十元到上百元左右,品相好的更貴一些。但如果是精細製作的同治通寶或背後有特殊標識的,則要數千或數萬,折三和折五的同治通寶價格還要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