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代清粉彩瓷器各時期的特點

2021-02-07 古玩元素網

關注"古玩元素網"-微信號:shgudong帶你進入古玩行!


粉彩是景德鎮窯在五彩的基礎上及「琺瑯彩」的影響下創製成功的又一種彩瓷它的獨特之處,是在彩繪時攙加一種自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濁效果,突出的圖案叫一發揮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現一種粉潤的感覺,因此被稱為「粉彩」或「軟彩」。粉彩初創於康熙晚期,盛燒於雍正、乾隆,成為清代瓷業生產的一個主要品種。而雍正、乾隆、嘉慶等各朝代中制瓷上藝上又有其不同的特徵。


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


清雍正朝,粉彩進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礎上有很大發展,無論造型、彩繪技法還是紋飾,都達到空前的高度,堪稱粉彩瓷器的代表作。官、民窯同時大量生產,精細的官窯製品可與琺瑯彩比美。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質量好,無論自度還是透明度都超過了明代永樂的白釉,經測定,雍正粉彩盤的瓷胎白度達到77.5%,陶瓷史家陳萬裡先生說過:「雍正白釉之進一步提高,合於釉上施加軟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雍正粉彩的彩料配製技術也較高,雍正民窯粉彩的花卉、花鳥紋飾粗獷,人物畫中善繪刀馬人物或戲劇故事中的情節,色彩凝厚濃豔,胎體厚重,琢器的外底部多為砂底。


故宮博物院藏雍正民窯粉彩人物紋盤


雍正粉彩的造型極為豐富,無論是餐具、文具還是陳設品都很優美,一改康熙時古拙厚重之感。大型器規整不變形,小型器各部位處理嚴謹得當,反映當時製作技巧的高超。其青花款識六字二行者為專人書寫,字體上整有力,青花色調純正,六字三行者書寫草率,而青花花押款、齋堂款則比較稀少。


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清乾隆官窯粉彩瓷器傳世品非常多。它綜合了康熙與雍正兩朝的制瓷上藝,進一步發展本朝瓷器,從而創造出許多新穎的粉彩瓷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乾隆時記事檔中記載了許多乾隆時景德鎮御廠為宮廷制瓷的史實,也反映出皇帝直接關注制瓷的情況。乾隆帝對有此粉彩器物的用途、型體、花紋的要求常有御旨,製作前要有畫樣或木樣,審查後才能正式燒制。器物的款識或有或無,寫什麼樣的款識以及配合紋飾的詩句等都須經過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還要賠補等情況,在檔案中也有詳細記載。另一方在保留前代精華的基礎上創造出許多新穎的粉彩瓷器。還吸收了一此西洋的上藝技卞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醬地描金凸雕靈桃瓶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上藝方面有了新的發展,除以粉彩繪畫為主,還常加繪料彩、金彩或黑彩,或與青花、五彩、鬥彩並施於一器,這種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種彩或同時以各種彩繪上藝製作的乾隆粉彩,叫一說是集多種陶瓷上藝成就於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上藝的精湛。


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開光四季山水蓋罐


其次,在裝飾方法上出現多種色地「開光」粉彩,如紅、黃、藍、綠、紫及多種色釉為地,可達十多種,有的在色地上彩繪帶有西洋色彩的纏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琺瑯彩的軋道工藝用一種較鋒利的金屬工具劃刻出精細的鳳尾紋,即所謂的「錦上添花」,開光內繪花鳥圖、山水人物圖及墨書乾隆御題詩等。這種色地粉彩纖巧繁褥,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數量最多的。


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像生瓷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潤柔和的質感,用粉化的各種彩料仿製各種上藝品,如漆器、銅器、琺瑯、大理石,還仿製動物、植物、瓜果等。能準確地表現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質感,叫一謂惟妙惟肖。


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折枝花燈籠瓶底部


第四,常見的乾隆粉彩有一個常見的特徵,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綠釉。松石綠釉非常淺淡光潤,釉面猶如粥皮,山於是一種低溫彩釉,釉面常常帶有細小的紋片。一直延用到晚清。


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黃地粉彩勾蓮紋佛塔


第五,乾隆官窯粉彩的紋飾一般是「大內」送來的圖樣,主題紋飾按不同時節都有嚴格規定。主紋是纏枝花,形象是將傳統的牡丹花、寶相花或蓮花的花與葉變形,仿佛西洋花卉紋飾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時還常以纏枝花作主體,分別加施夔龍、夔鳳、蝙蝠或纓絡、八吉祥等,組成各種祥瑞吉慶、美意延年內容的圖案。


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鏤空雲龍夔鳳耳轉心瓶


第六,乾隆粉彩的造型上藝更是精益求精,小論是高達一米多的大型陳設瓷,還是小至幾釐米的扳指、鼻煙壺,造型都非常規整,很少出現夾扁或歪塌現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鏤雕瓷為乾隆時期新創,各式鏤雕瓶包括轉頸瓶、轉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轉足碗等,千姿百態,其他時代是無法比擬的。


故宮博物院藏清嘉慶粉彩龍鳳穿牡丹紋雙耳瓶


清嘉慶粉彩瓷器從傳世品看,已經比乾隆器物遜色得多了。綜觀其制瓷技術,無論是型還是紋飾題材,都以前期作品為藍本,沒有大的突破,尤其是嘉慶早期,乾隆太上皇健在時與乾隆朝作品基本一致,囚此有「乾、嘉不分」的說法。嘉慶的精品如不看款識,很容易與乾隆相混淆。嘉慶晚期作品已走向衰退。但也有不可埋沒的佳作,應該重視。綜合起來嘉慶粉彩有以下幾點突出的特徵。


故宮博物院藏清嘉慶皇帝粉彩勾蓮紋萬壽無疆碗


(一)延續生產乾隆粉彩的各類產品,以色地勾蓮器皿為主如各種色地勾蓮夔風紋的各式瓶、罐、壺、盤,以及黃地勾蓮白裡飛蝠紋碗等。這此器物幾乎與乾隆粉彩一樣。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品中,有嘉慶款粉彩瓶,其腹部有乾隆御題詩,應是乾隆為太上皇時的作品。另外乾隆時常見的小件文玩用品,如筆添、墨床、鼻煙壺、香插、扳指、翎管、壁瓶等,仍然大量製作。這此與乾隆粉彩風格相同的嘉慶官窯粉彩,仔細觀察與乾隆粉彩瓷器有一定區別,胎體稍厚重,有的釉面不夠平整,色彩較凝厚,紋飾線條也比乾隆時粗,器口及底部所施松石綠釉的顏色比乾隆時稍深。

 (二)嘉慶粉彩中不可埋沒的新作,主要表現在器型上新創器型有帽筒、折沿洗、格碟、茶船、渣鬥等帽筒呈圓筒狀,筒身挖幾個小同形狀的孔作裝飾餘處繪粉彩紋飾故宮博物院藏一件黃地粉彩雲龍紋帽筒高達29. 7釐米筒身有六個海棠式孔,通體黃地粉彩繪六條行龍穿於朵雲之中,繪畫也很精細,但沒有乾隆粉彩球狀鏤雕冠架精美,此種挖孔帽筒一直延用到晚清至民國,官、民窯都有生產。另外,折沿洗較為新穎,其特點是洗沿較寬,沿上有20個透空圓孔,沿下帶金彩環飾,洗壁比康熙時深,洗心繪粉彩花蝶或嬰戲紋飾。也有的折沿洗小帶圓孔。此物乾隆時少見。


故宮博物院藏清嘉慶皇帝粉彩勾蓮紋萬壽無疆碗底部

(三)嘉慶粉彩瓷器的款識

官窯款識多數在器底,為紅彩或金彩或青花篆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款,字體工整,結構嚴謹。值得提出的是嘉慶民窯款識,常見一種青花篆書的「大清嘉慶年制」六字款,筆劃小齊,均用六字的半邊字組成,草率鬆散,有的還不易識別。


故宮博物院藏清道光「慎德堂制」粉彩梅花蓋碗


道光粉彩無論是官窯、民窯的傳世品都較為常見。從陶瓷史的發展角度分析,此時處於瓷業的衰退階段,官窯的技術水平雖然存在一定缺陷,但有些產品也可與乾隆、嘉慶媲美。尤其是「大清道光年制」款或「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圓明園的住處,有此款的器物應為皇帝御用品,工藝非常精細,另外道光時皇親國戚增多,有此傳世品是他們當時訂製的帶「行有恆堂」款或「睿邸退思堂」款的白地粉彩瓷器也非常精細。總之,道光粉彩在前代基礎上還有一定的發展,也有本時代的特色,表現如下:


色釉舊藏 清道光粉彩西山疊翠山水折腰花口盤


1仍然追求乾、嘉時官窯的特色,以各種色地粉彩勾蓮開光裝飾為主,開光內繪山水人物或富有吉祥內容的畫面。有的還加繪青花,非常宜人,缺點表現在彩色釉塗地時塗染不勻淨,不能渾然一體。

2官窯的自色地釉較潤澤,但底釉如為松石綠釉時比嘉慶器物色稍深;如為白釉時往往出現波浪狀的釉面,一般稱為「波浪釉」,俗稱為「浪蕩釉」,形成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徵。「浪蕩釉」的普遍出現,反映出道光時瓷器施釉技術水平不佳。實際上這種現象早在乾隆時期已出現了。

3道光時皇親國戚增多,他們訂製的瓷器很多,並都有齋堂款識。因而道光粉彩中齋堂款的瓷器較多特別是蓋碗。故宮傳世品中有「睿邸退思堂制」款粉彩桃花蓋碗,「寶善齋制」款粉彩花鳥蓋碗,「德誠齋制」款粉彩菊花蛔蛔蓋碗這此蓋碗的蓋鈕為環形抓鈕,在鈕的中心及外底心均用紅彩書寫款識還有的在鈕中心用紅彩書寫所繪紋飾的花名,如「四月牡丹」、「九月菊花」。這類蓋碗繪畫都很精細,給使用者在品茗時增加了不少情趣。這種蓋碗也有「慎德堂制」款的,還加以金彩紋飾,叫一見此類碗的珍貴。

4道光粉彩的紋飾除延用乾、嘉時的傳統紋樣,新創紋飾也很突出。主要表現在喜繪動物紋。傳世品中大小動物畫多達十餘種,如貓、蝶、狗、牛、羊和象、鴛鴦、水鴨和仙鶴、喜鵲、鴿子和燕子、螞炸、蛔蛔和蜻蜓、蝙蝠、雄雞等等這此大小動物與多種花卉、瓜果組成吉祥畫面,形成道光粉彩紋飾的一大特色。


故宮博物院藏清道光「慎德堂制」粉彩梅花蓋碗款識


5道光粉彩的款識也別具風格。青花或紅彩篆書者行筆圓潤流暢、緊湊。楷書多為齋堂款,用側鋒書寫,筆力剛柔相濟,紅彩濃豔勻淨,難以仿製,還有一種紅彩滿文款的粉彩瓷器,器裡外均畫粉彩紋飾,外壁粉彩繪七珍,加飾青花和金彩,底部紅彩方框內書滿文款這種滿文方式款的碗、盤分大、中、小型,據香港關善明先生考證,是為道光帝的一個女兒出嫁給蒙古王子時所燒。文物拍賣會上偶見有此種傳世品。


故宮博物院藏清鹹豐綠地粉彩開光花鳥紋瓶


鹹豐一朝時間短,又處於戰亂之中,御窯斷斷續續地燒造與前幾代相比傳世品最少。鹹豐時官窯粉彩在社會上難以見到。以故宮藏品為例,幾乎與道光粉彩相混淆,說明在製作技術上還保持在道光時的水平上。


故宮珍藏慈禧的瓷器特展


同治以後景德鎮瓷業的上藝水平明顯下降,從傳世品看還有一定的時代風格,現存官窯粉彩瓷器,大部分是御窯廠專門為皇帝和慈禧太后所燒制的餐具和陳設瓷。同治時期的白地粉彩瓷器色彩較淺淡,喜繪折枝花卉。此時乾、嘉時常用的色地「開光」裝飾已基本停用,僅在皇帝和皇后結婚時的專用粉彩瓷器上才有「開光」龍風的畫面。光緒白地粉彩可分精、粗兩類精者一般盤碗可與道光粉彩相媲美,花卉、花鳥紋飾生動,並有「大清光緒年制」款識,粗者分為稍大此的盤、碗、折沿洗等,胎體厚重,色彩濃重,凝厚,龍風花果紋飾粗放。光緒仿製的乾隆粉彩較多見。喜仿乾隆粉彩九桃大瓶及乾隆粉彩百鹿尊。仿品一般胎體較厚重,色彩濃豔不柔和,紋飾繪畫缺乏立體感


故宮博物院藏清光緒粉彩江山萬代碗


宣統時期的粉彩。宣統一朝僅三年,景德鎮御窯廠仍繼續燒造宮廷使用的粉彩瓷器,從故宮傳世品看,宣統的粉彩瓷器都是光緒品種的再現,只是款識不同而已。



故宮博物院藏清宣統粉彩夔鳳紋碗


總之,各個時期特點都有所不同,以乾隆時期最為精細到了 21世紀我們更要總結前人的經驗,且有所創新,不是一味地陶醉在過去裡。相信新時代粉彩必然會以新的面貌給景德鎮給中國帶來一筆小可忽略的財富。


版權聲明: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及大英博物館,轉載請署名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關注我們的微信號:shgudong 閱讀更多精彩的文章。

參加拍賣加微信:guwanyuansu

手機:15201921803(微信)

全國熱線:4000897882


相關焦點

  • 粉彩瓷器各時期特點綜述
    粉彩瓷器由清代康熙時期所創燒,直到清代晚期仍有燒造,是清代釉上彩瓷的主流品。粉彩瓷器色澤柔和淡雅,顏色明顯多於五彩,十分具有藝術感染力。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清代各時期粉彩瓷器特點,通過知識綜述使您對粉彩瓷器有基本的了解。一、粉彩瓷器-知識概述粉彩是一種低溫釉上彩。粉彩瓷器是康熙時期在燒造五彩瓷器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一個瓷器新品種。
  • 同治粉彩瓷器特點,如何鑑別
    同治皇帝在清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比較短,而且被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所以同治皇帝一朝13年生產的瓷器比較少,同治粉彩瓷器主要他大婚燒造的瓷器以及為慈禧太后大壽燒造的瓷器,但是款識都是「同治年制」。雖然清代有同治中興,但是也改變不了清代晚期瓷器燒造工藝的沒落,樣子收藏介紹一下同治粉彩瓷器特點以及如何鑑別同治粉彩瓷器。
  • 收藏乾貨:康熙、雍正、乾隆粉彩瓷器特點及真偽鑑定
    一、 康熙時期粉彩瓷器的特點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宮廷匠人在琺瑯彩瓷器的啟發下,創燒了一個新品種-粉彩瓷器。粉彩瓷器創燒於景德鎮御窯廠,清代皇室中十分流行,而且上行下效,坊間也開始流行起來。粉彩瓷器由於是新創燒的品種,各方面工藝尚未成熟,因此當時傳世的器物比較少,因此彌足珍貴。
  • 大清同治粉彩瓷器值錢嗎?
    近年來清代中晚期瓷器的拍賣行情顯示,嘉慶、道光、同治、光緒四朝的官窯精品價格飆升跡象明顯,尤其是這一時期的粉彩瓷器,在市面上尤受歡迎。但也有藏家對此持有懷疑態度,究竟:大清同治粉彩瓷器值錢嗎?金天就這個話題,藝博君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 粉彩瓷,中國最貴的瓷器!
    雍正粉彩 過枝福壽盌粉彩瓷器發展到雍正時期極為盛行,並在康熙朝基礎上有進一步的發展,當時景德鎮御窯廠呈現出全面繁榮的景象,出於雍正帝的愛好和宮廷陳設、使用的需求,大量燒制粉彩瓷器,並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為釉上彩的主流
  • 清三代的粉彩瓷各有什麼特點?
    「 非常時期,再多的錢再大的房,你也只能宅家無聊的發呆,而收藏人一家正在快樂地欣賞把玩,你收藏了數字而他卻藏了文化」---禪古茶人 粉彩瓷與青花瓷、顏色釉瓷和玲瓏瓷並稱為「清代四大名瓷」,其做工細膩、色彩豐富、清雅柔潤,充滿著詩情畫意,富有強烈的藝術感和觀賞價值,被譽為「東方藝術珍寶」,是清三代重要的御用瓷器
  • 知識篇:乾隆時期瓷器及瓷器款識特點
    今天與大家分享乾隆時期瓷器以瓷器款識特點:一、乾隆時期瓷器特點1、乾隆時期瓷器,除部分裝飾風格仍沿襲康熙、雍正遺風外,有集堆貼、彩繪、鏤孔、色釉等裝飾在單個瓷器上面的情況。2、乾隆時期官窯、民窯瓷器釉面大多有橘皮紋,有少數瓷器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以看到極其明顯的針眼感。3、乾隆時期瓷器圈足,官窯中的祭紅釉、霽藍釉等瓷器呈現糯米粉感的泥鰍背狀,多數已無康熙時期的缺口齒咬狀。4、乾隆時期有些瓷器底部釉面呈波浪紋,尤其以綠底紅款瓷器為突出。
  • 集大成的清代瓷器特點
    清代瓷器可以說是集大成的瓷器,各時期瓷器也是各有其藝術特點。紫色百合香以最簡單的語言為您匯總了清代各時期瓷器精華知識,使您對清代瓷器逐步了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經濟繁榮穩定,國泰民安,制瓷技術高超,紋飾華美貴氣,是中國瓷器歷史上最具特色的典型時代。二、順治時期瓷器特點順治時期,是處於明末清初政權交替的一個特殊歷史時期,因此這一時期的瓷器,有一部分沿襲了明末天啟、崇禎時期瓷器的遺風特點。
  • 粉彩瓷器的特點和裝飾手法
    在瓷器的歷史長河中,粉彩作為晶瑩透亮、美觀大方在眾多瓷器類別中脫穎而出,粉彩曾經也頗受皇家的寵愛,成為了景德鎮的四大名瓷之一。粉彩的特點是風格突出,色彩豔麗但不失莊重,粉潤柔和,在畫工上細膩而精細,活靈活現,內容豐富、逼真、層次感強。一、根據不同手法可分為4類:1、普通粉彩主要是以吉祥如意的圖案為主要裝飾,由於紋樣簡單,線條用印子來印,用色不多,渲染也很少。
  • 賞析康熙時期粉彩瓷器的基本特徵與基本特色
    《陶雅》說:「軟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紅為淡紅,綠為淡綠,故曰軟也」。「康熙彩硬,雍正彩軟。」從這說明,軟彩的特點和時代特徵就表明了。《說瓷》中對比解釋:「硬彩,華貴而深凝。粉彩,豔麗而清逸。青花,幽靚而雅潔。硬彩、青瓷,均以康熙為極軌。粉彩,以雍正為絕色。
  • 粉彩瓷器的前世今生,弄懂粉彩瓷,一文就夠用
    瓷器在藝術品收藏市場中地位絕對數一數二,真正賦予瓷器炫麗色彩的當屬這種彩料——粉彩。毫無疑問,粉彩瓷器創燒於景德鎮,正是有了景德鎮師傅們一代代的努力,制瓷工藝才會不斷地革新,發展到粉彩,已經是集大成之作的天之驕子。
  • 中國最貴的瓷器:粉彩瓷
    而市場價與10年前相比,普遍上漲了10倍至100倍,可見中國瓷器價格漲勢如虹,特別是中國瓷器中的「粉彩瓷」牛氣沖天。粉彩花卉紋捧盒目前藝術品市場上各個朝代的瓷器,成交量最高的是清代瓷器,而且還屢創高價,特別是粉彩瓷器作為中國四大名瓷之一,更是成為中國瓷器最高紀錄的保持者。
  • 賞析清代道光時期的手繪粉彩瓷器的基本特徵
    從此以後,中國社會就進入了半殖民地的歷史時期。隨著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經濟社會的解體和閉關自守的社會門戶逐漸對外開放,清政府的國力就日益衰退,民力也隨之耗竭。此時,景德鎮的瓷業和前朝比,生產規模驟縮,無論官窯還是民窯質量都明顯下降,特別是前一代優秀的工匠及制瓷工藝的藝術家先後辭世,御窯的人才青黃不接,產品特點是「黃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 百年民國時期粉彩的特徵與仿品特點!五分鐘告別打眼
    粉彩瓷是琺瑯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民國時期大量燒制。趙哲老師將帶大家了解民國時期粉彩瓷器鑑定特徵。點擊觀看視頻:鑑定專家傾囊相授民國粉彩瓷鑑定要點,看完就能去撿漏!我們觀察一件瓷器,首先要看它造型做的是不是規整。
  • 淺談清代嘉慶/道光時期粉彩瓷器的發展和影響
    淺談清代嘉慶/道光時期粉彩瓷器的發展和影響。嘉慶早期的粉彩還有乾隆朝的特點,比較精細,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軋道開光的。「百花不露地」相當精細,個別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軋道開光品種的不如乾隆時的精細規整,所繪紋飾有的也顯呆滯。嘉慶粉彩瓷常見紋飾有花卉、八寶、雲龍、羅漢、嬰戲、石榴等。器型有瓶、筆筒、洗、盤、碗、茶壺、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內壁和底部施豆瓣綠釉,壓鳳尾紋粉彩器則仍多見各種色地,如黃、紅、綠等。
  • 清代各個時期瓷器的工藝特點!
    粉彩紋飾細膩,色調淡雅,立體感強。在施彩的紋飾周圍,側視往往可見白釉地襯託處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暈」。乾隆乾隆一朝6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此時瓷器的製作也達到清代的巔峰。由於乾隆喜好廣泛,瓷器的製作求精、求奇、求巧,為制瓷史上所軍見。
  • 清雍正時期的粉彩
    雍正時期所燒制的瓷器今天讓人們大開眼界,雍正官窯就是世界藝術的顛覆,特別是在琺瑯彩和粉彩的創新上,雍容華貴的琺瑯彩、粉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
  • 盤點各時期粉彩主要特點
    清康熙粉彩花蝶紋盤康熙晚期在琺瑯彩瓷製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制粉彩瓷,但製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製作。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總體風格是秀麗精巧,無論是大小器皿都製作精工,講究細部處理,反映了當時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藝和非凡的創造力。總體來說雍正粉彩瓷質瑩潔、工藝精細;器型雋秀、典雅優美;品類繁多、色彩秀麗。
  • 粉彩瓷:瓷器界的美麗精靈!
    清雍正粉彩葫蘆瓶粉彩瓷與青花瓷、顏色釉瓷和玲瓏瓷並稱為「清代四大名瓷」,其做工細膩、色彩豐富、清雅柔潤,充滿著詩情畫意,富有強烈的藝術感和觀賞價值,被譽為「東方藝術珍寶」,是清三代重要的御用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故宮博物院藏清三代粉彩瓷器欣賞
    康熙晚期燒製成功的粉彩瓷器屬於草創階段,在製作上較為粗糙,在裝飾風格上趨於簡樸,僅在部分紅花花卉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製作,色調延續五彩濃厚的風格。 到了雍正時期,粉彩技藝日趨成熟,粉彩瓷器以精細著稱於世。無論在造型、施釉和彩繪方面均得到空前的發展。彩料比康熙時期精細,色彩更加柔和,效染層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