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景玉國畫作品賞讀
文/朱希江
崔景玉原本是從事宣傳文秘工作的幹部,自幼喜好丹青。上中學時曾做過「畫家夢」。工作之餘,數十年她潛心中國畫的研習,拜師訪友,進修培訓,嚴冬酷暑筆耕不掇。近年來在省級書畫大展中參展並多次獲得金獎,銀獎,書畫界和社會讚譽不斷,赫然成為頗有名頭的女畫家,還擔任聊城市女書畫家協會副秘書長等職。崔景玉走過了從一般臨摹寫生到國畫理論的系統學習和繪畫創作的漫長之路,完成了一個書畫愛好者到女畫家的華麗轉型。
統覽崔景玉的國畫創作,在花鳥畫領域她廣泛涉獵,對多種品類的摹寫均有嘗試,經反覆篩選,最終還是鎖定在玉蘭和牡丹的研習和創作,成為她國畫創作的兩大亮點。她畫玉蘭挺拔蒼勁的枝幹,配以冰清玉潔,婀娜多姿的玉蘭花和彼此呼應的兩隻八哥,頗有生機盎然玉樹臨風的雅趣。她畫玉蘭在選紙,用墨,賦彩,意境的構思以及構圖諸方面,都是在熟知玉蘭的習性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正所謂「師法自然,終得心源」。她筆下的玉蘭,濃淡相宜,格調高雅,給人怡情悅目的感受。
她鍾情於牡丹繪畫,一方面是基於富貴吉祥的牡丹是中國傳統的審美理念,而欣逢盛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願,對國色天香的牡丹更加喜愛。然而專注於牡丹繪畫,當前可以說是流派紛呈,自詡為師為王者不勝枚舉,她苦於尋不見讓她心儀的畫風和師表。繪畫如同人生道路的選擇,選錯了方向,往往是枉費心血一事難成。經多方詢問和觀摩對比,最終還是鎖定在當代畫家王小古一派。也是機緣巧合,她能果斷步入王氏畫派,就恰恰選中了筆者這位引路人。王小古對清代畫家惲壽平仰慕崇敬,是這一畫派忠誠而卓有成就的追隨者。他對惲壽平清雅明淨,瀟灑飄逸而意境深邃的沒骨畫風,精研細讀而又能身體力行,獨闢蹊徑,王小古成為名噪蘇魯,譽滿畫壇的大家。筆者有緣在牡丹之鄉工作時與王小古先生成為忘年之交。深受他藝術修養的薰陶,無意中成為牡丹繪畫的繼承者。
選擇繪畫主題為牡丹或為玉蘭,這只是第一步。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畫得好,畫得精,畫出自己的風貌,崔景玉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齊白石曾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她深知繪畫要有「似」的能力,然後才能進入更高的藝術境界――從形似進入神似,這便是繪畫水平提升飛躍的更高境界。她從多年的實踐中,從初始的臨摹,追求形似,逐步悟出神似的真諦。正如高冠華所說「始於形似,終於神似,似而不似,方為上品」。崔景玉正是逐步進入這種境界的。以墨寫神,以色彩衍生情韻,是歷來畫家追求的至高境界。從形似躍升為神似,是由表及裡,心物交融,主客一體的藝術創造過程,依這樣畫出的牡丹是一種精神,一種象徵。這樣的畫作承載著畫家的審美願景,也牽動著觀賞者的感情共鳴。
崔景玉繪畫的另一收穫,是努力踐行王小古畫派靈動飄逸的畫風,簡言之就是靈動。牡丹繪畫最忌滯呆僵硬,最忌大紅大綠的媚俗。要進入更高的境界,就要使所畫的牡丹活起來,動起來,這首先取決於熟能生巧的筆墨功夫,運筆熟練有靈性,墨韻濃淡乾濕,枯澀厚潤,在章法布局上,巧妙經營位置,為整個畫面造勢,再輔以疏密,藏露,聚散等手法,這樣的畫作,自然是靈動飄逸的。崔景玉所畫的牡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眯,這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近來翻閱有關菏澤牡丹的資料,被列入《國花寶典》中的名品叫做「景玉」,花朵碩大潔白,晶瑩透亮。我不禁一驚,是崔景玉精誠所至,還是機緣巧合,她註定難解這牡丹之緣了。祝願她在牡丹繪畫的道路上能夠出神入化,繪出她更加絢麗的牡丹人生。
崔景玉,女,山東臨清人,大學學歷。現為山東省女書畫家協會會員,聊城市女書畫家協會副秘書長。聊城市美協會員。重點研習小寫意花鳥畫,主攻牡丹,兼習玉蘭,荷花等。畫作精細逼真,自然天成。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各類大賽獲獎並被有關單位收藏。2014年參加國際動漫展,2016年作品《和平之春》編入《中華當代魯臺書畫家人物誌》並被山東東方藝術館收藏。2017年作品《吉祥如意》入展全國書畫作品展獲佳作獎。2017年《春滿乾坤》入選全國女書畫家作品展。2018年獲省老岺第七屆書畫大賽一等獎。近年來各大主流媒體專題專版介紹她潛心繪畫事跡,並刊登了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