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目前是內蒙古羊絨製品出口量最大的企業,因純熟精湛的羊絨生產技藝,榮膺「內蒙古自治區主席質量獎」,成為內蒙古地區「叫好又叫座」的本土馳名品牌。事實上,在2009年時,鹿王公司曾一度面臨破產倒閉。過去二三十年,羊絨行業關門退市的企業也有很多。那鹿王到底是如何起死回生,又在競爭激烈的羊絨市場中實現後發趕超的?記者專訪了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浩生。
鹿王公司始創於1985年,前身是包頭鹿苑羊絨衫廠,是一家國有企業,先後兼併了12家國有和集體企業,由於職能龐雜、負擔沉重,於2009年生存艱難,瀕臨破產。鄭浩生於當年接手鹿王公司,將其改制為民營企業,十年來他帶領鹿王邁入大型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加大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使企業逐漸迎來「黃金髮展期」。
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生產的羊絨製品。(記者王靖 攝)
「羊絨衫是認認真真一針一針織出來的,企業是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不浮躁、不貪大、不冒進、不浮誇,鄭浩生說,鹿王羊絨能被市場認可、企業能走到今天,「靠的是扎紮實實求質量,穩紮穩打謀創新」。他介紹,10年來,創新是鹿王發展的不竭動力,公司以「研發全生命周期綠色產品」為核心,取得了高質量的發展。「儘管羊絨是白色的,我們卻在『綠』上下了巨大功夫」:
依託資源優勢,創建綠色基因。「羊絨資源綠色無汙染,染料助劑生態環保,生產過程體系控制,鹿王放眼全球,充分發揮資源及區位優勢,加大生態建設力度,開展重點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為羊絨產品的生產加工創建綠色的基因。」鄭浩生介紹,鹿王公司的羊絨針織品原料多年來堅持以阿拉善盟為主產區,山羊絨細度在15微米左右,長度在36毫米左右,品質名列前茅。在針織產品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染料和助劑主要由美國亨斯邁公司供應,全部符合生態紡織品標準「Oeko-Tex Standard 100」和歐盟制定的「REACH法規」。
實施綠色舉措,創新綠色產品。「近年來,公司通過淘汰落後產能、產品結構調整、強化管理和技術創新,逐步打造清潔、低耗、高效生產工藝全流程的綠色舉措。」鄭浩生舉例, 2009年以來,公司進行了「羊絨快速染色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羊絨酸性漂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羊絨產品低溫後整理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等一系列科研,不斷提高公司技術水平。2018年公司被工信部評為「綠色工廠」。2019年羊絨針織製品被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評為「綠色領跑產品」。
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王靖 攝)
參加標準制定,推行生態設計產品。鹿王公司參與制定了《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範 羊絨針織製品》《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 羊絨製品生產企業》等一系列標準,提高了企業綠色生產水平。同時,企業加強「無縫合」「無染色」的羊絨純天然系列產品的研發,將無汙染環保的生態理念,通過產品提供給消費者。2017年公司的羊絨針織製品被評為「綠色設計產品」,按照國家標準GB/T32162-2015《生態設計產品標識》粘貼生態設計產品圖標,將綠色環保產品提供給消費者,不斷提升鹿王產品的品牌價值。
發揮綠色管理的帶動、引領作用。鹿王公司將綠色理念帶到國外的馬達加斯加、柬埔寨工廠,建立了綠色生產工作機構,不斷推行綠色生產加工,確保最終產品的綠色生態。同時,鹿王公司加強國內外人員的培訓,提升管理人員、生產人員的綠色理念,充分發揮公司總部綠色管理的帶動、引領作用。2020年被中國生產力促進協會等單位授予「2019一帶一路綠色領跑者」。
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的榮譽陳列室。(記者王靖 攝)
如今,鹿王公司已發展成為專業化生產羊絨系列產品的大型紡織服裝企業,產品遠銷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際貿易主流市場,國內近800餘家終端賣場,在全世界擁有17個工廠、8個生產基地。從1985年成立,到2009年瀕臨破產,再到如今成為內蒙古羊絨製品出口量最大的企業,鹿王公司在羊絨行業競爭大潮中有過深刻教訓,也形成了後發趕超的成功方法,值得每一家羊絨企業細細體味和學習。
鄭浩生為人低調不張揚,在內蒙古企業家隊伍裡,不少人並不熟悉他。他說:「低調有啥不好,咱埋頭把羊絨產品做好了,得到消費者認可,讓產品高調豈不是更好。」(記者張麗娜、王靖)
責任編輯:徐梅 李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