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不該被忽視哲理名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2021-01-09 老張侃詩詞

蘇軾雖然更多的時候以宋詞為我們所熟知,但是他的詩歌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才華我們絕對不能忽視。實際上很多經典的宋詩名句都出自他的筆下。

比如「春宵一刻值千金」,比如「腹有詩書氣自華」,又比如「春江水暖鴨先知」,甚至還有一句「一樹梨花壓海棠」。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詩歌,可以說是蘇軾最富有人生哲理的宋詩之作。尤其是前四句讀來非常精彩,用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人生在世所經歷的點點滴滴。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就是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寫於公元1061年,當時的蘇軾不過24歲。當年蘇軾和蘇轍一同赴京,應試的時候路過澠池。同住縣中僧舍,同於壁上題詩。如今蘇軾赴陝西鳳翔做官,又要經過澠池,因而作《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因為之前來過這裡,如今尋找之前的蹤跡有都很少,所以感慨。詩歌的一開始就發問,人生所經歷過的地方,還有所經歷過的事情像什麼呢?那麼是怎麼回答的呢?其實就像是天上飛翔的大雁,踩在積雪的地上。

大雁踩在有積雪的地上能留下什麼樣的痕跡呢?後面的兩句古詩有了更深一層的解讀。「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本來留在雪地上的痕跡就不深。而且在雪地上偶然留下一次腳爪的痕跡又能怎麼樣呢?大雁還要繼續飛行,但是究竟要飛向何方?要去往哪裡?又有誰能夠做得了主呢?

就像此時的蘇軾和蘇轍,原本都是在四川老家讀書,後來都是進士及第。蘇軾去陝西做官,蘇轍留在京城做官,不就是如同天上的大雁一樣到處飛來飛去的?就算是此前進京趕考之時,曾經居住在澠池的寺廟當中,如今看來又能留下了什麼樣的痕跡呢?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這兩句是針對此前兩人曾經對這裡居住一些記憶的喚醒。當年接待他們的那個老和尚已經死掉了,骨灰也都已經安葬那一新的塔裡面去了。當年在上面題詩的那牆也都已經壞掉了,也都找不到當時的墨跡了。

這兩句其實也是在為了解釋前面四句所表述的道理,滄海桑田的變化。人變了,和尚死了。寺院的牆壁也倒塌了,就像是雪泥上留下的大雁的腳印,本來就比較淺顯,然後雪又化了,又從哪裡去尋找出這些記憶呢?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最後兩句是兩人回憶之前進京趕考經過此地時的道路坎坷。蘇軾騎的馬在路上死掉了,藉助一個小毛驢才勉強走到澠池,路途遙遠,人困馬乏。你還記得當時的情形嗎?但這些也只能存在於我們的記憶當中了,現實當中並找不到有關的痕跡了。

蘇軾這首古詩最值得我們推崇,最不應該忘記,因為其能夠讓我們真正的思考人生在世所應該追求的事情。人這一生所經歷的事情,就如同大雁飛過留下的腳印一般。每個人都在忙著追求前路,對於過去的那些印記,不過是我感慨一下罷了,現實當中的痕跡又能保留多少呢?

人生就是旅途,千百年來真正在歷史上留下印記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相關焦點

  • 蘇東坡充滿人生哲理的名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號東坡居士。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被稱為「三蘇」,且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可想他們父子三人在文學造詣上的成就。但是從文學傳承上來講,還是蘇軾更加略勝一籌,可能有人不知道蘇洵,蘇轍是誰,但是沒有人不知道蘇軾。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蘊含了什麼人生哲理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是蘇軾的名句,出自《和子由澠池懷舊》。欲充分理解此詩,還需了解前因後果,以及蘇軾寫詩時的背景和心境。《和子由澠池懷舊》的創作背景宋仁宗嘉佑六年,蘇軾赴陝西鳳翔做官,而蘇轍留京。
  • 詩人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和子由澠池懷舊》宋·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蘇軾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佛教徒,但他的一生畢竟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
  • 這場雪,亂瓊碎玉下晚天,乃「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我們對於雪的熱情是莫名且永恆的,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人說一聲「下雪了」,周圍的人都會停下腳步或手中的事,抬頭望望天……那一刻,仿佛時光靜止,也是金朝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邁坡塘·雁丘詞》中的那一句: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 參透這5首古詩,就讀懂了人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也許是為了理想,也許是為了不讓別人對我失望。忙得分不清快樂憂傷,忙得沒時間痛哭一場。我們在每時每刻仿佛都有必須要做的事,美國有一個電影叫《遺願清單》講了兩個患有癌症的病人他們列出的此生最想做的事。恕我直言,沒有一件和金錢有關、和名譽有關、和地位有關。這些讓我們趨之若鶩為之瘋狂的事情,到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卻一文不值。而此生是不是快樂,卻是你這一生過得是否值得的唯一指標。
  • 蘇軾非常經典的一首律詩,開頭一句引人深思:人生到處何所似?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人生是一場漫長而又短暫的旅程,寒來暑往,兜兜轉轉,人生到底像什麼呢?古典詩詞中有許多關於人生的比喻,陶淵明說「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杜甫說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李商隱說「走馬蘭臺類轉蓬」......
  • 蘇軾最通透的詩作,一個比喻道出人生本質,錢鍾書將其凝練為成語
    (蘇軾畫像)作為宋朝最偉大的一代文豪,蘇軾是宋朝文人的代表,蘇軾的作品則是宋朝文化的縮影。蘇軾的詩,在量上自然不能李白杜甫相提並論,卻在哲理性和深刻性上更勝一籌,具有其獨特魅力。(蘇轍畫像)蘇轍的這首《懷澠池寄子瞻兄》,每字每句都是對蘇軾的不舍和擔憂,情真意切,動情感人,但也僅此而已,而蘇軾的回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則完全上了一個層次、一個境界,詩云: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北宋文豪用鴻雁比喻作詩,充滿哲理,成語「雪泥鴻爪」出自此詩
    人生如過客匆匆,潮起潮落,歡樂和痛苦,相聚和離別始終伴隨著。大文豪蘇軾對人生的感悟,有著更深層的理解。在他的《定風波》中一句「一衰煙雨任平生」中,就能看出蘇軾對人生豁達的態度。今天我們要欣賞蘇軾的另一首詩,以鴻雁作比喻,詩的立意新穎,僅首聯就禪意十足,充滿了哲理,讓人感慨無限。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後來還是王安石向宋神宗求情才赦免了蘇軾,但是我們都知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於是蘇軾就被貶到了黃州。蘇軾夜半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弟弟,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雖然仕途坎坷,但好在蘇軾生性樂觀豁達,善於苦中作樂。
  • 蘇轍生活不順寫詩向哥哥撒嬌,蘇軾心疼回詩安慰,竟成千古名篇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他:「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翻開蘇軾的詩集,有很大一部分是與弟弟蘇轍的互答之作,古往今來,古往今來,兄弟情深未見有過「二蘇」者。
  • 一首富有哲理的詩,古典典雅,值得一讀
    偉大的作家蘇軾是宦海浮沉,那麼他的生活是什麼呢?讓我們看看這首詩中蘇軾是如何描述生活的。生活就像飛鴻踏雪泥偶爾會留下手指和爪子,鴻飛然後計算東西。老僧已經死在了一座新的塔樓裡,沒有理由看到舊的標題來形容這堵破牆。過去,路況坎坷時,你還記得領路人被困,驢子嘶啞了嗎。「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一個人一生中到處跑是什麼感覺?就像踩著雪一樣飛鴻。
  •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蘇軾以「雪泥鴻爪」喻人生,表達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和往事舊跡的深情眷念,具有深刻的哲理內涵。自東坡此詩後,「雪泥鴻爪」成為了人生行蹤偶然無定、留跡瞬間煙滅的一個喻象。《海棠》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心靜不下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用蘇軾的話來說,咱們該「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子由,即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一向感情深厚。嘉祐六年。
  • 40句富有哲理的詩詞名句,說盡人生哲理,總有一句觸動你!
    詩詞,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有一些詩詞富有哲理,能夠啟迪人生,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富有哲理的詩詞名句。1、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2、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五柳先生傳》3、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杜甫《戲為六絕句》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蘇軾雨夜被驚醒,思念弟弟蘇轍寫下一首詞,開篇7字就是經典名句
    提起大文豪蘇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學生時期肯定都背過他的詩詞,蘇軾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雖然這些頭銜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都很厲害,但是蘇軾的一生過得卻並順利。當年蘇軾跟弟弟蘇轍一起考中進士,兩個人十分開心,都開始幻想一同入朝為官,一同為國家效力的的美好情形,但是天不遂人願,兩個人的命運卻是一個比一個坎坷,他們的一生都是飽經辛酸的苦難一生。
  • 40歲蘇軾為討12歲小妾歡心,寫下千古名句,這才是真正的撩妹高手
    尋常的雨水,卻撩撥起詩人不尋常的心態;"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他總能從景色中看到人生的樣子。林語堂先生曾在《蘇東坡傳》中寫道:杭州像是蘇東坡的第二故鄉。不只是杭州的山林湖海之美,也非只是由於杭州繁華的街道,閎壯的廟宇,也是由於他和杭州人的感情融洽,由於他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過的。也就是在這裡,蘇軾遇見了後半生對他最重要的女人。蘇軾被貶黃州,在那裡住了五年。還朝臨行之際,黃州的官員士紳和平時與蘇軾要好的歌姬都去為蘇軾擺宴踐行。
  • 蘇軾夜晚醉酒後寫下一首詞,說透中年男人的辛酸,成千古名篇
    #文史好物推薦#蘇軾在其44歲時,一場烏臺詩案,讓他的宦海夢斷,仕途受阻,遭貶黃州。蘇軾被貶到黃州後的生活並不是那麼好,過得十分清貧,甚至連一家人的溫飽都成問題。閒不住的他,看到住所的不遠處,有一塊無人耕種的荒地,於是擼起袖子開墾荒地,種植莊稼和花草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