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頭頂風光

2021-02-12 青藤藝術


【1】笄

  笄是古人用來簪發和連冠的飾物,是簪、釵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長髮,笄為古代男女用來插定綰起的頭髮或弁冕的。「弁」為古代冠名。「冕」即皇冠。固定冠帽的笄稱為「衡笄」,周代設「追師」的官來進行管理。用來固定髮髻的笄叫「鬠笄」。從周代起,女子年滿十五歲便算成人,可以許嫁,謂之及笄。如果沒有許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髮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2】簪

  簪是笄的發展,同樣起固定髮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紋飾,雕刻成植物(花草)、動物(鳳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並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貴重材料製作,工藝也愈發豐富,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


【3】釵

  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釵與簪主要區別在於簪是作成一股,釵則作成雙股。釵用來綰住頭髮,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髮上。

  髮釵的安插有多種方法,有的橫插,有的豎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數量也不盡一致,既可安插兩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數支,視髮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兩鬢各插六支,合為十二支。




【4】步搖

  是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是古代婦女插於鬢髮之側以作裝飾之物,同時也有固定髮髻的作用。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旒蘇或墜子,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步搖。




【5】鈿

  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簪釵是用來綰住頭髮的,而鈿花直接插入綰好的髮髻起裝飾的作用。




【6】扁方

  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形制與作用與漢人婦女髻上的扁簪類似。清代貴族婦女梳「兩把頭」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連接真、假髮髻之中「梁」的作用。

  裝飾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控制髮髻使其不散落下來。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最初是把真頭髮分成兩把,依靠扁方來固定。到了晚清「兩把頭」改成青緞製作,安在頭頂上,這時與「兩把頭」與真頭髮連接梳成頭座的工具也是扁方。


【7】梳篦

  古代簡稱「櫛」,與簪、髻、釵、步搖等並稱為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昔為宮廷御用珍品 , 故有「宮梳名篦」之譽。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的髮飾,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梳篦兩者的主要區別在齒部,梳子的齒粗而稀,篦子的齒細且密。梳篦多為木製或竹製以及名貴物料製作,如金、銀、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錫、嵌玉鑲珠等材質。




【8】鳳冠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婦女出嫁時也可佩戴。明朝鳳冠是皇后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9】華盛

  製成花草之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的髮飾。




責任編輯/胡勝男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呈現!

相關焦點

  • 古代女子的婀娜,盡顯其中
  • 古代女子髮型大全(圖)
    ,女子的髮型和冠帶能增加女子儀容的俊美,又能體現出女子年齡和身份特點。不同的髮型,象徵著女子的身份、地位、年齡等~今天喵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女子的髮型意思是:古代兒童束的上翹的兩隻角辮。另外一個音是kuàng跟礦是一樣的。
  • 中國古代女子髮型淺談
  • 聞說江南高一尺(古代女子的髮型)
    這兩句詩是清代詩人尤侗寫的,說的是古代女子追逐「時尚頭型」的事。不要以為那時候沒有「美髮店」,女子的頭型就弄不出花樣來。因為過去的女子並不剪髮,長長的頭髮提供了千變萬化的基本條件,真要認真比較起來說,那時候的各種髮式,能愁死現在的「美發專家」了。
  • 盤點中國古代髮型【第十一期:手繪古代女子經典髮式一】
    極為豐富且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歷代髮式,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佔據著閃光的一頁。暢翔於我國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關髮式及其裝飾品的記載,浩如煙海。這一切為我們今天研究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髮式造型及演變,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
  • 美民· 歷史丨古代女子髮式多
    今天,小美就和你一起去看看幾款古代女性的流行髮式。漢 代漢代女子髮式以挽髻為主。髮髻的編梳方法,常是從頭頂正中分開,然後將兩股頭髮編成一束,由下向上反搭,挽成各種式樣。由於挽束方式不同,衍生出式樣各異的髮髻,諸如墮馬髻、靈蛇髻等。墮馬髻,也叫「墜馬髻」。
  • 古代女子髮型百科
    等到孩子長成少年,則用其他字來形容了,如笄,讀作【Jī】,古代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髮(即束髮),或插住帽子,這時用「及笄之年」稱女子年滿十五歲;還有年滿二十的男子結髮加冠,則被成為「弱冠」「既冠」等。而接下來要介紹的「髻」,讀作【jì】,意思就是在頭頂或腦後盤成各種形狀的頭髮,而髮髻就是髮型的意思,它便是古人所有髮型的基本,一切始於這個「髻」。
  • 中國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日本女子原來仿的這個朝代?
    溫庭筠的這首《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鮮明的描寫了古代女子精心化妝的過程。在中國古代,人們十分看重毛髮,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除非極特殊的情況,一般人是不會去剪自己的頭髮的。而女子對於頭髮更為看重,髮型以及髮飾對她們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妝容。
  • 小說素材——古代女子髮髻
    結鬟式結鬟式梳編法,先把發攏結於頂,然後分股用絲繩繫結,彎曲成鬟,託以支柱,高聳在頭頂或兩側,有巍峨瞻望之狀,再飾各種金釵珠寶
  • 在古代,未成年的女子髮型和服飾竟然有這樣的講究!
    在古代,人們的髮型與服飾都有著不同的講究,其中成年與未成年是有非常明顯的差距的,所以,女性的髮飾很受人們的關注。一般來說,在古代女子到了15歲,就已經算是成年了,可以早些出嫁,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人成婚都是非常早的。所以,很多女子都是剛成年就要出嫁了。
  • 【古風●古韻】古代女子髮型欣賞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古代女子那翩躚身姿,窈窕細腰讓無數英雄豪傑競折腰,墨發挽髻,不知是美人襯了青絲,還是青絲映著美人。其梳編法是將發攏上反綰,成驚鳥雙翼欲展之勢,生動而有趣。據〈中華古今注〉記載:魏宮人好畫長眉,令作蛾眉驚鵠髻3擰旋式擰旋式梳編法,是將發分幾股,似擰麻花地把發蟠曲扭轉,盤結於頭頂或兩側。這種髮式靈活旋動,很助美姿。 如《八十七神仙圖卷》之仙女,唐周肪的紈扇仕女圖亦屬於這類髮型。
  • 【小知識】圖解---中國古代女子髮型冠戴匯總
    引導語:古代女子髮型變化,基本上是按梳、綰、鬟、結、盤、疊、鬢等變化而成
  • 古代女子髮髻圖解:個個都很漂亮!
    形似螺殼的髮髻,這種髮式在初唐時盛行於宮廷,後在士庶女子中也流行 垂掛髻,垂掛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從頭頂平分兩股。結成髻或鬟,垂掛於兩側,額前飾有垂髮。 據〈丹鉛錄〉記載:「北齊後宮之服,女官八品、偏垂髮。
  • 古代最全年齡稱謂,30歲女子已是半老徐娘!
    7歲(女子):髫年(tiao),7歲的女孩子在古代年齡稱謂中會被稱之為髫年(tiao),是指還在幼童時期,髫年也是指女孩子頭髮開始長,但是並沒有束髮時的自然下垂現象,故稱之,也稱作「垂髮之年「。8歲:總角,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是古代年齡稱謂對8歲小孩的稱呼。
  • 【小知識】---圖解中國古代女子髮型冠戴
    髮型與冠戴能增加女子儀容的俊美,又能體現出女子的年齡與身份特點。
  • 古代女子髮髻圖鑑
    是滿族婦女最具有代表性的髮式,就是把頭髮束在頭頂上,分成兩綹,結成橫長式的髮髻,高高的髮髻最為流行;再將後面餘髮結成一個「燕尾」式的長扁髻,壓在後脖領上,使脖頸挺直。其梳編法是將發攏結於頂,再置木或將假髮籠蔽,呈元寶狀。還有好多古代女子絕美髮髻待分享,若大家喜歡,也許大概可能……會有第二期!
  • 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妝的?淺談中國古代女子妝容的演變
    古時候的女子也會化妝,不過他們的妝容畫出來可能沒有現在的自然。那時候沒有BB霜,沒有氣墊,沒有腮紅,沒有眼影,更沒有高光。但是他們有他們的化妝工具,有他們的化妝技巧和方式。下面,小編既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女子在化妝的時候常用的幾種化妝工具。花鈿這種化妝的方式還有其他的別稱:花子、面花、貼花。花鈿是貼在眉間或者是貼在臉上的一種小裝飾。
  • 古代女子出嫁時的詩詞
    古代女子出嫁詩句 二 那日無眠臥在床, 伊人出嫁喜車長。 頭釵朱玉擁玫瑰, 身有紅衣繡鳳凰。
  • 古代女子髮型的變遷,你認為哪個朝代最好看?哪個至今還在沿用呢?
    古代女子髮型的變遷,你認為哪個朝代最好看?哪個至今還在沿用呢? 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不僅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等,連宮中的婦女也要求統一著桃花妝梳神仙髻。
  • 古代女子的信物
    的句子更讓人聯想到一個戴著纏臂金的女子於濃睡未醒中,帶出幾許醉意的嫵媚,由此也可見臂釧為古代女性容色增輝的效果。南宋女詞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別》中寫道:調朱弄粉總無心,瘦覺寒餘纏臂金。別後大拼憔悴損,思情未抵此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