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說過一個段子:梁朝偉有時閒著,會直接去機場隨便搭上哪班機到任一個城市,比如倫敦,獨自蹲在廣場上餵一下午鴿子,不發一語,當晚再飛回香港,當沒事發生過。
夠任性,夠灑脫。
明朝也有這麼一個人,西湖大雪,他一時興起,夜裡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往湖心亭看雪,偶遇陌生人便一起飲酒談天。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個灑脫不羈的人,就是明朝的文人,《夜航船》的作者張岱。
張岱出生於明末紹興顯宦之家,幼年讀書三萬卷,被譽為「神童」,年輕時愛鮮衣駿馬,曾舉辦比蘭亭雅集還盛大的聚會,七百多人宴飲遊樂;愛任性縱情,深夜乘船過寺廟卻要上岸唱一曲,引得和尚驚疑是人是鬼。
卻不曾想,這樣風流不羈的天才,在一夕之間,國破家亡。明亡後,張岱拒不仕清,屏跡深山,但依然擋不住他以筆遊戲人間,正好將胸中學問匯總在一起,寫就了這本「明代小百科」《夜航船》。
這本書可以說是張岱以一己之力完成的維基百科。書中涵蓋天文、地理、禮樂、百官、政法、經濟、藝文、循吏、儒林、文苑、妙藝、方技、隱逸、名宦、盜賊、朝貢。從從星辰大海到詩詞歌賦,從山川景致到倫理政史,從衣冠日用到珍寶古玩,從三教九流到番邦異域,從鬼神怪異到符咒方術……中國文人所能接觸到的全部知識結構幾乎都包含在這本《夜航船》裡了。
《夜航船》並非高深莫測的古書,而是用較為淺顯的文言敘述四千餘個文化常識段子,這些條目絕大多數都是作為一個有文化的人所需要熟知的內容。
「少女風」
術士管輅路過清河,倪太守正在為天旱而擔憂。管輅說:「樹尖已有少女般的微風,樹間也有陽鳥在相互鳴叫,雨就要來了。」果然就像他說的那樣。
「耳白於面」
歐陽修耳比臉白,所以名滿天下;但嘴唇包不住牙齒,所以會無故遭人誹謗。
「曬書」
郝隆七月七日看到富家都在晾曬錦衣華服,他也到大太陽底下仰面躺下。別人問他幹什麼,他回答說:「我曬腹中之書啊。」
雖然也收錄了一些現在看來荒誕不經的內容,但作為古人的情趣笑談,看看也未嘗不可。
讀過《夜航船》你會驚訝,百年前竟有如此有趣的靈魂,難怪有位「迷妹」女學者稱「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張岱」。
很多人好奇,《夜航船》既為百科全書,為何取名「夜航船」?
這還有一個典故。
從前,有位僧人與一位文士同宿於夜航船。文士高談闊論,僧人敬畏懾服,雙腳蜷縮而眠。但僧人感覺文士言語中多有破綻,就問:「請問這位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學子說:「是兩個人。」僧人又問:「這個堯舜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學子說:「當然是一個人!」僧人聽了笑著說:「這麼說來,還是讓小僧先伸伸腳吧。」
張岱有感於此,便寫了一本書,取名《夜航船》,寫這本的目的,是讓大家在「夜航船」的時候,能夠有一點談資,侃大山的時候別露馬腳,不能讓老僧這樣的人抓著漏洞,給了他伸腿腳的機會。
《夜航船》一度塵封了300年,一直到了20世紀60年代,一位江南富賈偶翻家中藏書,才得以重現,從此震驚文壇。
連餘秋雨都說,這是諸多學者終生求而不得的書。
賈平凹也親自為這本《夜航船》親筆題名「夜航船」。
原文文言,最不能忍受白話翻譯不夠「傳達」原意。這套《夜航船》是全白話文版本,由著名詩人,丁玲文學獎、徐志摩詩歌獎雙獎得主何三坡全本翻譯。無需任何古文基礎,誰都能完全讀懂。
書中精選畫家老樹的24幅繪畫作品作為配圖,他的畫作文藝唯美,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悠閒愜意的佛系生活,有一種安撫人心的作用。
《夜航船》無論是內容還是排版上,都給人一種清風朗月,如沐春風的舒適感。在浮華的世界中,靜下心來,給自己倒上一杯茶,翻開一頁書,跟著張岱領略中國文人的文化江湖,品味古代夜航船中的大千世界。點擊下面橫條,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