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名士的特點是風流,但風流的背後往往是極端的醜陋

2020-12-13 博士洛陽鏟

魏晉名士的特點是風流,但風流的背後往往是極端的醜陋

魏晉名士的精神特質和言行風範,為後世追慕不已,但是拋開時代的局限和個人的掙扎,魏晉名士的特點反而是「醜陋」,即所謂「風流」「通達」背後的「審醜」區位,這種超越了人性價值觀的人生氣度主要是在士族階層中形成,被人們廣泛接受和欣賞的背後,實際上是一種「醜」的流露。

1.魏晉名士風流非仁,不分親疏遠近的人性之惡在風流氣度中展現無遺

有關仁的涵義,即仁者愛人,但魏晉名士的特點卻是赤裸裸的「非仁」,首先,殘殺兄弟,虐子棄父成為常態,親情蕩然無存。魏晉名士中的鄧攸,為了所謂的名士風流,在戰亂之中拋棄自己的兒子,帶侄子一起逃亡,以謀取虛名,其源自內心極度的惡。

魏晉名士將生命視同草芥,若是將自己的生命不當回事可以作為一個豁達,但多數將他人的生命不當回事。石崇鬥富中一個廣為流傳的例子便是讓婢女敬酒,賓客若不飲,則殺之。大將軍跟丞相一同赴宴,竟然在不飲酒的情況下被連斬三人,主人眼睛不眨,客人面色不變,這種肆意殘殺奴婢的行為反而被傳為美談。

2.魏晉名士風流非義,形形色色的自私被背叛中展現的是奢侈狂和吝嗇鬼兩個極端

魏晉名士風流,很多是視金錢如糞土的,夠用就行,但這種風流的特點背後卻展現了兩個極端,其一,便是奢侈狂,如石崇鬥富之類便是如此,其二,便是吝嗇鬼,對金錢極度貪婪,在金錢面前,友情、親情全部拋開一邊。

同時,有些人為了得到金錢,不惜見利忘義,進而採取盜竊、詐騙、豪奪等方式,這些非正道的行為也被記錄在案。有著「乘興而來興盡而返」風流故事的王子猷,在拜見刺史郗詼時,見到其家中地毯比較珍貴,竟然偷走,這種事情竟然傳為美談。

同時,魏晉名士對金錢的淡然,實際上也是一種虛偽,為了凸顯自己的清高,將義和利完全對立起來,華歆因為看到路上有金子,撿起來之後,因為害怕別人的嘲笑又扔了,但即便是這種行為卻仍然被嘲笑,因為他對利動心了。

3.魏晉名士風流的非禮,代表的是傳統道德崩潰中的行為藝術

魏晉名士,基本上每個人都是行為藝術家,為了標榜自己的風流,對傳統的禮進行了全面的駁斥,乃至行為行的反叛,這種行為藝術實際上是社會風氣的破壞極為嚴重。在魏晉時代,以下犯上成為人們讚賞的對象,在亂世中,已經沒有了權威和秩序,反叛活動屢見不鮮,人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魏晉名士的另外一個作風就是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名士,他們家世顯赫,不為稻粱謀,即便被聘為政府官員,在崗位上平平庸庸,只是貪圖享受,飲酒作樂,整天混日子,沒有將古代所謂的忠君為民放在心裡。

魏晉之時醉漢比較多,無論是相貌醜陋的劉伶,還是身姿偉岸的嵇康,均放縱放達,有許多不正經的自我表現,阮籍喝醉酒後駕車狂奔,無路之時痛苦流涕,這種類似於醉駕的瘋狂行為反而被人們認為是對社會的不滿。

4.魏晉名士風流非智,成就了歷史和時代的愚昧

名士的風流,應該是建立在對是非對錯明辨的基礎之上,但魏晉之時,諸位名士在酗酒作樂的同時,服用五石散,迷信此類道家仙物,最終深受毒害,神經錯亂。有些人迷信道教,吞食各種符籙仙水,最終導致病情加重。

更為荒唐的是,魏晉名士的非智行為,是整體層面的行為藝術和刻意而為,正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魏晉之時的庸君、暴君層出不窮,魏晉名士的風流與非智與君主的不堪成為了相互關照的玲瓏,難解難分。

且從世說新語等小品記載中最能看出,所謂的風流,多數是故意而為,標新立異,在語言和行為上表現出弱智的舉動,反而被認為風流的儀表。

5.魏晉名士風流的非信,用心的欺騙和不用心的言行不一

魏晉名士當中,在紛亂的王朝更迭中,以非智的外表,實現出江湖險惡、魚龍混雜的欺騙。並且帝王在此過程中是集大成者,曹操曾經讓部下故意行刺自己,卻違背諾言殺掉了他,這種故意的欺騙和隱瞞在魏晉名士中大有人在。

魏晉名士的各種「醜」行,在他們自己看起來也是不值得的,儘管都將其歸類為「佯狂避世」,但這些名士對名聲的貪婪,乃至對自己語言、行為的狡辯都在證明,他們不過是在整體不正常的社會風氣中,博取到自己的利益而已。

概而言之,魏晉名士的特點是風流背後的醜陋:

其一,非仁,不分親疏遠近的人性之惡暴露無遺,殘殺兄弟、虐子棄父、命賤如畜;

其二,非義,見利忘義,勢利之交,枉顧情感,導致形形色色的背叛和自私;

其三,非禮,以下犯上,謀權篡位,不守婦道,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行為藝術破壞社會風氣;

其四,非智,迷信唯物,一意孤行,見識短淺,顛倒黑白,是歷史和時代造就的愚昧;

其五,非信,言行不一,不守信諾,乃至刻意的欺騙和陷害成為生存之道。

相關焦點

  • 名士風流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較為混亂的時期,「晉初元老,如石苞、鄭衝、王祥、荀顗、何曾、陳騫之徒,非鄉愿之徒,則苟合之士」,因此天下風氣大壞,終年渾噩。魏晉的風流名士便是在此背景下與之相抗,脫穎而出。何謂風流,何謂名士?
  • 魏晉風骨與名士風流《公子不勝衣》體不勝衣佳公子,文筆乾淨治癒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魏晉背景的小說,女主重生。男主性格很鮮明,是濁世風流,翩然一世的體不勝衣佳公子,女主溫暖明亮,恩怨分明,是名士之女。荀謙:愛她就帶她一起去死,愛她就別讓她把你看透魏晉風骨,名士風流體不勝衣病弱公子×明媚純善名士之女【精彩節選】【橘子點評】這本小說文筆比較古色古香
  • 魯迅眼裡的魏晉風流
    孫伏園記劉半農贈送魯迅「託尼學說,魏晉文章」一聯,「當時的朋友都認為這副聯語很恰當,魯迅先生自己也不加反對」。魯迅身上那種決不妥協、「一個都不寬恕」的鬥爭性格,與魏晉名士的清議派頗有相類之處。」惟其如此,1927年9月間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講時,魯迅才做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的演講,第一次把「魏晉風度」及文章與名士風流諸方面,做了沉著痛快的評述。今天看來,這篇演講稿算得上是才氣橫溢、不可多得的佳作,儘管其中難免有些「知識性錯誤」,終究瑕不掩瑜。
  • 《嵇康之死》:所謂真名士自風流,不過是魏晉文人恣意背後的無奈
    在中國曆上,魏晉時期是一段充滿爭議的歷史。那個時代,政治混亂、戰爭不斷,孱弱的肉體和精神都需要得到撫慰。然而,今天我們回望魏晉,總感覺那是一個溫文爾雅詩,酒風流的年代,一群人寄情山水、飲酒賦詩、彈唱輕吟,好生令人嚮往。
  • 為什麼魏晉時期的名士很多都在民間,而唐宋名士卻幾乎都在朝廷?
    中國歷史上「名士」這一個詞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內涵,尤其是在魏晉時期,「名士」顯得尤為不同。這就給人一種觀感,似乎魏晉時期的民間有很多的「名士」,而唐宋之後的「名士」多有官職。那麼,這其中有什麼區別呢?
  • 說魏晉名士「超然物外」的魏晉風度和「神韻飄逸」的魏晉書風
    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在戰亂,分裂,動蕩的時代背景下,一大批地位顯赫的上層名流和有家族地位的文人,以及有錢的風流名士,崇尚自然,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不計民聲,不問世事,飲酒作樂,作詩作文,超然物外,醉生夢死,其實,魏晉風度在歷代每每遭貶。
  • 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為何魏晉時期的君主都要殺名士?
    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為何魏晉時期的君主都要殺名士?第一個原因就是殺名士是魏晉時期的君主穩固政權的手段。我們都知道魏晉時期是一個軍閥割據混亂的時代,頻繁的動亂帶來的是人心起伏。名士作為一種特殊的人群,在社會中享有極高的聲望,他們的言論在往往決定著民心的走向。
  • 魏晉名士阮籍、劉伶,他們的有些所作所為,讓人啼笑皆非
    魏晉名士阮籍、劉伶,他們的所作所為,讓你大跌眼鏡還在羨慕魏晉風骨的瀟灑?看看他們都做了什麼!許多精彩的穿越小說,主人公從現代回到古代,依靠金手指,開啟一路開掛的人生,令許多人都憧憬著自己也能穿越到古代,過一把做人生贏家的癮。魏晉南北朝有許多名士,他們的風流瀟灑令人羨慕,如果穿越回到那個時代去做名士,又會過上怎樣的生活呢?
  • 魏晉名士之所以驕傲,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尊嚴
    從另一種角度上看,《世說新語》也可以說是關於「名士」的著作的集大成者。由於「名士」是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要確切地說它的標準是什麼也就很困難。而且《世說新語》全書都涉及名士的言行,在這一講中當然不合適逐一論析,這裡只圍繞範曄論「名士風流」的幾句話,選若干實例來說明。不過他原來是就漢代名士而言,我們這裡將之推衍到魏晉。
  • 在魏晉眾多名士中,從王羲之身上讀魏晉風骨
    杜牧詩云:「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魏晉時期湧現了許多風流名士,他們不羈的性格與極高的藝術造詣都是其他時代中所罕見的。其中,王羲之不僅以奪目的書法,成為我國藝術史上一朵燦爛的奇葩,其文學成就與灑脫的人格都是魏晉風骨的極佳體現。
  • 明知有毒,魏晉名士依舊瘋狂追捧,細說「五石散」那該死的魅力
    細心的你也許會發現,這些美得大鼻涕冒泡的大帥哥,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膚白貌美,玉樹臨風,加上魏晉服飾寬大瀟灑,那行動起來所謂公子如玉,名士風流,不過如此了。但是,深挖下來,你就會發現這些人還有一個特點——狂!傲!甚至激動起來還會勢同癲狂!說好的溫文爾雅呢?
  • 魏晉名士|左思左棻兄妹,容貌醜陋,卻以文採名揚天下
    魏晉名士|左思左棻兄妹,容貌醜陋,卻以文採名揚天下文:枯木人之於世,有高低胖瘦,也有善惡美醜。美醜分內外之別,外形為表,倏忽而逝;內心為質,可得永遠。上一篇介紹了魏晉名士美男衛玠,風姿綽約,俊逸瀟灑,以玄學和操守著稱。這一篇我們反其道而行之,介紹西晉時期著名的一對兄妹,雖然容貌醜陋,卻是難得的才子才女,因文採飛揚,得以流芳百世,這就是左思和左棻兄妹。
  • 這些魏晉名士個個都是當時的大腕!
    而在那之後的魏晉時代其實也是一段風雲詭譎的時代,富有才華的人如若繁星。同歷史上的許多四分五裂的時代一樣,時勢造英雄,魏晉的動蕩時期出了許多風流名士以及他們所流傳下來的故事。我們都在歷史課本上學過在漢朝時還沒有科舉制,那時皇帝為了選拔人才設立了察舉制。在魏晉時期自然也沿襲了這個制度。
  • 未能免俗,魏晉名士阮鹹
    阮鹹是魏晉名士,他的叔叔是當世才子阮籍。在晉朝,有七月初七曬衣服的風俗。阮鹹家中貧寒,沒有綾羅綢緞的高檔衣服可曬,只能在院中晾曬一條圍裙,權當應景。有人嘲笑阮鹹家貧,他沒當作一回事,反而自嘲,未能免俗,也像大家那樣完成時令風俗。通過這個故事,讓人們看到了,放蕩不羈的名士,也會走一下「尋常路」。說阮鹹未能免俗,頗有一點真名士自風流的味道,讚揚他不在意外界眼光。
  • 聊一聊古代的可愛酒鬼:魏晉最風流,嵇康釀酒劉伶醉
    世人皆知魏晉名士風流瀟灑,狂放不羈,其中尤以「竹林七賢」最負盛名。他們寄情山水,飲酒賦詩,活出了他人沒有的飄逸與自由。七人之中,嵇康、阮籍早已名聲在外,傳世的文章詩賦也較多。山濤、王戎、向秀長期為官,阮鹹則是阮籍的侄子。
  • 魏晉風流付竹林
    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竹林名士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試圖置身事外。他們在南太行一帶寄意山水,縱情詩酒。由於經常聚集於山陽嵇公竹林的是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等七人,時人就以竹林七賢稱之。嵇公竹林何處尋根據多種資料記載,七賢所遊之竹林不僅實際存在,而且是一個可以確定其具體位置的場所。
  • 從魏晉清談看魏晉名士的處世態度
    導語:玄學的出現是魏晉時期重要的一個標誌,隨著玄學的出現,魏晉名士之間一種名為清談的辯論形式開始風靡。所謂魏晉清談就是指魏晉名士們,針對玄學問題展開析理問難,並且就某一玄學問題反覆辯論的文化現象。清談是魏晉時期的時代特色,對這一時期的文人的生存狀態和文化創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魏晉歷史趣聞:從魏晉名士「褒衣博帶」,窺探魏晉時期的穿衣風格
    魏晉名士的「褒衣博帶」風格提起魏晉名士,大多數人第一印象都會想到陶淵明。事實上魏晉時期的名士眾多,除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之外,還有王導、謝安、謝靈運、王羲之,以及深受世人敬重的「竹林七賢」。
  • 魏晉名士陰柔女性化,女人們卻普遍很能幹
    人說魏晉,必談名士,既說名士,必論風流。實則魏晉名士最大的一個共通點是女性化。他們首先都很漂亮。太醜了在魏晉基本做不了名士。所以曹操很在意自己的容貌,見一個匈奴使節都很忐忑;孫策傷臉,便不想活了,因為「無法建功立業」。其實臉跟建功立業的關係不大,曹操雖醜,照樣建功立業。
  • 魏晉南北時期士人的奇裝異服現象到底寓意著什麼?
    一個是官方視為洪水猛獸的怪癖,一個是體現了魏晉人士背後的精神訴求,不同的書籍有著不同的寓意。但總體看來,這種奇裝異服的現象包含了士人對世俗名利的放棄,對優雅氣質的追求,和當時社會生活風貌的體現。任情放縱的生活魏晉風流人士對於奇裝異服的愛好最極端的形式就是袒露身體,在當時儒家思想逐漸被摒棄,但新思想並未成型,士人多不受約束而開始表現自我,此時的士人不僅任情,而且放縱。在缺乏道德準則約束的情況下,任情放縱,在當時的士人中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