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青島灣只有兩種鷗形目鳥,即紅嘴鷗和銀鷗,數量在2000隻左右。 到2007年,鷗形目鳥種群發展到9個,數量達到了約5萬隻。 如今,青島鷗形目鳥種群已達15個,數量也增加到10萬隻。
半島都市報4月4日訊(記者 劉敏 陳界交) 冬季以來,眾多遊客聚在棧橋附近礁石上給海鷗投食的場面讓人倍感溫馨。4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青島共有15種海鷗,只有織女銀鷗會常年留在青島,而來青越冬的紅嘴鷗、灰背鷗、灰翅鷗、銀鷗(織女銀鷗除外)四種海鷗本月將暫別青島,啟程返回西伯利亞、黑龍江等地繁殖。如果想要給這些「老朋友」投食,可得抓緊時間了。
4日 ,記者在棧橋回瀾閣附近看到,海面上空盤旋著群群海鷗,發出「啾啾啾」的聲響。每當有遊客將食物拋出,便會引來成群的海鷗爭相覓食。
「我這一冬天,沒事的時候就來海邊,看看這些小傢伙們,也給它們帶點食物。」63歲的王先生家住江蘇路,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老青島,他習慣了常到棧橋上走走看看,每年都來餵海鷗。當記者詢問到是否知道有些海鷗即將離開青島時,王先生表示很驚訝,說自己一直以為海鷗常年留在青島,並不知道它們會集體遷徙。
「這些『老夥計』再過一陣就要飛走了,我幾乎天天帶著饅頭來給它們餵食,還挺捨不得的呢。」市民杜女士算是一位鳥類「專家」,她指著在棧橋岸邊飛翔的海鷗說道,那些體型像鴿子、嘴與腳都是紅色的海鷗,就是紅嘴鷗。
據島城鳥類保護專家王希明介紹,青島的鷗形目鳥有鷗類和海雀類兩類,共有紅嘴鷗、黑尾鷗、灰背鷗、燕鷗、白額燕鷗、黑枕燕鷗、棕頭鷗、黑嘴鷗、須浮鷗、銀鷗、扁嘴海雀等15個品種。「清明過後,隨著天氣轉暖,最為常見的紅嘴鷗、灰背鷗、灰翅鷗、銀鷗將飛回西伯利亞、黑龍江一帶繁殖,等到那邊變冷後再返回青島越冬。」王希明說,現有15種鷗形目鳥中,燕鷗、須浮鷗只是經過青島做短暫停留,而黑尾鷗、海雀、白額燕鷗等只在夏季留在青島附近的海島繁殖,但很少靠岸,只有織女銀鷗常年留在青島。
據了解,17年前青島灣只有兩種鷗形目鳥,即紅嘴鷗和銀鷗,數量在2000隻左右,而今這個種群已達15個,數量也增加到10萬隻。「海鷗家族之所以迅速擴大,首先是青島既有內陸溼地,也有豐富的海島資源,這給海鷗的繁殖和遷徙提供了絕佳的環境。其次是青島市民對於海鷗有著特殊的感情,愛護有加。」王希明分析道。
王希明提醒,海鷗是雜食性動物,除了以魚、蝦 、蟹、貝等海洋生物為食外,還愛揀食船上、海邊被人們拋棄的殘羹剩飯,因此又有「海港清潔工」的綽號 。人們投給它們的食物只是其所吃食物中很小的一部分。不過,隨時餵食有可能造成海鷗消化紊亂,餵食時間應以9時至11時、14時至17時為宜。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