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研發新材料搭載化療藥物—新聞—科學網

2020-12-26 科學網

 

新華社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2日從科院蘇州醫工所獲悉,中美兩國研發人員最新製備出一種可以搭載化療藥物的新型納米材料。這給實現高效低毒的腫瘤治療帶來新希望。

「這種納米材料在生物體內好比一個盡職的『納米搬運工』。它們準確地把化療藥帶到腫瘤處,再嚴格按照治療需要給藥。」領導此項研究的蘇州醫工所研究員董文飛說。

據介紹,新材料主要成分為硒和二氧化矽,可在X射線照射下降解。動物實驗結果表明,使用仿生策略將腫瘤細胞膜包裹在材料表面,就能起到將化療藥物準確引導至患處的效果。

同時,低劑量X射線的照射,可以精確控制藥物的釋放過程。在乳腺癌實驗小鼠身上的對比監測顯示,使用新材料搭載化療藥後,腫瘤治療效果較常規化療提高一倍以上,毒副作用也明顯降低。

「我們在實驗中還發現,使用新材料搭載的化療藥能刺激機體產生腫瘤特異性免疫反應。這意味著,未來它不但有望用於治療原發腫瘤,還可能有效抑制腫瘤的轉移。」研究參與者、華南理工大學研究員邵丹說。

此項研究由科院蘇州醫工所、華南理工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合作完成。相關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高鋅硒低鎘稻米育種新材料來了—新聞—科學網
    低鎘高鋅和低鎘高硒水稻育種新材料的創製。水稻所供圖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創製了低鎘高鋅和低鎘高硒的水稻育種新材料。 該所種質創新課題組以多年表現穩定的低鎘稻米材料為基礎,與控制稻米營養元素鋅和硒含量的主效數量遺傳位點聚合,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創製出了上述新材料。 論文通訊作者、水稻所研究員高振宇介紹,通過多年兩地實驗,課題組發現,一種染色體片段代換系的稻米中鎘含量比對照93-11顯著降低,而錳含量有所提高。
  • 女性特殊菌群能吃掉愛滋病藥物—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KATERYNA KON 一項新研究顯示,陰道中存在某種混合細菌的女性,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可能更大,因為這些細菌「吃掉」了預防病毒感染的藥物。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科學公共圖書館—病原體》。 口服接觸前預防藥物(PrEP)在預防男男性行為者感染愛滋病病毒方面的有效性為90%。
  • 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鎂基雙離子電池—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唐永炳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基於不溶性有機負極材料的鎂基雙離子電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Energy Storage Materials。該項目有望為發展新型鎂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及器件提供新思路。 鎂很好,但如何用?
  • 白春禮調研微生物所新冠肺炎科技應急攻關工作—新聞—科學網
    白春禮聽取了微生物所發展情況和應急攻關總體情況進展匯報,在實驗室調研了疫苗研發的進展工作,看望慰問了微生物所應急攻關團隊,與研究所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交流。 白春禮代表院黨組向奮戰在應對新冠肺炎科技攻關一線的科研人員和青年學生表示慰問和感謝。
  • 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研發成功—新聞—科學網
    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帶領團隊,在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發出一種耐低溫、經濟、安全、環保的水系鋅基電池用混合電解液。
  • 人工智慧首次發現強效抗生素—新聞—科學網
    或對「無法治療」的細菌有效
  • 中國科大發明新型亞克力樹脂材料—新聞—科學網
  • 科學家構建新型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研究員王義明與教授郭旭虹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獲新進展,團隊通過凝膠因子和磷脂分子的正交組裝,構建了具有應變增強特性的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
  • 深圳先進院研發新型仿玫瑰花瓣神經接口器件—新聞—科學網
  • 中國科學家分析有機電極材料應用前景—新聞—科學網
    、作用機理、構效關係等進行了深入闡述,著重分析了有機電極材料的實際現狀和應用前景,有助於學術界和工業界充分了解有機電極材料的實際應用潛力和待解決的問題。商品化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是無機過渡金屬氧化物和磷酸鹽,其中過渡金屬資源大都不可再生,電池回收利用技術複雜、成本高,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可能會面臨資源短缺等難點問題。因此,可循環再生的電極材料開發已成為電池領域的學術前沿和重大需求。 由於含有豐富的碳、氫、氧等元素,並顯現出可再生、綠色環保、低成本和高容量等優點,近年來有機電極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一步法構建高強度自主發光銅綠假單胞菌—新聞—科學網
    用於快速連續檢測活體小鼠體內菌量
  • 化療竟是雙刃劍!Nature子刊揭示化療如何推動膀胱癌進化產生藥物抵抗
    2016年10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 --化療是治療晚期膀胱癌的一線治療選擇,但是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上的最新研究表明,雖然化療方法能夠殺死大多數的癌細胞,但是同時也會推動剩下的尿路上皮癌細胞克隆發生遺傳進化產生藥物抗性
  • 中科院力量讓「奮鬥者」號從國產到「國創」—新聞—科學網
    10909米是它創造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我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載人深潛的國家。 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全海深潛水器是2019年5月完成萬米下潛的美國「極限因子」號,載人艙可搭載2人。「奮鬥者」號卻搭載了3名潛航員。要實現這一目標,原有技術已不適用,只能超越「極限」,發展創新技術。 「以前我們講國產化,還是在追趕別人,現在已經不僅是國產,而是國創了。」
  • 第四屆愛思唯爾藥物研發論壇:數據分析引領藥物研發新時代
    上海2018年10月18日電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科學與醫療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近日在上海成功舉辦了第四屆藥物研發論壇,來自世界各地的藥物研發行業知名人士在本次論壇相聚,以「藥物研發新時代:數據,預測,人工智慧」為主題,分享和探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藥物研發行業經驗和未來發展趨勢。
  • 科學家研發可在癌細胞內釋放藥物的納米顆粒
    打開APP 科學家研發可在癌細胞內釋放藥物的納米顆粒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2-22 14:34:24 為此,慕尼黑大學(LMU)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了一種納米顆粒,它可以選擇性地在腫瘤內部釋放藥物,而與此同時在健康細胞中安全地將藥物鎖起來。 目前,放療和化療是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但任何有過這種經歷的人都會表示,這不是一個愉快的治療過程。這種療法會讓健康的細胞也受到影響,這會導致人感到噁心和疼痛。
  • 火山玻璃水能防蚊—新聞—科學網
    火山玻璃通常是指珍珠巖—— 一種建築材料和花園土壤添加劑。研究人員將珍珠巖製成殺蟲劑,可以作為室內滯留噴霧劑用在內牆和天花板上。 這種噴霧不含額外的化學物質,對哺乳動物沒有毒性,且性價比高。早期研究顯示,蚊子似乎對珍珠巖噴霧沒有抵抗力。
  • 新介晶材料為太陽能和有機矽行業帶來「生機」—新聞—科學網
    基於此,該團隊提供了一種Cu基三元複合金屬氧化物介晶材料的自下而上的普適性合成方法。該方法無表面活性劑和聚合物添加的溶劑熱法。「我們還揭示了Cu基三元介晶材料的詳盡微觀結構表徵:氧化物之間形成了納米尺度的異質結界面以及界面附近沿著特定方向,對CuO納米顆粒產生了晶格壓縮和拉伸應力。」蘇發兵說。(圖1和圖2)
  • 腫瘤化療輸液出現藥物外滲,該怎麼辦?醫生:及時處理不然很麻煩
    靜脈途徑給藥是各種腫瘤化療藥物最常見的給藥方式。靜脈途徑輸入化療藥的併發症及風險是醫護人員及患者最常見的擔憂。化療藥物外滲是最常見的靜脈治療的併發症之一。化療藥物外滲是指靜脈化療輸入過程中因各種意外情況出現的化療藥物進入靜脈管腔外,導致靜脈穿刺點周圍的皮下、真皮組織壞死。
  • 童朝暉:新冠肺炎的藥物治療及藥物研發
    一個藥物從被發現至被應用到臨床要經歷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對於新藥的研發基本經過了新藥的發現(Drug Discovery)、臨床前研究(Pre-clinic toxicologystudies)和臨床研究(Clinicalstudies)3個重要過程,其中新藥的發現和臨床前研究主要由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內完成。臨床研究又包括I、II、III、IV期臨床研究,所有臨床方案必須經過倫理審評委員會的審查通過。
  • 臨床安全性是血液製品的「紅線」—新聞—科學網
    《藥物不良反應雜誌》總編輯兼社長王育琴直言。 其實,《藥品管理法》自2019年12月1日實施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特意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0年修訂)》第三百一十條規定,對《血液製品》附錄進行了修訂,目的就是從研發、生產、流通和臨床使用端發力,協同共進,合力把關血液製品安全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