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回答了學習的四個問題:
年紀大了就學不動了?
學過的東西怎麼忘記了?
怎麼不忘記自己學過的東西?
高手如何學習?
「年紀大了就學不動了?」
大腦長期處於被塑造的狀態——只要你願意用用腦子,相應的腦區會慢慢發生改變。
研究人員之前研究了一群倫敦計程車司機三年。倫敦有非常多的小路岔路,這些司機不用地圖也能穿梭自如。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腦區明顯和別人不一樣。
所以啊,說年紀大了不適合學東西,可能就是懶罷了。
「學過的東西怎麼忘記了?」
目前研究發現是有兩個原因。第一,時間。第二,學了新的東西。
時間越長,學過的東西會漸漸忘記。學了新的知識,會影響到記憶舊的知識。
但學過的東西真的忘記了嗎?有可能變成了implicit memory——已經內化了,自動就會做,但是要說出來就不會了。比如駕駛,最開始學車塞的那一大堆規則(explicit memory),現在老司機還能想起來多少?但人家依然開車很溜。
「怎麼不忘記自己學過的東西?」
第一,重複重複重複。第二,深度思考。
重複,就是不斷不斷複習啦。
科學家發現,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才會記得清楚。所以記憶的時候,多用幾個有意義的線索。
比如隨便舉幾個詞:蘋果、雪、魚、自行車。如果死記,當然記得下來;但是如果換一種方式,把這四個詞聯繫起來變成有意義的畫面/事件,會記得更清楚、更久。按這個例子,我會說:北京下第一場雪的時候,我站在走廊上吃蘋果,打算中午點個魚吃,盤算的時候看到樓下停了輛自行車。
另外,學東西的時候,當時情境、情緒,都會影響到之後知識的回憶,都是回憶事情的線索。所以考場踩點、做真題模擬考試情境,都是有用的。
「高手如何學習?」
研究人員發現,要想成為某一領域的頂尖高手,必須要花上十年以上的時間,有沒有天分的影響很小。
除了花時間,高手的做事方法也值得一看。要想學會一項技能,首先拆解成一個一個小部分。然後一個一個部分反覆練習,練習過程中最好有反饋、以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差距,然後盯著這個差距繼續練習,直到消滅這個差距。
另外,新技能的習得不會讓人忘記舊技能——比如你以前會遊泳,你後來學會騎自行車之後,還是會遊泳。
「五本心理學書籍」
五本心理學著作已經讀完,心理學打基礎完成啦。之後主要閱讀方向為神經科學,心理學會繼續讀一些小書。
另外,找電子書去鳩摩搜書,或者科學上網去gen.lib.rus.ec。不要來跟我要資源,不要來跟我要資源,不要來跟我要資源!!! 第一,我這不是資料庫。第二,不自己費心思找,要到了資源都不會去看的。
1. Keith E. Stanovich -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正確認識心理學,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科學。
《這才是心理學》讀書筆記&十一月書單
2. Richard J. Gerrig - Psychology and Life
相當於一個綜述。相關學科的內容不會說得很細,主要注重對生活的影響。
十個認知:31天和600頁《心理學與生活》
3. David Myers - Social Psychology
講自我、自我與群體、自我與環境。
讀完600頁《社會心理學》,我學到了什麼
4. Buss, David M. -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不知道為什麼,我從這本書讀出了很多兩性關係的啟發...
進化心理學|如何判斷對方是不是只想睡你?
讀完《進化心理學》,我明白了.
從進化心理學看男女平權|為什麼存在處女情結?
5. John Anderson -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講處理信息層次、如何記憶、學習、以及語言和大腦。語言學的閱讀有助於理解語言和大腦那兩個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