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寒假,又是一年春節,小時候春節一直是我們一年裡最期待的節日。然而,一個人成長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就連過年的感覺也隨著我們的年齡一點點「長大了」。
01
小時候的年味
以前總覺得過年看春晚、放煙花、走親戚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途中再收上幾個紅包就更開心了,所以總是盼望著趕快放寒假,每天數著日子盼過年。
臨近年前,超市裡和父母一起置辦年貨的大多都是小孩子,糖果、飲料、瓜子花生、零食水果……儘管他們個子不高,卻有著能拎大包小包的力氣,只是因為裡面全是自己喜歡的年貨。
街邊也早早就有了賣煙花爆竹和新年裝飾品的攤位,一整條街全都擺滿了大紅色的燈籠、中國結、生肖掛件,置身其中,滿滿的新年味道。
到了年二十九的那天早上,鬧鐘聲一定是外面的鞭炮,那個時候對於爆竹的燃放還沒有嚴格的管理,所以家家戶戶基本都會在這個時候放一掛鞭炮以祝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
家裡的對聯也是孩子和父母一起揭舊迎新,他們還總是被鄰居誇獎,「這麼小就幫忙貼對聯了,真能幹。」
團聚是過年的主題,這一天家裡的親人們都聚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等著八點的春晚,等著十二點的敲鐘,等著那一刻看窗外滿天的煙花,許下自己新年的願望。
過年期間走親戚的時候最熱鬧,就盼著自己被各種姑姑舅舅叫過去說來給你發點壓歲錢,然後再禮貌性拒絕一下,最後卻又用幾句吉祥話、祝福語竊喜地收下。家裡的小孩這個時候都聚在了一起,院子裡逗貓逗狗,屋裡打牌下棋,各自忙碌又各自歡喜。
02
長大後的「年味」
然而,這一切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突然變了樣,以前超市裡跟著父母置辦年貨的小孩不見了,在糖果攤前咽口水的孩子也不見了蹤影,偶爾見到幾個跟著父母買東西的孩子個頭也都超過了自己的父母,他們一邊拎著東西一邊還勸著他們的媽媽別買那麼多東西,過年吃不完。
街邊也不再允許擺攤,煙花爆竹的燃放管理也嚴格了許多。雖然還是一如既往地換對聯,但卻已經沒有了以前的歡喜,更沒有鄰居的誇獎。也不再期待春晚有什麼好看的節目,反而是一整晚離不開手機,活躍在各種社交軟體裡。
鐘聲依舊是十二點敲響,可是外面的天空沒有了絢爛的煙花。這一天的最後,再發一條朋友圈,配上精美的圖片,配上差不多的文案,過去再見,新年你好。
當然,也很少再收到紙質的壓歲錢,大多都變成了微信紅包,祝福語也融進了表情包裡。聚在一起玩耍的孩子們已經換了一批,他們的遊戲也變成了王者榮耀和刺激戰場,而以前聚在一起的孩子們已經許久未聯繫,成長讓他們變得有些生疏。
03
年味一直在
似乎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過年沒有原來的味道了,這種春節的儀式感也越來越不在意了,但真的是這一切確實變了嗎?前幾天網上有這樣一句話,「現在過年不是沒有年味了,只是快樂的不是我們了。」
的確,如今大家也已不再是那個幾顆糖果就會滿足的年紀,社交範圍也不再局限於親戚鄰居,逐漸覺得春節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進入各自的生活,網絡充斥著每個角落,除了電視有太多可以了解外界的途徑,祝福也不單是見面才能說,幾句文字配表情的群發足以。
回頭再看看那些和自己以前一樣年齡的弟弟妹妹們,他們眼裡仍有對春節期盼的光芒,就算沒有了煙花也可以聽著偶爾的鞭炮聲激動地拍手,見到長輩也會說吉祥話,甚至比自己以前會說的還多。
現在離過年還有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了,路邊的樹早就已經掛上了紅彤彤的燈籠,家家戶戶已經開始了大掃除,許多超市已經準備好了新年禮盒,這一切似乎又沒有變。如今相比起過年的「按部就班」,更能吸引大家的大概是微博的新鮮事,就連過年的大魚大肉,在平時也有機會吃到,只是意義不同,儘管如此,今年的春節也一定要在春晚最後一曲《難忘今宵》結束後,才是開始了。
其實,過年一直都沒變,年味也一直都存在,只是在如今在大家看來沒有那麼特別了。但是,春節的意義還是團聚,還是喜悅,十二點敲鐘的時候,還是會許下自己的新年願望,對身邊的人說一句:「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