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劉健
感謝您收聽健哥說心臟
今天是健哥說陪伴您的第304期
點擊下方綠標即可收聽主講人健哥的聲音
配樂 | 《海上鋼琴師》之《演奏愛情》
前面兩周我們連續介紹了兩位患者,他們從臥位變換為站立位時血壓明顯下降,而今天,我要和你分享一類表現相反的血壓波動——體位性高血壓。
體位性高血壓是什麼
68歲的趙女士雖然患有高血壓病7、8年了,但是平時全家的起居飲食都是她一手打理,用她兒子的話來說,趙女士就是家裡的「搜尋引擎」,想找什麼,問她就行了。可是最近,趙女士接連出現找不著東西的現象,而且從坐位站起來時常常覺得頭暈。
趙女士覺得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了,於是她來到了我的門診。通過24小時血壓監測和頭顱核磁共振等檢查,發現趙女士從臥位轉為直立後3分鐘內收縮壓升高超過20mmHg,這是體位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另外,趙女士的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她出現了隱匿性腦梗死,這也很可能是由於體位性高血壓導致的。
我們知道,血壓會隨著體位改變而波動,正常人從臥位站立後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會略有下降,但收縮壓下降不會超過10mmHg,舒張壓下降不超過2~3mmHg[1]。
但是,當體內的血壓調控機制出現問題,這種血壓下降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可能誘發過度的代償反應,使血壓過度回升,從而出現體位性高血壓,這往往常見於老年人群,研究提示,有8.7%~11.0%的老年人出現體位性高血壓[2]。另外,體位性高血壓還可能繼發於一些特殊疾病,如嗜鉻細胞瘤和腎血管性高血壓等等,這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檢查才能予以鑑別。
體位性高血壓的排查和治療
無論哪種類型的血壓波動過大,都會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體位性高血壓也不例外。
由於早上起床體位改變,體位性高血壓患者往往伴有清晨高血壓,這些患者發生心臟、腦血管意外的風險都大大增加,調查發現,體位性高血壓患者常常伴有左心室肥厚、冠心病、隱匿性腦梗死等疾病[1]。
排查體位性高血壓其實很簡單,就是測量不同體位的血壓,因此,建議高血壓病患者,特別是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不論是否出現站立頭暈的症狀,都應該定期測量臥位、坐位以及立位3種體位下的血壓,如果出現站立時頭暈、心慌等症狀,可以在不同一天重複多次測量不同體位的血壓值來進行評估。
目前,治療體位性高血壓,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可以適量服用神經功能調節藥物或者安定類鎮靜劑輔助治療,但是,在治療體位性高血壓時,需要注意觀察血壓和症狀的變化,避免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健哥說
從臥位轉變為站立位後,3分鐘內收縮壓升高超過20mmHg,這種表現稱為體位性高血壓;
老年人常常出現體位性高血壓,發生率在10%左右;
高血壓病患者應該定期測量不同體位的血壓值來排查由於體位改變導致的血壓波動,儘早進行治療,減少發生心、腦血管事件。
心臟健康知識就在《健哥說》,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文獻
[1]陶軍,等.體位性高血壓發生機制與防治.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12,32(1):32-35.
[2]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高血壓分會.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臨床診療中國專家共識.中國心血管雜誌.2017,22(1):1-11.
主講人:劉健
責任編輯:譚素貞
- THE END -
推
薦
閱
讀
健哥說 |姿勢不對就頭暈,這是怎麼了?(二)
健哥說 |姿勢不對就頭暈?(一)
健哥說 |老年人高血壓有啥不一樣?
健哥說 |高壓和低壓差太遠,有問題嗎?
健哥說 |血壓真的「怕高不怕低」嗎?
健哥說欄目內容均為原創作品,受國家《著作權法》保護,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做營利性使用;若僅做個人欣賞、交流等非營利性使用,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我司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如有任何需求及疑問請聯繫郵箱:jiangeshuo@126.com 我們將會盡力安排為您解答
健哥說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劉健教授親「聲」演繹,每周二、四、六定時推送5分鐘語音,關注健哥說,關注「心」健康。
(在評論區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