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員工講述:造假風暴中,我所了解的瑞幸咖啡

2020-12-14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來源:燃財經

作者:黎明 金璵璠 蘇琦 孟亞娜 孔明明

瑞幸咖啡「自曝」22億元財務造假事件持續發酵,特別委員會的調查正在進行中,中國證監會稱「高度關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對該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

4月5日,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在微信朋友圈表示,「我個人非常自責。無論獨立委員會的最終調查結果怎樣,我都會承擔應有的責任。」

這家曾經的明星創業公司,刷新上市紀錄的新銳中概股,因為財務造假陷入輿論旋渦。監管、質疑、口水,像風暴一樣向它襲來,它同時面臨著信任崩盤、法律訴訟、經營危機。

財務成為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一切起源於兩個多月前渾水發布的那份做空報告,報告稱,瑞幸咖啡的收入和利潤數據被嚴重誇大。

根據做空報告,瑞幸進行造假的方式,集中在以下幾點:

1.用取餐碼跳號的方式,誇大門店訂單量;

2.誇大商品的銷售單價,實際單價要遠遠低於瑞幸公布的價格,膨脹幅度為12.3%;

3.誇大平均每筆自提訂單的商品數量;

4.多報在分眾傳媒的廣告支出,虛增門店營業利潤。瑞幸沒有真正超過門店層面的盈虧平衡點,實際損失高達24.7%-28%。

財務造假的指控最終得到了瑞幸特別委員會的證實,委員會初步發現,瑞幸虛增了22億元的銷售額。不過,具體造假的方式還是一個謎。

這次,燃財經採訪了5位在職或離職的瑞幸員工,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講述了瑞幸的另一個側面。

店裡超70%的訂單都是免費

公司發郵件通知訂單會「跳號」

劉飛 瑞幸咖啡副店長

我是去年9月加入瑞幸咖啡的,在北方一座城市的一家門店當副店長。剛開始門店訂單並沒有跳單,後來有一天公司發郵件,通知大家訂單排號規則要改變,比如之前的小票是1、2、3這樣排序,改成1、3、7這樣。

圖片來源做空報告

當時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因為這在餐飲行業還是比較常見的,我覺得它可能是為了避免讓同行知道門店的真實銷量,也沒有多想。

我們門店有三個人,一個店長、一個副店長、一個咖啡師,平時店裡有兩個人值班。顧客都是線上下單,所以也不需要收銀員,兩個人就夠了。

我們是一家商場店。工作日下單的基本都是寫字樓裡的白領,周末時逛街的人比較多。工作日外賣比較多,周末自取的多。咖啡還是賣得最多的,其次是麵包,然後是小鹿茶,最後是零食。

正常情況下,店裡一天的訂單量在100單左右,但是大部分都是免費訂單。我剛來的時候,店裡90%的訂單都是免費的,現在大概有70%的免費訂單。公司有各種補貼活動,首杯免單、滿減、發優惠券,導致很多用戶下單都是來喝免費咖啡。

在瑞幸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司對待員工並不是那種家的感覺。我手下有個實習生,之前在星巴克幹過,他就直接跟我說,他覺得星巴克好,因為工作氛圍很愉快,就跟家人朋友一樣,但他來瑞幸就是來賺錢的,僅此而已。

瑞幸給的錢確實要比星巴克多一些。副店長的基本工資是3000元,加上績效扣完各種費用,最後拿到手差不多3500元左右,星巴克應該更低一些,但星巴克的福利待遇會好一點,瑞幸沒有任何福利。

公司對員工很苛刻。比如門店有差評,是因為顧客對口味不滿意,跟門店運營沒關係,因為我們就是按照公司規定的標準,用機器做出來的咖啡,但公司還是會扣店長工資。

門店基本沒有閒下來的時候,每天都要應付各種各樣的檢查。公司有一個質量管理部,只要查到門店有問題,那麼這個月的績效肯定就沒有了。但是,即使得到滿分,公司也不會給任何獎勵。

公司平時會有一些培訓,但都是非常簡單的東西,沒什麼實際用處,也就是操作機器什麼的。我們的咖啡師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咖啡按鍵師」。因為咖啡機是傻瓜式操作,不需要任何技能,你就負責按按鍵就可以了。反正我覺得在瑞幸的店裡幹過店長,出去也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因為這些活誰都會幹。但是瑞幸的原材料是沒有問題的,咖啡豆也是國外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聽到瑞幸財務造假的消息,我並沒有覺得很驚訝。我們這些最底層的員工,也就是找個地方打工,現在跟大家一塊當吃瓜群眾。公司出問題,對我們也沒什麼影響,我又不是主謀,就連從犯都算不上,而且我已經在打算離職換工作了。對我們而言,在哪都是一樣。

瑞幸早期不差錢,只要看上一塊地

高於市場價20%也要

宋歷 前瑞幸咖啡門店拓展員

我是2018年入職的,現在已經離職。最初,北京地區這個職位有70多人,工作是每天出去跑、報店。公司給我的感受是,步子邁得太大了,花錢大手大腳,混日子的人多。

2018年,瑞幸在北京的目標是新開350家門店,可能也是因為壓力大、任務重,我發現他們報的店亂七八糟,而且上級把關不嚴。

每個人平均每兩天就能選定一家店,也就是說,每天大概有30家門店報給主管審核。主管一天就幹這一件事了,沒有時間去實地看。

比如有人報了一個在寫字樓一層男衛生間的店,只寫地址,不寫具體情況,主管也就通過了。通過之後,營建實地去看場地,發現坑兒還在那兒,物業說,你們把坑抹平了,地方就歸你們了。即便女衛生間還在旁邊,營建也不會說什麼,因為他也有快速開店的任務。這是當年的十大笑話之一。

再比如,我之前幹過餐飲,知道某家商場房租是10塊錢一平米,但同事報上來是16塊錢一平米,多了將近60%,這個商場人流很少,主管也通過了。

到年底開店任務是完成了,還發了獎品,但是兩周後,東窗事發了。

2018年底,有媒體報導,瑞幸把店開到犄角旮旯,事情曝出來以後,部門主管被調到營建部,營建部的主管上來了。

一輛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車開始急剎車了。

新任主管的首要任務是,把生意不好的店都替換成生意好的店。當時內部說,折算房租等,一杯咖啡的成本是13.5元,照此來算,絕大部分的店都不賺錢。首先外賣肯定是賠錢的,杯子、紙袋、底託一套成本是3塊多,再加上半杯多牛奶,一杯咖啡賣7塊,肯定賠錢。我們內部算過,一家店每天至少要賣220杯咖啡,才能覆蓋房租成本。

瑞幸要求豐臺區、房山區都要開店,這些店其實一天連50單都沒有,開發商怕瑞幸倒閉了,都主動買咖啡喝。

後期瑞幸開店也開始讓員工數人頭,但是大家也都是作假的,沒有錄像,員工說多少人就是多少人。

如果滿分100分,新主管上來以後,工作標準瞬間從10分提高到了99分,很多人辭職不幹了,70個人的團隊瞬間變成26人。

人都走了,瑞幸從外地招來很多大學生,北京招了60個人左右,沒有一個學相關專業的。公司可能認為,學歷管用,但是選址這份工作,需要跟開發商、物業談判。這批大學生水電完全不懂,最後九成都離開了。

也就是那段時間(2018年年底、2019年初),瑞幸開始節衣縮食了:門店租金晚付10天左右,員工工資晚付5天左右;原來門店團隊很豪華,配有咖啡師,後期只配一個店長,剩下的全招大學生。

我慢慢還發現一個問題,新主管派系內的人開始報各種名目吃回扣的店,比如報店人說,「這個店有20萬轉讓費」,或者「需要10萬電量增容費」,主管直接就說「交」;故宮店的合同我看過,籤的是180萬,再加36萬介紹費。這些就是自己給自己要錢的名目,從最初的暗箱操作,到後來明目張胆地上報。

瑞幸早期就是不差錢,只要看上一塊地,多少錢公司都要,高於市場20%溢價也要;當時還有家新店,押2付3,五個月房租都交了,主管突然說不開就不開了,最後租金只要回來一個月的,錢說扔就扔了。

瑞幸下遊的供應商也跟著特別賺錢。當時有個人找到我說:「瑞幸咖啡的塑料封口貼,你如果把這個項目攬下來,一年我給你20萬。」

幹了一年,我覺得這家公司快完蛋了,也就離職了。

為了迎合公司考核標準

員工只能被逼作假

Ella 瑞幸咖啡兼職咖啡師

瑞幸自曝造假之後,公司緊急召開了內部會議穩定軍心,但對事件本身一句解釋一句交代都沒有,店員們只負責傳達「一切正常」的話術。

第二天顧客們也都知道了這個消息,門店直接爆單。原本疫情期間一天只有20多單,年前是平均五六十單,那天我加店長兩個人一共做了170多單。

這些單子裡面幾乎有將近1/3的首單免費咖啡,想想都不可能賺錢。當天平時不喝咖啡的也會來領一杯免費咖啡,手中有券的,一折、兩折、三折紛紛下單,一天的物料根本做不了這麼多東西,感覺就跟還債一樣。如果這樣的狀態繼續,不知道能撐多久。

瑞幸咖啡在一個區域內的門店數量會保持在三家左右,算上兼職僱員有六七位,輪班倒,其實工作量不算小。

基本上,為了留住全職員工,幾個月之內公司都會讓全職店員升到副店長的位置。兼職隨意一些,兼職轉正之後還是按小時計費,沒有績效提成,只會加一點時薪,從原本的20元/小時加到30元/小時。

疫情期間,不少門店閉店,賦閒在家的店長、副店長加起來得有200多人,這些人也沒有離職,只是沒有工資,大家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狀態。員工想走,怕找不到工作,公司想開除人,這個節骨眼又怕節外生枝。

其實公司內部挺混亂的,因為一家店的差評率直接關係到區域經理的績效,所以他的職權就很大,基本上想讓誰走就能讓誰走。比如某店的副店長,因為垃圾桶的蓋沒及時關上,就從副店長直接降成了員工。

很多時候,為了滿足考核要求,員工們會不得不做出一些「造假」的舉動。

比如瑞幸對於庫存的管控非常嚴格,一天消耗的杯子、咖啡豆等,要是和系統差異太大,數據一提交,過半小時區經理就會找過來。

因為系統會自己預計,比如一杯拿鐵的牛奶量是250ml,系統的奶量是10L ,做一杯拿鐵系統就會自動扣除這杯的奶量。但是咖啡機是要調試的,這時候店長為了奶量和系統匹配,就會把拿鐵的奶量調成240ml,這樣的話牛奶的量就會多出來,所以庫存數量會出現造假的情況,而這樣的造假只是怕「上頭找麻煩」。

公司對飲品的製作時間也有嚴格的限制,從接單到掃碼送出要在兩分鐘之內完成,這個速度其實是很緊張。如果單越積越多,店長就會要求單子剛來的20秒內點製作完成,達到公司的規定,但其實咖啡是沒做完的,配送員來了也只能幹等。

同時, 店面的浪費現象也很嚴重,比如做一杯複合果汁,某些原料上只需要10ml,但一罐原料有1L,打開兩天就會過期,全部要倒掉,但可能兩天之內只賣出了一兩杯飲品。

原本一杯咖啡的製作標準是固定的,在實際操作中,顧客經常會提出需求,比如少加糖或多加奶,但是公司不允許這麼做,我們如果聽顧客的,就只能被迫出錯。公司後期盤點庫存發現不一致,責任就會怪在員工頭上,還會扣績效。

除此之外,我們每天從開店到閉店,大到數據盤點,小到衛生打掃,都特別求精細度。結果公司自曝數據造假,員工心裡肯定會覺得不可思議,對外還要裝作沒事,感覺違背自己良心。

曾發現銷售數據被賣給外部

但很難查到是誰

科科 瑞幸咖啡員工

那天公司自曝財務作假之後,微博熱搜都到第三了,肯定所有員工都會關注。儘管對我們業務沒有任何影響,但是上下遊的相關供應商這幾天都在熱議,我們內部員工在私下也會單獨討論。但我沒有辦法透露任何內部消息,關於這件事的最終解釋,一切聽從公司官方口徑。

劉劍之前是總部的副總裁,後來做了COO,他管理的部門負責所有與收支相關的業務。按道理來說,負責廣告業務的市場部門和負責數據的運營部門都和他沒有關係,但實際上,他也有一定的控制權。我們如果新開一個門店,也需要經過劉劍所管理部門的審批。

關於渾水做空的那份報告,我認為關於跳單那部分的指控不太可信。據我了解,那些證據不太能夠證明公司在這方面做了手腳。瑞幸咖啡小票上的單號都是隨機的,而且小票號並不代表賣出的實際杯量,很多人一單就會買很多杯。

渾水那份報告裡截圖的微信群確實是我們內部群,技術人員會通知店長調整單號。但給出的單號沒有任何規律,每家門店也都不太一樣。比如,一家門店,早上第一杯單號是200號,但到了中午本來到400號了,但也有可能被調回到200號。

我們和星巴克的消費模式不一樣,星巴克的模式是前臺點單,所以他們的小票號上會有實際購買產品的金額,以及開發票的信息。但瑞幸是APP下單,實際發生金額只在用戶的APP裡體現,小票只顯示取餐號和購買的產品信息,不涉及金額。當天的實際銷售數量、自提和外送佔比,都會在系統OA裡面體現。

之所以採取這種跳單號的方式,是因為從2019年開始總有人通過數單號、詢問店員的方式對我們進行調研。實際上從2018年開始,有競爭對手就在調研瑞幸,他們也用了類似數單量的方式,但應該沒有用攝像頭。

去年渾水調研的時候,我們確實發現很可能有一些店長私下賣數據給外部。但這也是業內潛規則,公司雖然會嚴查,但很難查得出來是誰賣出去的。因為在運營部門內部,銷售數據都是公開的,店長、運營經理、運營部門主管、總部運營部門都可以實時查到這些數據。他們日常會根據銷售數據來調整產品配送比例。

瑞幸的運營部門是按區域劃分的,每個城市大概分了二十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會配備一名區域運營經理,每個區域運營經理手裡管理10-15家門店,每個區域都會有一個專屬微信群,每天的各個門店的銷售數據都會在群裡匯報。運營部門總監級別以上的領導能看到全部區域的銷售量,而區域經理只能看到屬於自己運營區域的單量,門店店長則只能看到自己門店的單量。

事實上,整個運營部門只負責統計單量和客戶投訴量。店長的績效也只和這二者掛鈎,瑞幸的大多數用戶都是通過充值打折券的方式消費的,關於現金流部分只有總部才能看到。店長是沒有權限的,所以門店無法算現金流流水。目前,每個店面現在的要求是儘量可以賣到400杯以上。

事發後有甲方提出質疑

我擔心開店會受影響

張林 瑞幸咖啡門店拓展經理

我是2018年入的職,現在還在職。我們團隊目前有30多人,高峰時團隊人數能翻倍。

我剛入職的時候,瑞幸正在瘋狂開店,後來逐步慢慢壓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部門換了3個領導,2018年年底和2019年年底各換過一次,每個領導的情況都不一樣。

比如說2018年,開店的條件相對比較松,想在國貿或者望京開個店,很容易。但換了領導後,2019年公司開始考慮得比較多,變得比較嚴,比如不能再選一些租金比較貴的店鋪、區域的選擇更謹慎等。

我們領導基本都是神州那邊的人。幾任領導其實都差不多,畢竟他們自己來的也是一個新領域。他們在神州那邊有一個框架,搭建一個新公司會非常快,但進入一個新領域後,很多事情都要從頭開始學習,會有一些前期摸索過程。

目前,北京大約有400多家門店,基本趨於飽和。再加上疫情影響,所以現在我們的工作,主要是推銷「瑞即購」和「瑞划算」,目前還沒有具體的KPI。

有些店開了會再關,北京關掉的店大概有幾十家。比如一些只做外賣的店,因為外賣費太貴,如果只做外賣,沒有自提或者堂食,成本太高,所以會把店面轉移到商場一層等地方,既可以外賣,也可以自提。我們的工作之一,還會盯著瑞幸App的數據,如果哪棟寫字樓的外賣單量特別高,我們就可以把店開到那棟樓裡去。

現在北京的外賣店基本上不做了,主要在營業的是外賣加堂食或自提的店,目前自提店應該能佔到90%以上。自提店一般只有一個吧檯,面積在30-40平米左右,成本比較低。

今年年初在看到渾水的報告後,那會兒我還想著,一單的商品可能不只一個,中間或許有誤差,加上瑞幸形象一直是突飛猛進,沒想到會這麼惡劣。這次出了事情後,公司只是群發了郵件,說公司針對這件事情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去調查,但還沒有開大會來安排事情後續等,我估計假期結束後,公司針對這些事情可能會開一次大會。

看到這次新聞後,我們自己私下也會討論,目前已經受到了一些甲方開發商的質疑,我推測,接下會對我們開店或者機器安裝帶來一些影響,但現在因為在放假,目前還看不出來影響會有多大。在此之前,瑞幸的咖啡機裝機效果還可以,上個月北京大概裝了100多臺,因為它相對市面上的其他品牌的機器還算比較便宜。

我覺得瑞幸這家公司發展太快了,缺少一些時間的積累。比如開一個店,應該需要時間去養一養,因為只有當店面開夠一定時間後,才能更清楚知道這家店的各方面數據,慢慢摸索盈利。但如果開得不快的話,不符合公司標準,我們在今年之前開店KPI還是挺重的。

我個人認為,造假這件事情對基層影響不是特別大,關鍵還是在於公司董事會。目前公司內部還沒有更多動態,我自己打算假期後再觀望一下,暫時還沒有離職的想法,但現在會比較擔心公司未來的發展。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劉飛、宋歷、Ella、科科、張林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獨家| 5位員工講述:造假風暴中,我所了解的瑞幸咖啡
    來源:燃財經瑞幸咖啡「自曝」22億元財務造假事件持續發酵,特別委員會的調查正在進行中,中國證監會稱「高度關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對該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相關文章連結《瑞幸咖啡22億元造假大起底》《做空報告參與者講述:我們是這樣調查瑞幸的》) 4月5日,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在微信朋友圈表示,「我個人非常自責。無論獨立委員會的最終調查結果怎樣,我都會承擔應有的責任。」
  •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發酵
    錢治亞首度被牽扯  瑞幸咖啡最新公告顯示,被免職的除了錢治亞和劉劍外,還有將另外6名參與或知悉捏造交易的員工停職或休假,這也是首次牽扯到錢治亞。產品部分,在此前的瑞幸咖啡的多次發布會上,郭謹一與錢治亞也是拋頭露面的常客,特別是在2018年5月瑞幸咖啡起訴星巴克的事件中,郭謹一也是主要出面的瑞幸創始人之一。
  •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神操作始末!網友:造假可恥,但折扣...
    昨天(4月5日)下午2點,luckincoffee瑞幸咖啡發布道歉聲明,涉事高管及員工已被停職調查,但公司會保持正常經營。董事長陸正耀也就「元氣滿滿」在朋友圈向所有人誠摯道歉。至此,小藍杯瑞幸咖啡自爆造假事件暫時告一段落,筆者將結合節前的內容,給大家做一下簡單回顧。
  • 「財務造假風波」半年後,瑞幸咖啡過得咋樣?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某酒店一樓的瑞幸咖啡,門店僅為一個櫃檯,並不提供消費座椅。記者走訪的十分鐘內,三位瑞幸配送員和一位自提顧客來店取走七個包裝袋,兩名店員從容打包。據了解,該店依託酒店顧客和周圍寫字樓外送,上午十點前可以賣出300多杯,一天可以賣出七八百杯。而位於世貿廣場內的瑞幸櫃檯,記者了解到,這裡外賣加自提,日銷可以達到千杯。
  • 瑞幸員工爆料:我為什麼上了瑞幸的船
    靴子落地,兩萬名員工卻依舊被困造假陰影中。他們拼搏過,奮鬥過,自豪過,驕傲過,同時也迷茫過,困惑過,在瑞幸的烙印裡,他們雖然選擇不一,但切實地渡過了人生中一段難忘的時光。值得思考的是,當初瑞幸是憑藉什麼吸引了他們,讓他們選擇登上這條船?
  • 正如我所說的那樣,瑞幸咖啡還是炸了
    一份渾水公司發布的長達89頁的瑞幸沽空報告,在業內迅速傳播,認為瑞幸咖啡在經營數據等方面存在作假和欺詐行為。 一份回應公告,瑞幸咖啡否認做空報告中的所有指控,但美國已有多家律師事務所對瑞幸發起了訴訟。
  • 瑞幸咖啡董事長換人、高層大清洗,盼走出財務造假陰霾
    縱然爆出財務造假,導致股價暴跌超過9成,被納斯達克摘牌退市,甚至被中國輿論指責為民族之恥,眾叛親離的瑞幸咖啡,仍舊拼了命想活下去。瑞幸於本周宣布任命郭謹一為董事長兼執行長。郭謹一在5月時成為代理執行長,臨危受命接下帶領風雨飄搖的小藍杯、走出醜聞風暴的重責大任。除了郭謹一成為正式CEO之外,根據《彭博社》報導,查揚、劉峰、曾英及楊傑等四人也被任命為獨立董事。目前瑞幸的董事會由5位獨董及3位管理董事所組成。
  • 造假引發咖啡「擠兌」,面臨巨額索賠,瑞幸的瘋狂終於有了結局
    造假風波還在持續發酵。4月5日下午兩點,以「元氣滿滿」來自我打氣的瑞幸咖啡,終於在其官方微博發表道歉聲明,稱涉事高管及員工已被停職調查,並稱公司將保持正常經營,穩定員工和門店業務。但這恐怕只是一次大風暴的開端,與瑞幸有關的許多人,還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影響。
  •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反思
    以下闡述我對模式的研究歷程和當前反思,共分為三個大問題。瑞幸模式是否成立?數據造假下的單店模型是否盈利?管理層&團隊問題。問題一:瑞幸模式是否成立?事實上瑞幸對品牌的投入現在來看依然非常成功,因為我們沒有發現有人覺得因為便宜,選擇瑞幸感到「丟人」,反而因為品牌(代言人、包裝)和性價比受到白領喜愛,在營銷定位上較為成功。我不認為咖啡作為日常消費在中國是偽需求,因為在2019年,中國區速溶和即飲市場規模達到500億。
  • 瑞幸咖啡22億元造假大起底
    該報告提供了5個證據指出其銷量誇大,業績造假。隨後,瑞幸的股價大跌11%。投資者的損失隨著股價下跌越來越大,一些律師事務所開始啟動針對瑞幸的集體訴訟程序。但瑞幸很快全盤否認。2.未披露的財報2月底,大部分中概股公司已經完成財報披露。但瑞幸遲遲未披露。
  • 瑞幸咖啡22億財務造假事件,律師怎麼看?
    瑞幸已啟動理賠申請,保險會為瑞幸及其高管的責任「埋單」嗎?4、瑞幸財務造假事件中,還有哪些機構或人員需要為其承擔法律責任?5、從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中,作為律師的你,能給上市公司或擬上市公司哪些建議?在目前,據我所了解到的瑞幸財務造假,根據渾水的報告,其實是在2020年的1月份才爆出來的,就像他所謂的造假的數據也僅僅是2019年的三季度跟四季度的財務存在造假,但根據現在報導出來的數據,瑞幸咖啡的造假不單單是可能這三四季度,有可能是在上市之時就存在造假的問題。
  • 瑞幸咖啡:已成立獨立委員會 調查員工對董事長郭謹一的指控
    來源:澎湃新聞瑞幸咖啡表示,董事會正在調查多位員工請求罷免董事長一事。1月8日,瑞幸咖啡在其官網發布聲明,稱公司董事會已成立了一個獨立委員會,調查部分員工在聯名信中對董事長兼CEO郭謹一的指控。該委員會將由公司一名聯合清算人和兩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
  • 瑞幸咖啡(LK.US)22億元造假大起底
    兩個月前,讓很多中概股聞風喪膽的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公開了一份匿名的做空報告,指控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門店銷量、商品售價、廣告費用、其他產品的淨收入都被誇大,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的門店營業利潤被誇大3.97億元。但當時瑞幸咖啡在SEC官網發布公告堅決否認了報告中的所有指控,稱報告基於毫無根據的推測和對事件的惡意解釋。
  • 電梯裡的「瑞幸咖啡」!分眾傳媒被質疑配合瑞幸財務造假
    儘管深交所並未提及「部分客戶」是誰,但從「媒體報導」來看與瑞幸咖啡難逃干係,事實上在回覆中分眾傳媒也變相承認了這一點。分眾傳媒堅決否認與瑞幸事件存在關聯。5月27日,分眾傳媒回復深交所稱,經自查,公司不存在配合客戶虛增廣告費用的情形,不存在確認廣告收入後又以其他方式返還客戶的情形。
  • 瑞幸咖啡停牌,被追查「造假事件」,創始人指使的郵件被掌握
    最近瑞幸咖啡的運氣似乎不太好,自從6月底被停牌之後,現今又爆出新變故。根據瑞幸咖啡公開的消息,其公司對交易編造開始的確定時間為2019年的4月份,而同年企業收入被誇大約21.2億RMB,其第四季度約11.7億RMB,第三季度7億,第二季度2.5億。如此數據讓旁人看了確實有點質疑真假。
  • 獨家|親歷造假風波的瑞幸咖啡店員:以前種種不合理行為,現在都想通了
    相比消費者對瑞幸咖啡「什麼時候會垮」的擔憂,作為在瑞幸咖啡工作的普通員工,所經歷的震蕩和對職業生涯的憂慮,恐怕更為煎熬。對公司的所作所為,他們怎麼看?這場風波又是如何影響到了他們的人生?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獨家採訪到了三位曾在瑞幸咖啡工作過的員工,聊一聊在這場風波裡,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 鬥歸鬥,但別影響我喝瑞幸咖啡
    剛剛回歸平靜的瑞幸咖啡,再一次因為醜聞事件出圈。1月6日,瑞幸咖啡31名高管聯署籤名了一份「請求信」。瑞幸咖啡7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經理和核心部門業務總監聯名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隨後不久,郭謹一發布全員信稱,舉報信是在2021年1月3日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籤字。
  • 各行專家如何看待瑞幸咖啡自曝造假 等待它的是這些關鍵詞
    安然公司財務問題曝光,給市場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其公司股價大跌,在一系列財務造假醜聞被不斷曝光後,安然公司最終正式向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破產清單中所列資產高達498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企業。「如果造假情節屬實的話,瑞幸咖啡首先會收到美國證監會的『天價』罰單,包括從交易所退市,而且大概率會導致公司破產。
  • 瑞幸咖啡董事長回應被24名高管聯名要求罷免:部分員工被裹挾籤子
    當晚,郭謹一發布全員信稱,舉報信是在1月3日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籤字。他還在全員信中表示:「我個人已第一時間提請董事會成立調查組,就所述事件對我進行調查,以還原事實真相!我已向董事會保證不幹預調查組工作,全力配合調查。」聯名信截圖顯示,信件接收人為瑞幸咖啡董事會以及該公司大股東大鉦資本。
  • 上市一年,瑞幸咖啡收到退市通知!董事長陸正耀這樣回應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祝瑤爆出財務造假醜聞之後,昨晚(5月19日)瑞幸咖啡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從瑞幸咖啡官網了解到,公司公告稱,於5月15日收到了納斯達克上市資格審查部門的書面通知,決定對瑞幸施行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