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引發咖啡「擠兌」,面臨巨額索賠,瑞幸的瘋狂終於有了結局

2020-12-26 每日人物社

相比起提供一杯咖啡,瑞幸顯然在提供財經故事的能力上更勝一籌,從誕生到現在,大開大合,絕無重複。

它製造過不一般的資本速度,從成立至發布IPO,一路狂奔,整個過程只花了一年半時間;也製造了不一般的行業醜聞,渾水公布匿名做空報告兩個月後,瑞幸自曝22億元業績造假。

造假風波還在持續發酵。4月5日下午兩點,以「元氣滿滿」來自我打氣的瑞幸咖啡,終於在其官方微博發表道歉聲明,稱涉事高管及員工已被停職調查,並稱公司將保持正常經營,穩定員工和門店業務。

但這恐怕只是一次大風暴的開端,與瑞幸有關的許多人,還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影響。

文 | 秦雯子

編輯 |金匝

運營 |山山

1

瑞幸自曝業績作假的新聞一出,吳志平想的是怎麼把手上10多張券轉手,他擔心因為造假事件影響,這些優惠券之後會無法使用。在「瑞幸咖啡優惠券分享」的微信群裡,他打出廣告,價值25元一張的券,如今21元賣兩張。

瑞幸被戲稱為「無情的發券機器人」,有人嘗試一次下單11杯,用完券之後,減掉299元,支付6元,所以吳志平的券仍然有市場。

還有許多人選擇用券直接「擠兌」,儘量減少損失。除此之外,「國貨之光」四個字,也刺激了不少人加入消費狂歡,這導致買瑞幸咖啡的人反而在4月3日這天暴增。

▲ 業績造假消息公布後,有瑞幸門店貼出這樣的宣傳單。圖 / 網絡

當天打開瑞幸的APP,已經刷不出門店列表,大量湧入的訂單也導致小程序崩潰,還有人抱怨,在瑞幸的門店排隊自取咖啡,居然要等15分鐘。專門配送瑞幸咖啡的外送員李彬告訴每日人物,這天下午,他已經送了一百多杯,比平時要累得多。「今晚會有很多人睡不著,不是因為股市,而是因為喝太多咖啡。」吳志平看到群裡有人調侃。

混亂之際,還有人渾水摸魚,趁機低價回購券——「好咖啡,瑞幸造。28的券10收。25的券9收。關鍵時刻,要不你少輸,要不你全輸,關鍵在於自己把握。」王鑫在朋友圈打出廣告。他逆勢而為的理由是,他覺得瑞幸頂多是換東家,還有4000多家線下店,千萬客戶群,必然有人接盤。「就跟一家網吧不行了,後面盤下的人必須先承認原先的充值有效。」還有人註冊新帳戶,轉賣裡面送的10張3.8折新人券,代下單一杯收取3.8元錢,得來全不費功夫。

吳志平的券很快賣完,他笑道,「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把券用完後,明天瑞幸還在。」

除了對用戶和羊毛黨的影響,瑞幸引發的災難最直接地體現在股東和投資人身上。自曝造假給了瑞幸沉重一擊,之前瑞幸股價最高時曾達每股51.4美元,後來跌到4.9美元,市值一下蒸發超過50億美元。

有人戲謔:從前能1.8折買瑞幸咖啡,現在還能1.8折買瑞幸股票。大多數投資者都損失慘重,想要股價恢復到這次風波前,幾乎沒什麼希望。

而瑞幸此番數據造假,也可能對其進行IPO時的中介團隊——瑞信、摩根史坦利、中金國際、海通國際,以及審計機構安永產生不利影響,參與者或將承擔部分連帶責任。

更慘烈的是,在瑞幸股票的帶動下,連續多日下跌的中概股雪上加霜。截至上周四美股收盤前,寺庫、信而富、尚德機構、蛋殼公寓、人人、蔚來、和信貸、房天下、趣店、網易有道、房多多等超50家中概股跌幅明顯。

在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看來,這次瑞幸帶來的所有次生災害裡,最嚴重和長久的,是資本市場對這群股東和管理者的信任垮塌,這也將是這群人終生的汙點。

同時,信任危機也會波及到其它打算在美股上市的中資公司,無論是美國證監會還是中國證監會、投行、會計師事務所,都會增加對這些公司審核的門檻,而中資公司以後想要從國際投資者那裡拿到錢,也會更難。

「美國中介機構會擔心中概股造假,他們必須更詳細地審計,審計費用、律師費用等,都會提高,這是一環扣一環的。中概股的發行價、股價、估值,可能都會受影響。」但卿永也認為會有一些正面的教育,「像渾水這類公司存在,提醒企業真正正確地做人、正確地做事。瑞幸從資本神話到今天的醜聞,或許也給中國靠燒錢來發展公司的時代畫上了一個句號。」

▲ 造假信息披露後,瑞幸咖啡開盤即觸發熔斷,股價在熔斷前下跌78.55%。圖 / Wind截圖

2

追溯起瑞幸這次風波的源頭,就要提到兩個月前渾水發布的做空報告。

這是一份付出巨大人力的調查報告,甚至看起來十分笨拙。有人僱傭了92位全職和1418位兼職,選取了瑞幸4409家門店裡比較頭部的1832家門店,挨個兒單天留守12個小時,用「數人頭」這樣的方式,去估算瑞幸門店咖啡的平均售賣杯數,全程錄像,作為證據。

報告有著做學術般的嚴謹,比如把一些視頻時間不夠12小時的記錄都剔除出去,只留下最後的981家計入統計樣本。在樣本裡,還選取了工作日和周末兩個時間段,分別取樣。

這些都是為了一項核心指控:瑞幸咖啡財務造假。

破案切入是從取餐碼的跳號開始。根據這份報告的描述,調查人員在門店開門和關門時分別下單,獲取兩個三位數的取餐碼,來計算當天的官方訂單量。同時也坐在店裡盯著服務臺數訂單量,每當有人來取貨時,就記錄下來。一天下來,取餐碼顯示的訂單量,明顯大於觀測到的數量。報告指出,瑞幸2019年第四季度單店單日的真實銷量是263杯,而不是瑞幸管理層聲稱的444杯。

▲ 在瑞幸APP下單後,顧客憑生成的取餐碼現場掃碼取餐。圖 / 瑞幸咖啡新浪微博

除了訂單數量,在單價調查上,做空機構也使用了「最笨」的辦法。2020年1月,做空機構前往瑞幸咖啡所在的45個城市的2213家商店,從10119名顧客手中拿到了25843張收據。這些數據顯示,瑞幸每件商品的平均售價是9.97元,但瑞幸在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披露的數字是11.2元。瑞幸產品的實際單價被誇大了,膨脹幅度為12.3%。做空報告稱,以高於15元的價格買瑞幸咖啡的用戶佔比不到兩成。

中國有句古語「渾水摸魚」,這也是以打假並做空中概股而聲噪一時的渾水公司的名字由來。在過去幾年裡,東方紙業、綠諾科技、中國高速頻道、多元環球水務,這4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先後因渾水的質疑報告而股價大跌,甚至退市或摘牌,這也成為渾水公司的「成名作系列」。

做空的常見操作是:在發布做空報告之前,向券商借入股票並高價賣出,然後發布報告對相應公司進行打壓,在股價下跌後便以較低價格買入相應的股票歸還券商,獲取的利潤便是買賣的價差。

那麼究竟是誰在幕後做空瑞幸?據燃財經報導,在國內調查瑞幸咖啡的兩家公司分別為:匯生諮詢和久謙諮詢,而站在它們背後的對衝基金是渾水在中國的「合作夥伴」雪湖資本。

令人意外的是,匯生諮詢原本服務的客戶當中還包含了大鉦資本,大鉦資本還是瑞幸咖啡A輪和B輪的投資方,據介紹,渾水做空報告放出之後,大鉦資本立即終止了與匯生的合作。

正是這份做空報告的致命一擊,促使瑞幸承認造假。

3

作為一家公司,瑞幸並不是全無優勢。

在卿永看來,論資本市場的運營能力和執行力,論咖啡市場的品類機會把握,論數位化營銷的能力,瑞幸都把規則運用到了極致,只可惜它一開始就是「為資本而生」,缺乏了企業家精神和正確的企業價值觀,過於急功近利。

▲ 瑞幸咖啡CMO楊飛在朋友圈回應此次造假風波,稱」資本的事我也不清楚「。圖 / 網絡

「跑太快」是瑞幸失控的根本原因,成也數據,敗也數據,瘋狂上市之後要保證數據的體面,才能讓資本遊戲繼續。

瑞幸上市後的第一個動作是在2019年9月推出的小鹿茶。從布局三四城市,允許加盟等等條件來看,瑞幸瞄準的是一個15到45歲、全國最大的潛在茶飲市場。有數據顯示,二三線城市的茶飲店增長率遠超過一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增長達138%。

在產品品類上,瑞幸在輕食上繼續拓展,推出了堅果零食。輕食是比咖啡利潤率更高的品類,很顯然,瑞幸咖啡正在試圖通過拓展品類來分攤成本,提升變現效率。從營收結構上看,輕食為主的其他產品,佔比則從10%一直上升到23%。

此後,瑞幸不提線下開店目標,也不再提門店數量趕超星巴克。有業內人士做過一組測算:以全國一線城市的寫字樓數量為基礎建立模型,一線城市可以用來選址的咖啡點位極限值是4000個,瑞幸咖啡已經有4507家門店,單純靠線下開店,已經不能支撐瑞幸咖啡高速增長。

到了2020年1月初,瑞幸的大動作是,發布智能無人零售戰略,推出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和無人售賣機「瑞划算」兩大終端設備。

無人機選址在學校、醫院、機場、車站等封閉場所,是過去瑞幸咖啡門店難以覆蓋到的場景。而相比大規模開店,無人機省去了高昂的門店租金和人工費用,能有效降低營業成本。有人算過一筆帳,假設一臺無人咖啡機的硬體成本為3萬元,咖啡按10元/杯的價格售賣,每天只需要賣出9杯咖啡就不會虧。

▲ 在1月初的發布會上,瑞幸咖啡表示正在構建「自有流量+自有產品」的智慧零售平臺。圖 / 網絡

而今年1月初,創始人兼CEO錢治亞給瑞幸咖啡安上了一個複雜的概念:集合自有流量和自有產品閉環的智能零售平臺。通俗點說,是一個什麼都賣的「平臺」。企查查的工商信息也顯示,瑞幸咖啡主體公司曾發生工商變更,新增加了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紡織品針織品、鐘錶、眼鏡零售等納入經營範圍。

瑞幸不斷地講著新故事,意圖靠繼續擴大用戶和品類,來實現規模經濟,以降低成本,獲取利潤,但現在來看,這些或許只是美好的設想,數據造假,顯然是更快捷的方式。

追溯到5個月前,瑞幸的數據仍然是有致命吸引力的。那是去年11月15日,正值瑞幸股票解禁,通常解禁會引起股價下跌,但瑞幸股價一夜之間上漲25%,有觀點認為這是受到第三季度財報的刺激,儘管總體仍然在虧損,但首次實現經營層面的盈利,讓投資者信心大增。

5個月後,故事的轉折應聲而來。

4

接下來,瑞幸還會遭遇些什麼?

首先將面臨多家律所的集體訴訟和投資者的巨額索賠。上市公司被集體訴訟非常常見,不同之處在於,一般公司被做空,會有一個抗辯過程,如果自己直接承認,在集體訴訟中肯定會非常不利。據燃財經估算,瑞幸面臨的索賠額度可能達750多億人民幣,若無力償還,可能面臨破產。至於被推到臺前承擔責任的COO劉劍和其他參與成員,捏造交易行為屬於嚴重的惡意欺詐,會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而瑞幸咖啡實際的控制人陸正耀,曾在造假風波後發布「元氣滿滿」朋友圈引發爭議,也終於在4月5日道歉,稱「個人非常自責」。「過去兩年公司跑的太快,引發很多問題,現在狠狠的摔了一跤,我作為董事長難辭其咎!借朋友圈向所有人誠摯道歉 — 對不起大家!」

▲ 4月5日上午,針對瑞幸咖啡涉嫌22億財務造假一事,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在微信朋友圈致歉。圖 / 網絡

陸正耀此前因神州系創始人為人所熟知,他與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大鉦資本創始人黎輝關係匪淺,也是瑞幸背後的資本「鐵三角」。

渾水指出,雖然瑞幸咖啡的管理層稱自己從未出售過該公司一股的股份,但是,他們已經通過股權質押方式套現。瑞幸在1月8日更新的招股書顯示,陸正耀和錢治亞已經分別將他們持有的瑞幸股份抵押了30%和47%。全部管理層質押的股份數量,甚至超過了瑞幸在2019年5月IPO和2020年1月配售的總股份。

這似曾相識的操作手法曾經在神州租車身上上演。從2015年6月開始,陸正耀及其合作的投資方在短短9個月時間將神州租車42%的股份拋售給市場,套現了16億美元。當年正是由於股東的大量拋售,神州租車的股價從峰值20港元暴跌到8港元。

黎輝和劉二海則連續加注了瑞幸咖啡的A輪和B輪融資,將其估值抬高至22億美元。A輪中出現的君聯資本,是劉二海的前東家,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據傳是大鉦資本的LP;而B輪中出現的中金公司,則跟黎輝的前東家摩根史坦利,一起出現在瑞幸咖啡上市保薦商的名單裡。

據悉,黎輝在瑞幸咖啡年初進行的配售中套現2.3億美元,已經收回了投資的成本,這大概是在瑞幸謊言被戳破之前最成功的一筆逃脫。而愉悅資本方面還稱,迄今為止並未出售任何瑞幸咖啡的股票。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瑞幸咖啡:自爆22億流水造假,股價暴跌,面臨巨額索賠,波及中概股
    (NASDAQ : LK)股價就觸發熔斷機制,隨後在40分鐘內觸發了 6 次熔斷,最終瑞幸咖啡當天股票從前一日的26.20美元暴跌至6.40美元,跌幅75.57%,投資者面臨巨額虧損。 2月5日,一份名為《塵光研究關於瑞幸咖啡重大財務數據造假和業務數據造假的研究報告》,直指瑞幸咖啡的財務數據造假。
  • 瑞幸董事長凌晨道歉:「一個月睡不著覺了」,將面臨巨額索賠!上個月...
    依據該文件,SEC上市資格委員會做出摘牌的決定基於兩個理由:根據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規則5101條款,瑞幸咖啡於4月2日披露的虛假交易行為引發了公眾利益的擔憂;根據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規定5250條款,瑞幸咖啡在過去未能公開披露有效信息,並通過此前的商業模式進行了虛假交易。
  • 財務造假引發「擠兌潮」,瑞幸App下載量1446萬次是星巴克1.8倍
    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22億元後,不少消費者擔心手中大量折扣咖啡券會作廢,引發「擠兌」潮,將瑞幸App下載量再次推高。蘋果App Store免費App排行榜顯示,目前瑞幸咖啡App位列美食App類目第一,所有App類目第二,遠超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以來大火的釘釘、騰訊會議等遠程辦公App。在安卓能用商城,截至4月5日,瑞幸咖啡擁有1446萬次下載量,其一直對標的對手星巴克僅擁有839萬次下載量。
  • 定了:瑞幸咖啡必須摘牌 索賠金額或是天文數字
    索賠金額或是天文數字因造假而退市,瑞星咖啡恐將付出巨額代價。至於未來的索賠金額,有報導稱索賠金額約112億美元,律師表示還很難估計,這與其股價的持續變化情況有關,未來索賠金額可能在數億美元至數十億美元之間;又如監管處罰,律師分析,該案相關責任人都會受到美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部分成員不排除會受到刑事指控,公司則存在被強制退市的可能性。
  • 瑞幸咖啡承認財務造假後的魔幻24小時
    投稿來源:新文化商業#瑞幸爆單#成為今日微博實時熱搜榜Top1。門店買咖啡的人排起了長隊, 在線訂單太多導致瑞幸APP崩潰,連外賣小哥都驚呼「腿都跑斷了」。這都是源於昨日晚間資本圈的驚雷:瑞幸咖啡方面對外發布「財務造假」。
  • 瑞幸咖啡造假暴跌後,中概股頻繁遭遇做空,問題出在哪裡?
    來源:郭施亮中概股因被揭露財務造假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的瑞幸咖啡,在短短一周多的時間內,股票價格暴跌超過80%。截至目前,瑞幸咖啡的股票總市值僅有10.55億美元,較高峰值時的市值規模縮水大半。據悉,有資料顯示,瑞幸咖啡在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偽造了22億元的交易額,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風波由此掀起。實際上,在A股市場中,財務造假的現象並不少見,但在美股市場中,當上市公司牽涉到財務造假的問題,恐怕需要承受巨大的風險,對企業的品牌形象無疑會構成深刻性的衝擊。
  • 瑞幸咖啡劇情反轉,1.8億美元達成和解,這個巨額和解費值嗎?
    從某種程度上,因瑞幸咖啡採取了過於激進的擴張模式,並為其後來的財務造假乃至做空機構惡意做空股票埋下了隱患。1.8億美元,折合接近12億的人民幣,這是一筆巨額的資金。如果折合成利潤,12億人民幣的利潤收入也足以秒殺不少的上市公司。對瑞幸咖啡來說,花費1.8億美元與美國證交所達成和解,固然是好事。
  • 瑞幸坐上「過山車」 網際網路咖啡面臨新考驗
    但同為網際網路模式下的咖啡連鎖品牌,兩者最終還是殊途同歸: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迎來生存危機後,連咖啡也在近日被曝出大規模關店。  大眾點評搜索顯示,目前,連咖啡北京16家店鋪關閉,正在營業只有兩家;上海22家門店暫停營業;深圳12家商鋪,僅餘1家還在營業;廣州的10家門店中,也僅有1家門店還在營業。
  • 造假的瑞幸咖啡,可能被罰到破產!全國爆搶小藍杯,高管集體回應
    4月2日晚,瑞幸咖啡開盤即暴跌超80%,開盤40分鐘內,瑞幸咖啡就熔斷五次暫停交易。今天,瑞幸咖啡遭遇「全國爆單」,害怕優惠券失效的消費者都在搶瑞幸咖啡,全國性的擠兌造成APP癱瘓,一杯難求。外界更擔心,瑞幸咖啡實控人已經割完美國韭菜套現了。
  • 瑞幸咖啡接到退市通知,可能面臨數百億追償
    來源:Tiger Trade多家知名機構踩雷有機構提前大幅減持中證君梳理發現,截至一季度末,共有240家機構持有瑞幸咖啡,機構持股佔比達34.43%。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有64家機構清倉,合計賣出15358.19萬股。另有32家機構減持但未清倉,合計賣出6258.07萬股。如果瑞幸咖啡退市,那真是幸運逃過一劫。
  • 瑞幸在危機下自我打氣,用戶卻只想趁其倒閉前用完優惠券
    科技自媒體 / 龔進輝在全盤否認渾水的數據造假2個月後,瑞幸咖啡(以下簡稱「瑞幸」)終於不打自招,於昨晚美股盤前主動承認數據造假22億元,開盤後瑞幸股價暴跌,盤中八度熔斷,暫停交易,當日收盤重挫75.57%報6.4美元
  •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發酵
    原標題:瑞幸咖啡造假事件發酵,換帥重組管理層後能否重生?   在停牌沉寂了一個多月後,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又有了新的進展。
  • 各行專家如何看待瑞幸咖啡自曝造假 等待它的是這些關鍵詞
    這一事件又將給咖啡行業,給資本市場帶來哪些影響?聽聽專家們怎麼說!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經濟學家:瑞幸咖啡大概率會被退市理論經濟學博士後劉安指出,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可能面臨的法律後果,可以參考2001年美國安然公司的案例。
  • 上市一年被責令退市:瑞幸咖啡將徹底涼涼?
    根據披露的文件,對於摘牌的決定,書面通知中給出兩點依據:一是根據納斯達克上市規則,瑞幸咖啡於4月2日披露的虛假交易信息引發對於公眾利益的擔憂;二是瑞幸咖啡此前未能如實公開披露重大信息,其商業模式也是基於此前披露的虛假信息而建立。瑞幸咖啡方面對此表示,該公司計劃要求在納斯達克聽證小組行動之前,及時召開聽證會。
  • 瑞幸咖啡現任高管與前董事或將撇清與造假行為關係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又有更多新信息披露。近日,有媒體報導,據接近瑞幸咖啡董事會的人士獲得的調查報告顯示,沒有證據證明以郭謹一為首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及高管包括吳剛、曹文寶、楊飛等知曉或參與造假,投資人、董事劉二海、黎輝對造假行為也均不知曉。這也意味著關於瑞幸咖啡造假的內部調查已經結束。
  • 瑞幸咖啡22億元造假大起底
    瑞幸咖啡的「成功秘訣」並不神秘,說白了就是瘋狂「燒錢」。用首杯免費、買二送一等高額折扣的方式來快速獲客。不惜付比別人更高的薪資,花高價挖人才。據其招股書顯示,瑞幸咖啡在2018年的淨收入為8.4億元人民幣,淨虧損16.2億元人民幣;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淨收入為4.8億元人民幣,淨虧損5.5億元人民幣。虧損居多但瑞幸咖啡對此似乎並不為意。
  • 風口浪尖的瑞幸咖啡:網傳總部被接管,前景撲朔迷離
    瑞幸為何忽然自爆?選擇向世人廣而告之自己的造假問題?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年1月底。1月31日,知名做空機構渾水公司,發布了一份足足89頁的瑞幸做空報告。報告稱,瑞幸咖啡在2019年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至少將自家門店的銷量誇大的7成和9成左右。
  • 昨晚財務造假爆雷、今日門店爆單,瑞幸咖啡鄭州用戶「急請客」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 文 馬騰飛 圖在昨晚被爆出巨額財務造假後,瑞幸咖啡在今日迎來門店異常火爆的一天。此期間,不時有消費者急匆匆跑到櫃前詢問「用券」事宜。請辦公室同事喝咖啡,今日成了鄭州城的熱話題。如在鄭東新區CBD某金融公司工作的韓女士所言,昨晚關注到瑞幸被曝光財務造假事件,很擔心門店突然關閉。於是,她希望趕緊把此前購買的咖啡券消耗掉,免得日後消費、退費都成問題。「請單位同事一起喝掉,總比白白『扔』掉強些。」
  • 探訪濟南瑞幸咖啡:「造假危機」下,生意異常「火爆」
    瑞幸「自爆」財務造假,輿論一片譁然。在濟南,瑞幸咖啡憑藉快速擴張戰略,兩年內開店60餘家,在濟南咖啡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如今瑞幸遭遇「造假危機」,濟南各門店生意是否受到影響?3日,新時報記者展開實地調查,發現瑞幸各門店仍正常運轉,但個別店疑似出現「擠兌」消費現象,手機APP點單也出現宕機情況。
  • 瑞幸咖啡停牌!超4500家門店怎麼辦?「小藍杯」的餘溫還能撐多久?
    瑞幸咖啡停牌線下門店正常運營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個美股交易日,瑞幸咖啡的股價曲線已不再變化,停留在上周五收盤的每股1.38美元,總市值則定格在3.47億美元。這是因為從29日開始,瑞幸咖啡停牌,並進行退市備案。「小藍杯」退市後將何去何從,受到多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