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古鎮遊已經過了它最好的年代了。
好多人提起古鎮,總結下來的話語往往是:都差不多!
在新開發古鎮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大多老牌古鎮熱度下降。烏鎮,卻是其中極為特殊的一個,餘溫猶在。
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
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7000多年文明史
「魚米之鄉、絲綢之府」
對於遊客來說,這些標籤重要嗎?不重要。但是,這些卻恰恰是烏鎮的實力體現,是它走近人們的最初原因。
今天,人們從烏鎮回來後的評價往往是兩級分化的。一部分人說:烏鎮太美了,真好,還要再去。另一部分人卻說:後悔了,太商業化。
時代裹挾著發展,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烏鎮也在不斷前行。當古鎮不古,我們又該去看些什麼?
01 我是不是你想要的美
平心而論,沒有人能說烏鎮不美。
春暖花開的時候,江南水鄉的婀娜風流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烏篷船從河中悠然而過,岸邊柳枝飄飄,一個轉身便是如畫的美景。
若是遇上雪花紛飛的時節,整個古鎮被白雪覆蓋,屋簷上、橋欄邊是晶瑩的冰涼,河水卻不結冰,依然潺潺的流動,這一動一靜恰是生命的姿態。
夜晚的時候,燈光四起,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總是讓人想起書中曾寫到的古時江南,若是有絲竹於耳更是令人流連忘返,不忍歸去。
可是這樣的烏鎮卻依舊讓人不滿足。
因為它美的太標準,美的完全符合人們對江南水鄉的定義。第一次來到水鄉古鎮的人也許會被這樣的美所震撼,但還有很多人,大家想要看到的是自然,是古樸,是它本身的原貌。
烏鎮是委屈的,它只是想變得更好而已。
02 一邊破碎,一邊前行
沒有誰甘願被淘汰,大家都願順流而上。烏鎮也不例外。
中國古鎮在發展的過程中大致都經歷過幾個階段,從最初的開發引得遊人如織,到大量的同質化商業入駐變得失了本真,引起人們的反感。
對於當地居民來說,這是個由貧窮到富足的過程。但是對於遊客來說,這卻是由期待到失望的經歷。
誰都沒有錯,每個人都在一邊破碎一邊前行。
在這個過程中,烏鎮也在不斷變化著。為了避免出現那種同質化的商業景象,烏鎮的管理極其規範。若是你去烏鎮的小餐館吃飯,你會發現每個餐館的價位、食單甚至酒的品種都是一樣的。
這樣的管理卻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無形之中失去了特色,還剝奪了遊客的選擇權。
怎麼做才是最合適的,烏鎮在探索、打破、前行。
03 我的文藝不是腔調
雖然有的問題不可避免,但烏鎮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路。
以往人們說古鎮文藝,大多是說那些裝修的頗有小情調的商店、咖啡館,而烏鎮的文藝卻不是如此。
2013年,烏鎮戲劇節的誕生給這個水鄉注入了新的活力。
結合著烏鎮的底蘊和景觀,戲劇節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戲劇大師和藝術界、文化界人士的垂青。而最重要的是,烏鎮戲劇節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家的專業戲劇節,它還是一個代表年輕人、代表未來的戲劇節。
藉此,烏鎮再一次從另一個角度展示了自己,戲劇節可以說便是烏鎮自己的「文藝復興」。
於此同時,在西柵景區內的木心美術館,也是烏鎮文藝的另一大看點。
畫家、作家木心先生的畢生心血與美學遺產便在這裡向世人展示。
長而簡潔的美術館,臨水而立,是由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弟子、紐約OLI事務所岡本博、林兵設計督造,全程歷時四年。
「全館建築坐北朝南,跨越烏鎮元寶湖水面,與水中倒影相伴隨,成為烏鎮西柵一道寧靜而清俊的風景線。」
木心先生曾以「風啊、水啊,一頂橋」來概括這裡。建築與木心美學的結合成為了今天烏鎮的另一個文化巔峰。
擁有7000年文明史的烏鎮是一個老人,在新時代發展下的烏鎮是一個孩子。
每個人都有關於新與舊的衝突,「包容」才是我們能給與烏鎮最好的態度。
閱讀我的更多文章:
杭州青芝塢:大隱隱於市的愜意
福建霞浦:令人迷醉的光影交織,是上帝與人類的共同傑作
漠河,這裡才是真正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