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博主蒙淇淇以「凡爾賽文學」之名登陸熱搜,現在,她每發一條微博,網友們都會在評論區火速跟進,評論焦點皆指向她不僅吹牛,還辱貧。不少黑粉甚至因評論次數太多而被微博平臺貼了「鐵粉」標識。
與此同時,知乎、豆瓣等網絡平臺也不斷出現「扒皮」蒙淇淇的長帖。蒙淇淇試圖辯解,但收效甚微。當她在微博上寫和自己吃飯的人中有一位是劍橋博士時,網友們就會質疑她又在暗中炫耀:非得提一下劍橋博士?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在十一月的一天和蒙淇淇吃了頓午飯,彼時,她的網絡頭銜已是「凡爾賽女王」。在豆瓣的凡爾賽學研習小組中,「凡爾賽」被概括為「一種表演高級人生的精神」,如今,蒙淇淇的朋友都喊她「凡姐」。
「凡姐幫我擰一下瓶蓋吧」,在跟我見面的前一晚,蒙淇淇和朋友們吃飯,其中一位朋友說道。蒙淇淇不排斥這些,她知道這是關於自己的笑料,也知道自己進入了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她想,別人口中的笑料影響不到我。
見蒙淇淇之前,我閱讀她的微博,想像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或許言行浮誇,或許動作嬌貴,或許講究頗多,但見面後,我迅速發現自己想錯了。接下來與我一起吃午飯的,是一個幹練、自信,且給人感覺異常坦誠的生於1990年的30歲女孩,她本人也不像照片和視頻裡那樣敦實發胖,而是更瘦些。
在去往餐廳的電梯上,蒙淇淇向我強調,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這次上熱搜純屬誤打誤撞。前一天,若把電話採訪也算上,她一共接受了五個採訪,蒙淇淇因此笑稱自己是時間管理大師。
飯桌上,蒙淇淇不時回復微信,「你先吃幾口,我先留個言」,她是在跟昨天採訪自己的記者溝通,因為她突然想到昨天把某件事情說片面了,「我現在真的要謹言慎行」。過了一會,她收到表姐發來的信息,表姐說 B 站首頁上有她的採訪視頻,「我想找 B 站的人,為什麼把我放首頁,別放首頁啊」,蒙淇淇略顯激動地說。又過了不久,蒙淇淇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話,朋友提醒她,下午去鵝廠談事時,要「謹慎低調勿自嗨」。結束採訪後的一天晚上,蒙淇淇告訴我,過幾天她將和老公一起,接受另一家媒體的專訪。
以下是蒙淇淇的自述。
熱搜:我沒有在網上打造有錢人的形象
早上看到熱搜的第一反應是先跟我家人說一下,他們這幾天肯定要受到影響了。我先生當時說沒關係,他很忙,結果中午的時候電話就被打爆了,問我到底幹了什麼?他沒想到這麼嚴重。熱搜第二天,所有微博有1.5億的閱讀量,我都驚悚了,我覺得熱度已經慢慢過去了,現在的閱讀量是一天兩千萬,之前最多三百萬。
一個平凡的人被推到風口浪尖,我感覺還是很榮幸的,就是希望不要給大家不良的引導。我一直都有傳遞正確價值觀,我在微博說採訪我的人年薪百萬,是想說因為我努力,才能讓採訪我的人年薪百萬,是想告訴各位,你努力才能讓你身邊的人年薪百萬,只要你努力,你也可以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但是結果就是被大家各種曲解。
網絡上的人對我最大的誤解是裝有錢人。我真的想知道裝有錢人有什麼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嗎?我並沒有在網上打造一種有錢人的形象,有時候在網上小炫耀小虛榮可能是我剛接觸到會覺得比較新奇,想展示給大家看。我對生活的展現不是幻想,是藝術誇張。我作為一個作家,在自己的微博內容上有百分之十五的藝術誇張。藝術誇張可能是出於炫耀心理,這點我並不否認。比如拉斯維加斯那篇就有虛構的部分,是根據一些故事改的,我把它嫁接過來。關於哨兵那篇,德國大使館是真實的,但哨兵不會做那些行為,那部分屬於藝術誇張、想像或虛構,如果最後定義為對他們這個群體有影響的話,我覺得我需要道歉,需要承擔這種責任。
我不是名媛,不是貴婦,大家為什麼說我臆想,就是我拍了照片,本來就是死亡角度,再加上我沒有任何時尚感,大家就覺得我是很普通的一個女孩子,甚至是一個很土的女孩子,他們會覺得這樣的人就是在臆想啊,因為你這樣的人不可能過上你說的那種生活。我完全理解大家的這種想法。其實我跟大家解釋了,我就是個編劇,就是個打工人,平時也沒有時間逛什麼 SKP,最近在搜集素材加上突然好奇了去逛逛而已,很簡單。
我一直有這樣一個需要,就是體現出和以前生活得不一樣,比如在雁西湖的度假村,可能為了顯示差別,住民宿可能會便宜一點,但我們會住兩千多一晚的酒店。這不叫炫耀吧?住酒店我心裡會比較舒服,歸根結底是一個物質上的優越感。每個人就是有權力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這種生活有什麼問題嗎?可能是表達這些時不小心貶低了別人,這種貶低我之前沒想過,這是我自己的錯誤。
熱搜之後,我在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說話的方式和想法,可能確實就像凡爾賽一樣展示自我優越感,人性的那些缺點暴露出來了,那些小虛榮,炫耀欲。我先生有評價過我,說我「貴婦心思強說愁」,就說我的那些小虛榮,小聰明,小貪婪,各種東西糅雜在一起,但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有點小可愛,但他還是很愛我。就是這種——我天吶,好煩,剛剛又是一個凡爾賽造句。
我朋友說我是自帶一種很欠扁的凡爾賽口音,平時也這樣。比如我朋友吃方便麵,我說這是什麼方便麵我沒聽過,她說這種方便麵怎麼會沒聽過?高中時候就經常吃啊,我就說你從小就吃方便麵嗎,我小時候不吃方便麵,就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口氣貶低方便麵,好像因此也貶低了吃方便麵的人。就好像我說已經很久沒用淘寶,可能當時是為了省錢,現在是在網上直接買,但在diss淘寶的時候,就diss了網購的人。
我也在琢磨網友的心態,他們可能是討厭裝逼,他們討厭那種高高在上的裝逼的優越感,我也有點討厭裝逼的感覺,我以後會注意社會影響,但我展示生活中美好的一面,這真的不值得詬病,我沒覺得那種東西需要詬病。
出名:說實話是有點得意和驕傲的
我真的很平凡。湖南人,三線城市,法學專業,學校也很普通,只是寫作是我一直堅持的事情而已。小時候寫報紙、校刊,大學時候嘗試寫雜誌,雜誌之後就寫出版文,一路走過來比較順。小時候就是夢想當作家,我很喜歡那種行為比較乖張一點的作家,金庸和古龍我就更喜歡古龍一些,因為他道德瑕疵更多。高中同學寫的同學錄都是成為大作家之後一定要怎麼怎麼樣,結果沒想到我是通過這種方式出的名。
我不太介意以這種方式出名,也不會覺得這種出名方式過分娛樂,其實我可能更適合走 KOL 路線的編劇或者作家,我並不覺得作家是特別嚴肅的事情,比如我喜歡的王爾德,他的言論現在看起來也非常娛樂。
我今年三十歲,前段時間我還在跟朋友說,三十歲最後三個月怎麼過。我是個旅居派,當時想沒有疫情就去北極或南極過三十歲的最後三個月,實在不行去廣州過最後三個月,把粵語學好,我非常喜歡粵語。但現在也太刺激了,在三十歲的末尾火了,太沒想到了。之前我們跟編劇或者製片人吃飯,需要一個東西幫我背書,讓人覺得你是一個中產的編劇,你可以寫出中產的東西,會背一個貴一點的包包,但我現在好像紅得不需要那些東西給我背書了,一說凡爾賽的蒙淇淇大家就知道這個人是誰了,這會讓我更自信,儘管這不是因為作品,而是一個事件、一個梗。
所有的朋友都說,我現在都不知道怎麼和你說話了。說實話是有點得意和驕傲的,因為就連很優秀很厲害的大神都在討論我,我就有點得意。我覺得我行得正坐得直,理直氣壯,因為我真的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但隱私全被扒出來是有點尷尬,難堪。
生活:我現在沒有到中產級別
我平時就是一個宅女,寫作、編劇,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最大的兒子小學二年級,小孩子快幼兒園畢業。我確實不太管這些,我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我先生比較支持我這一點,他對家庭的投入多一些。我婆婆管家庭方面細碎的事情,我先生就會管教育、老師接洽的事情。親子時間我是要參加的,比如我們今年國家博物館或者美術館有個新展,或者保利劇院兒童劇院有個話劇,我們就會一起去看。可能這方面我是最中產的,從外面看我真的不中產。
來北京的時候,或者更早之前,我想自己要生活在大城市,有房有車,有個美好的家庭,有孩子,先生最好也比較帥一點,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作家或者編劇,有工作夥伴,能夠經常出去旅行,現在基本上都實現了,比較滿意。對於這些,我一直歸結為努力和幸運,幸運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幸運,沒有趕上那幾年的風潮,我和我先生絕對做不到這一步,我們是剛好趕上了時代的電梯,我趕上了 IP 風潮,他趕上了網際網路造富運動。我覺得自己走得很順,基本上沒有落過,都是起,會因此有優越感,覺得自己很幸運。
剛來北京時我拿一個月三千出頭的月薪,現在我們只玩三四個小時就能花三四千,真的有恍若隔世的感覺,但確實是我們個人自己奮鬥過來的,我們覺得沒什麼。
我現在沒有到中產級別,我實現的是階層的小躍升,還沒有大躍升。我理解的中產是順義媽媽這種,她們的丈夫是高管,自己的學歷也非常高,在子女教育方面傾注很多的金錢和心力。你可以把我們稱為中關村中產,或者是北海澱中產,就是自己或者夫妻雙方在大廠,薪資OK,家裡房車齊備,孩子教育走比較精英的路線,能夠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教育費用,平時偶爾也能小奢侈一下,出去玩,享受生活。這是我目前的一個物質生活的狀態。所謂的網際網路造富運動都是從起點比較低的那種家庭出生的孩子開始,他們受惠於 IT 行業的福利所以會有這個躍升,但他們生活還是比較質樸的,更習慣把錢投資於不動產和子女教育方面。
我沒有太多中產焦慮,比較有安全感,可能是我比較自信吧,認可自己。我的劇很快就要開拍了,我能看到一個很好的進程,我的事業在往上走。接下來的那本書是現實向的小說,但暫時擱置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出版。劇很快就會拍,現在是開拍即勝利,能播就燒高香了,因為資金鍊說斷就斷,特別是疫情期。好幾個項目受疫情影響,覺得很幻滅,我認認真真做的劇,很快就成了,但它真的背叛了我。
商業:我是比較能抓住時代紅利的那種人
我特別商業,我一直都受亦舒和張愛玲的影響,亦舒的那句話很出名啊,如果有人用鈔票扔你,跪下來,一張張拾起,不要緊,與你溫飽有關的時候,一點點自尊不算什麼。還有王爾德,他說年輕的時候我覺得有錢就能有一切,年老的時候我發現的確如此。我不會覺得說錢是個很丟臉的事情。還有張愛玲的,「我自從知道拜金主義後我就知道自己是個拜金主義者,我只吃過錢的好處,沒有吃過錢的壞處。」我覺得他們說得很直接,也很現實,現實點挺好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律所,當時在工作上受到一些挫折,人際事務處理得不好。這份工作結束後進過出版社,做過網文編輯,但這些工作都沒過試用期。我後來辭職了,想專職寫小說,我一直比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專職寫小說時26歲,第一本書是《全世界只有我可以欺負你》,因為當時出這種書比較火,這種書也更容易出。
我是比較能抓住時代紅利的那種人。IP 熱潮和自媒體我都抓住了。我在自媒體行業也沒有成為咪蒙啊,但是我也享受了一部分紅利。就是比較輕鬆地享受——把輕鬆去掉——天吶這日子過的。這次如果能抓住 KOL 的紅利我也願意去抓住,抓不住我也不強迫,因為我也有我的本職工作。我在文字上有一技之長,我受惠於這一點。我對自己的才華特別自信。我先生說你對你的才華真的是迷之自信,包括我朋友都這麼說我,不過,他們也說我確實挺有才華的。我的劇還沒上,等我的劇上了你們就知道我的才華了,等著吧。
要強是屬於證明自己,我是屬於我想要什麼就去爭取,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我有點貪心,我覺得我的生活 OK,但我的事業還沒到達我最想要的標準,就是自己到了三十歲還一直沒有過上最想要的。我想成為一個非常厲害的編劇,有話語權的編劇,自己做劇自己出書都可以,想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女孩子,想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影響自己的行業和一些女孩子的思維觀點。我直接 cue 於正老師行不行?我覺得他是有行業影響力的人,我可能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有作品,能用實力證明自己。可能會有很多爭議,但能夠引領一些風潮。最近還想努力賺錢,換大別墅,帶電梯的別墅。
成為公眾人物:這句話好煩,又凡爾賽了
昨天有媒體讓我去書店拍照,我不會拒絕這種需求。心理學有個單純曝光效應,就是只要你不斷地出現在公眾面前,公眾就會覺得你很可愛很漂亮,就是我只要經常出現在公眾面前,公眾就會改變對我的看法。比如公眾第一次看我的視頻,就會說好土啊,大媽,紅唇高曉松,都是他們的評價噢,過幾天就是,誒,看多了這個女孩好像還行吧?沒那麼醜了,就是土土憨憨的味道吧?再過幾天,就是,誒,有點可愛了。這就是單純曝光效應,看久了就習慣了,反而能從她的動作中找到一些可愛的點。
我願意曝光。我覺得公眾越來越了解我會越來越喜歡我。只是我怕熱度過去,就沒有人願意曝光我了,就只能埋頭寫劇本了。不過,我覺得那樣也 OK,我就是這樣一種自如的狀態,就是人生的兩條路我都可以走,看風把我吹向哪裡。順風的話肯定更好走,逆風的話就只能走另外一條路了。扎紮實實地寫我的劇本,這對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
前天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公眾人物,因為我隨便發了一條微博,後來一家媒體給我打電話,說我給他們造成了一些影響,我就發現原來自己的影響力這麼大,這使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公眾人物了。我想我一定要謹言慎行,反思自己以前是不是給網友一些不良引導。
最近我的想法變化得比較快,中途的對抗時的想法是想趕快平靜,不想被任何人關注。但我現在覺得也是一個契機。我本身也是一個比較有野心的女孩子,我期待成為一個公眾人物,自己的生活能被更多人看見,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在微博上分享這些的原因。被看見就會給我帶來影響力。但我不知道成為公眾人物這麼簡單——啊,這句話好煩啊,又凡爾賽了。我沒想到自己突然成為一個小公眾人物了。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受到我的鼓舞,我可能有影響別人的欲望,因為我經常會有怒其不爭的感覺。在我自己的親戚朋友當中,有些非常優秀的女孩子可能婚後靈氣就被抹殺了,為了老公孩子捨棄了太多。難道我在某些方面是一種女權主義者或女權鬥士嗎?
我現在對自己微博的定位也比較清晰了,大家既然喜歡看個熱鬧,OK,我會繼續分享我的生活,不引導不良價值觀,也不譁眾取寵,就是記錄我的生活,我會一直記錄下去,但是我會減少藝術誇張。不過,我現在覺得我作藝術誇張是件比較正確的事情,因為大家都知道我是凡爾賽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