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道德經》一,哲學與道學

2020-12-21 騰訊網

《道德經》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源頭之一,也是中國哲學之祖。準確來說,中國自古以來沒有所謂「哲學」。「哲學」是近代日本人翻譯西方著作用的一個替代性詞語,經近代中國文人翻譯日文著作引入而成。於今日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詞。

那麼古代中國怎麼稱呼「哲學」呢?道學!

你沒有聽錯,是:道學!我對於道學的粗淺印象,停留在高中時,魯迅所談的道學先生。以為就是一些高喊著道德說教,冷酷的約束人思想的偽君子的齷齪伎倆。然而二十年後,我才知道,那時的我是多麼的熱血,多麼的單純。年輕人的世界非黑即白,非冷即熱。幾千年來,盡皆如是。無可批駁,亦無可辯駁,唯有莞爾一笑。

那麼,要說明白『道學』,卻非易事。泱泱中華,時至今日,科技文明高度發達,領先世界。唯於祖先留下的無盡寶藏,今人尚未足夠重視,遑論完整繼承,以盡發揚光大之力,綿綿不絕,以報古聖先賢之諄諄教誨。

何謂「道」?別聽人說那些虛無渺茫,高深莫測,玄而又玄之解說。那樣的打開方式,只能讓我輩及晚輩少年,對「道」敬而遠之,甚至雲裡霧裡,越研究越糊塗。我相信,老子用「道」這個詞,來寫這部千古奇書,就是因為「道」婦孺皆知。沒有人不上道,沒有人每天不走道,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在道上。只因淺顯,所以通用。唯有通用,方得通行。

道,每天每個人都在走,如此普遍,如此常見,還要學什麼呢?幹嘛還弄出個「道學」呢?中國的字很有意思,每個字你都懂,可是組合起來,你就不一定懂。每一句話你都懂,可是單拿出一個字,一個詞,你也許就搞不明白。所以,自古以來,文人的基本功就是咬文嚼字,唯其如此,方能筆落驚風雨,一字而千金,方能微言大義,縱橫捭闔,決勝千裡之外。而其中之佼佼者,莫過於老子。區區五千言,讓歷朝歷代的大文豪,大牛人,大思想家,孜孜不倦研究一生,也不敢說搞了個徹徹底底,明明白白。更別說近代以來,這部《道德經》被發行,出版成各國文字,發行量穩居世界第二。那些老外研究《道德經》更是不遺餘力,讓我們這堂堂中國人或可自慚形穢,自嘆弗如。

有人會問了,既然道學,是引導之學,那麼是引導什麼的呢?這是個好問題。首先我要澄清一個基本事實,否則我的答案無從講起。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天下大亂,百家爭鳴,都想拯救蒼生,還天下一個太平安寧。老子也不例外,這部《道德經》雖被很多人認為是一部消極避世,保守無為之書,可老子就是用這部道學之書,引導志士仁人,準確的說,是帝王將相,而後帝王將相以此思想,引導萬民歸心,化幹戈為玉帛,最終天下安定,萬世太平。

所以,很顯然,這部千古奇書,不是給貧民百姓看的雞湯文。別說那時的文盲率達到99%,即使是文明程度空前的現代,人人都識字,人人都能寫文章,《道德經》也不是給普通人看的。因為對普通人來講,這是一部無用的書,讀了等於沒有讀,最多在酒桌上冒出幾句,讓人驚呼一聲「大師」。

話說回來,《道德經》這麼牛B,在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發揮其「道學」的作用呢?世人往往以為,道家最後成為道教,道教不問政治,搞起法術,陰陽,符咒,批八字之類倒是很有一套。其實那是後話,道教只是借用了道家思想,雜糅了自己的真本事而已。

真正把道家思想之「道學」發揮到極致的,我認為,大漢劉邦,可以說無師自通,創立四百年天下。漢文帝,漢景帝,運用「道學」創立了文景之治。漢武帝劉徹,運用「道學」滅匈奴,使「漢」成為我們這個民族,永遠的不變稱號。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皆諳熟「道學」!

相關焦點

  • 從《道德經》看《星球大戰》的哲學本源
    宏大世界觀的背後,所隱藏的「哲學」辯思,更讓《星球大戰》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而正義戰勝邪惡的表面,神秘學和東方哲學的力量,更給《星球大戰》籠罩著一層深不可測的面紗。尤其近幾年漫威科幻系的興起,《星球大戰》更被國產電影市場逼上了角落。
  • 溫海明:如何運用《道德經》哲學智慧解讀當前疫情?
    2020年3月8日(農曆二月十五)是《道德經》的作者老子誕辰2591周年紀念日。相傳《道德經》已問世2511年。為了紀念偉大哲學家老子,我們推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溫海明教授運用《道德經》哲學智慧對當前疫情的解讀。溫教授於2019年出版了《道德經明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書,對《道德經》作了意本論的解讀。
  • 《天道》:《道德經》中無為是與世無爭還是無為不爭
    實際上一開始你就不應該學南懷瑾先生的《老子》衍生產品,以為那是人家讀後感,是結合人家文化屬性和教育背景的解讀,不是你的。道家和道學和道家是三回事,老子貫穿始終。你要明白核心要義是規律,真理、以及智慧如來,不可思議。
  • 31個道德經實用人際關係策略
    《道德經》是一部哲學著作,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作者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
  • 【東諺西雨】海外五十「名人」論《道德經》
    2、德國哲學大師黑格爾(1770~1831)在《歷史哲學》中說:「中國人承認的基本原則是理——叫做『道』」;「道為天地之本、萬物之源。中國人把認識道的各種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學術……。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3、德國哲學家謝林(1775-1854)在《神話哲學:中國哲學》中指出:「道不是人們以前翻譯的理,道是門」。
  • 仲尼Johnny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推薦《道德經》,探討人生哲學
    仲尼Johnny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推薦《道德經》,探討人生哲學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吸引了大多數人參與到短視頻創作中,但經過這幾年的大浪淘沙,短視頻賽道開始進入下半場
  • 中國人生哲學:日常的生活哲學!
    中國傳統文化各思想體系,基本上都是關於生存和生活的人生哲學。比如:講究陰陽平衡的周易思想,追求人生積極進取的儒學,有追求個性自由的道學,追求心靈慰藉的佛學,追求知行合一的心學。2.儒釋道的人生哲學:儒講仁義「仁」作為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儒家以「仁」為核心,義為準則,包括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
  • 如何界定道德哲學?
    通過對邊沁、穆勒、康德、亞里斯多德等道德哲學家的理論陳述,沃爾夫展示出道德哲學對人之本質、人之生存的想像與探求;同時,在切實問題的關照下,用現實激活道德哲學的活力,釋放出道德哲學所蘊藏的深厚潛能。「道德哲學」本身便是以「道德」之名所展開的「幸福之思」。但是,問題在於,「幸福」的主體是誰?換言之,道德哲學的「幸福」追求是否可以惠及所有人?
  • 《道德經》的現代價值和世界影響!
    老子所著《道德經》一書,言簡意賅,含義雋永。20世紀著名哲學家、德國人海德格爾十分喜歡《道德經》,曾與人共同研讀、翻譯《道德經》。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撰有《物理學之道》一書,認為道家思想在許多方面同現代物理學有深刻的相似性。他還在《非凡的智慧》一書中說:「在偉大的諸傳統中,據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並且是最完美的生態智慧。」
  • 【文萃】論康德道德哲學中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貫穿康德道德哲學的始終,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康德對道德情感的內涵和作用的理解並不相同。  一 「道德情感」概念的演變  康德早期的道德哲學深受英國情感主義者,尤其是哈奇森(F.Hutcheson) 的影響,我們甚至也可以將某一階段的康德稱作「情感主義者」。
  • 《道德經》是中國人的生命之書,可惜90%的人都理解錯了
    《道德經說什麼》  正是一本貫穿中國文化,集醫學、道學、佛學、心理學為一體,讓生活不再處處碰壁的生命學寶典。可以說,無論是什麼年齡、什麼職業的人,看完這本書都能從中找到人生正能量。以「出世」之心,做好「入世」之事▽01一本人人都讀得懂的《道德經》讓您在工作、情感、生活等方方面面得天之助據統計,自先秦以來注經解經的至少有數百人
  • 道德經:聰明的人,一生不做2件「太滿」的事,別等被坑了才知道
    但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人,少不了花錢大手大腳,喜歡說大話的人,不懂得「小滿」的智慧,到頭來只會讓自己吃虧。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提醒我們,真正聰明的人,從不做這2件「太滿」的事,越早知道越好。《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所作的哲學著作,被譽為「萬經之王」,全書共有5000字,涵蓋了為人處世、從政知道、經商之道等,文筆簡潔,凝聚著中國智慧,實力不容小覷。
  • 老子教你做人,道德經中10個成語,做到了為人一定不差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很多現代成語都出自《道德經》,比如大器晚成、功成弗居、虛懷若谷、大象無形等等。這些成語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事的道理,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下面是老子《道德經》中的10句話,包含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10個成語,如果我們做到了,為人一定不會差。
  • 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妙義
    此章是《道德經》的最後一章,大宗師要入涅槃了。按照《史記·老子列傳》記載,這是老子要出函谷關,離開華夏大地,到遠方弘道去了。按照帛書的文本,「和大怨,必有餘怨」(七十九章)是最後一章,這樣學術界就出現最後一章的爭議。和大怨,必有餘怨章顯然不具有告別、總結《道德經》的意蘊,而八十一章卻具有告別、總結經典的意蘊。
  • 張朋悟道《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從現象上開始,透過現象看本質,《道德經》的研讀是有規律的,即透過現象看本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個「惡」理解成「醜」字,這一句話就相對好解釋了,天下的人往往都有自己主觀意願上的「美」的判斷。很多人有了美的概念,就可能出現了認識上的偏差,往往只看到了問題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因為現象具有佔有意識,具有先入為主意識。
  • 《道德經》反者道之動,要是徹悟了,也就算得上得道之人
    哲學是研究思維方式的科學,思維方式大致分兩種:第一種是西方哲學的思維方式,西方哲學屬純粹理性思維方式,即存在之內的哲學,也就是一元純粹邏輯思維模式;第二種是中國哲學的思維方式,中國哲學屬超理性的思維方式,即是一種既在存在之內,又在存在之外的哲學,也就是二元混合理性思維模式。冥冥之中子在岸頭,揮揮衣袖你逆水弄舟。子曾經讓我心動到處尋遊,忘卻了多少個十字路口。
  • 神秘的東方信仰:賈伯斯找尋自我,矽谷科技大佬沉迷《道德經》
    作者認為,《道德經》的哲學思想其實和這些從事技術行業的億萬富翁之間有著不小的分歧。道家思想是中國最重要的信仰體系之一,與儒家思想一樣是對中國起到深遠影響的信仰體系。雖然《道德經》是多爾西「最喜愛的書」,但對大多數美國人而言這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神秘的文本之一。
  • 被篡改的《道德經》,隱藏著什麼?不言經而言道,讀經之正法!
    甚至於我們就算找到秦本,也有可能與文始真人所傳本有諸多不同之處,甚至於文始真人所傳與太上所授之本都有可能不是字字相同。多方取證,不言經而言道,才是讀經之正法。實際上並不是想拉古人和自己共鳴,而是符合文學傳播理論的,要知道文字一旦被傳抄,其思想就不單單是作者一人的,還有後人的再創作。
  • 《薄伽梵歌》:古印度的《道德經》
    如果站在古印度智慧文明發展史這個高度上來看《薄伽梵歌》,它在古印度的歷史地位應該與《道德經》在中國的歷史地位相當,所以又可以把它譽為古印度的《道德經》。《薄伽梵歌》是人類智慧文明史的一部分,而且是標誌性的哲學經典著作之一,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流傳。    人類的一切歷史都根源於人自身的智慧。
  • 為什麼你的人際關係差,被排擠?答案或在《道德經》裡面
    我便拿出《道德經》,給他找了3段話。並告訴他,記住這3句話,以後你就是單位裡的香餑餑。第一句話:知其雄,守其雌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只有保持謙卑的態度,自己的周圍才會吸引、容納各種人才,對自己,對他人都有百利而無一害。第三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