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過程時咖啡豆的屬性

2021-02-23 咖啡評論

炒豆過程是在加熱生豆,發展咖啡香氣與口味的主要過程。所散發出來的香氣與口味是由每種生豆的原有特性所決定。炒豆的深淺度是取決於生豆種類、市場需求或烹煮方式。使用哪種烘焙機器控制著炒豆深淺程度。即使各種生豆本身的化學與物理成分都不同,這些成分在炒豆的過程中即使程度上有些許不同,但原理都是相似的。


烘焙是一個使充滿的水分的生豆,暴露在快速加熱至 400 度華氏 (200 度攝氏) 的烘熱的過程。在這個溫度, 咖啡豆的內部產生高溫分解作用。短暫的放熱過程發生了。咖啡豆的溫度提高到 392 至 410 度華氏 (200 到 210 度攝氏) ,同時咖啡豆也散失了 4 至 6% 的重量。生豆有著 12% 的水分,若從此算起,炒豆過程總共會失去 16 至 18% 的水分。在烘焙的過程中,水分損失越多,咖啡豆顏色越深。咖啡豆的顏色也是在快速失去重量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大部分的糖分會改變加上咖啡豆會持續膨脹 (約是原本豆子大小的兩倍) ,表面也同時出現裂痕。


高溫分解作用剛開始時,生豆中約 7.5% 的葉綠素微減,炒好的豆子中只剩約 4% 。生豆的 PH 值約為 6.0 ,在高溫分解作用剛開始時逐漸降至 5.5 ,然後再淺炒的豆子中降至 4.9 。基本上,這個過程是一個用熱分解生豆中的有機物質的乾式蒸餾法。炒豆在達到所理想中的口味時停止,是相同於在達到理想中的高溫分解與失重程度。炒豆停止時機是由豆子烘焙中的深淺度所決定,也可由咖啡豆在烘焙機的溫度控制系統下的溫度所決定。重點是,糖的高溫分解作用與焦糖化的程度,決定了理想的咖啡口味與香氣。


烘焙過程裡的失重過程有兩種速度。第一種是慢速,是因為豆子中的水分蒸發所造成。第二種是快速的高溫分解作用。當失去水分的速度加快時,豆中的二氧化碳會急速增加。這轉換的時機是在高溫分解作用剛開始時產生,即是在約 365 度華氏 (185 度攝氏 ) 或約為從生豆失去 10% 水分時產生。雖然 2% 的二氧化碳的釋放速度是計算標準,但在美味的淺炒豆方式 1% 二氧化碳的釋放度是有可能的。 這些上述的普遍炒豆現象,在各類咖啡中是非常相似的,即使是很不同的 Robustas ( 羅布斯達豆 ) 如:爪哇咖啡。但這些相似性不可與生豆中原有不同的大小、種類、含水量,及其他的因素,影響每批豆子發展理想的口味的速度快慢混為一談。


影響烘焙程度深淺的因素


淺炒的豆子含有較多的酸,所以適合用礆性水的地區。較低等級的咖啡豆有著口味差的特性,這些特性會因為淺炒而輕易顯現出來。所以通常我們用深炒的方式將豆中特有不好的揮散物驅離。從之前的討論,混合已經烘焙好的豆子是有很多好處的。習慣性與當地人們喜愛的口味通常是決定炒豆的深淺程度。在城市中,通常炒豆是比平常較深的,就像是我們所說的 " 城市炒法 " 。這種炒法,比法式炒法要淺,且沒有任何過焦的特性,是常給咖啡製造商用來準備即溶咖啡的原料。因為比起在家中烹煮咖啡,在工廠的過濾過程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做成水溶液,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味道必須用深炒的方式綜合平衡。


已烘焙咖啡豆的顏色與烘焙失重的百分比有一定的關係。像肉桂顏色的淺到中炒,剛進入美味咖啡的範圍時, 失重約 14% 。深咖啡色但不是全黑的烘焙會失重約 15.5% 。 咖啡色稍染有黑色的最深烘焙會失重約 17% 是美國最常用的最深的炒法。但是,單品的炒法,像是法式炒法的咖啡是非常深的咖啡色且有油出現在豆子的表面,失重約 18% 。義式的炒法是極深的咖啡色,失重約 20% 。在所有的狀況下,我們先假設生豆有約 12% 的水分。


不同咖啡由水溶解出的溶解物的量在 212 度華氏 (100 度攝氏 ) 時會產生變化,但是深炒會減少萃取物的產生。例如,中炒,失重 15% 的程度,會產生 23% 的萃取溶解物。但是,一樣的咖啡豆炒至失重 18% 時,只會產生 21% 的萃取溶解物。對於即溶咖啡製造商所感興趣的水解溶解物也會在深炒中減少。同理可知,水解的溶解物範圍可為 25 至 22% 。也就是說,所有減少的萃取物與水解的溶解物總和是 48% 至 43% 。這對烹煮咖啡所能得到的真正的溶解物有極大的影響。烹煮淺炒的豆子會產生 38% 的溶解物,而烹煮淺炒的豆子會產生 35% 的溶解物。深炒的豆子的細胞壁和有力的結構會有較大的破壞,所以他們的壓縮性比較好。因為這個原因,經過壓縮與多的壓力下的深炒豆,會比淺炒豆更常從咖啡過濾器的底部漏下。深炒豆也比較脆弱,而在研磨時有較多細的粉末。 這些較細的粉末也會給予每滴咖啡更大的壓力或讓萃取有更多阻力。雖然上述的咖啡失重是重要的,但較不能測定。用肉眼去辨識八種從最淺至最深的顏色是可能的。 這些炒法是:

Light Roast 極淺烘焙
Cinnamon Roast 肉桂/ 淺烘焙
Medium Roast 中烘焙
High Roast 中深烘焙
City Roast 深烘焙
Full City Roast 極深烘焙
French Roast 法式烘焙
Italian Roast 義式烘焙


使用不同的咖啡或不同咖啡生豆混合烘焙時,且想用烘焙的深淺度來控制理想口味,需要經常的測試。混合的淺炒豆比單品的深炒豆更能顯示出不同的特殊口味。深炒豆所釋放出多的脂肪酸與其變成的萃取物,可使咖啡擁有更多的咖啡味。咖啡豆從烘焙機下豆時,用水降溫的方式會增加咖啡豆的水分且加深咖啡豆表面的顏色,所以乾溼的咖啡豆不可以一起比較顏色。


三個烘焙過程:烘乾 、高溫分解與冷卻


剛進口的咖啡豆通常約有 12% 的水分,而當咖啡豆處於從 500 到 800 度華氏的高烘焙溫度,當咖啡豆熱起來,水份也蒸發。大部份的水分都在烘焙過程中的前幾分鐘釋放出來,雖然通常美國的烘焙時間約是 15 分鐘,這前幾分鐘可能是 5 分鐘或是長至一個小時。在 8 分鐘後, 豆子的溫度會提高至 300 度華氏而且豆子會失去綠色,轉換成黃色並開始變成褐色。在華氏 260 到 370 度之間,在 11 到 12 分鐘的時候,更多的水分會慢慢地散發,咖啡豆的溫度達到 390 度華氏,咖啡變成淡咖啡色。在 14 分鐘時,豆子的溫度達到 410 度華氏,顏色變成中度咖啡色。在 16 分鐘時,豆子的溫度達到 440 度華氏,顏色變成深咖啡色,幾乎等於是法式烘焙。如果再烘焙一分鐘,溫度會超過 450 度華氏,且在 465 度華氏,失重 20% 時變成義大利口味與深深咖啡色的豆子。


實際上的時間控制,溫度與顏色的變化會依據炒豆的方法、循環週期、豆子的種類、原本水分含量、加熱的速度 … 等,而不是整個過程普遍性的描述。在所有烘焙的情況下,真正重要的是有大量的熱氣在 400 度華氏時從咖啡豆中釋出,這是所謂的高溫分解或焦糖的化學分解。 Sivetz 在 1974 年底發明溫度與時間測量方法,在 1975 六月,漢堡的 A.S.I.C 會議中發表證明熱量的釋放是可以測量的而且是直接關係到生豆烘焙的品質,也就是種植在最高緯度且最香的豆子釋放出最多的熱氣,緯度較低的溫和水洗豆,釋放出較少的熱氣,最低緯度的羅布斯達豆沒有熱氣釋放出來。


高溫分解作用產生乙醛和其他吸引人的咖啡香味,此香味的出現與維持都相當短暫。 高溫分解作用決定咖啡口味能持續多久。 也就是,我們能允許烘焙出多深的咖啡,一些高溫分解作用下由咖啡所揮發出的化學物有二氧化碳、乙醛、酮、乙醚、醋酸、甲醇、蔬菜油、水蒸氣、甘油。 烘焙後特別不好的氣味有酸,與辛辣嗆人的氣味。 咖啡烘焙的過程在連續式烘焙機通常需要 7 分鐘, 4 匹袋烘焙機則需要 12 到 15 分鐘。當烘焙時間超過半小時,咖啡豆會有平淡的烘烤味而不是濃鬱的香氣。烘焙過程通常伴隨著清脆的爆破聲與大多是藍色水蒸氣所形成的油煙。當一得到理想的咖啡顏色時,咖啡豆必須馬上從極熱的火源上倒出,且快速正確地用四周的空氣與噴灑水霧來冷確。冷卻咖啡豆時,大部分的水分會蒸發掉,即使噴灑少量的水霧,幾乎沒有任何水分會被咖啡豆所吸收。冷卻好的豆子會使高溫分解作用停止。若維持豆子的高溫會使香味降低很多。

文章來源:咖啡蟲

---沉醉的小咖分割線 --

咖啡評論 微信號:talkcoffee

分享關於咖啡的故事,探尋多姿多彩的咖啡館世界

相關焦點

  • 【詳細圖解】從咖啡豆到咖啡豆烘焙的製作過程
    咖啡,最重要是的烘焙,怎樣的烘焙過程決定了咖啡的味道,專業咖啡的烘焙方式主要分為哪幾個階段呢?咖啡豆的烘焙過程中,成分的轉變是十分複雜的,畢竟咖啡豆是有機物,所以這個成分的轉化是一個非常複雜,而且以現代的有機化學知識是無法完全理解的。
  • 實操:烘焙哥倫比亞咖啡豆全過程詳細記錄
    ,將生豆予以火烤稱為烘焙,生豆未經烘焙不能飲用,烘焙後的咖啡豆,已決定了咖啡的八成口味,烘焙的過程很棘手,火太強,則外熟內生,火太弱,則內熟過火。咖啡豆烘焙得內外一致,須控制好火候才是重點。咖啡工房專注烘焙咖啡豆,希望和咖啡粉絲們分享烘焙經驗,一起享受烘焙的樂趣~
  • 【烘焙曲線】:淺烘焙日曬西達摩咖啡豆全過程詳細記錄
    ,將生豆予以火烤稱為烘焙,生豆未經烘焙不能飲用,烘焙後的咖啡豆,已決定了咖啡的八成口味,烘焙的過程很棘手,火太強,則外熟內生,火太弱,則內熟過火。咖啡豆烘焙得內外一致,須控制好火候才是重點。咖啡工房專注烘焙咖啡豆,希望和咖啡粉絲們分享烘焙經驗,一起享受烘焙的樂趣~
  • 咖啡烘焙 | 咖啡豆從「生」到「熟」的漸變過程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哈~哈~還沒進入主題之前
  • 為什麼要烘焙咖啡豆
    生豆需要經過高溫的烘焙,激發出它的味道和香氣,最後才能成就一杯入口的咖啡到達我們手中。烘焙咖啡豆的過程是各種成分產生的過程,實質上是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我們把這種反應,美其名曰咖啡的升華。這些化學反應,會使香味、酸味、甘甜和苦味相繼產生,每種成分的佔比不同,直接導致最後咖啡豆成品時風味的不同。烘焙過程中所產生的化學反應主要有梅納反應和焦糖化反應。
  • 咖啡豆烘焙 | 咖啡烘焙記錄全程詳解!
    中焙――烘焙10-11分鐘時,咖啡豆呈現優雅的褐色。紐約人喜歡在早餐時分,用中焙咖啡豆,加上香濃的牛奶和糖,揭開每一天的序幕,因此,這種烘焙法又叫breakfast roast或city roast。中焙能保存咖啡豆的原味,又可以適度釋放芳香,因此藍山、哥倫比亞、巴西……等單品咖啡,多選擇這種烘焙方法。
  • 烘焙咖啡豆時間與溫度|耶加雪菲咖啡豆烘焙要求 咖啡烘焙入豆溫度
    由於這些化學反應,香味、酸味、甘甜和苦味相繼產生,每種成分的佔比不同,直接導致最後咖啡豆成品時風味的不同。烘焙過程中所產生的化學反應主要有梅納反應和焦糖化反應,咖啡豆香氣的形成和顏色的轉變都離不開梅納反應和焦糖化反應。【梅納反應】梅納反應是影響咖啡豆的風味和顏色的關鍵。
  • 咖啡豆烘焙技巧
    一【裝入咖啡豆】倒入適量咖啡生豆,生豆烘焙量與你使用的烘培容器大小有關係。咖啡生豆一般還含有10%左右的水份,當烘焙開始的時候,首先將水分從咖啡豆中分離出來。二開始烘焙,注意烘培時間及豆子變化--【0—3分鐘】開始預熱,烘焙咖啡豆的顏色沒有太多的變化。
  • 咖啡豆烘焙 | 咖啡烘焙記錄全程詳解!
    所謂咖啡烘焙(coffee roasting)是指通過對生豆的加熱,促使咖啡豆內外部發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學反應,並在此過程中生成咖啡的酸,苦,甘等多種味道,形成醇度和色調,將生豆轉化為深褐色原豆的過程。咖啡烘焙重要的是品質如一,也就是烘焙的可重複性。
  • 如何在家烘焙咖啡豆?
    咖啡的美妙除了咖啡豆本身的產區,樹種,衝煮方式的差別以外,對咖啡風味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咖啡豆的烘焙了。其實由於咖啡烘焙師都是默默站在後臺,不像咖啡師製作咖啡時那樣光鮮亮麗,絕大多數人大大低估了烘焙的重要性。
  • 咖啡豆烘焙的那些事兒(一)物理篇
    這些「咖啡色」是烘焙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所產生的類黑素類化合物造成的。這些小分子量的褐色物質累計的多少,直接體現在咖啡豆表層的顏色深淺上。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咖啡熟豆顏色直觀地判斷咖啡的烘焙度。很多將焙度量化的測量儀器,也是根據這個原理設計的。
  • 自己在家也能烘焙咖啡豆(上)
    當很多人看到深咖色的並聞起來像有一股焦糊味道的咖啡豆時,充滿了疑問:這究竟是怎麼變成這樣的?甚至還有咖啡小白竟以為咖啡豆生長出來就是焦黑的顏色,都不知道咖啡生豆的存在。我覺得自己任務重大,趕緊讓我來給大家科普咖啡豆的烘焙乾貨,其實當我們懂得了咖啡豆烘焙的科學原理後,自己都可以在家動手烘焙咖啡豆了,只是這烘焙結果就因人而異了。如果你是喜歡喝咖啡的人,並且想自己嘗試烘焙些私人訂製款咖啡豆,那接下來的內容一定跟下去。在家庭烘焙咖啡豆冒險之旅前,必須掌握一些烘焙要點,以免身體受到傷害或導致烘焙出的咖啡豆不如心意。
  • 好喝 | 在家開始烘焙咖啡豆吧!
    咖啡的美妙除了咖啡豆本身的產區,樹種,衝煮方式的差別以外,對咖啡風味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咖啡豆的烘焙了。其實由於咖啡烘焙師都是默默站在後臺,不像咖啡師製作咖啡時那樣光鮮亮麗,絕大多數人大大低估了烘焙的重要性。
  • 咖啡豆的產地及溫度對烘焙後咖啡豆研磨效果的影響
    除非是不太常見的將咖啡生豆作製藥用途或作食品製作用途的情況,我們所消費的咖啡一般是對經過烘焙的咖啡豆進行萃取所得的液體,而並非咖啡豆本身3-9。咖啡豆需要經過貿易進口,烘焙,研磨,然後在咖啡館和家庭中衝煮,即便當我們談論的是速溶咖啡時,大體也要經過上述的步驟。在一個產值如此之大的行業中,產品的質量與產量是至關重要的。
  • 揭秘:咖啡烘焙的奇妙過程(必看乾貨)
    緊接著的第二階段就是適度地烘焙,複雜的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給我們帶來了熟悉的咖啡香。烘焙中的咖啡豆密度降低,更幹更脆,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使其滲透性更好、成分更易於溶解。當烘焙結束時,烘焙機下豆,進入冷卻、排氣的第三階段。
  • 如何在家烘焙自己喜歡的咖啡豆?
    2.通風您需要在烘焙咖啡豆時保證室內通風,可以使用風扇或打開窗戶等,因為在烘焙時會產生大量的煙霧。3.烘焙過程一般輕度烘焙需要4-6分鐘,中度烘焙需要5-8分鐘。開始聽見第一個裂紋的聲音時,將會產生較輕烘焙的咖啡豆。
  • 為什麼咖啡豆要烘焙啊?
    其實呢,烘焙對咖啡豆的影響真的很大啊!1.為什麼咖啡豆需要烘焙?2.咖啡豆如何烘焙?   3.烘焙溫度對咖啡豆的影響4.咖啡豆的烘焙度    烘焙時,熱風開得越大,轉速越快就越接近熱風式,反之則越接近直火式。火源不會直接接觸到咖啡豆,較能控制烘焙溫度,是商業烘焙用的比較多的一種。
  • 臺南專業咖啡豆烘焙:提供客制化烘焙,對咖啡充滿熱情的職人堅持
    《就是品味咖啡烘焙》在文章牛肉湯後面的巷子裡,位置可以說是滿隱秘的,一般不容易看到它,最早是因為來旁邊民宿取材,才被飄出來的咖啡香吸引。Rick專注在咖啡豆烘焙中,專賣豆子、濾掛式咖啡,但沒有提供出杯服務,不過只要喜歡咖啡,他肯定可能和你聊上一下午,是一對很親切的夫妻檔唷。總之,想找新鮮烘焙豆子的話,那這裡很適合挖寶的地方。
  • 中度與深度烘焙的咖啡豆,不僅僅只是顏色不同
    咖啡豆是需要使用烘焙機在高溫下烘焙成熟後才能使用的。在烘焙的過程中,會針對咖啡豆的特性與最終用途進行不同程度的烘焙。咖啡烘焙度可以分為三種,依次為:淺度烘焙、中度烘焙、與深度烘焙(也稱高度烘焙)。(不同烘焙機所需要的時間略有差異)2.咖啡豆重量不同咖啡豆烘焙的過程中會一直處於吸熱的狀態。中度烘焙的失水率大約在15%左右,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失水率大約在20%左右。
  • 咖啡烘焙:咖啡豆烘焙程度區別 深度烘焙咖啡與淺度烘焙咖啡推薦
    咖啡為什麼要烘焙?咖啡原本只是櫻桃,經過處理後才變成咖啡生豆,咖啡生豆只有經過烘焙後,才能激發咖啡豆裡面的風味,不一樣的烘焙會讓咖啡豆呈現出不一樣的風味。為什麼咖啡生豆經過高溫烘焙後會呈現出風味呢?其實就是因為在烘焙的過程中產生了化學變化,下面來解釋一下有哪些化學變化吧。【梅拉德反應】這個反應會在約150℃時發生,此時咖啡豆仍在吸熱,並繼續在烘焙過程釋放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