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導演:這部電影使我們再次成為了孩子

2020-12-13 有客祁祁

「這部電影使我們都再次成為了孩子。」 ——導演 Steven Spielberg

科幻冒險電影《頭號玩家》,改編自美國作家Ernest Cline的同名小說,由導演Steven Spielberg(史蒂芬史匹柏)執導。故事背景設定於2045年,世界經濟崩塌、亂象叢生,人們只能從虛擬世界「綠洲」尋求慰藉,進而延伸出年輕玩家們,穿梭於虛擬與現實之間,與大企業抗衡的冒險故事。

《頭號玩家》融合80年代電影、電玩、音樂等各大經典懷舊元素,帶領觀眾重回過往感動。並透過VR虛擬實境,呈現極具科技感的華麗視覺,成功打造兼具懷舊情懷與未來科技的虛實世界,引領創新觀影體驗。

本文將分享《頭號玩家》的靈感來源、導演Steven Spielberg的堅持,以及戴上VR眼鏡「親身經歷」的拍攝過程,了解虛擬世界「綠洲」如何建造而成,與觀眾一同體驗「虛擬實境」的影像魅力。

史蒂芬史匹柏,是導演也是故事靈感來源

我看這個男人的電影長大,並研究它們。」—— 作者 Ernest Cline

《頭號玩家》作者 「每個人都需要從幻想中逃避現實,但有些時候,你必須在虛擬與現實間找到平衡點。」小說作者兼聯合編劇Ernest Cline表示,人們可以在「綠洲」做任何事情,不受現實規範與束縛,而如何在虛實之間取得平衡,為故事重點。

Cline費時十年編寫小說,而他同時也是Steven Spielberg的粉絲。「我不僅駕駛了一輛Delorean(電影《回到未來》的時光車),當我第一次見到Spielberg時,我還拆了車上的手套箱蓋給他籤名。」他承認在創作小說時,Spielberg的電影給了他許多靈感,因此,這次的合作使他感到非常興奮。

大導演的謙虛與堅持,拒絕納入自己的電影

我不想拍一部關於我的電影的電影,而是一部全新的作品。」——導演 Steven Spielberg

「我認為,任何電影相關產業的人看完這本書,都會想把它拍成電影。」導演Spielberg表示,Cline書中所描繪的虛擬世界,與他想像中的未來十分接近。「Ernest Cline是一位有遠見的人,在我們想像之前,他已經看見到了未來。」

但起初,Spielberg認為電影該由年輕導演執導,才能發揮虛擬想像的最大值。他說:「讀完小說後,我覺得他們需要一名年輕的導演。」而作為80年代的象徵代表,Spielberg本人卻不想將自己的作品納入電影中。

「我喜歡80年代,我決定製作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能讓我回到80年代,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除了用我自己的電影。」雖然小說引用了不少Spielberg於80年代的電影,但Spielberg卻刻意刪掉了所有有關自己作品的內容,僅留下曾參與監製的《回到未來》時光車,與《侏羅紀公園》中的暴龍。

結合膠捲與數字,透過VR親身體驗「綠洲」世界

「這部電影是一部需要親身體驗的作品,很難表達這種感受。」——導演 Steven Spielberg

「我一方面用傳統膠捲攝影機拍攝真實世界,另一方面用數字攝影機拍攝虛擬場景。」繼《大白鯊》和《搶救雷恩大兵》之後,Spielberg表示《頭號玩家》是他拍過最困難的電影之一,需要嘗試新科技,將真人演出與電腦動畫結合,籌備三年,經過縝密的規劃與測試,才順利拍攝完成。

「你必須明白我們製作的電影是抽象的,要讓演員進入虛擬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佩戴VR眼鏡。」「VR改變了我們說故事的方式。」Spielberg表示,片中虛擬世界「綠洲」的鏡頭,都是在虛擬實境中拍攝的。劇組和演員都得配戴VR眼鏡演出電影,並透過「動態捕捉」(Motion capture)裝置,真實記錄演員的情緒表情和動作。

電影實際拍攝只花了5個月,在一座面積4000平方英尺的純白攝影棚內進行。飾演女主角的Olivia Cooke表示,只要戴上VR眼鏡,就能看見360度環繞的「虛擬實境」,片中的巨大工作室、舞廳和大戰場景,都在眼前呈現,但一拿下眼鏡就會重回現實,什麼也看不見。「沒戴VR眼鏡的人看我們演戲,可能會覺得我們像神經病,但這種拍攝方式真的很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虛實交錯的場景設計

美術總監Adam Stockhausen表示,電影中綠洲場景的草圖,是由「虛擬藝術部門」所設計,其中包含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數字王國)和ILM(光影魔幻工業)。而為了細節規劃虛擬場景,製作團隊同樣也得配戴VR眼鏡進行「場勘」。

「在建構場景之前,你必須儘可能讓每個人都了解這個空間。」Stockhausen說,無論是製作現實還是虛擬世界的場景,一開始都需要利用素描繪製想法和概念藝術,設計出一個「看起來」真實的世界。而進入虛擬實境,可以幫助他們調整燈光及攝影機角度,以便貼近心目中的綠洲模樣。

「執導《頭號玩家》,提醒我當一名年輕的導演有多好玩。」——導演 Steven Spielberg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是逃離現實的良好管道,我可以沉浸在Ernest Cline創造出的虛擬世界裡。」在製作《頭號玩家》時,Spielberg也參與了《間諜橋》和《郵報:密戰》的拍攝,他覺得這種來往於「幻想」與「地球」的感覺十分有趣。他笑說:「每當我結束工作回家時,我的孩子們都不知道今天會得到哪個爸爸。」

Spielberg表示,製作《頭號玩家》是很愉快的拍片經驗,可以和一群20幾歲的年輕演員合作,自己彷佛也充滿了能量。「這感覺就好像重回青春時期,每個工作人員也似乎回到了最純真的年少時代。」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覺得現在的我有更深的責任,去講述具有社會意義的故事。」Spielberg說:「即使是像《頭號玩家》娛樂性質這麼高的電影,它仍具有社會意義。」他表示當看著看完電影後,觀眾臉上的興奮表情與熱烈回應,自己也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我想給觀眾提供他們想要的一切,甚至更多。」他承認《頭號玩家》基本上是為了觀眾而拍攝的電影,若是觀眾們喜歡電影、感到高興,再辛苦也都值得了。或許這是每一位電影工作者,最真心也最簡單的願望。

相關焦點

  • 看完這部超級電影,我也想成為「頭號玩家」
    一部《頭號玩家》讓人印象深刻,確實也驚豔了我。 作為史匹柏的影片,他的科幻程度肯定是我們不用懷疑。這部《頭號玩家》特效和故事以及思想都是高度統一的,絲毫沒有套路,完全符合我的思想,瞬間讓腎上腺素飆升。 地產界的「頭號玩家」則非恆大莫屬。
  • 頭號玩家:整部電影都是彩蛋,觀眾卻稱導演根本不懂遊戲
    02頭號玩家在2018年上映了一部電影叫《頭號玩家》,講述的是在未來世界,人們都喜歡玩一款全面的開放性虛擬遊戲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大名鼎鼎的史匹柏,多次獲得奧斯卡導演獎,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導演之一。史匹柏的電影就沒有低質量這一說法,加上電影前期預告已經給出了「史上最多彩蛋」這一誘人的標題,大量遊戲玩家都願意為這部電影買單。
  • 《死侍》遇上《頭號玩家》,《鐵甲鋼拳》導演新作像是真人版GTA
    如果把《楚門的世界》和《頭號玩家》以及《創戰紀》《西部世界》結合到一起拍一部電影會是什麼樣子呢?而且電影主角是死侍,這個腦洞在一部最新的電影中實現了,那就是——《分身人》,影片最新曝光了首款預告,使得我們對於這部特別的搞怪電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 《頭號玩家》:電影到底要不要講青春?
    《頭號玩家》所獲評價多為正面,要是《她》給加個「爛片」的標籤,以它目前的評價,大概是不屑一顧?可是,就這樣一部電影也會被要求加入評價「爛片」的標籤,那也就別那麼苛刻了。畢竟三年前的情懷賣點被點名批評,電影也開始連夜補檔,希望收回自己的一片好評吧。
  • 《頭號玩家》續集《二號玩家》製作中,導演或許換人
    一個月前,恩斯特·克萊恩剛剛完成小說《二號玩家》。近日恩斯特·克萊恩就透露《二號玩家》的電影正在開發當中,還處於早期階段。《二號玩家》是《頭號玩家》的續集之作,延續了前作的故事線,並會對遊戲世界中的「綠洲」情節進行更新。目前該片的導演人選還未確定,前作演員是否回歸也未可知。
  • 影評|《頭號玩家》:玩家獨有的浪漫
    導語:《頭號玩家》是好萊塢著名導演史匹柏的最新作品,描繪了一個未來「廢土」與「綠洲」交織的世界。單從普通人的眼光來看,這可能就是一個特效炫酷的商業片,但,對這部電影定位的受眾來說可並不是這樣。史匹柏到現在已經是71歲高齡了,可這並沒有影響他成為一個優秀的造夢者,時間的積澱下實際上讓他成為了更優秀的造夢者。史匹柏是商業片導演沒錯,他是好萊塢最具代表性的導演也沒錯,但他的作品可不是從頭到尾都充滿了銅臭味的東西,相比大多數商業片,史匹柏是在認真的為我們打造理想國(代表作「E.T.外星人」、「幸福終點站」等)。
  • 《頭號玩家》冷知識:奧特曼因為版權來不了,電影其實就是彩蛋
    2018年,由史匹柏執導的電影《頭號玩家》上映,豆瓣評分8.6,算得上是很成功的一部科幻電影了。這部電影其實是改編自小說《頭號玩家》。
  • 《頭號玩家》續集就要來了?原作者是這麼說的
    #《頭號玩家》的作者恩斯特·克萊恩聲稱《頭號玩家》電影續集的改編工作正在進行。那麼第二部電影什麼時候能與觀眾見面呢?根據作者恩斯特·克萊恩的說法,改編自同名小說《頭號玩家》的電影續集正在進行早改編工作。《頭號玩家》的小說於2011年發行,在發行不久就引起了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注意。史匹柏從那後就將自己的專注力放在了將這部電影改編放到大銀幕上,並最終在2018年上映。
  • 《頭號玩家》致敬梗喚起遊戲情懷!
    滿是彩蛋,又沒有彩蛋的電影,僅從曝光的預告就能看出影片中的彩蛋數量多到應接不暇,史匹柏導演這部大片簡直是埋「梗」多到炸裂!!一場遊戲迷與電影迷的盛宴。《頭號玩家》 揭開了電影的全新的一面,不僅用來看還可以用來玩。有影評人認為《頭號玩家》完全可以媲美《阿凡達》。
  • 頭號玩家的終極彩蛋,就出自這部影史恐怖片神作《閃靈》!
    毫無懸念,《頭號玩家》成為了2018年電影市場的一部現象級作品。無論是影迷,還是遊戲迷,亦或是動漫迷,對於這部情懷之作,都不吝好評。有趣的人,到了70歲依然有趣,史匹柏正是如此。這或許才是史匹柏創作這部《頭號玩家》的初衷吧!
  • 漫威主力導演新作,黑客帝國+頭號玩家
    大家好,天天一起看電影,我是喜歡看電影的笨熊。《黑客帝國》設計的插腦連接,讓人類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讓人類成為電腦的傀儡。《頭號玩家》展示了未來VR遊戲的影響力,讓遊戲服務於人類,如今有一部電影要把這兩部電影的賣點結合在一起!
  • 《頭號玩家》另類影評,驚奇發現,美國發展方向與電影高度相似
    《頭號玩家》是知名大導演史匹柏的作品,一播出反響熱烈,豆瓣評分直接9.2,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穩定在了8.7。雖然電影的評分很高,但是其實對於這部電影的好壞一直都有爭議。這離我們的世界遠嗎?其實一點都不遠,因為在我們的世界裡,沉迷遊戲的孩子和大人都不在少數。如果真的有那麼一款綠洲開發出來,我相信電影裡的情況未必不會發生,甚至可能會更加瘋狂。什麼叫更加瘋狂?比如,如果遊戲裡的人的財富和現實世界連接,那麼就意味著有心人可以通過遊戲武力掠奪別人的財富,比IOI可怕100倍,世界可能會重構!
  • 不劇透,就說說為什麼《頭號玩家》豆瓣9分
    恰恰相反,「宅男」們的身份,往往更多的是科學家、研究員、作者、工程師、還有導演。可愛的宅男們,才是最愛思考、最富有想像力的一群人。史蒂芬·史匹柏和他的《大白鯊》、《E.T.》、《侏羅紀公園》、還有剛剛上映的《頭號玩家》,就是最好的證明。
  • 《頭號玩家》續集電影《二號玩家》已在籌備中
    Ernest Cline 創作的小說《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續篇《二號玩家(Ready Player Two)》已經在11月正式推出,近日 Ernest Cline 在Inverse的採訪時透露,《二號玩家》的電影版已在籌備之中。
  • 《頭號玩家》——虛擬世界與現實的完美結合
    如果說起著名的國際導演,你一定會想到史蒂文·史匹柏,一個電影世界的奇才!,在這個本應該頤養天年的時候,他還是閒不住,給我們帶來了又一次驚喜!帶有濃濃的科技時尚情懷的影片《頭號玩家》!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雖然講述的是未來2045年發生的故事,卻與今天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這部R 級動畫有數百個畫作彩蛋,是藝術版「頭號玩家」
    Ruben Brandt, Collector 是一部拿到動畫安妮獎提名且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初選名單的電影,也是南斯拉夫出生的導演米洛拉·科斯蒂奇的處女作。R 級、暴力、超現實,最讓人矚目的是,本片致敬了數百幅名畫和名片,堪稱動畫版的《頭號玩家》。
  • 《頭號玩家》憑什麼獲封年度最HIGH片?
    喜歡電影的朋友們,甚至對電影沒有這麼了解的朋友們,聽到「史蒂文·史匹柏」的名字都難免會「虎軀一震」。這位已經七十多歲的老爺子,從「4歲就咬著指甲擺弄攝影機」到12歲拍攝一部9分多鐘的短片再到「世界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史蒂文.史匹柏的生平非常吻合那句「他就是為電影而生的」。
  • ...分的《頭號玩家》,在裡面打醬油的不只有高達、守望先鋒、星際...
    如果你是電影愛好者,科幻愛好者,遊戲愛好者,二次元愛好者……當中的任何一個,你都應該到電影院,買椅子最舒服那個放映廳的票,好好享受一下《頭號玩家》這部電影。真的那麼好看嗎?是的,這部電影上映前在豆瓣的評分就達到了 9.0 分,正式上映之後,評分不僅沒下降,還漲到了 9.2 分。這個春天裡我被《環太平洋 2》傷透的心,已經完全被《頭號玩家》治癒了。
  • 頭號玩家確定製作續集,片名二號玩家,網友:奧特曼可以加入了
    12月24日上午,據外媒報導,電影《頭號玩家》續集《二號玩家》確認在開發製作中,《頭號玩家》於2018年3月30日在中國上映,反響很不錯,全球狂攬5.82億美元票房。《頭號玩家》的陣容非常強大,有泰伊·謝裡丹、奧利維亞·庫克等。
  • 華納兄弟是如何給《頭號玩家》做營銷的
    豆瓣評分和貓眼評分基本穩定在9分的《頭號玩家》,無疑是今年為止口碑最好的進口片。 上映一周,《頭號玩家》已經在全球63個國家拿下了累計2.3億美元(15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在北美的復活節假期檔與中國的清明節檔,這部電影也都排在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