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4日,是我國的青年節,在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行我許多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展現他們的青春風採,激勵著青年人繼續書寫輝煌的壯麗篇章;
聯合國在1985年規定,青年人是指年齡為15-24歲之間的人,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重新確定青年人是指年齡為15-44歲之間的人。
青年人正處於渴於求知、渴於探索的年齡段,雖然並未完全成長成熟,但是卻屬於人類社會中最積極、最活躍,也最有生氣的一個組成部分;
甚至有些充滿活力的青年人,已經開始發揮出他們的創造力,展露出他們的個性,出人意料地將自己的人生進行得有聲有色了;
在75年之前的1945年,就有一個15歲的青年人,在進入高中的第一天,他跟同學們這樣自我介紹說:我是巴菲特,我有一個農場。
這位讓他的高中同學們第一次見面就感到驚訝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1930年8月30日~),後來成為了全世界著名的投資商;
2020年4月7日,給人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意外的巴菲特以675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4位。
在之前的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還籤署了捐款意向書,正式決定向5個慈善基金會捐出其財富的85%,約合375億美元;
巴菲特的這筆慈善捐款也是美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慈善捐款,其中約300億美元捐給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Bill Gates,1955年10月28日~)及其妻子所建立的「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巴菲特的這筆捐款,使得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可支配的慈善基金於一夜之間翻了一番達到了600多億美元,為全球第二大基金會福特基金會的5倍。
如果要分析巴菲特是靠什麼成功地積累了這麼多財富的,可以有自律、耐心、膽大、理智、專注等等許多的因素,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從小形成的學習習慣;
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美國西部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小城,當時的社會狀況很糟糕,他還沒有出生時美國發生1929年經濟大蕭條,他剛剛懂事的時候則爆發了二戰;
巴菲特出生沒多久,父親就因為工作的銀行倒閉而失業,母親為了保證家人們有飯吃,在生活上節衣縮食,甚至自己常常餓著肚子不吃飯;
巴菲特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從小就得到的第一個人生理念就是: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切得靠自己努力奮鬥。
6歲時,巴菲特就開始兜售每包賺2美分的口香糖,後來又轉為兜售可口可樂和檸檬汁汽水,因為每賣6瓶汽水可以賺到5美分;
9歲時,巴菲特從賣報紙,轉為在高爾夫球場當每月能賺到3美元的球童,他還到高爾夫球場上尋找那些用過後被拋棄的,但還可以再用的高爾夫球,細心地整理好再賣給鄰居;
10歲時,巴菲特在橄欖球比賽場館兜售花生和爆米花,他在這些豐富的經歷中,學習到了遠遠超過同齡人的商業經驗。
10歲的巴菲特甚至還開始自學專業的賺錢理論知識,他在當地的圖書館借到一本《賺1000美元的1000招》,並從書中學到第一個商業知識概念:複利。
這本書教會巴菲特什麼叫「複利」,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長10%,經過5年,原來的1000美元將會成為1600美元,10年則將會成為2600美元,25年則將會超過10800美元,這深深地觸動了巴菲特;
巴菲特慢慢地長大,他通過一件件事情和一次次經歷,總結出賺錢光靠努力和行動還是不夠的,學習對賺錢來說更重要。
當時的巴菲特已經通過努力工作賺到了120美元,他果斷地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買進3股城市設施優先股股票,然後在股價升至40美元時拋出,扣除佣金後獲得了5美元的純利;
過了一段時間後,大家都把巴菲特看作成為股票專家,甚至就連學校的老師也想要從他那裡得到一些關於股票的知識;
但是巴菲特並不想只靠股票賺錢,13歲的他又去做了報紙發行員,並制定出最高效率的路線,而且還在送報的同時兜售雜誌;
巴菲特很快就把送報紙做成了一項大生意,此時的他每月可以掙到175美元,一年之後巴菲特將他的1200美元投資到一塊40英畝的土地上,當上了農場主;
1945年,15歲的青年巴菲特進入當地高中讀書,他的自我介紹是這樣開頭的:我是來自內布拉斯加的沃倫·巴菲特,我有一個農場。
成功的人生有千萬種,成功的道路有千萬條,青年人無論選擇哪條路,要想能夠到達成功的終點,成為幸福的寵兒,還是要學習學習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