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變」中新四軍中的二名叛徒,他們最後是什麼樣的結局?

2020-12-12 騰訊網

「皖南事變」發生以後,周恩來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了親筆題詞的一篇文章:「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一時間,全國上下都對國民黨政府在國家危難之際時卻再次發動內戰的惡劣徑口誅筆伐,強烈譴責。

在皖南事變中,新四軍大約9000名將士,在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時,有2000多名戰死,1000多名失蹤,4000名戰士因彈盡糧絕被俘。

而在被俘人員中,有三名新四軍的高級幹部經不住國民黨刑訊人員對他們的嚴刑拷打和高官厚祿誘惑,變節投敵,給新四軍造成了更大的傷害。

時任新四軍第一縱隊副司令員的趙凌波,在皖南事變中被俘後叛變投敵。

趙凌波,四川省瀘縣人,出生於1908年,早年在川軍中服役,在一次與紅軍作戰中被俘,後參加紅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趙凌波任八路軍第115師344旅687團副團長,後又任新四軍第3支隊參謀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成立後,趙凌波被任命為新四軍司令部參謀處處長。

1941年1月,擔任新四軍第一縱隊副司令員的趙凌波在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軍隊俘獲,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趙凌波叛變投敵,成為了一名叛徒。

趙凌波叛變後,在國民黨繁昌綏靖指揮部擔任反共副專員一職,專門從事策劃對新四軍江南遊擊隊的清剿活動。

由於趙凌波對新四軍的內部相當了解,因此他的叛變給新四軍在當地的工作造成了相當大的威脅。

於是當地地下黨組織決定除掉這個叛徒,並且將趙凌波的情況通報給了新四軍第七師師部,七師代師長傅秋濤和政委曾希聖聽到這個情報後,當即就做出了決定,派七師的偵察參謀李務本率領七師的特勤人員,前去懲治叛徒趙凌波。

1942年的5月,趙凌波為了獲得更多的新四軍有關方面的情報,化裝後悄悄地一個人冒充是失散了的新四軍戰士,潛入到了新四軍的駐地,謊稱是前來尋找自己的部隊。

趙凌波萬萬沒有想到,他來到的是新四軍第57團的駐地,而且裡面有一位連指導員當年參加過他主持的一次會議,認識這位曾經是第一縱隊的副司令員,而且知道他已經叛變投敵,當場就把趙凌波抓了起來。

此時,正在57團團部的李務本得知趙凌波已經被抓獲的消息後,就立刻帶人前來,將趙凌波押回無為縣北鄉俞家崗的新四軍第七師師部復命。

趙凌波知道自己被押回到新四軍七師師部後決無逃生的可能,於是,在李務本等人將他押送到石澗埠附近時,趙凌波發現此處有國民黨軍隊的一個據點,趙凌波立刻拼了命的向據點跑去。

趙凌波一邊兒逃,一邊兒大聲地向據點裡駐紮的國民黨軍隊呼救。

李務本急忙帶人追了上去,趙凌波一邊兒逃,一邊兒懇求李務本放過他,李務本哪裡會答應放走他這個新四軍最大的叛徒。

這時,據點中國民黨軍隊已經有人出來探查情況了,李務本眼見已經無法將趙凌波安全地帶回新四軍總部受審,當即開槍將趙凌波當場擊斃。

隨後,李務本帶人回到第七師師部以後,將趙凌波已經被擊斃的情況作了詳細的匯報。

代師長傅秋濤和政委曾希聖派人前去驗屍後,又將叛徒趙凌波已經被擊斃的情況上報給了新四軍軍部,趙凌波叛變一案徹底了結。

新四軍教導總隊副總隊長兼訓練部長趙希仲,新四軍北移時又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一縱隊參謀長,他在隨部隊突圍時被俘虜,隨後叛變。

趙希仲,陝西長安縣人。1926年進入黃埔軍校四期訓練班學習時加入了國民黨。

1927年,趙希仲在黃埔四期畢業後,成為北伐軍總司令部軍需處的一名見習軍官。

不久,趙希仲又被調到湖北武漢農民演講所,任第二區區隊長。

在此期間,趙希仲又密秘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1929年,趙希仲因為叛徒出賣而被逮捕,他經不起國民黨審訊人員的威逼利誘而叛黨,不久被釋放。

趙希仲後又經人介紹,在楊虎城的西北軍警備一旅當了一名上尉連長。

1935年在與紅25軍作戰中被紅軍俘虜,參加了紅25軍,成為紅25軍軍部的一名軍事教員。後又經人介紹,第二次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被調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工作,任教導總隊副總隊長兼訓練部長,新四軍軍部北移時趙希仲又被任命為第一縱隊參謀長。

趙希仲在「皖南事變」爆發後隨部隊突圍中,被國民黨第108師俘虜。

而後趙希仲又被人辨出了他的身份,國民黨軍隊總指揮上官雲相知道後立刻命令部下對趙希仲進行審訊。

趙希仲貪生怕死,立刻叛變了,並且供出了新四軍在皖南的許多領導人的姓名、籍貫年齡、學歷和外貌特徵等重要情報。

1941年春,趙希仲和趙凌波被國民黨軍隊護送到江西上饒集中營的七峰巖監獄。6月,趙希仲、趙凌波各自發表了一份脫黨聲明,隨後上饒集中營的軍統特務首腦張超任命趙希仲為上饒集中營的中校軍事教官,從事對新四軍被俘人員的感化工作。

1942年的5月份,侵華日軍大舉進攻,逼近國民黨軍隊的浙贛防線,一部日軍直奔上饒而來。

國民黨憲兵立刻將上饒集中營的所有囚犯向閩北地區轉移,在轉移的過程中,趙希仲趁其他國民黨的軍事教官熟睡後,悄悄地離開了宿營地,潛回老家。

1950年,趙希仲再次隱瞞了他的叛變歷史,由中共西安市市委書記趙伯平介紹,再次參加了革命,由中共西北分局統戰部送到陝西省高陵縣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

1951年,趙希仲被任命為甘肅省蘭州市西北新公司的一名副經理。新華公司改為農具製造廠後,趙希仲又被任命為秘書科秘書。

1956年在全國進行內部肅反運動期間,趙希仲的歷史問題有所暴露,組織上決定撤銷他的秘書職務,對他進行勞動改造。

「文化大革命″中,趙希仲知道他的歷史問題遲早要被人揭穿,於1968年8月的一天夜裡,投入黃河自盡。

相關焦點

  • 皖南事變中,殺害副軍長項英的那個叛徒,最後下場如何?
    皖南事變是國民黨發動的一次突然襲擊,中共中央及時做出判斷,在危急關頭提出戰略方針:對皖南方面,堅決不能讓步。同時要求新四軍、黃河以南八路軍儘快趕往黃河以北。但是老蔣立刻下命令要求顧祝同、上官雲相前往圍殲我軍隊伍。1941年1月8日,上官雲相給部隊下達命令,要求在9日中午之前全殲我軍。新四軍得知情報後迅速作出判斷,決定立刻向北出發,準備北渡。
  • 顧祝同蓄謀製造皖南事變的詳情細節
    顧祝同等早已蓄謀製造反共的「皖南事變」。一方面,他們虛偽地對外表示「用人格擔保」,「保證盡力掩護新四軍北撤」。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在「掩護北撤」的美名下,早已調兵遣將,重重包圍,並且有計劃地製造和散播新四軍將要「南竄」、實行「三山計劃」的謠言,以欺騙蔣軍官兵、推卸事變責任。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可惜的是,在皖南事變中,時任一支隊一團參謀長的王懷生剛過完六十歲生日就壯烈犧牲,如不犧牲,王懷生在五五授銜時70多歲,預計將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將成為我軍最年長的將官。 二支隊兩個團六個營,由原閩西、閩粵邊、閩贛邊和浙南紅軍遊擊隊改編而成,二支隊三團原來活躍在蘇南一帶,後被軍部調回皖南。一營營長黃玉庭和三營營長伍從祥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新四軍組建後堅持於長江兩岸的安徽、江蘇、湖北等日偽軍腹地作戰,1941年1月上中旬國民政府製造「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及直屬部隊九千餘人在向江北移動時於皖南涇縣遭到國民黨八萬兵力伏擊,僅兩千餘人突圍。「皖南事變」後,中央迅速重建新四軍軍部,1941年1月下旬新四軍軍部政委是方正平江蘇蘇北鹽城重建,同時以新四軍部隊及隴海路以南的八路軍部隊組建新四軍七個師又一獨立旅,其中新四軍第五師為原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整編組成,全師轄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旅及第一、第二、第三遊擊縱隊,共三旅三遊擊縱隊,這三個遊擊縱隊也為旅級建制,新四軍第五師成立時儘管兵力不是最多,但共轄六個旅級單位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一個字代號,合起來是一句革命口號
    部隊發展: 抗戰後隨陳粟東進,後與6團對調,回到皖南軍部。皖南事變中被打散。 二、第1支隊第2團 部隊代號:持團。 部隊來源:湘贛邊、贛粵邊、贛東北、皖東紅軍遊擊隊。
  • 新四軍的28個營,營長在建國後,分別獲得了什麼軍銜
    即國共在第二次合作期間達成共識,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將留在南方八省進行遊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的隊伍,所以說新四軍由南方的八個省的遊擊隊組成,27個營加上4個支隊總共28個營,這些人總共統計有一萬多人,大約六千多的槍枝。曾經在幾個著名戰役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1939年,周恩來為何秘行皖南?
    1939年2月23日,受中共中央委派,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新任中共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借回鄉省親之名,從重慶繞道桂林,抵達安徽省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繼1937年10月太原失守、年末日軍攻取南京並血腥屠城後,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在1周時間內先後陷落。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以一個字為代號,合起來就是一句革命口號
    參謀長:熊夢輝(皖南事變中率部突圍,1941年1月在無為縣姚家溝中彈犧牲。);政治主任:鍾國楚少將。第4團部隊代號:「揚」團。第4團團級主官:團長:盧勝中將;副團長:葉道志,周桂生(1941年1月13日,皖南事變中掩護軍直屬隊突圍,壯烈犧牲。)
  • 新四軍改編初期只有四個支隊十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各自主官都是誰?
    1937年10月12日,由南方八個省遊擊隊組成的新四軍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後來經過中共提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新四軍的其他領導人是: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當然了這只是新四軍軍部成立,人員真正到位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新四軍三個團擊退五千日軍進攻,顧祝同得到消息,連說三個「不」
    新四軍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一直處於艱難困苦而又複雜的環境中,既要面對日偽軍的反覆「掃蕩」,還要面對國民黨頑軍的摩擦。新四軍三個團曾擊退五千日軍的進攻,顧祝同得到消息後,卻連說三個「不」。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偽政府在南京成立。
  • 新四軍怎麼會生產香菸?這個香菸的牌子曾經耳熟能詳
    新四軍剛成立時,國民黨還能撥給新四軍一點軍餉,雖然數量不多,省著點用勉強還夠。但是,皖南事變後,國民政府完全停撥了軍餉。沒了軍餉,新四軍頓時陷入嚴峻的生存困境。當時,新四軍在淮南建立了民主政權,雖然也象徵性地徵收一些稅費,但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 是勇士,更是詩人——紀念新四軍老戰士石平誕辰105周年(下)
    軍警、憲兵和特務們,為了嚴密控制集中營,他們把周圍山上的樹木都砍光,然後再築碉堡、布電網、設崗亭、增暗哨,同時還把集中營所在村莊周圍30裡劃為禁區,60裡內劃為防範區。為策反這些戰俘,國民黨組建了「訓練總隊」管訓被俘的新四軍官兵,對外稱為「更新部隊」。被俘的新四軍幹部、戰士,一律換上國民黨軍服,衣服上佩戴「更新」臂章。
  • 他是「茅山道士」,被刺9刀不死,成新四軍後連殺6名鬼子
    圖為「茅山老子像」追溯歷史,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侵華正式開始;日軍其實並非僅在北方侵入中華,在南方同樣發動了凜冽進攻,同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南方大部地區落入鬼子炮火之中,其中也包括茅山。與此同時,我中華兒女奮起反擊,其中的代表就有新四軍,1938年「茅山抗日根據地」正式成立;奮起反抗的不僅有茅山附近百姓,玄門弟子也積極參與其中,同時引起了日軍的瘋狂報復。
  • 新四軍蘇南抗戰第一仗——韋崗戰鬥
    韋崗地處鎮江之西,與句容交界,群山峻岭,地形險要,兩座百米高的連綿山崗橫臥南北,鎮江至句容的一條狹長的公路從兩山之間穿過,新四軍進入蘇南抗戰的第一仗就發生在這裡。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根據兩黨協議,原在南方各省的中國工農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下轄4個支隊,開赴長江兩岸,發動抗日遊擊戰爭。
  • 八路軍新四軍中的廣西人及其歷史貢獻
    在他們當中團、處級以上的軍政幹部主要有:陳漫遠、李天佑、韋傑、韋國清(後調新四軍)、冼恆漢、李振亞(後調廣東工作)、莫文驊、覃健(後調新四軍)、盧紹武、歐致富、黃新友、黃惠良、覃士冕、覃國翰、李志明、阮平、張震球(後調新四軍)、鍾夫翔、黃超、黃明政、覃應機、謝扶民、雷經天、廖峰、陸耀海、盧永克、周華彪、黃徵、黃凱、吳西、韋祖珍、覃波、覃延年、覃恩忠、許鳳翔、磨力等。
  • 新四軍也經商?花42元建菸草公司,二手設備產出優質煙,暢銷上海
    新四軍竟然也註冊公司經商賺錢?這多少讓人不太敢信。但在那個年代,新四軍做生意更多是出於無奈,雖然後來生意都做到了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組建初期,新四軍還能從國民黨第三戰區領到一些軍餉,勉強維持日常用度。1941年皖南事變後,國民政府給新四軍扣上了「叛軍」的帽子,取消番號,停發軍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