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2020-12-11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新四軍是抗日戰爭時期正面及敵後戰場重要抗日武裝之一,全稱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

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新四軍組建後堅持於長江兩岸的安徽、江蘇、湖北等日偽軍腹地作戰,1941年1月上中旬國民政府製造「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及直屬部隊九千餘人在向江北移動時於皖南涇縣遭到國民黨八萬兵力伏擊,僅兩千餘人突圍。

「皖南事變」後,中央迅速重建新四軍軍部,1941年1月下旬新四軍軍部政委是方正平江蘇蘇北鹽城重建,同時以新四軍部隊及隴海路以南的八路軍部隊組建新四軍七個師又一獨立旅,其中新四軍第五師為原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整編組成,全師轄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旅及第一、第二、第三遊擊縱隊,共三旅三遊擊縱隊,這三個遊擊縱隊也為旅級建制,新四軍第五師成立時儘管兵力不是最多,但共轄六個旅級單位,在七個師中最多。

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是一支孤懸敵後的英雄部隊,活躍於華中湖北等地。1938年10月武漢淪陷,1939年初新四軍竹溝留守處以一百六十多人組建新四軍獨立遊擊大隊南下湖北,在李先念帶領下執行於武漢周邊開展敵後抗日鬥爭的艱巨任務。獨立遊擊支隊達到湖北後先後發展為新四軍挺進團、豫鄂獨立遊擊支隊,1939年11月編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到1941年初,豫鄂挺進縱隊已經發展為2個支隊十多個團。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受命整編為新四軍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兼師政治委員。1941年4月,新四軍第五師整編完成,共轄三旅三遊擊縱隊,分別為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旅及第一、第二、第三遊擊縱隊,全軍共1.5萬多人。

第五師第十三旅旅長為周志堅,政治委員方正平,第十四旅旅長羅厚福,政治委員張體學,第十五旅旅長王海山,政治委員周志剛。第五師第一遊擊縱隊司令員楊經曲,政治委員張執一,第二遊擊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為黃林,第三遊擊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為何耀榜。

新四軍第五師六個旅級單位中,三個旅為正規部隊,而三個遊擊縱隊為地方部隊,戰鬥力較弱,在第五師成立後不久即相繼撤銷。1955年,周志堅授銜中將,羅厚福授銜大校(1961年晉升為少將),黃林(黃霖)授銜少將,王海山、何耀榜轉為行政工作並未授銜,楊經曲曾在「中原突圍」中被俘,1951年病逝。其中,羅厚福是唯一獲得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這三枚一級勳章的大校,因此又被稱為第一大校。

相關焦點

  • 新四軍準旅級幹部
    若想準確理解六分區司令員的「官究竟有多大」,就要先理清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編制級別。所以八路軍的編制級別被大家「視覺縮小了」,而新四軍在建軍之初的編制又被「紙面放大了」,它只編有四個支隊10300人,老實說兵力規模都不及一個正常的滿編師。所以第一個要弄清楚的重點就是,八路軍的編制級別從一開始就大於新四軍一級,那麼其下轄的三個師級單位級別,也就比新四軍1941年重建後成立的七個師整整高上一格。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四支隊手槍團雖然名義上為一個團,但下轄三個分隊,分隊以下便是小隊,相當於排,可以當成一個營。因此,新四軍在改編時間總共有28個營。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以一個字為代號,合起來就是一句革命口號
    新四軍初建時,編制很是奇特,不似一般軍級單位以師級或旅級為下轄單位,而是以「支隊」為下轄單位。說起新四軍這個奇特的編制,這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最初,我黨領導人對於新四軍編制的設想,是想以師、旅為下轄單位,編制方案是兩師四旅。
  • 新四軍初建期間戰鬥編制及領導
    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為統一領挺進到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的新四軍各部隊而成立的指揮機關。1939年5月組建於廬江縣東湯池,張雲逸兼任指揮,徐海東、羅炳輝任副指揮,賴傳珠任參謀長,鄧子恢任政治部主任。統一領導新四軍第四支隊、第五支隊(成立於1939年11月)、江北遊擊縱隊(成立於1939年5月)、鄂豫獨立遊擊支隊(成立於1939年6月)。
  • 縱隊以下,為何華野和東野是師,其他野戰軍是旅
    西北野戰軍成立時,358旅和獨一旅(不含獨七旅)編為一縱,從中原突圍到達陝北的359旅和獨四旅(不含獨六旅)編為二縱,獨二旅、獨三旅和獨五旅編為西北野戰軍三縱,因此縱隊以下用旅作為番號。類似的還有中野,即原晉冀魯豫野戰軍。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一個字代號,合起來是一句革命口號
    新四軍組建時編制很奇特,四個縱隊下轄八個團,這八個團由14支遊擊隊合編組建,每個團都有一個字的代號。 部隊發展: 新四軍第1師第2旅第4團。
  • 四大野戰軍第一縱隊為何下轄四個師?師長是誰?後授予什麼軍銜
    縱隊和軍的形勢是相同的,而他們的編制也是以「三三制」,及一個縱隊下轄三個師,一個師下轄三個旅,不過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卻設立了四個師,而且師長在後來都被授予將銜,那麼這四人分別是誰呢?第一縱隊第一師廖政國廖政國,河南息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在紅四方面軍警衛營擔任副營長,之後跟隨四方面軍參加了長徵,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抗戰時期,先後擔任新四軍第3支隊6團營長,新四軍挺進縱隊1團參謀長,挺進縱隊第4團團長。
  • 「皖南事變」中新四軍中的二名叛徒,他們最後是什麼樣的結局?
    而在被俘人員中,有三名新四軍的高級幹部經不住國民黨刑訊人員對他們的嚴刑拷打和高官厚祿誘惑,變節投敵,給新四軍造成了更大的傷害。 時任新四軍第一縱隊副司令員的趙凌波,在皖南事變中被俘後叛變投敵。
  •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破鐵鍋造的手榴彈照樣打鬼子
    新四軍使用的木柄手榴彈,和八路軍一樣,主要是「邊區造」。僅據新四軍第五師兵工廠、各軍分區兵工廠及邊區地方工廠統計,共計生產馬尾彈5000枚,俄式彈簧彈300枚,日式碰火彈1萬枚,拉火木柄彈4萬枚。可見,木柄手榴彈佔絕大部分。新四軍第四師製造廠1941年「每月可生產出不太漂亮的二千五百個木柄手榴彈」,「每個戰士都有二、三個木柄手榴彈」。
  • 新四軍怎麼會生產香菸?這個香菸的牌子曾經耳熟能詳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有一個品牌的香菸廣為人知,非常熱銷,相信不少中年朋友抽過這個牌子的香菸,或者知道父輩們抽過這個牌子的香菸。這個牌子的香菸,從頭燃燒到尾不會熄滅;灰燼呈灰白色,紙不結殼;菸絲金燦燦,沒有煙梗子;色、香、味上乘,卻價格低廉。它就是上海捲菸廠生產的「飛馬」牌香菸。
  • 新四軍女戰士,被摸進來日軍一把抓住,女戰士立即大喊:有鬼子!
    1941年7月20日,日軍一萬七千多人,從江蘇東臺、興化兩地,兵分三路,向新四軍軍部所在地江蘇鹽城襲來。負責保衛新四軍軍部的,是新四軍第三師七旅。旅長彭明治將軍獲悉情報後,仔細研究了敵情,發現西、南、北三個方向,都有敵人襲來,必須馬上轉移,但新四軍軍部機關非戰鬥人員很多,轉移需要時間,怎麼辦?
  • 新四軍的28個營,營長在建國後,分別獲得了什麼軍銜
    即國共在第二次合作期間達成共識,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將留在南方八省進行遊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的隊伍,所以說新四軍由南方的八個省的遊擊隊組成,27個營加上4個支隊總共28個營,這些人總共統計有一萬多人,大約六千多的槍枝。曾經在幾個著名戰役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新四軍改編初期只有四個支隊十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各自主官都是誰?
    1937年10月12日,由南方八個省遊擊隊組成的新四軍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後來經過中共提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新四軍的其他領導人是: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當然了這只是新四軍軍部成立,人員真正到位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新四軍三個團擊退五千日軍進攻,顧祝同得到消息,連說三個「不」
    新四軍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一直處於艱難困苦而又複雜的環境中,既要面對日偽軍的反覆「掃蕩」,還要面對國民黨頑軍的摩擦。新四軍三個團曾擊退五千日軍的進攻,顧祝同得到消息後,卻連說三個「不」。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偽政府在南京成立。
  • 新四軍運用「推磨戰術」和「麻雀陣勢」對日偽反掃蕩的經典戰役
    新四軍運用這些戰術,打出過許多大小勝仗。大悟山反「掃蕩」就是新四軍運用「推磨戰術」和「麻雀陣勢」有力地打擊了日偽軍的經典戰役。第五師師長李先念大悟山,抗日戰爭時期,是鄂豫皖邊區黨委、鄂豫皖邊區行政會署和新四軍第五師首腦機關駐地,為鄂豫皖邊區抗日遊擊戰爭的指揮中心。
  • 日本老兵回憶:新四軍打仗有「神仙」相助,我軍12人嚇得集體上吊
    在如此狹小的區域內集中數以萬計的人馬和單位,可謂是「塘小魚大」,倘若日偽軍對此地來個拉網式大掃蕩,屆時新四軍就連個轉圜的餘地都沒有。粟裕神情嚴峻地看著眼前的地圖,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交鋒後,他將敏銳地將目光投向了淮南城東南的車橋鎮。車橋是淮南東南的一座大鎮,鎮前河道上有五座橋梁,可俯瞰全鎮,形如一個「車」字,是以得名。
  • 紅軍13個師改編為八路軍,13位師長當時擔任什麼職位,後成就如何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進入全面抗戰狀態,國共之間第二次合作,同仇敵愾共同抗戰,中國工農紅軍三個方面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八路軍,我們都知道八路軍在建立之初擁有3個主力師的建制,分別是由紅一方面軍改編而來的115師,紅二方面軍改編而來的120師以及紅四方面軍改編而來的129師。
  • 紅色之旅—韋崗新四軍抗戰紀念館館長尋訪記
    這一仗威震江南,挫敵兇焰,鼓我士氣,為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揭開了序幕,已載入我軍的光輝史冊。據紀念館原負責人湯忠勝介紹,這次伏擊戰是一次完勝,新四軍未被日寇擊亡一人!雖然有一人受傷後不治而亡,那是混戰中發生的誤傷己方戰士的情況。他要求前來搞紀念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不可帶花圈,只能獻花籃!
  • 一戰打掉敵2個整編師,繳獲的武器,讓這個司令告別了光杆歷史
    1946年6月,國民黨軍集中數個整編師進攻華東解放區,雖然華中野戰軍連續打了幾次勝仗,但由於國民黨軍的強大攻勢,蘇中陷於敵手,華中野戰軍北上與山東野戰軍合併,徐州綏署主任薛嶽指揮25個整編旅,意圖在蘇北地區發起與我軍決戰,迫使我軍在山東與之決戰,為了打破敵人的陰謀,同時也是為了讓兩軍在合併以後熟悉彼此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