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為何犯人總是要按手印畫押?

2020-12-21 玉鏘侃史

前言

以質劑結信而止訟。——《周禮》

眾所周知,人的指紋是獨一無二的,不同人的指紋有著不同的形狀,大小粗細和生長走向都不一樣。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不同的兩個人指紋重合的概率為150億分之一,如此小的概率幾乎可以說明人的指紋是能夠準確識別一個人的身份信息的,所以指紋在刑偵破案中都是查找嫌疑人的關鍵線索之一,基本上找到了對應指紋之人,也就確定了嫌疑犯。

根據指紋的獨特性,如今指紋也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支付、防盜系統和手機領域上,方便快捷。但指紋的特殊意義的發現卻並不是在現代,遠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便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雖然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但犯人犯了事伏法總會籤字畫押按手印,這又是為何呢?

指紋在古代的意義

在各類古代破案影視劇和文獻記載當中,我們總是對犯人行刑前的一幕十分熟悉,當知縣大人準備行刑之前,總會讓犯人們籤字畫押按手印,對自己所犯之事有個了結,但有的人就會有疑問了,這古代並沒有指紋識別的技術,如此興師勞眾的讓犯人按手印是為何呢?指紋的紋路如此的細微,用肉眼是看不出其中的區別的,而且即便畫押之後都很容易偽造一份,畢竟沒有高科技的輔助,那麼這蓋手印或是按指紋的意義何在呢?

照理說,籤訂契約或是認罪伏法的確需要本人確認,那麼籤字畫押便成為了其中的一個憑證了。但由於古人的教育十分落後,不少人根本就沒有念過書,根本就不識字也不會寫字,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那當需要他們籤字畫押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辦法。之後人們便準許那些不會寫字之人以畫圈的形式來認罪伏法或是籤字等等,但隨即這個方法便出現了問題,這圈誰都可以代畫,沒有唯一性和獨特性,所以很快這個方法便被淘汰了。之後人們便想出了按手印按指紋的方式,加上自己的籤字畫押,雙重保險,雙重保證。

指紋的發展

事實上,人們早在周朝時便已經發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存在於各個方面,其中有一個便是人們的掌紋和指紋的不同了。所以每當要籤訂什麼契約的時候,人們便會按上手印。我們的老祖宗都是智慧過人之人,他們早就想到了出現偽造的結果會是怎樣,所以他們指的按手印是將整個手的手印按上,有的時候還會加上腳印,最少都要按一個手指的紋路,以此來區分人與人之間的指紋。有了多根手指紋路的保障,檢測人的準確性也提高了很多。

古人早已知曉如何來判斷人的指紋不同之處。首先,可以觀看人的鬥紋和箕的紋路,其次可以觀察人的指紋走向和生長形態。當蓋的指紋很清晰的情況下,用蓋的兩個指紋放在陽光下重疊對比便會知曉是否為同一人所為。

指紋的應用

在籤訂契約和認罪伏法這樣嚴肅的事情前,古人自是會謹慎處理,在唐代,人們為了保證契約的真實性便用了三種方式來一同檢驗。第一種是畫紙為信,即在名字上按上自己的三個指頭,根據三個手指之間的距離來作為相關憑證。並且契約上會同時按有當事人、保人和知見人的三個手指。第二種便是用四個手指的指印來作為憑證。第三種便是最為熟知的蓋手印的方式,簡單又快捷明了,也是準確性最高的一種方式。

在《周禮》中便有所提及,書籍記載漢朝時候人們便已經掌握了「下手書」的方式來作為契約交易的憑證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指紋來進行刑偵破案的國家了,雖然當時收到技術的限制,但能夠運用想出此等方式,也實屬不易,再次證明了古人的智慧所在。在TVB影視劇《洗冤錄》中,仵作宋慈在診斷分析案情的時候便想到了用採集指紋的方式來查找確認兇手,而宋慈這一號人物也並不是杜撰出來的,而是歷史上的的確確存在的有著超高智慧的仵作,他的斷案方法也為後世提供了重要的幫助,為偵查鑑別界做出了突出貢獻。

結語

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根據指紋的特性擴大了應用範圍,在如今的高科技年代,指紋的應用更是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令人嘆服,為後世的發展做出了很多借鑑的意義,事實上,不僅僅在指紋上,在其他許多方面都能看到古人的智慧,許多也成為了我國的傳統特色文化。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指紋技術,為何犯人還要畫押?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
    當然了,也有按整個手掌這個說法的。放在現代來說,人們辦手續都要按手印。可能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古代科技沒有像現代這麼發達,那個時候也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用犯人按手印?有什麼說道嗎?02實際上,按手印這個事情剛出現的時候,古人就掌握了「指紋識別技術」,只不過方法比較落後而已。
  • 指紋為什麼被用作身份識別?
    早期的研究中人們認為指紋的作用是增加手指表面與其他物體之間的摩檫力,讓我們的祖先能夠更好地爬樹攀巖,以及抓握其他物品,就像汽車輪胎上的紋路一樣。但之後的研究發現指紋更重要的作用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感受細小物體和不光滑的表面。在流傳下來或挖掘出的古代器物中,人們就發現了古人一些有意或無意留下的指紋。
  • 乾貨|指紋鎖的指紋識別模塊的前世今生,智能鎖的指紋識別靠譜嗎
    指紋識別的歷史指紋識別認證的流程指紋識別技術的種類指紋識別的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的人就將指紋用於籤訂合同和破案了,戰國時期的著作《雲夢竹簡》中舊紀錄了將指紋作為破案證據的故事。在唐朝指紋技術的發展有了更大的進步,當時的學者賈公彥是世界指紋識別第一人,當時他發現每個人的指紋的乳突和花紋結構都不一樣。比如有人是鬥狀紋,有人是箕狀紋。他們通過這個細節的對比進行指紋的識別。
  • 指紋識別技術的基本原理
    隨著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採用指紋識別作為個人生物識別的方式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指紋圖像屬於個人隱私,大部分企業為了避免涉及到個人隱私問題,從而採用了指紋特徵作為識別方式。為此,各生物識別技術公司及其研究機構研究了許多指紋識別算法,但各種識別算法最終都歸結為在指紋圖像上找到並比對指紋的特徵。
  • 聯手京東方,高通努力復活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
    在這幾種接觸式的指紋識別技術中,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由於受手指與傳感器之間介質的介電常數影響很大,不能在潮溼或水中環境使用,但超聲波指紋識別技和屏內光學指紋識別技術卻不受潮溼或水中環境影響。  所以一直以來,研發超聲波指紋識別技和屏內光學指紋識別技術的廠商,都想以這方面更好的用戶體驗來打敗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成為真正的市場應用主流技術,直到蘋果推出了FACD ID非接觸式人臉生物識別技術為止。
  • 古代通緝令上的畫像那麼醜,為何還能抓到犯人?因為電視劇在騙你
    常常關注社會新聞的朋友就會知道,警方在捉拿在逃犯人時,通常都會發布通緝令,在逃罪犯的照片也會被公布出來,讓民眾保持警惕,同時儘可能為公安部門提供有效線索,協助捉拿罪犯。通過發布通緝令來捉拿犯人的方式不僅僅存在於現代,我國古人早就用過這種方式了。
  • 安卓全面屏都用的屏幕下指紋識別,科普超聲波指紋識別的原理
    截止目前看,大部分採用全面屏的安卓手機,都用上了更加酷炫的屏幕下指紋識別。安卓全面屏都用的屏幕下指紋識別,科技樹兒將為大家科普超聲波指紋識別的原理。指紋識別最開始是集成在手機的Home鍵上的,包括蘋果、魅族、小米等等廠商都是如此。但是我們知道,因為全面屏的出現所以手機正面就沒有了Home。那麼Home鍵搭載的指紋識別功能怎麼辦呢?
  • 揭開京東方全屏指紋識別技術神秘面紗
    北京時間07月31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解密京東方全屏指紋識別技術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731/57899.html現如今,屏下指紋識別逐漸成了流行趨勢,最近不久推出的OPPO、小米等手機都搭載了屏下指紋識別
  • 細分領域的專利代理-淺談光電顯示指紋識別技術
    指紋識別即指通過比較不同指紋的細節特徵點來進行鑑別,因此如何正確提取特徵和實現正確匹配,是指紋識別技術的關鍵。圖1.1 指紋識別過程參見圖1.1,指紋識別技術主要經過以下4個步驟:1.指紋圖像的獲取:指紋圖像的獲取是指紋識別技術的基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獲取的指紋圖像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後續步驟以及指紋識別是否成功。
  • 蘋果終於要「剪劉海」了? 全屏指紋識別了解下
    其實現在的很多安卓手機都已經配備了屏下指紋識別,但根據產業鏈人士說法,蘋果用在iPhone上的屏下指紋將是全屏的,另外蘋果可能會開發自己的屏幕下指紋識別技術,而不是依賴第三方供應商——這是兩個關鍵點:現在安卓陣營都必須把手指放在屏幕上固定的識別區域,無法盲操作,而且大部分廠商的屏下指紋部件都是中國公司匯頂科技提供的。
  • 一張借條上沒有按手印,債權人將老賴起訴,法院怎麼判?
    朋友之間借款,打一張借條是會有的,然而按不按手印卻很難說,有許多人怕麻煩也就沒有按手印。借條只有籤名沒有按手印風險實在太大了。朋友小陳兩年前向小張借款12萬元,並寫了借條一張為憑證,這張借條內容是列印的,借款人處由小陳籤字按手印。後因借款人小陳沒有按時還款,而且多次催促仍不還款,小張就提出訴訟。可是一到法院,小陳提出借條上的籤名不是他的,對借條真實性不認可,並要求法院進行籤名筆跡鑑定。
  • 指紋識別與藍寶石緣淺緣深?
    2014年跟進的Samsung Glaxay S5、華為Mate7、vivo Xplay3S、OPPO N3、魅族MX4 Pro、金立天鑑T1以及蘋果新一代旗艦iPhone6、iPhone6 plus,所有你能想到的、新近面世的高端機、旗艦機均具備指紋識別功能。手機的指紋識別功能已經不再是帶不帶的問題,「中華酷聯」的相關負責人都在近期公開表示,2015年手機的發展方向之一確定是指紋識別無疑。
  • 清末老照片,師爺催著犯人籤字畫押,祈年殿前荒草萋萋無人修葺
    要了解清末時候的真實歷史,除了文字,那些黑白照片可以說是更加直觀,真實。這要得益於鴉片戰爭後,照相技術進入國門,無心的拍攝卻給今天的我們留下不少珍貴的影像。雖然不能全面的展示那段屈辱的歷史,可一鱗半爪足矣,至少別讓電視劇一直忽悠!
  • 超簡單指紋識別門鎖來了
    面對這一問題,市場上的密碼鎖、指紋鎖、面部識別鎖開始走俏,門鎖、門禁與手機開始實現互動,家庭安全也進入了智能階段。近期一款名為「智能門鎖Ola」的產品出現了,其構造十分簡單,使用者只需要按一下門把手,門就開了,和手機解鎖一樣簡單。
  • 古代通緝令畫像那麼粗糙,為何能抓到逃犯?看第一句話,想跑也難
    古代通緝令畫像那麼粗糙,為何能抓到逃犯?看第一句話,想跑也難 現在我們抓一個犯人容易很多,因為技術的進步,沒有交通工具能夠讓他們逃脫,但是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古代的時候,技術不發達,犯人還是跑不掉呢?要知道,古代所謂的通緝令就是一個畫像,這個畫像和真人的差別很大,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呢?
  • 指紋識別現狀與研究進展
    其一,手指皮膚有凸紋,沒有毛髮,不會有油脂,但卻有很多汗孔;其二,指紋具有唯一性和穩定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指紋上雖然會起皺,但是圖案基本不變;其三,人手接觸各種物體表面通常會留下痕跡。這些特性就使得指紋特別適合做身份識別,也即我們所說的「指紋識別」。那麼什麼是指紋識別呢?技術性的定義就是:利用傳感器、圖象處理、模式識別的技術來自動或者半自動的識別兩個指紋是否一致。
  • 指紋識別已out,超聲波指紋識別才實用丨華為Pay來啦
    ▲關注一下又不會懷孕~雖然指紋識別目前已經是智能移動界的標配了,但是其實也並沒有理想的那個實用,畢竟當手上有水或者不乾淨的時候指紋識別就不靈敏了
  • 古代對犯人在法場行刑,為何用木塞堵嘴?一個犯人因喊冤被釋放
    關於這個「木塞堵嘴」的問題,我覺得在古代應該是不成立的,因為執法人員並沒有必要去堵住犯人的嘴巴。雖然大家經常在電視劇裡面看到,那些犯人多數是被五花八綁,塞住嘴巴,而且每每要行刑的時候,都會來一出「刀下留人」的情節。但在真實的歷史中,這樣的事情多半不會發生。
  • 為何新生兒不按手印非選腳印?意義非凡,提前搞清楚,免得鬧烏龍
    腳印的作用便於識別身份每個人的指紋和腳紋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辨別身份的標誌,而腳印就是這樣的身份象徵,出生後進行採集能夠幫助我們正確識別自己的寶寶,防止出現抱錯的情況。很多家長可能會疑惑,成年人都是按手印來彰顯獨特性,為什麼寶寶不選手印要選擇腳印呢?其實主要源於兩方面的考量——1)腳紋更明顯寶寶剛出生時的手紋非常淡,甚至可以說沒有特別明顯的紋路,如果選擇手紋,不太好區分。而腳紋相對更加明顯,很容易留下痕跡,在錄入和區分時更方便。
  • 智能鎖課堂 I 光學指紋識別VS半導體指紋識別,到底哪個更好用呢?
    但是大家在挑選智能鎖時會發現,市面上指紋鎖普遍就分為兩類:1.光學指紋識別,2.半導體指紋識別。往往注意細節的顧客會發現,半導體都要比光學的費用要高一些。那麼為什麼兩者價錢會有所不同,不都是指紋識別技術麼?!因此就心中猶豫,不明其裡,下單時就為難起來。為此,小曼今天就為大家講解一下光學指紋識別與半導體指紋識別到底有什麼區別?